政府工作报告

  • 2024-01-19导出word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杨  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抓主抓重、真抓实干,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运行呈现进中提质态势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多轮驱动,统筹调度,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58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3亿元,增长47.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2亿元,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560元和11753元,增长6.2%8%,全州经济实现赶超进位,呈现出量质齐升、效速兼具的良好势头。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扎实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新签约入库项目签约额增长393%,到位资金增长189%。中国电建、华润电力、浙江正泰等10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入驻甘南,投资20亿元的华晟云数据中心项目开工投资15亿元的北京鸿达风电叶片芯材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开启了甘南装备制造业先河。牦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我们坚定不移走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组建牦牛繁育核心群35个、良种繁育基地8个、万头牦牛养殖基地5个、千头牦牛养殖基地10牦牛养殖规模达到130万头阿孜畜牧园区认定为甘南牦牛国家级保种场,牦牛良种繁育体系持续优化,四季出栏水平不断提高,牦牛系列产品总产值达到20亿元。旅游消费释放强劲复苏动能我们依托资源禀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8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生态景观廊道,深度挖掘市场潜力,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冶力关5A级景区创建景观质量通过国家评审,扎尕那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甘南旅游火爆全省、享誉全国。全年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较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增长52%49%州庆活动凝聚感恩奋进力量我们举全州之力成功举办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民族地区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甘青川滇藏交界地区州市长第八次联席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全面展示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力激发了全州74万各族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和昂扬斗志,凝聚起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甘南实践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之以恒优生态高原屏障更加牢固。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沙化草原治理、国土绿化、草场改良等一批生态项目,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治水兴水、治林兴林、治草兴草成效不断巩固。森林草原碳汇数据调查全面完成,27万亩储备林纳入国家规划。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前列,各类水体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全力做好环境革命后半篇文章,城乡生活垃圾中转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快建设,农牧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推进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与陇南市签订流域生态补偿协议,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不断拓宽。开展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11925367名群众入住新居。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214问题全部完成州级复核,其中147项备案销号。第十二届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成功举办。卓尼、夏河两县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舟曲县命名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玛曲县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重点支持地区。

    (二)不遗余力抓项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夏河机场复航运营。西成、兰合铁路甘南段加快建设,完成投资46.4亿元。卓合高速一期路基土建工程完工,合赛高速控制性工程稳步推进。卓碌公路分段复工,大岭山至新城、合作至和政、博拉至阿拉公路建成通车,河曲马场至采日玛、舟曲县城至东山等9条三级公路顺利推进。赛尔龙至郎木寺高速及玛曲连接线、两河口至迭部益哇沟口高速、江迭一级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96公里。实施临潭中部片区供水、合作格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项目,创建美丽幸福河湖16卓尼、碌曲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改造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6942户,一批供热供气、给水排污、市政道路等项目加快实施,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甘南州新能源基地规划及外送方案编制完成,百万级光伏项目加快推进,玛曲措隆贡玛抽水蓄能电站完成可研,多合至渭河源330千伏线路工程顺利推进,多松多、拉卜楞、合作城南110千伏变电站竣工投用。新一轮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圆满完成。

    (三)凝心聚力促振兴,农业农村更加兴旺。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新识别监测对象7403501人,精准落实帮扶措施,返贫风险消除率达55.5%,控辍保学和农牧村危房动态清零,农牧村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低收入人口参保、资助和大病救治实现全覆盖。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落实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6.3亿元,发放“富民贷”和脱贫人口小额贷款4.25亿元,实施庭院经济等一批产业发展项目,脱贫群众增收基础更加稳固。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落实各类资金4.8亿元,引进东部企业43家,到位资金16亿元,产业帮扶、人才帮扶、消费帮扶成效明显。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成省级示范乡村29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20个,农牧村卫生户厕改建和农房抗震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着力壮大富民产业,大力发展藏羊、蕨麻猪、从岭藏鸡等养殖业和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藏药材等种植业,建成规模养殖基地和特色种植基地307个,新增营收千万元以上涉农龙头企业8家,培育一批家庭农牧场和“五有”合作社,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6%。“寻味甘南”区域公用品牌发布运营。新认证绿色食品25个、新增“甘味”品牌9个,甘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智慧牧场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甘青川活畜交易市场投入运营,牦牛乳、青稞、中藏药材产业发展论坛和首届青稞文化节成功举办。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超额完成12万吨粮食生产任务。

    (四)多措并举兴产业经济动能更加强劲全力实施“强县域”行动,坚持走集约化发展路子,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全州园区实现产值15亿元。全面推进“强工业”行动,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华羚、燎原、安多、雪顿等一批企业“三化”改造项目,企业生产加工效率显著提升。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一揽子措施,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和“专精特新”企业6家。新建5G基站399个。积极推动建筑业发展,商品房新建面积、销售面积分别增长39%20%。开展畅游甘南品藏餐、消费促进季、网上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投放消费补贴620万元,拉动消费快速增长。着力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冶力之舟”民宿集群、桑科露营公园、扎尕那特色小镇等项目加快建设,改造提升旅游标杆村和专业村39个,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860家。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第四次联席会议成功召开。

    (五)合力攻坚促改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州、县市两级数字政府系统平台建成运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9%。深入开展“三减一优”行动,推进告知承诺、工改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新增经营主体1.1万户。完善政策直达快享机制,落实“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减免企业税费6.63亿元,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牧村集体资产监管,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稳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碌曲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全州医保报销比例居全省前列。疾控体系改革顺利完成,州县疾控局、疾控中心挂牌成立。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00万元,增长8%。跨省域调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500亩,交易额1.5亿元。

    (六)倾竭力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省州20项民生实事全面兑现,民生支出稳步增长。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残疾人补贴、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资金3.28亿元。深入开展结对关爱行动,用心用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高度关注“一老一小”群体,加大乡镇养老中心、村级幸福院、托育机构建设力度,养老抚幼能力有效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异地直接结算,职工长护险提标扩面。多渠道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278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2万人,创收32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建省级德育星级学校36所,新增城区学位6947,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招生开学。甘南卫校迁建、州医院医疗综合体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顺利推进,一批县域医学中心和急危救治中心投入使用。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藏医馆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扎实推进“强科技”行动,实施科技项目66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26家。临潭县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19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省级名单,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卓尼迭当什城址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南健儿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首届“贡嘎杯”州际青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中连创佳绩。州第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

    (七)创稳创安防风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推进“8+”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扎实开展“五个群众工作全覆盖”行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7%27件信访积案全部妥善化解。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铸牢。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首届“甘南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顺利开展,甘南州和合作、迭部、舟曲、卓尼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城。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债务风险,超额完成不良资产年度清收处置任务。积极应对夏河“7·10”“9·07”山洪灾害,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摸排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舟曲立节不稳定斜坡治理等9个项目纳入国债项目盘子。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八)驰而不息转作风,自身建设更加严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政府工作进一步规范高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向州委请示报告。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发布政务公开信息2.7万件,“八五”普法规划完成中期评估。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三公”经费压减10%

    同时,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国防动员审计监督、统计调查、公共资源交易、藏语言文字、地方志、公积金、外事、气象、地震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州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组部、天津市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倾力帮扶、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甘南无私援助的省内外帮扶单位,向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属驻州各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甘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还不健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不足,城乡交通、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营商环境亟待优化,人才、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制约明显,招商引资吸引力不;科技创新能力不,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干部眼界思路创新意识担当精神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能力素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扎实推进“四强”行动,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做好2024年政府工作,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围绕以下六个目标聚焦发力:

    ——打造以“一区四带”为格局生态建设高地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生态大保护行动,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提升带、洮河流域恢复带、大夏河流域治理带、白龙江流域保护带,着力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区。

    ——打造以“一环六联”为骨干综合交通网络。实施交通大突破行动,加快建设联通七县一市的高速大环线,打通四川、青海交界地区省际出口,形成连接省内周边市州、贯通西南西北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开辟北京、拉萨、西安等节点城市航线,推进西成、兰合铁路甘南段建设,配合开展合作至哈达铺铁路项目前期,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打造以“甘南牦牛”为龙头的农牧产业体系聚力建设良种繁育、集约养殖、精细加工、标准规范、品牌营销、保障配套六大体系,打响“甘南牦牛”品牌,纵深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牛羊猪鸡菜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打造以“全域全季”为形态的文旅发展模式创新“文旅+模式,丰富文旅业态,加快推进全域全季旅游。冶力关创建5A级旅游景区,启动扎尕那—扎古录大景区前期工作,推进洛克之路等品牌线路和天下黄河第一弯文旅地标建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营销体系,持续提升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打造以“风光水储”为一体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建设2040万千瓦级风光电项目,加快建设玛曲措隆贡玛、卓尼九甸峡抽水蓄能电站和百万千瓦级光伏项目,储备好500万千瓦级风电项目,推进甘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建设多合至渭河源、洛大至巩昌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力打造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

    ——打造“共建共享”为目标和谐幸福甘南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拓展“8+”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扎实推进“五个群众工作全覆盖”。深入实施民生大改善行动,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狠抓环境系统治理,在强化生态保护上实现新突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上游意识,扛牢上游责任,以生态环保问题整改为主线,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治标与治本兼顾,切实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环保问题整改。依法依规、坚决有力抓好中央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标整改方案,压实主体责任,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科学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深入开展中央第一、二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回头看,全面完成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验收销号,坚决杜绝整改问题反弹回潮

    加力生态修复保护。投资1.5亿元,实施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退化草原治理等黄河上游重点区域生态项目,促进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继续实施迭部、舟曲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提升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义务植树180万株,国土绿化8.3万亩,改良修复退化草原35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200万亩以上,创建省级森林小镇8个。稳妥开展林业草原碳汇开发,落实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省内上下游市州间签订补偿协议。完成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落实长江十年禁捕、黄河五年禁渔制度。

    加强生态污染治理。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整治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量。深入推进清河净湖行动,全面加强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开展河流健康评估,持续巩固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成果加强土壤源头污染防治,严控新增污染。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垃圾分类闭环收运处体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100%80%以上,持续擦亮“环境革命”金字招牌

    加大生态环境执法。深入贯彻甘南州草畜平衡条例,强化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巩固草畜平衡成果。严格落实林长制,深入开展涉林涉草违法专项治理,规范林地、草原征占用审批管理,坚决守住林草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域巡查,建立上下游、交界区污染协同防治机制。

    (二)狠抓农业提质增效,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多元富民产业,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三农基础。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强化富民产业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65%以上的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开展脱贫人口就业援助,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2万人,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5%。加大东西部协作力度,强化引企落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就业帮扶,落实东西部协作资金3亿元,协作消费额增长10%

    提升牦牛产业效益。扩大舍饲半舍饲+补饲养殖规模,推进夏河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项目组建繁育核心群15个、养殖基地5个、万亩人工饲草基地5个。大力发展牦牛种业,加快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健全智慧牧场平台功能,探索建立“云上认养”订单养殖模式,完善从牧场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监管体系,打造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原生态有机中高端畜产品。落实34牦牛出栏补贴,提升肉品精加工能力,年屠宰销售30万头。培育壮大本土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加快牦牛肉乳系列产品研发,牦牛系列产品产值突破24亿元。完成甘南牦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地方标准制定,提升牦牛产品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延伸农牧产业链条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提高藏羊蕨麻猪、从岭藏鸡设施养殖规模,推动中藏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等规范化种植加工。实施青稞品种培优项目,开发多元化功能性产品,延伸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特色农畜产品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建成夏河万亩饲草料基地和碌曲贡巴甘青川饲草料储备集散中心。支持举办甘南牦牛、青稞产业论坛,筹建甘南牦牛、青稞文化博物馆,编撰出版甘南青稞科研成果集,完成甘南青稞地理商标注册。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投资20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200省级示范村30个,新改建农牧村卫生户厕4776座,实施农房抗震改造1759户。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五年行动,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尾菜处理率分别达到90%83%7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迭部、临潭两县争取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举办首届和美杯农牧民运动会,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三)狠抓工业扩能升级,在加快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延伸黄金、新能源、数据信息等产业上下游链条,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能、优化升级。

    加快黄金产业开发。按照国家和省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要求,加快建设甘南陇南千吨级黄金绿色勘查开发基地,推进合作依地南和下看木仓金矿基础建设,整合夏河加甘滩金矿,完成早子沟金矿3000米以下格娄昂金矿探转采”工作,全州黄金产量达到4吨以上。组建甘南黄金公司,推动采选、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完成玛曲措隆贡玛卓尼九甸峡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全面建成“十四五”第一、二批光伏发电项目,全力推进第三批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开展风电测风等基础工作。争取甘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并完成前期,开工建设碌曲县330千伏和迭部县城、合作产业园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加快华晟云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工业经济、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大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创建数字化车间1家。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新建5G基站350个以上,进一步提升偏远地区通讯网络信号覆盖度。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扶持本土青稞酒生产加工企业,创新开发青稞酒系列产品,推动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青稞酒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加快创建全国有机肥重要生产基地,加大有机肥采购推广力度,支持达哇央宗、曲源肥业、弘正等有机肥企业开展新型肥料研发和技术攻关,全州有机肥产量增长10%以上。

    (四)狠抓供给要素保障,在释放消费潜能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优化推动消费增长,丰富消费业态,规范消费市场,着力释放消费潜能。

    打造多样化促销模式。落实促进房地产消费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住房销售面积增长5%。开展乐享消费·惠购陇原促消费系列活动,鼓励企业商户开展打折让利”“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推动农特产品、家居家电、餐饮服务消费升级。

    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加速文旅融合,发展四季旅游,办好一县市一节会”及草原音乐会、特色服饰展、非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一批生态康养、冰雪体验等支撑四季旅游的新业态,培育景区管理旅游地接公司,加快星级饭店、农牧家乐晋等升级,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体验型、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全年接待游客2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以上。

    丰富特色化消费业态。实施夏河、碌曲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建成县级物流寄递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9个、村级便民点51个。打造甘南津街、拉卜楞风情街等特色街区,开发推广甘南藏面、特色藏餐等民族风味美食。鼓励举办微夜市,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发展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零售新业态,做强本土知名网货品牌,电商交易额达到2亿元。培育批零住餐升规入库企业23户以上。

    拓宽现代化服务领域。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保障,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出活畜贷、信用贷、商户贷等金融信贷产品。完善仓储物流基础网点建设,加快推进物流服务网络向乡镇和农牧村延伸,推动农特产品与消费商品购销双向流通。引导养老托幼、休闲康养、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升级。支持发展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额达到5100万元,增长8%

    (五)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在破除瓶颈制约上实现新突破。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谋划实施一批夯基础、补短板、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健全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推进西成兰合铁路甘南段建设,卓合高速一期通车、二期开工,合赛高速全线开工,卓碌公路全线复工,力争赛尔龙至郎木寺高速及玛曲连接线、两河口至迭部益哇沟口高速、江迭一级公路开工,加快玛曲至青海久治、夏河机场至青海同仁高速公路前期,沙木多至木西合等4条三级公路建成通车。提级改造国省干线152公里,改扩建农村公路79公里。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甘南州中北部供水安全保障、引洮济合供水续建配套、黄河玛曲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夏河果宁沟、章子沟山洪灾害防治合作格河防洪治理等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加快推进临潭中部片区供水工程,完成迭部多儿河生态治理工程等12个重点水利项目。投资3500万元,实施卓尼上扎沟村等9个小流域治理工程配合做好南水北调西线、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

    改善文旅基础条件。投资5.8亿元实施黄河首曲文化公园等13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动扎尕那旅游观光轨道火车、扎古录温泉小镇项目落地实施。新建文旅驿站8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5个。加快建设全域智慧文旅服务监管平台,4A级景区服务实现数字化、智慧化。

    完善市政服务功能。投资5.06亿元,新建道路、供水、供热市政项目13个,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座,新建改污水管网12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52646户,建设充电桩400个。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实施玛曲、夏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武都至舟曲迭部段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和临夏至合作复线工程。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资3200万元实施夏河塘乃合、舟曲峪子沟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资2960万元实施舟曲、迭部白龙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加大尾矿库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合作录斗艘金矿、夏河且隆沟石灰岩矿创建为省级绿色矿山。加快全州河沟道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做好隐患点范围内村庄、村级阵地、企业等重点领域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质量完成生态及地灾搬迁年度任务

    (六)狠抓改革创新赋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财税体制、国资国企、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持续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激励和督导机制,依托兰洽会、津洽会、西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发挥驻外机构、区域招商总部等纽带作用,引进一批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项目签约额达到180亿元,资金到位率达到60%。强化土地、水电、环评等要素保障,提供一企一策保姆式服务,让客商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实施政策服务、要素、市场、法治、人文“六个环境提升工程,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六税两费减免等助企纾困政策直达直享。健全守信践诺机制,扎实开展涉企违规收费和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治理,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雪顿、华羚、燎原等企业挂牌上市。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实现自转个3500户、个转企50户。

    夯实县域经济基础。全面推进强县域行动,立足县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以州府合作市为中心,各县和重点建制镇为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强化园区建设管理运营,合作生态产业园建成省级代表性开发园区,夏河、玛曲、迭部产业园升级为省级开发园区,全州入园企业突破100家,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项目30个以上,实现生产总值20亿元以上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强化政务数据集成共享和运行调度,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扩大甘快办、自助终端等线上政务服务应用范围,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就近办、掌上办。高效解决陇商通平台和12345热线受理的各类问题,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产学研用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实施中藏药材研发、食用菌培育科技计划项目60项。积极发展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创平台,各类创新平台和主体达到5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0家。深入开展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活动,强化科普宣传,培训农牧民、科技人才5500人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盘活用好国有资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各领域州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为民服务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复合式医保支付、疾病预防控制等改革任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318亩。

    (七)狠抓公共服务保障,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倾力解决民生难题,织密社会保障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三支一扶、天津定向招考、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就业创业项目支持发展物流快递、外卖配送、直播带等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实施援企稳岗行动,建立就业援助机制,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稳定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初升高毛入学率达到96%以上。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普融通。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加快“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好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制定甘南州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条例,保障校园安全。强化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地合作共建。

    强化医疗服务保障。依托甘南州卫生学校迁建校区,创建一所综合性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加快舟曲县医院等3个医疗基础设施项目进度,推进五大救治中心和州县8个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州医院医疗综合体、合作市医院投入使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积极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和高原病医学研究,全面推行医共体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提升重大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藏医药院内制剂在省内调剂使用。全面开展卫生城市创建行动,争取两个县通过省级验收。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州博物馆装修布展,建设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平台,完成县市三馆一站数字化改造加大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古树木修缮保护。办好藏地传奇自行车赛、九色甘南足球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持续完善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办好省州民生实事。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幸福院、妇儿救治中心30个,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50户。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精准落实城乡低保政策和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因病、因灾遇困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八)狠抓安全风险防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稳定大创建行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平安甘南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创稳创安,持续增强源头防控、过程把控、应急管控能力,有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主题实践馆、街道、广场等宣传实体,创建民族互嵌式发展示范点。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提升社会化法治化水平。

    化解金融债务风险。强化金融监管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5%以下。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新增一般公共预算、土地出让、超收收入优先用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快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保障粮食药品安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严防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完成粮播面积71万亩,生产粮食12万吨以上,努力增加地方政策性粮食储备。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全周期监管,加强质量安全监督,让群众饮食更放心、用药更安全。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加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防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三个务必,忠诚履职、担当实干,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思想建设,筑牢政治忠诚。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州委部署要求落地落实。

    强化法治建设,规范政务运行。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和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州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强化能力建设,锤炼发展本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学习新知识、涉猎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着力提升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和抓落实能力。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培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强化作风建设,提升行政效能。深入实施作风大转变行动,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三抓三促”行动成果,强化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健全跟踪督办机制,持续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政府系统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强化廉政建设,树牢为民形象。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带头过“紧日子”,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20%。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南实践崭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一核”指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三带”指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2.8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天下黄河第一弯旅游风情线、洮河民族民俗旅游风情线、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风情线、白龙江高山峡谷旅游风情线、213国道草原湿地国际精品旅游风情线、迭部—舟曲—卓尼—临潭红色圣地旅游风情线、合作—冶力关彩色长廊旅游风情线、洛克之路。

    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4.“五有”合作社:有种养基地、有农业机械、有良种供给、有订单销售、有加工储藏的合作社。

    5.智慧牧场大数据平台:具备系谱信息管理、数字种质资源库、动物防疫检疫追踪核查等10大功能,推动畜牧业全流程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监控、信息化服务、全程化追溯和智慧化决策转型,实现了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可视化管理和信息溯源。

    6.“三化”改造: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7.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8.“三减一优”行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化审批服务。

    9.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10.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1.“8+”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的“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2.五个群众工作全覆盖:入格联户全覆盖、联寺包僧全覆盖、结对关爱全覆盖、企业包联全覆盖、支部联建全覆盖。

    13.“三抓三促”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

    14.“四强”行动: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

    15.六个聚焦:聚焦团结和谐,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聚焦山川秀美,绘就现代化生态图景;聚焦项目支撑,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聚焦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现代化生活品质;聚焦凝心铸魂,激扬现代化精神力量。

    16.六大行动:稳定大创建行动、生态大保护行动、交通大突破行动、产业大增效行动、民生大改善行动、作风大转变行动。

    17.一区四带:“一区”指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四带”指构建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带、洮河流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带、大夏河流域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带、白龙江流域生态建设修复保护带

    18.六大工程:绿色发展转型工程、污染防治攻坚工程、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国土绿化增效工程、治水兴水提升工程、环境安全保障工程

    19.“一环六联”高速路网:“一环”指依托合作—王格尔塘、王格尔塘—桑科、桑科—夏河机场、夏河机场—尕秀、尕秀—郎木寺、郎木寺—两河口、两河口—岷县、岷县—合作等高速公路,串联七县一市的高速公路大环线通道。“六联”指夏河(王格尔塘)—临夏—兰州高速公路为一联,夏河(桑科)—青海(同仁)高速公路为二联,碌曲(尕秀)—玛曲—青海(久治)高速公路为三联,迭部(麻牙)—四川(九寨沟)高速公路为四联,临潭(新城)—冶力关—临夏(康乐)高速公路为五联,合作—夏河机场高速公路为六联的高速公路联网通道。

    20.风光水储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

    21.云上认养: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由认养者选择农场动植物进行线上认养,实现全周期监测和全过程追溯,并享受相应权益和收益的订单式种养殖消费模式。

    22.“陇商通”平台:依托数字政府平台,汇聚企业信息、了解企业愿望、反映企业诉求,通过督办转办解决企业问题的统一服务平台。

    23.“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在全省培养300名创业达人、1千名创业新秀、1万名新锐创客。

    24.县管校聘: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将教师和校长从“学校人”改变为义务教育的“系统人”。

    25.城市书房: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合办,依托各级中心图书馆,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一体化服务,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场馆型自助公共图书馆

     

    相关链接: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 2022-12-22导出word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1212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杨 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我州经济运行面临多重困难,一产方面,牲畜核减后畜牧业产值大幅下滑;二产方面,格萨尔黄金公司因环保问题整改而关停,甘南境内江河水流量降至近年来最低值导致水电企业发电量持续下降;三产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多轮冲击影响,市场消费低迷,批零住餐业增加值降幅较大。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影响,我们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尽最大努力争取经济发展最好结果,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27亿元,增长3.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7亿元,同口径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1亿元,增长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6亿元,增长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60元和10730元,分别增长4%、5.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基固本、拓展成果,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落实帮扶工作措施,累计监测“三类户”3743户1.61万人,消除风险2474户10627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巩固,村级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农房抗震改造提标扩面,“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维修改造集中供水点496处,农牧村安全饮水得到有效保障。争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3.94亿元,发放到户贷款4.66亿元,实施乡村基础设施、产业振兴项目1486个,培育引进龙头企业13家,“五有”合作社达到2586家,扶持家庭农牧场1432家,产业发展资金保障更加有力,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合作社运营更加规范。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施配套项目16个,所有搬迁户户均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搬迁群众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积极争取2022年度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项目,复垦新增耕地632亩。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投资14.5亿元,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小康村218个,新建改建卫生户厕1.06万座,4个乡镇、45个村完成省级示范创建,农牧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强化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选聘生态护林员1.09万名,182家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265人,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2%,达到1.34万元。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持续深化,落实帮扶资金4.72亿元,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培训、园区建设等项目194个,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活力。

    二是扛牢责任、强化治理,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担好上游责任,展现上游作为,投资33.8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项目193个,完成国土绿化9万亩,义务植树208万株,人工种草11.4万亩,修复湿地41.3万亩,修复退化草原68万亩,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和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境内所有江河、湖泊、森林有人巡、有人管、有人治。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54起,中央和省级共六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465项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落实施工抑尘、餐饮油烟治理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十张清单”,整治水质超标隐患15处、入河排污口529个,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项目8个,修复历史遗留无主矿山53个,全州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水质优良比例、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实现村组全覆盖,有机肥走进田间地头,“白色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五无甘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深挖潜能、调整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厚植新优势。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持续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新建牦牛繁育核心群11个,调引牦牛种牛1100头建成千头牦牛、万只藏羊和蕨麻猪、从岭藏鸡养殖基地38个,新建碌曲洮源牧场和玛曲昌翔标准化屠宰精深加工生产线,改扩建养殖暖棚6.6万平方米,饲草料基地20万亩,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5%、40%和37%,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种植高原夏菜3万亩、食用菌0.6万亩、中藏药材28万亩,迭部苹果、卓尼木耳、舟曲花椒等农产品走俏国内市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建成青稞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整治撂荒地2.5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3.6%和5.7%。农牧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保险品种达到40个,受益群众8.8万户。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个,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园认定为国家级牦牛保种场,甘南州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围绕打造新能源、有机肥等九个重点产业链条,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7个,新入规工业企业4家,合作高原牦牛乳产品加工、舟曲天河食用菌生产线等一批“三化”改造项目建成投用。创建创业孵化园等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银企对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为9247户企业发放贷款63.2亿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完成工业投资4.1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纵深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2.6亿元提升改造文化旅游标杆村15个,投资8.7亿元实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改善提升项目16个。高位推进扎尕那景区保护开发,规划编制、基础建设、业态培育等工作加快开展。培育组建旅游地接公司11家,景区管理公司5家,开发“甘南有礼”系列文创产品50余种。减免景区门票1200万元,全州接待游客51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洛克之路上榜全国热门经典徒步越野线路,迭部扎尕那村、临潭池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碌曲尕秀村上榜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是聚力攻坚、补齐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建续建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2个,55个省州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8.5亿元,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落地实施。交通项目加速推进,兰合、西成铁路甘南段开工建设。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全线通车,卓尼至合作、合作至赛尔龙高速顺利推进,扎古录至江车养护工程建成,舟曲至永和(一期)、双岔至阿拉、贡去乎至则岔公路通车,65个自然村建成硬化路315公里。合作至和政、峡城至藏巴哇、河曲马场至采日玛等7条三级公路和古战阿子滩至鹿儿沟景区公路加快建设。舟曲至迭部、玛曲至久治高速项目完成可研。赛尔龙至郎木寺、迭部至九寨沟高速,江果河至迭部一级公路启动前期。水利建设取得实效,引洮济合工程并网供水,临潭中部片区供水工程顺利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进展顺利。实施水土保持和中小河流整治项目14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平方公里。舟曲立节北山滑坡治理工程完成投资8000万元。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实施桥梁、供热、供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36项,完成投资10.23亿元。新增改造污水管网15.6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810户、棚户区4240户。新能源和5G项目加快推进,110万千瓦光伏项目分批实施,玛曲5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合作多合至渭河源330千伏输电工程开工,建成5G基站1315个,城乡覆盖率分别达到98.8%和96.7%。招商项目加快推进,引进项目64个,到位资金26.9亿元。核实认定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指标1.53万亩,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更加有力。

    五是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配置更合理的要素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设施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组建州县市大数据管理局和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营指挥、政务服务等12个系统平台,上下贯通、全州统一的数字政府体系基本建成,450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甘快办”注册登记率达到76.8%,网上办件量达到120万件,全州新增市场主体8415户,较上年增长33%。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高效运行,项目审批时限由20天缩短到5天,项目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多规合一、多评合一等改革深入推进。农牧村土地、林地、经济实体等产权改革全面完成,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医疗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不断健全,夏河、碌曲医联体挂牌运行。供销系统综合改革顺利推进,社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转型步伐加快,管理经营机制进一步理顺。粮储领域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依法管粮管储水平明显提高。州县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州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稳步推进,化解“登记难”问题住房1.37万套,首次登记化解率达到100%,总体登记率达到93.12%。

    六是多措并举、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民生领域,20件省州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财政民生支出9.94亿元、增长14.4%。多渠道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组织输转富余劳动力11.85万人,创收26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9亿元,带动1116人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9.66亿元,新改扩建幼儿园57所、中小学156所,城镇入学难、大班额问题进一步缓解。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完成投资4.7亿元,建设进度达到7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稳步推进。全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医疗机构重点专科4个、县级区域医学中心38个、急危重症救治中心21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县级中藏医院全部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城乡居民养老和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99%、98%,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3%和75%以上,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提标扩面。591种藏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在全州医疗机构调剂使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10%,为4.8万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1.83亿元。实施临时救助4.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6000万元。为5.19万名兜底保障群体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270万元。提高“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新建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会服务站24个,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科技项目29项,取得成果13项,各类创新平台和主体达到38家,选派347名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2%。新注册商标582件,获专利102件。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持续实施洮州卫城等文物保护工程,开展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广电融合提升项目全面完成,音乐剧《达玛花开》荣获“敦煌文艺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15分钟健身圈”实现县市全覆盖,州第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组织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投资1286万元,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程。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805个,完成全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舟曲、迭部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七是创新治理、夯实基础,平安甘南建设迈上新台阶。启动“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落实“8+”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包村驻寺、入格联户”工作,综治云平台上线运行,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高质量完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推进“沿黄河—洮河提升带”行动,建成全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馆。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停车“一难两乱”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信访事项化解力度加大,化解率达到90%以上。高风险金融机构化险工作稳步推进,清收处置不良资产27.81亿元。清偿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1453万元。清欠农民工工资5200万元。基层应急和消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大幅下降,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完成,防灾减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八是踔厉奋发、笃行实干,政府作风效能得到新提升。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坚决落实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州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努力打造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办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等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7件,提请州人大审议草原管理办法等单行条例5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0件、政协委员提案187件,办结率均为100%。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69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国防动员、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人民防空、藏语言文字、地方史志编修、住房公积金、气象、地震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即将结束的2022年,是困难叠加、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疫情防控第九版方案及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积极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先后选派6批514名医护人员驰援兰州,向天津、西藏和兰州、临夏、陇南等地捐赠1100万元抗疫物资,在全国全省抗疫大局中体现了甘南担当,做出了甘南贡献。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为要、实干为本,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创新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各级干部抓经济、谋项目、促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重实干、勇担当、善作为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州上下攻坚克难、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强化保障、全力推动,顺利完成了舟曲、碌曲、玛曲、夏河四县2848户1.17万人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发展的目标,历史性解决了生态红线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一年,我们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组织动员10余万干部群众,清理河道,拆违治乱,整治污染,植绿复绿,以实际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一年,我们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领,高位谋划和全力推进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良种繁育,促进精深加工,打造高端品牌,拓宽消费市场,甘南牦牛系列产品逐步走向高端市场,牦牛产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总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对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拉动效应持续显现,甘南牦牛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各位代表,惟有奋力前行,方能不负重托。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全州上下勠力同心,承压奋进,战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以汗水浇筑梦想,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75万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各级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奋斗者、建设者,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投身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广大干部群众,向援助支持甘南发展的中央帮扶单位、天津市和省内兄弟市州,向省属驻州单位、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应急救援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居安而思危,知弱而图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州最大的实际是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综合实力弱,市场发育程度不高,营商环境不优,民间投资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最大的制约是交通瓶颈尚未彻底打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全州县乡公路等级偏低,一些断头路、连接路尚未打通,坐中连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发挥不够明显;最大的短板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农牧业产业开发层次低,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培育滞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最大的桎梏是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教育医疗、科技服务、经济金融、建设管理、勘察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最大的顽疾是个别部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一些干部主动作为不够,干劲拼劲不足,业务钻研不精,执行力、落实力不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也将迎来自治州建州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抓好落实上见成效,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我们必须树牢创新思维,强化追赶意识,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我们必须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实干树标杆,以实绩论英雄,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我们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生态底线、民生底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着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生态优先,强化保护治理,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聚力实施黄河生态项目。坚持以项目促保护、以项目促治理,投资17.2亿元,继续在黄河、洮河、大夏河流域集中连片实施矿山修复、湿地保护、沙化草原治理和水源地保护等项目110个,恢复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打造以玛曲县为主体的生态一体化保护修复示范样板,全面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项目建设任务。

    持续加大重点区域治理。以213国道、白龙江、洮河风情线生态廊道和城市面山绿化为重点,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廊道绿化8万亩,修复治理退化沙化草原59万亩,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和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步伐。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486户9328人。

    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扎实开展工业、燃煤、机动车和扬尘污染源治理,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开展共建幸福河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完成黄河、白龙江、洮河支流河湖健康评估,打造一批美丽河湖生态名片。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完成“一江三河”流域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保持城市无黑臭水体,各类水体达标率保持在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巩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确保不反弹、不回潮。

    全面提升五无甘南成色。巩固拓展全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创建成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推进措施,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五无甘南建设提档升级。投资4.02亿元,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座,城乡生活垃圾处置设施4座,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9.5%和75%以上。巩固有机肥替代化肥成效,就地就近消化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和尾菜处理率分别达到90%、78%、70%以上。进一步明确禁塑边界,健全源头消纳减量治理机制,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大生物农药推广使用力度,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产地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绿色是甘南最美的底色,生态是甘南最大的优势。我们将坚定不移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协同抓好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让甘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二)坚持统筹协调,夯实三农基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力度,持续提升“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稳岗就业保障,实施职业技能培训7500人以上,劳务输转11.5万人以上。推动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向产业、劳务、医疗、教育、消费等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不断提升帮扶质效,确保脱贫人口收入稳中有增。

    全力提升牦牛产业质效。加快构建良种繁育、集约养殖、精深加工、标准规范、品牌营销、综合保障六大体系,加强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完成“美仁牦牛”“科才牦牛”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认定。投资5000万元,改造提升418家养殖合作社基础设施,落实2至4岁牦牛出栏奖补政策,新建万头牦牛养殖示范点15个,建立繁育核心群35个。扩大生态舍饲半舍饲养殖规模,建设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5个,做到四季有出栏。积极研发功能性奶产品和特色乳制品,建立牦牛屠宰、胴体分级分割、副产物整理等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精细化加工水平。建设甘南智慧牧场大数据管理平台,健全产品全流程监管追溯体系,提高牦牛产品市场信誉度。高质量举办“甘南牦牛论坛”,讲好牦牛故事,做大做强“甘南牦牛”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打造青藏高原牦牛高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牦牛产品集散中心。

    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高标准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全力实施农牧业资源集约利用、面源污染减量和科技成果推广等重点工作,不断改善农牧业生态系统,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建成甘加羊、科才羊种质资源保种场各1个,藏羊标准化高效繁育示范点5个,种公羊繁育区1个,猪、鸡、蜂养殖和经济林果种植示范点18个,中藏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油菜等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以上,青稞良种繁育基地5.5万亩。生产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棒500万个以上。继续开展撂荒地整治,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70万亩、12万吨以上。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品牌提升行动,培育龙头企业8家,发展高标准联合社40家,创建示范农牧场50家。建设甘南州青稞文化博物馆,建成8县市农业产业园区,迭部县农业产业园区争取通过省级认定。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开展乡村规划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等“八项行动”,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八大工程”项目259个,完成投资15.76亿元。整合资金14.6亿元,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创建,继续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全覆盖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220个。深入开展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改建卫生户厕6000座。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健全农牧村、农牧民自治机制,整治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形成农牧村健康文明新风尚。

    农牧村是甘南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乡村振兴是推进农牧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发力,久久为功,把农牧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殷实!

    (三)坚持绿色转型,挖掘资源潜能,全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强工业”行动,聚焦黄金、新能源、名优特产等新的增长点,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有序开发黄金资源。积极推动甘南—陇南千吨级黄金绿色勘查开发基地建设,投入4500万元,重点在合作、夏河等地开展黄金资源勘查,实现地质找矿更大突破。争取玛曲大水、合作岗岔、夏河加甘滩等金矿复工复产,开采黄金3.2吨以上。加快合作早子沟、录斗艘、夏河且隆沟矿山绿色升级改造,创建省级绿色矿山2家。筹备建设甘南州黄金产业工业园区,延伸采选、冶炼、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完成玛曲措隆贡玛抽水蓄能电站和县县通天然气项目前期。投资45亿元,建成总装机105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夏河、碌曲330千伏汇集站和合作多合至渭河源330千伏输电线路,夏河拉卜楞、碌曲多松多110千伏和合作城区35千伏输电项目竣工投用,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做精做强名优特产。加大中藏药材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种培育力度,在合作、临潭、卓尼建设加工车间3个,提升中藏药研发、饮片生产、制剂加工水平,深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打造医药产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支持舟曲天河、迭部夏涛、卓尼山珍等企业引进储藏保鲜、真空冻干、低温压榨等精深加工技术,大力开发食用菌、山野菜、土蜂蜜等系列产品,增强山野珍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唐卡、铜器、藏毯等民族特需用品开发加工能力,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培育壮大规上企业。落实落细对企业的监测研判、要素保供、跟踪服务等措施,全力解决生产成本、原料供应、电力保障、企业融资等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强规上企业培育、升规入库培训、闲置资产盘活等工作,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以上,着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发展质效。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绿色工业是甘南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强工业”行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有序发展绿色矿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让绿色工业成为甘南经济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和增长极

    (四)坚持文旅融合,丰富业态模式,全力提升文旅产业质效。依托甘南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全地域布局、全季节推动、全要素支撑,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延展产业链条,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优质高效发展。

    提升文旅基础设施。纵深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完成拉尕山、车巴沟等16个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改造提升合作、夏河、卓尼、舟曲4个文化街区,创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2个文化旅游创意基地。完善景区景点标识系统、景观长廊、旅游厕所、医疗救助等配套服务设施,继续打造八条精品旅游风情线,着力改旅游发展基础条件。

    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加快冶力关、扎尕那、当周草原3个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大力培育山地旅游、水上旅游、度假休闲、康养研学等新兴业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加大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壮大旅游地接公司、景区管理公司等市场主体,培育产值百万元以上旅游服务企业3个。促进特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高文化旅游标杆村、旅游专业村、精品民宿经营收益

    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加大线上线下推介力度,推出一批旅游代言人、网红打卡地和网红旅游产品,办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锅庄舞大赛、赛马大会等系列节会赛事活动。加大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有效扩大旅游客源,不断提升甘南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年内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

    保护发展特色文化。加强腊子口战役旧址、俄界会议旧址等革命遗址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做好八角古城、洮州卫城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藏文古籍搜集整理和翻译编纂工作,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南木特藏戏、巴郎鼓舞等优秀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积极争取夏河丹尼索瓦人遗址建设项目。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字化水平,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重点扶持2家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编纂完成《甘南州扶贫开发志》。

    文化是甘南最厚重的基因,旅游是甘南最具潜力的产业。我们将坚定不移加快文旅产业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把“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甘南特色文旅产业更具魅力活力!

    (五)坚持投资拉动,强化项目支撑,全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优化投资结构,强化项目管理,释放带动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后劲。

    提高项目谋划管理水平。用足用好项目前期经费,扎实做好项目论证、储备等前期工作,加大基础类、生态类、产业类项目谋划和投资力度,充实重大项目库,争取将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完善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重大项目责任制,强化督查调度,确保项目应开早开、应开尽开。

    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兰合、西成铁路甘南段工程进度分别达到20%、15%,完成投资30亿元。卓尼至合作高速一期路基工程建成,完成投资10亿元。加快合作至赛尔龙高速建设进度,完成投资30亿元。赛尔龙至郎木寺及玛曲连接线、舟曲至迭部高速完成前期。力争江果河至迭部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大岭山至新城、合作至和政、峡城至藏巴哇、博拉至阿拉4条公路建成通车。沙木多至木西合、阿孜实验站至齐哈玛黄河大桥段等4条三级公路和古战阿子滩大景区至鹿儿沟公路完成投资3.5亿元。腊子口至麻牙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000万元。硬化自然村道路96公里,完成投资5100万元。争取实施兰州至碌曲合作过境段改线暨绕城公路项目。

    推进重点水利设施项目。投资1.5亿元,实施合作格河、洮河碌曲段、迭部达拉沟等11个防洪工程。投资3330万元,实施卓尼达架沟、临潭端阳沟等8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5.06亿元,实施夏河县城乡供水工程。投资8853万元,实施临潭长川羊永供水管网延伸、玛曲乡镇供水一体化等农牧村供水保障工程。建成临潭中部片区供水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07亿元。引洮(博)济合延伸增效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配合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强化数据信息基础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促进政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社会数据汇聚共享,推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质量溯源、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力推进5G建设,新建5G基站100个以上,县市城区及3A级以上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96%以上。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硬核支撑,抓项目、促发展是甘南突破瓶颈制约、实现后发赶超的最大引擎。我们将坚定不移狠抓项目建设,高位谋划,强力推进,千方百计扩投资、补短板,干出高效率,跑出加速度,让甘南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

    (六)坚持城乡一体,促进均衡发展,全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始终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节点纽带作用,千方百计挖潜量、拓体量、提质量,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农业优先型、生态功能型、文旅赋能型、城市服务型等功能突出、多元融合的特色县城。加快“一县市一园区”建设步伐,建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园区1个,5亿元以上园区2个。推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力争1个县迈入全省先进县行列,1个县迈入全省进步县行列。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投资6.47亿元,实施道路桥梁、地下通道、供水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项。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4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180户、棚户区5762户。新增城镇绿地34.26万平方米。加快城区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增加车位供给,有效解决“一难两乱”问题。

    提升城镇治理效能。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严管严控各类违章建筑,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做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人行通道畅通、公厕建设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强化城区流浪动物、城市管线、噪音污染整治,努力打造布局协调、管理智慧、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现代化城镇,合作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批零住餐等基础消费,积极培育夜间消费、主题消费、文旅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个,农产品收购销售站点3个,乡镇商贸中心21个。积极推动批零住餐企业“升规入库”,培育限额以上企业14家。持续开展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全民促销和消费帮扶活动,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县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壮大县域经济是甘南实现富民兴州的战略抉择。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强县域”行动,集聚资源要素,完善承载功能,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城乡融合,让县域经济发展特色更加鲜明,活力竞相迸发!

    (七)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全力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健全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尊商、重商、爱商、亲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措施,提升办事效率,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民化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推进政务数据、电子证照等归集共享,建立全州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应共享政务数据资源挂载率达到100%,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保持在95%、93%以上,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水气暖等便民服务实现“线上报装、一次办好”。推行送照上门等10项“甘快办”便企服务措施,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市场主体总数较上年增加10%。推行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实现省州县交易资源跨区域共享。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不断提高民间投资项目落地率。持续推进涉企收费“纾困减负”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农牧村改革,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林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草原承包经营权交易改革。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农牧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挥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作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进疾控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好“信易贷”等信用平台融资桥梁作用,支持诚信企业更好发展。全面化解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所有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交证”。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战略、陇东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扩大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支持华羚乳品、高原生物等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进出口额增长10%。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加兰洽会、津洽会等重点节会,加大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地区精准招商,全年签约项目资金55亿元,到位资金30亿元、同比增长10%。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坚决破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隐性门槛,新增“自转个”4000家,“个转企”200家。落实企业技术改造奖励政策,促进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大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清理力度,做到按期清欠,应清尽清。

    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丰富金融市场业态,引进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入驻甘南。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生态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改革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敢闯敢试、敢想敢干,让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充分释放,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八)坚持人民至上,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积极推动创业就业。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联动,提高就业质量。紧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拓展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持续完善创业融资机制,简化创业担保贷款手续,破解创业启动资金短缺问题,激发创业动力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幼儿园改扩建项目100个,建成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支持合作一中争创卓越高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加城区学位供给,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引进紧缺学科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育优质、普惠、均衡发展。加强中职教育,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水平。全力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残障儿童和青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教育评价和中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加快健康甘南建设。建成州人民医院医疗综合体、州疾控中心实验室、州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甘南卫校新校区、州托育服务中心、妇儿急救中心、智慧医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化项目。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和医联体建设,组建专科联盟20个、技术联盟10个,推行远程医疗,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高原病、地方病防治和研究。落实好三孩生育配套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不断提升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能力,全力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特色农牧业、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5项、省级人才项目4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达到100件以上。加大“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着力培育工匠和技能人才,培训农牧民、科技人才5400人。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全面推进社保参保扩面,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完善政府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能力。落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政策。用心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加强特困供养和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定不移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九)坚持依法治理,推进共建共享,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设一批主题广场、主题街区、主题公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交往交融,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深化“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宗教场所社会化、法治化管理水平。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全面落实“8+”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包村驻寺、入格联户”工作,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认真办理网民留言,提高网上信访工作能力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案件查处力度,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森林草原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必须扛牢压实的政治责任。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创新社会治理,提升防控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南和平安甘南,让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明年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我们将隆重举办成就展览、主题论坛、项目观摩、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市州座谈、文艺汇演等系列庆典活动,全面展示自治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改革发展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展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甘南取得的成功实践和伟大胜利;全面展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草原儿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我们将以建州70周年为新的起点,在回望历史中坚定发展自信,在展望未来中凝聚奋进力量,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努力谱写甘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对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忠诚履职、担当实干,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重学习、铸忠诚,着力推进服务政府建设。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长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遵法纪、讲程序,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坚决执行州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转作风、抓落实,着力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健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政府督查和绩效考核,努力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落实力。

    守承诺、树形象,着力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坚持把政府诚信作为最大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加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严格兑现各项约定承诺。重点纠治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失信问题,全力维护诚信政府形象。

    知敬畏、存戒惧,着力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设全过程,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召唤使命,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而努力奋斗!

    注解:

    1.三类户: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

    2.土地增减挂钩: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3.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立足各生态系统自身条件,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完整性,以江河湖流域、山体山脉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域划分,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评价系统建设7个部分。项目从2021年开始实施,2023年结束。

    4.十张清单:指“工业炉窑、现有燃煤锅炉、现有燃气锅炉、现有燃油锅炉、现有生物质锅炉、涉气产业集群、餐饮油烟、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煤质管控、施工场地扬尘管控”十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5.占补平衡:指新《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基本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建设单位必须补充相应的耕地,以保证耕地不减少。

    6.三品一标:指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包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三化”改造:指企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8.“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9.甘快办:即甘肃政务服务一体化掌上办事应用软件,提供公积金查询、出入境申请、医院预约挂号等多项便民服务应用。

    10.登记难:指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困难问题。

    11.交房即交证:指新建商品房在交房现场为购房人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12.一老一小:指老年人和婴幼儿。

    13.“8+”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指构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的“基层党建+文明村社+和谐寺庙+十户联防+美丽家园+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4.沿黄河—洮河提升带:甘南、临夏、定西、兰州、白银5个市州和兰州新区,根据地域相邻、山水相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频繁、多元文化交汇等特点,共同创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提升带。

    15.一难两乱:指城市停车难,停车场管理乱、收费乱

    16.八项行动:即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引领行动、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行动、农牧村抗旱防汛和供水保障提升行动、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行动、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行动、农牧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行动。

    17.八大工程:即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覆盖工程、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村级公共服务及设施提升工程、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18.专精特新: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

    19.八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天下黄河第一弯旅游风情线、洮河民族民俗旅游风情线、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风情线、白龙江高山峡谷旅游风情线、213国道草原湿地国际精品旅游风情线、迭—舟曲—卓尼—潭红色圣地旅风情线、合作—冶力关彩色长廊旅游风情线、洛克之路。

    20. “三个清单”管理制度:指重点投资项目清单、省州列重大项目清单、重大前期项目清单。

    21.“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战略:“一核”,指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三带”,指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22.自转个:自然人转个体户。

    23.个转企:个体户转企业。

    24.“双减”政策: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5.“县管校聘”改革: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26.三区: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相关文档 

        链接: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 2021-12-13导出word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2月7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代理州长  杨 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甘南大地绿色转型、绽放新颜的五年,是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多重考验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精准聚焦“五大生态”,着力构建“十大环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始终把农业农村作为主攻战场,闻令而动、尽锐出战,脱贫摘帽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乡村振兴率先推进,农牧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轨道。投入政策性资金163.36亿元、帮扶资金23.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14.67亿元,一大批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的项目落地见效,所有建制村和3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农牧村所有危房全面消除,安全饮水全部达标,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巩固,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3.9万户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30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全州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3个集体、6名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荣誉,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等一批模范典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贫困户对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果的满意度均为100%,全国仅此一家。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和“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行动,累计投资167.3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覆盖全州64%的自然村,农牧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得到极大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稳定效益、示范效益持续释放,成为率先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被国家列为改革开放40周年甘肃唯一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农牧村改厕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树立为先进典型,全州16个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全域治理、系统修复,污染防治全面加强,环境革命引领前行,“五无甘南”叫响全国,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取得新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全面落实,实施了玛曲黄河水源涵养区和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大批涉及矿山治理、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减畜196万个羊单位,草畜平衡基本实现。颁布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创造了“美丽战胜贫困”的甘南样本。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全面打造“五无甘南”,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推开,“白色污染”问题有效解决,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农药彻底退出甘南市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全省乡村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州成功召开,甘南经验推向全国。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和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合作、迭部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名录”。

    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大引擎,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交通网络通畅便捷,市政功能日趋完善,电网通信加快升级,基础条件实现整体性改善,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基础。王夏高速基本建成,卓合高速加快推进,玛曲至久治、峰迭至代古寺等7条公路和木耳至大峪沟、水地至拉尕山等4条景区公路建成通车,全州公路总里程由7705公里提升到8548公里。兰合铁路即将全线开工,西成铁路甘青隧道加快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黄河玛曲段防洪治理等一批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河道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引洮入潭、引洮济合工程竣工投运。新一轮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网架结构更趋完善,电力供应安全稳定。5G通信网络实现县市城区全覆盖,大数据应用融入百姓生活。实施给排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96个,改造棚户区5.4万套、老旧小区9157户,城镇公共服务和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一县市一园区”布局落地,合作生态产业园聚合效应初步显现。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资近百亿元,实施项目227个,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关键核心,优化结构、固强补弱,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文旅产业强势崛起,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经济结构加速战略性调整,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培育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科学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推广适宜畜种技术,扩大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数量,高标准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示范点,各类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达到31%、45%、42%。农牧民补助奖励和农业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兑现补奖资金14.54亿元、承保资金9.13亿元。特色种植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5.6万亩,藏中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走俏国内外市场。着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华羚、燎原、雪顿、百草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7家,培育“五有”专业合作社2388家,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社141个。实施品牌战略,“三品一标”认证205个,甘南牦牛、甘南藏羊等21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中国牦牛乳都”品牌享誉全国。工业效益总体向好,水电、黄金、水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稳步发展,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8家,增加值达到11.2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1亿元。启动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 ”工程,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星罗棋布,3000多家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遍地开花,博峪、尕秀、香告、谢协、高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8条精品旅游风情线,新创郎木寺、尕秀、扎尕那、阿万仓4个4A级景区,A级以上景区达到35个。“一会一节”开幕式、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各类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今年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和100亿元大关,世界旅游联盟100个“旅游减贫案例”中我州独占3席,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藏医康养、数据信息、通道物流、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多点布局,产业关联度、融合度逐步提升。

    我们始终把惠民利民作为奋斗目标,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本民生得到普惠性保障,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门办理”全面实现,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由2.57万户增长到5.33万户,累计减税降费20.8亿元。农业农村、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45万人,输转劳动力61.33万人次,劳务创收111.6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868元、10042元,年均分别增长7%和9.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建设进展顺利,学前教育多元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普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稳步推进,大力落实“双减”政策为中小学生减负增效。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医疗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部取消,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报等好政策全面落实。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7%和95%,城镇职工照护保险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较好实现困有所依、难有所助、孤有所养。省州93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实施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58项,各类创新平台达到33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5项,取得国家专利485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州博物馆完成主体,拉卜楞寺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如期完成,农牧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平安甘南、法治甘南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实施,“十管十防”“网格化+十户联防”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推广,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开展生态文明和谐寺庙创建,寺庙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州和8县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示范县市,“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双拥共建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成效显著。科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舟曲县850户3495名群众有序搬迁兰州新区、入住新家。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矿商贸、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各位代表!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决落实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州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2件,政协委员提案973件,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2754个,提请州人大审议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16部,制定政府规章2部,修订规范性文件29件。同时,全国农业、经济、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修编出版。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粮食和物资储备、藏语言文字、住房公积金、气象、地震、供销、体育等工作卓有成效。

    2021年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我们紧盯州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五无甘南”提前打响,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文旅产业逆势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6亿元,支出2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9.8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亿元,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10·28”地震和“8·17”特大暴洪泥石流等大战大考,破解了许多难题瓶颈,补齐了很多短板弱项,高分完成了脱贫答卷、小康答卷、生态答卷,取得了殊为不易的发展成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和州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劳动者,向投身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志愿者和干部职工,向援助支持甘南的中央帮扶单位、天津市和省内“七市九企”,向省属驻州单位、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应急救援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社会创新和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系统脆弱、治理修复周期长,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农牧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运输体系还不完善,公路技术等级偏低、网络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产业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强;就业压力大,专业人才紧缺,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还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对此,我们将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举措

     

    根据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努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全域有旗帜的时代家园、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全域有风情的旅游家园、全域有格局的创新家园、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全域有振兴的幸福家园、全域有使命的梦想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奋斗。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突破3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8%,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性思考,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选择;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务实之举,又是对甘南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谋划;既是深化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坚定行动,又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我们将以此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决扛起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认识上高度统一,项目上高位谋划,资金上高倍聚焦,行动上高效落实,建立健全目标体系、支撑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协调机制、落实机制、考评机制,下足精细功夫,做好统筹文章,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把蓝图变现,让梦想成真。今后五年,重点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大保护大治理,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擦亮最美底色。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好生灵草木、绿水青山。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经济和黄河文化六大任务,持续提升甘南黄河上游生态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生态修复恢复。协同推进若尔盖——黄河首曲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合作美仁、玛曲阿万仓2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程,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严格实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实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做好减畜工作,落实禁牧休牧轮牧措施,实现草畜平衡。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矿山改造升级,建设绿色矿山。顺应国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趋势,争取国家更多的纵向补助和跨省跨地市横向补偿。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争取开展森林碳汇、草原碳汇、湿地碳汇交易试点,创建甘南碳汇交易示范区。纵深推进“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加快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二)坚持同建设同提升,实施城乡一体融合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拓展容量空间。统筹城乡均衡发展,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在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中促进共同富裕。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生态文明小康村为基础,文化旅游标杆村为重点,坚持一体布局、多规合一,强化“文旅工农商养”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一乡一业”“连乡成片”“集群成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个性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乡村,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州。深化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保持结对帮扶机制总体稳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合作市和县市城区、重点镇为中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5%。继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综合管网建设,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完善县域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健全便民市场、商场、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支撑要素,加快各县市产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一县市一园区”目标,推动要素向园区汇聚、项目向园区集中。

    (三)坚持抓质量抓效益,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打牢坚实根基。加强区域品牌顶层设计和产业底层运营,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以产业兴带动百业旺,让群众获得更多收益。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农区在稳定粮食产量10万吨的基础上,发展高原夏菜、中藏药材、经济林果、食用菌等产业,推广良种良技良法,扩大种植规模,标准化种植面积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绝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全力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继续抓好牦牛藏羊繁育、牛羊育肥和犏雌牛养殖,加大提纯复壮力度,扩建奶源及饲草料基地,优质肉奶产量稳中有升。加快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标准化种养为基础,统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提高附加值。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区。持续打造8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创建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当周等5A级旅游景区,桑科草原、拉尕山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自驾狂欢、冰雪体验、研学教育、网红节庆、特色展会等新业态,推动旅游发展由规模扩大向质效双增转变。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引进10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旅行社,每县市孵化培育2—3家旅游龙头企业。加快开发“甘南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打造旅游商品销售街区。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吸引游客驻足消费。引进全国知名民宿品牌,借力拓展市场、盘活资源。深化与携程、马蜂窝、途牛等知名旅游平台合作,强化线上营销推介。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南段建设,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规上文化企业,开发地域特色产品,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物流运输、劳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健康养老、家政托幼、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

    (四)坚持扩投资扩规模,实施基础设施突破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提供系统支撑。把项目谋划争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事关甘南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上取得重大突破,让群众信息交流更为通畅、生产生活更为便利。把握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谋划推进“一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网、“九纵六横九联”国省干线网、“三纵三横”旅游公路网和合作至哈达铺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储备大中型调蓄水库、水系连通、集中连片供水保障、农田灌溉、中小流域和山洪沟道综合治理、美丽河湖等重点水利项目。具备条件的项目加快实施,中远期项目积极论证,申报争取建设资金,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兰合、西成铁路工程进度达到80%以上,建成合作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赛尔龙至郎木寺及玛曲连接线、郎木寺至迭部、迭部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舟曲至迭部、夏河至青海同仁、玛曲至青海久治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开工建设拉石至大岭山等13条国省道公路、大峪沟至卡坝景区等4条旅游公路,所有国道达到二级标准,70%以上的省道达到三级标准,5A级景区通高速公路,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3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实施黄河玛曲段、洮河、白龙江、大夏河沿岸等重点防洪治理项目,配合做好白龙江引水工程。实施迭部益哇片区等12个农牧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提高农牧村饮水保障水平。完善城镇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网络、垃圾分类处理等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投资7.5亿元,继续推进迭部、舟曲等地质灾害治理和避险搬迁项目。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实施光伏电源、煤改电、煤改气、充电桩等新能源项目,力争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五)坚持优机制优平台,实施改革开放赋能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增添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压缩精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不见面审批”。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坚决破除限制壁垒。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基层经营组织。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和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加大财税金融、土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民间投资。用足用好金融扶持政策,发挥融资担保平台作用,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全面深化地企合作,协同落实陇东南区域发展规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综合交通物流城市带,引导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向通道沿线聚集,打造更大开放平台。深化与高端品牌策划营销平台的合作,借助外脑,借用外力,打响甘南产城园企品牌。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和优企强企,招大商、引大资,扩大社会投资规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六)坚持重研究重应用,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汇集潜能势能。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科技发展专项,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现代农牧业、生态环保、中藏医药、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野生食用菌驯化、中藏医药深度研发、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催生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实施农牧业种业创新工程,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牦牛藏羊选育技术创新中心、高原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开展青稞、油菜、牦牛、藏羊、中藏药材、优质牧草、食用菌等种质资源保种选育研究。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与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的对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甘南牦牛乳产品走向高端化。支持华羚、安多、燎原、雪顿、百草、西正开、达哇央宗等龙头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和柔性引才机制,开展“人才小高地”建设、学科技术带头人储备和“双创”人才培养,以合理薪酬待遇引进智力与人才,壮大领军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力量。

    (七)坚持提标准提品质,实施民生保障增福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凝聚民心民力。群众所盼就是我们的使命所向。必须心牵百姓冷暖、情系万家忧乐,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向民生领域,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过上更有品质的幸福生活。通过争取事业单位招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项目和创业就业、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举措,推动更加充分、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基础建设,增加城市学位,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强农牧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地合作,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打造本土特色专业,开拓“出口”基地,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快建设健康甘南,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州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县级综合性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建成州级区域医学中心。下沉医疗资源,提高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完善州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网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通过外派进修、专家帮带、定向委派,培养一批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特殊护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医学专业人才。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州县智慧医院、医联体、医共体和“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中藏医药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支持文艺作品创作,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藏文古籍搜集整理和翻译编纂出版。加快智慧广电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一老一小”公共服务,推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多元模式,建立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强物价监管,维护市场物价秩序。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八)坚持强法治强管理,实施平安和谐共建行动,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营造良好环境。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体推进打防并举、市域治理、“五治”融合,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南、平安甘南。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技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打防控”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不断优化“4+”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依法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持续加强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巩固升级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发展质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体系,增加物资储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大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是“五无甘南”打通之年,也是创建“十有家园”开局之年,全州上下一定要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踏出坚实的第一步,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达到25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达到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达到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达到32257元和11046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在以下十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抓保护守红线,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上持续发力。实施总投资50.05亿元的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坚持大投资见大成效,不搞撒胡椒面式的大水漫灌,集中连片实施矿山修复、森林草场湿地保护、水土流失和沙化草原治理等一揽子项目,在重点县打造生态一体化保护修复示范样板,当年完成投资23.96亿元。投资2.65亿元,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甘南段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育林造林8万亩,人工种草14.2万亩,退化草地改良21.8万亩,毒害草治理11万亩,黑土滩治理19.5万亩,退牧还湿20万亩,沼泽湿地植被恢复14万亩,建设草原围栏625千米。在生态补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开展玛曲、迭部、卓尼生态综合补偿国家试点,协调落实九甸峡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推进自然灾害普查,投资7000万元治理舟曲、迭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施舟曲城区周边地质灾害治理等重点工程。举办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整改完成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未整改到位的55个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抓实效求突破,在环境革命纵深推进上持续发力。投资6000万元建成合作市有害垃圾贮存设施、垃圾回收分拣中心、餐厨垃圾处置等终端分类设施,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投资5500万元建设县市垃圾压缩中转站7座、垃圾高温热气化处理站5座,建立乡镇分拣中心,全州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覆盖率达65%以上;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固体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5%。持续开展有机肥全面替代化肥行动,以奖补方式支持商品有机肥企业扩能升级,引导畜禽粪就近就地还田还草,落实有机肥政府补贴政策,严格执行有机肥生产标准,严把有机肥质量关,集中养殖区畜禽粪综合利用率达到77%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尾菜处理率达到55%以上。分行业、分领域厘清禁塑边际界线,实行禁塑清单化监管,做到应禁必禁、能禁必禁;做好塑料废弃物分类管理,提高废旧塑料、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率;普及使用塑料替代产品,实行购物袋集中购销,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加大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治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确保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加强水体污染治理,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消除黑臭水体;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投资4600万元实施九甸峡水库、引洮济合水源地规范化保护工程,投资3000万元完成卓尼拉力沟、碌曲红科沟、玛曲黄河老渡口水源地保护项目,开展黄河干流水生态安全调查,各类水体达标率保持100%。治理土壤污染,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所有农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

    (三)抓巩固拓成果,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医疗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动态清零农牧村新增危房,保障农牧村饮水安全。继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大稳岗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整合资金12亿元建设2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80个。以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整治农牧村人居环境,抓好“四好农村路”和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设,推动农牧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全土地经营流转及纠纷调解仲裁服务体系。开展供销系统清产核资和确权登记,强化集体资产和社有资产监管。落实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成增减指标290亩。继续实施“两后生”支持政策,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和120名“三区”人才,开展成果转化和农牧业技术服务。持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

    (四)抓融合活业态,在文化旅游塑形铸魂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2.6亿元继续提升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完善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服务功能,培育升级2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创建6个省级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样板村,打造合作卡加曼、当周林卡高端民宿集群。投资1.33亿元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全面提升扎尕那、大峪沟、尕海湖、拉尕山、则岔石林等核心景区影响力。投资4.4亿元建设车巴沟、郎木寺、茨日那——俄界等18个景区景点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创建冶力关交通电气智能化示范镇。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办好九色甘南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碌曲锅庄舞大赛、玛曲格萨尔赛马会等系列节会活动,吸引八方游客,打造青藏高原会客厅,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2200万人次。深度融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投资4000万元改造提升合作、夏河、卓尼、舟曲4个文化街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基地。

    (五)抓特色提品质,在现代农牧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落实“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68万亩、11万吨以上。优化种植业结构,建成青稞原良种繁育基地1.1万亩、规范化藏中药材基地30万亩、标准化高原夏菜基地3万亩、优质食用菌基地8000亩、苜蓿燕麦等人工饲草基地23万亩。提升养殖业效益,投资7800万元,开展牦牛藏羊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推广娟姗牛冻配技术,新建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11个,建成牦牛藏羊保种场2个,牦牛藏羊适龄母畜比例分别保持在58%和59%以上。投资1.1亿元建成万头牦牛养殖示范基地和5万只藏羊养殖示范基地。加快蕨麻猪、从岭藏鸡和中华蜂等特色产业发展,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目标。扩大绿色有机肉品生产规模,增加奶源供给,肉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0万吨、12万吨。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6家,开展特色农牧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种养业技术推广。提高组织化程度,投资5000万元,新建农业产业园区6个,打造产业强镇1个,新增龙头企业8家,“五有”合作社达到55%以上,示范社达到20%以上,培育家庭农牧场1200家以上。举办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建成国家级牦牛及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85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以上、“甘味”品牌8个。

    (六)抓机遇添动能,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数据、产业数据和社会数据汇聚共享,推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质量溯源、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应用。完善州级数据信息产业园配套设施,引进企业入园落地,实现规模聚集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网红带货、田间直播等电商新业态,实施“数商兴农”项目,推广“商超+快递+社区”同城配送模式。做好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对接,规范“三专一平台”运营,提高以“甘味”品牌为主的农产品上架数量。推动黄金、水泥、水电、光伏、乳制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强化生产调度,最大限度发挥生产能力,加快具备条件的企业升规入库。

    (七)抓投资补短板,在夯实基础拉动增长上持续发力。提高项目谋划储备质量水平,每年各县市至少落实100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充实完善各级重大项目库。尽快谋划建设一批强基固本的基础项目、延链补链的产业项目、惠及百姓的民生项目、培元增效的财源项目,为建州70周年献礼。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王夏高速建成通车,舟曲至永和公路全线贯通,卓合高速一期完成投资24.55亿元、形成80%以上工程量,二期年内开工,完成投资19.45亿元。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高速,完成投资18亿元。加快建设卓尼至碌曲、大岭山至新城、合作至和政公路。扎古录至傲子沟口、藏巴哇至峡城等6条国省道公路全线开工,完成投资10亿元。兰合铁路完成投资6亿元,西成铁路全线开工,启动夏河机场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加快黄河玛曲段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前期进度。投资1.26亿元,实施临潭中部、舟曲曲告纳、迭部益哇等片区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好电力通讯设施项目,加快“牧光互补”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投资5400万元实施卓尼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卓尼力赛、临潭冶力关配网工程,改造全州10千伏线路151.4千米,提高供电可靠性。投资3100万元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提升城乡通讯服务保障能力。在中心城镇、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景点新建充电站24个。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25个2810户、棚户区4240户,完成投资2.82亿元。投资4.4亿元实施城镇道路和给排水工程47项,新建乡镇集中供热工程22项。投资1.38亿元,实施碌曲、卓尼、迭部城区及舟曲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敷设改造污水管网15.6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速产业园区建设,合作生态产业园扩园升级,其他县产业园区在实现“七通一平”的基础上,争取引进更多资金和企业。

    (八)抓创新优环境,在改革开放互促共进上持续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许可事项清单,清理整治变相审批和许可,所有审批备案事项实现集中办理,42个事项跨省通办。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投资1.5亿元完成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重点领域联合奖惩备忘录,实现企业信用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职称制度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等改革。组建甘南州国投公司。开展国企资产摸底核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盘活优质经营性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财政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坚决杜绝预算外支出。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加强政府债券项目管理和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引入证券交易分支机构,稳健发展保险业。着力化解不动产权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完成1.65万户不动产登记工作。壮大非公经济规模,持续做好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季报推介制度,强化政金企对接。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开展精准招商、委托招商,签约合同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50亿元以上,提高项目落地率,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九)抓民生强保障,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持续发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供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输转农牧村富余劳动力11.5万人。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多渠道补充紧缺学科教师,总投资7.5亿元的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明年9月投入使用。建成总投资2.8亿元的州医院医疗综合体项目,达到三级乙等标准,总投资3.08亿元的临潭县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投资5.6亿元推动甘南卫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立甘肃中医药大学甘南校区。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推行分级诊疗、远程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医联体等模式,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行智慧医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启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编修《甘南简史》《扶贫开发志》《全面小康建设志》和乡镇村志。开展全民健身,组团参加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和第十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办好第二届全州运动会。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推动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医疗保险州级统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落实移交安置、抚恤优待、烈士褒扬政策,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落实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完成舟曲县965户4082人避险搬迁工作,有序迁入兰州新区。继续办好民生实事。做好电煤保供稳价、农民工工资清欠、粮食和物资储备供应,全力保障城乡群众基本生活。

    (十)抓治理保稳定,在和谐社会共建共享上持续发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早”要求,靠实“四方”责任,科学精准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持久开展“断血”、断勾联、非法组织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重拳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活动,全面净化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推动“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治理延伸。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联创共建,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创建工作,办好全国自治州自治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依法加强寺庙管理,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紧盯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九大工程”,着力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和谐局面,倍加珍惜全州人民的期盼重托,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要高举旗帜讲政治。党的全面领导是政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对党的绝对忠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二要持之以恒重法治。依法行政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将始终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解放思想求创新。解放思想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我们将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破除惯性思维和固有观念,打破常规、敢为人先,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辨位定向,在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中抓机遇、谋发展,趟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四要倾心尽力惠民生。为民谋幸福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追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涵养深厚的为民情怀,心系群众、情系民生,把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向民生领域倾斜,竭尽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日子越过越红火。

    五要廉洁务实勇担当。廉洁务实是政府一切工作的鲜明底色。我们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困难面前敢闯敢试,矛盾面前敢抓敢管,风险面前敢当敢为,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以担当实干创造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光辉业绩。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文档

    链接:《政府工作报告》一图速览

  • 2021-02-10导出word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困难交织叠加、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复杂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州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治藏方略,按照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五大战略”,着力打造“五大生态”,打破常规谋发展,敢为人先创伟业,抢抓机遇,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自治州发展历程中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基础设施提升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甘南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高质量发展,稳增长夯基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十三五”末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9.0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0.61亿元,年均增长4.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5.29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7.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2.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86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3.28亿元,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3亿元,年均增长2.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656元和9129元,比“十二五”末增加8000元和3201元,年均增长7.1%和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88.19亿元和258.79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92.07亿元和53.4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56%和4.7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控制在10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脱贫攻坚,打硬仗攻堡垒,绝对贫困全面消除。投入扶贫资金87.75亿元、“两州一县”方案资金75.96亿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了一大批农牧村基础设施、产业扶贫等项目。“两免一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劝返巩固辍学学生5624名。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560个,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和资助实现全覆盖,“三重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改造农牧村危房9602户,存量危房全面消除。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入选全国“十三五”典型案例,完成搬迁7381户34575人。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097处,农牧村饮水全部达到安全标准。扶贫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八大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建设全域旅游培训基地等扶贫车间190个,2502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5533个,选聘1090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和草管员。培训贫困劳动力8.14万人。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加大,落实资金19.08亿元。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309个贫困村整体退出,全州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绿色实践,创模式探新路,生态文明建设升级加力。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州委的精心谋划和强力推动下,全州各级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合力攻坚,开创性、超常规、大力度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以伤筋动骨之痛、摧枯拉朽之势,求脱胎换骨之变,在全州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绿水青山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目标,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擦亮了底色、催生了业态、文明了社会、树立了形象、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空前提升,甘南美名享誉全国。大胆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投资156亿元,建成16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打造了碌曲尕秀、临潭池沟、卓尼博峪和力赛、合作俄合拉、夏河安果和黑力宁巴、舟曲土桥子和各皂坝、迭部俄界、玛曲沃特等一大批样板村,农牧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成为涉藏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被国家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唯一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连续十一届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州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玛曲典型县负债表编制,联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编纂了全国首套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八进”活动,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等一大批重大生态项目有序推进。迭部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卓尼县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合作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环境保护,守红线严要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九张清单”全面落实,合作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较“十二五”末提高13.9%;全州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地下水监测点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管控,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工程,累计义务植树1514.2万株,净增绿化面积70万亩。草原综合治理660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38.84万亩,核减超载牲畜131.48万个羊单位。投资26.73亿元,实施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430个生态治理项目。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和违建别墅专项清查整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313.9公顷,耕地保有量14.25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9.16万公顷。实施城乡建设用地节余指标增减挂钩项目3793亩,交易金额11.38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绿色矿山、数字矿山加快建设,河湖长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21项问题全部按期整改到位。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项目建设,破瓶颈补短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夏河机场安全运营,旅客吞吐量累计超过50万人次。兰合铁路前期加快,西成铁路甘南段建设有序推进,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夏河至同仁、碌曲至河南等多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铁公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改建农牧村公路5576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全部硬化。合作市客运枢纽中心建成运营。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引洮入潭等132项水利项目全部竣工。投资232亿元,实施城区美化亮化、给排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竣工面积94.27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农牧村户用卫生厕所7.5万座,改厕经验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宣传推广。投入13.11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工程,自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夏河县5.7级地震灾后重建顺利完成,受灾基础设施全面恢复。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首位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首位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产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建成牲畜养殖小区(场)347个,改扩建牲畜暖棚1.4万座,发展专业养殖户3.5万户,各类牲畜存栏351.23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4.09%、63.73%、58.77%。肉、奶产量分别达到9.74万吨和11.87万吨。种植各类农作物和经济林果147.39万亩,粮食总产量10.86万吨,中藏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5.8万吨、2.92万吨、620吨,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8.7%、90.8%和210%。百草、西正开、青藏源等龙头企业逐步培育壮大。八县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农资乡镇配送网点191个,电商累计线上销售额8.5亿元。合作生态产业园区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开发园区。甘南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燎原、华羚、雪顿等乳制品龙头企业建成投产一批领先全省的生产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0个,“甘南牦牛”“甘南藏羊”“安多牧场”等11个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启动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打造“十大景区”“七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高原花卉彩色长廊,建设了一大批旅游路、游客中心、停车场、观景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旅游专业村167个、观景台82处、旅游厕所286座。创建碌曲郎木寺、迭部俄界等3A级以上景区6处,扶持农牧家乐1449户,卓尼博峪、碌曲尕秀等5个旅游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甘南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2018—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累计达到6448.02万人次、312.88亿元,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举办“一会一节”开幕式、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我州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胜地”,荣获2019年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民生改善,解民忧增福祉,群众获得感持续增进。兴办农牧村中小学温暖工程、免费孕前健康检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93件省州民生实事。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升学率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26.82%、11.03%、15.03%,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等级,乡镇、村社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床位数、医护人员数、居民平均寿命稳步提高。天津定向培养甘南籍医学本科生445名。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3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3项,搭建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国牦牛乳研究院、华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33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保护管理各级文物单位544处,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临潭尕路田大房子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加快实施。州县第二轮志书修编完成,《甘南州志(1991—2010)》出版发行。建成甘南州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县、乡、村文体公共场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举办首届全州体育运动会。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61.83万人,劳务创收107.35亿元。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16.87亿元。临时救助28.3万人次,发放救助金3.41亿元。7710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万余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县市城区,乡镇覆盖率达到65%。医疗保障工作健康发展,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棚户区改造6.09万户。1.0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租赁补贴3382万元。新建在建粮食储备库6座,各级储备粮达到4.95万吨。退役军人优抚优待政策全面落实。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改革开放,促合作添动能,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不来即享等改革举措相继落实,压减、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30项,取消证明事项184项,取消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1项。市场主体达到4.73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63.6%,企业登记全部实现电子化。州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升级改造完成,所有服务事项入驻中心,实现一网通办。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建成运行,交易项目6990个。规范承包草场3862.14万亩,确权登记农牧村土地9.87万户148.6万亩,2万余户农牧民在“三变”改革中受益。社保改革持续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拓展,与兰州大学、蒙草生态、上海东方龙、天津云账户、东风汽车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连续参加川滇藏青甘交界地区市州长联席会议,赴上海普陀、青海果洛和省内市州拓展合作,区域交流交往交融巩固深化。成功举办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进甘南暨民企甘南行活动。利用兰洽会、津洽会、西洽会等平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7个,完成投资111.6亿元。备案外贸企业72家,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03亿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维护稳定,防风险抓治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州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大力推行“两个自管”基层治理模式和“网格化+十户联防”,依法惩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组建人民调解组织899个,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8%。“七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办涉黑涉恶案件21件。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功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持续巩固。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力自身建设,转作风强法治,政府效能加快提升。依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1件,政协委员提案1015件。提请州人大审议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12部,制定政府规章2部、修订规范性文件12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州委相关规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风行风明显改善,行政效能逐年提升。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大幅压减。坚持依法行政,规范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办事公开等制度不断完善,确保了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国防动员、民兵建设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连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双拥”共建取得积极成效。人民防空、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审计、统计、藏语言文字、供销、地震、气象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州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舟曲迭部“8·17”暴洪泥石流灾害,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勠力同心、负重奋进,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好于预期的答卷。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5.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8.2%。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抗击新冠疫情。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党中央疫情防控总要求,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紧紧依靠群众,组织动员4.47万名干部职工抗击疫情,5800名医护人员冲锋在第一线,在短时间内扭转了疫情蔓延势头。进一步强化分区分级和常态化防控措施,出台助企纾困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落实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08亿元、疫情贷款2.15亿元、抗疫特别国债4.79亿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促进,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进“3+1”冲刺清零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出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产业发展资金11.21亿元、到户扶持资金4.9亿元,带动2.6万户农牧户增收。落实各类援助帮扶资金4.38亿元,实施项目221个。扎实开展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挂牌督战工作,扶贫领域督导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剩余0.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迭部次哇、舟曲尖吉和前山3个挂牌作战村实现出列,脱贫攻坚任务清零见底,贫困发生率由0.5%下降为零。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3.9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成果的满意度达到100%。

    (三)稳步促进农牧业增效。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比例优化为53.8:37.6:8.6,高原夏菜、羊肚菌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5.55万亩。推动农作物种植绿色化,卓尼县实现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全州有机肥产量达到14万吨。甘南州牦牛藏羊保护与发展上升到立法层面。持续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大牦牛藏羊品种保护和选育繁育力度,加快“六化”生态牧场建设。新建95个农产品冷链设施项目。农牧业保险参保户达8.56万户。改建6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四)强力推动旅游升级。纵深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投资4.59亿元,高标准建设文化旅游标杆村1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297个、精品民宿和农家乐3000余家,文旅产业加速升级。扎尕那、阿万仓晋升4A级景区,甘南荣获“2020中国最佳民宿度假目的地”称号,临潭万人扯绳等五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率先在全省免费开放景区,旅游经济逆势增长,接待游客1671万人次,综合收入83亿元,分别增长16%和12%。

    (五)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资57亿元,实施甘南州博物馆(科技馆)、合作市全民健身中心等35个重大项目。玛曲通用机场完成选址。峰迭至代古寺、玛曲至玛沁等7条公路建成通车。实施县乡路网改造升级、“畅返不畅”整治、生命安全防护等工程,路网通达能力和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土流失248.35平方公里,治理河道195.58公里。新敷设污水管网15.67公里,实施棚户区改造3560户、老旧小区改造1441户。

    (六)有效应对重大灾害。舟曲、迭部“8·17”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州县乡村四级联动,上万名干部群众和广大民兵后备力量深入一线,众志成城、昼夜奋战,抗洪抢险取得了无人员伤亡的全面胜利。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争取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4.7亿元,自然灾害预警避险体系建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灾区和生态脆弱区移民易地安置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拼搏奉献,在各条战线坚守初心、书写忠诚,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全国劳模”吾尔白、“全国先进工作者”班玛南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宋克勤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奋斗者之歌!他们在改革发展中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中挥洒青春,在服务群众中无私奉献,为全州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光辉榜样,成为甘南精神最闪亮的底色、最感人的篇章、最生动的写照!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治藏方略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支持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州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有效监督和倾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天津市委市政府、各兄弟市州倾情帮扶、无私援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省属驻州各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甘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坚持人民至上,增进人民福祉,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交流,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作风建设,是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启示,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五年来,虽然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州情仍未根本改变,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层次低,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瓶颈仍然十分突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支出保障能力弱,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生态系统脆弱,承载能力低,修复难度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返贫致贫隐患较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任务艰巨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风险矛盾交错交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还需加力推进。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需大力改善和持续优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创新精神、能力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发展实践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总体部署和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这五年,我州处于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窗口期。我们将遵照党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正确处理保护、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大势趋势,抢抓先机新机,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汇聚民心民智,激发动能潜能,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甘南在全省全国的重要生态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发展壮大生态产业为着力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绿色发展和长治久安,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扫清一切顽障痼疾,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筑牢黄河、长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促进甘南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转变;全力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将甘南打造成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深化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要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努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州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支持科技项目研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全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搭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和用好支撑甘南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研发的动力活力。

    (二)坚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建设143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现自然村全覆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大力扶持发展扶贫产业、开发农牧村公益性岗位、完善农牧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从整体上实现农牧村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全州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以交通干线为骨架,构建“一廊、四轴、四区”发展体系,形成以八县市中心城区为主体,重点城镇、建制镇、农牧村新型社区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促进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绿色产业培育、污染治理、黄河文化传承等重大工程。借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白龙江上游生态修复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巩固提升“环境革命”重大成效。坚持绿色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农牧业为核心,以节能环保、中藏医药、数据信息、通道物流等产业为补充的生态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创建甘南碳汇交易示范区。在碌曲尕海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博物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果。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力创建“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新甘南,着力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努力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推动改革,扩大开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局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继续放宽准入限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现代化市场。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合作交流激励机制,深化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地企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合作交流,丰富招商引资方式,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合作,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互鉴互容、共同发展的经济圈。

    (五)坚持人民至上共享发展,努力增进民生保障新福祉。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红利,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解决好入园入学难等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好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实现从学前到普通高中十五年免费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多渠道就业。实施公共文化提升工程,加强民俗文化与文物保护,开展流散文物征集工作,编修《甘南简史》,支持编纂乡镇村志。建设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州农牧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抓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提高,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甘南。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保事业快速发展,推进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让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及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等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备,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做好退役军人各项服务管理和待遇保障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统一完备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综合体系。

    (六)坚持项目为重统筹发展,努力推动基础设施新提升。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破瓶颈、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民航运输网络规模,实施夏河机场改扩建工程和玛曲、临潭、迭部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推进兰州至合作、西宁至成都铁路建设,力争将合作至岷县铁路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成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合作至赛尔龙、赛尔龙至郎木寺国家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两河口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全力争取建设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等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启动江果河至益哇沟口、大峪沟至卡坝二级公路建设,全力争取卓尼至碌曲公路建成通车。继续建设舟曲至永和等三级公路,开工建设合作、临潭绕城过境公路,加快农牧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白龙江引水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城乡供水改扩建工程和黄河玛曲段、洮河干流等重点河堤防洪治理项目。加快舟曲、迭部暴洪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建设灾害易发区域应急预警监测站和公共突发事件预警网络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和城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公益性信息化设施投入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甘南。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煤改气等工程,优化电网架构和油气站点布局,加快实施光伏电源工程、以电代薪项目和农牧村节能设备推广项目。

    (七)坚持依法治理安全发展,努力实现和谐稳定新进步。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深化对涉藏工作规律性认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严厉打击各类分裂破坏活动,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形式,力促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加快实施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创新左右贯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州,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

    各位代表!《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州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以《纲要》为依据,编制若干专项规划,具体分解和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2021年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州委十二届八次全委会议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保持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

    (一)围绕筑牢屏障强化保护,担好上游政治责任

    科学谋划流域发展。加快落实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规划,争取纳入国家和省上“十四五”规划盘子。加快推进水利建设、生态修复、黄河文化等专题研究,形成黄河流域甘南地区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和项目库。加强白龙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迭部、玛曲、卓尼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

    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加快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实施玛曲县黄河水源涵养修复和尕海湿地、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洮河、大夏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甘南区域)建设,推动合作市美仁、玛曲县阿万仓2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启动湿地资源普查调查。

    实施生态治理项目。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改良修复退化草原39万亩,治理黑土滩30万亩、毒害草13万亩。实施夏河达麦江麻沟生态保护修复等20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推动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发碳汇项目,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持续巩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成效,深入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加快采矿、采砂、采石植被破坏修复治理,整治建筑材料市场秩序。

    (二)围绕“五无”甘南狠抓落实,加快绿色崛起步伐

    打响“五无”甘南品牌。围绕“五无”甘南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面铺开,发挥各级干部群众主力军作用,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创建行动,全面塑造提升甘南绿色发展新形象。

    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争取力度,更新、增添道路保洁车辆,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热气化处理站10座、无害化填埋场6座。全面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治理能力,有效根治盲区死角“脏、乱、差、堵”等顽疾。大力推进八县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合作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

    全面推行全域无化肥。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制定甘南有机肥产品标准,推进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率达到100%。集中养殖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尾菜处理率达到50%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1个等级。

    持续推动全域无塑料。开展禁塑专项整治,继续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强化对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全面限制宾馆、酒店、民宿、超市、景区等场所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提高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2%以上。

    强力推进全域无污染。持续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大气污染“冬防”和“冬病夏治”工作,积极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深入开展全州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审批和综合整治,优化“一江三河”沿线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提升水源涵养质量。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强化历史遗留含重金属废渣排查整治。

    着力实现全域无公害。坚持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规范使用生物农药,确保用量持续减少。实施农牧业品牌培育工程,创建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县1个,全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200个以上,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以上,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

    (三)围绕乡村振兴强农富民,全面建设美丽家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扶持壮大扶贫产业,完善扶贫产业体系。加大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力度,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探索建立扶贫产业基金,实行“一业一策”,精准提供融资支持。

    继续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建设内容、完善建设标准、拓展建设类型,高标准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投资使用效益。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督导,保证建设质量和水平。完善村级公共设施共管共享机制,用好公益性设施管护基金,强化后期管护,引导群众参与公共设施管理。

    增强农牧村发展活力。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家、大中专毕业生、医生教师、农技人才,通过到乡村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推动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盘活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等资产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惠农金融产品,撬动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入乡发展。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代表会、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制,着力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抵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盗抢骗、黄赌毒等各类侵害农牧民群众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围绕文化旅游优化供给,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完善提升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配套服务设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优化旅游业态,力争5个标杆村晋级国家3A级景区,创建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2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培育2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加快尕秀景区改造提升和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创新示范区博物馆建设。精心谋划,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融“乡景、乡味、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集群。

    高位推动红色旅游。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南带,加强红色革命遗迹保护开发,改造提升以腊子口为重点的迭部—舟曲—卓尼—临潭沿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高规格举办俄界会议精神研讨会,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活动,加快推进红绿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引燃红色旅游爆点。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启动建设黄河上游大草原生态旅游经济圈,实施旅游景区品牌战略,持续打造拉卜楞、扎尕那、阿万仓、拉尕山等核心景区,实施甘加草原、则岔石林、洮州卫城等15个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合作当周草原、临潭冶力关、卓尼大峪沟5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景区晋等升级。持续打造“七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高原花卉彩色长廊。

    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大力开发民俗体验、藏医养生、徒步穿越、登山探险、网红打卡等体验性、娱乐性、互动性文旅产品,探索冬季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加快旅游购物店、购物街建设,设计和打造具有甘南特色的文创产品。放大传统民俗活动的节庆效应,推进巴郎鼓舞、格萨尔弹唱、南木特藏戏等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打造旅游文艺精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提升宣传营销水平。加快整合全州文化旅游资源,在央视、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开辟文化旅游甘南时段和版块。继续办好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系列节会活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和冬春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做好媒体营销、活动营销、渠道营销和商品营销,持续提升“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2021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预期突破200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

    (五)围绕现代农牧业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做优特色种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10.2万亩、粮油绿色示范基地20万亩、青稞油菜中藏药材品种试验示范田1.5万亩,推广秸秆还田5万亩。全州马铃薯、中藏药材、油菜、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万亩、30万亩、18.5万亩、2.1万亩。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洮河、白龙江、大夏河沿岸连片种植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4450亩以上。

    壮大生态畜牧业。加快牦牛藏羊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推行冬春季圈养补饲,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围绕打造“中国牦牛乳都”持续发力,实施牦牛乳业效益提升行动计划,扶持犏雌牛、娟犏雌牛养殖,在重点养殖区域建成一批规模养殖基地和奶源基地。建设苜蓿、燕麦等人工饲草基地10万亩,为规模养殖提供充足饲草料。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45%、65%、60%。

    扶持农牧业经营主体。以华羚、燎原、雪顿、百草、西正开、安多、雪原、铭鑫农盛、达哇央宗等农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开发高品质、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持续延链补链,密切利益联结,带动更多农牧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工业,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力争雪顿、曲源、海羚等企业实现“上规入库”。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合作社规范运营率达到80%。建设联合社40个以上,实现抱团发展。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各县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实现“一县市一园区”目标。落实园区优惠政策,加强园区规范管理,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集成绿色制造系统,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拓展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产城一体化。加快甘南州物流园区、兰州新区“飞地经济”甘南园区建设。

    (六)围绕项目建设全面发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玛曲通用机场。扎实推进兰合铁路、西成铁路甘南段建设。建成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加快推进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建设,力争两河口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迭部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完成前期。开工建设合作至和政公路,启动江果河至益哇沟口、大峪沟至卡坝公路建设,加快卓尼至碌曲、康乐至卓尼二级公路建设进度。

    推进水电工程建设。全力配合做好白龙江引水工程各项工作。加快临潭中部片区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完成玛曲县县城引水、河湖水系连通、应急水源建设项目。引洮济合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改造提升农牧村电网,实施玛曲电采暖配套电网工程,布局建设卓尼110千伏变电站。

    提速“新基建”。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建成基站480个,实现乡镇政府所在地5G通信网络全覆盖。推动新时代“数字甘南”大数据综合应用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探索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成甘南海羚、夏河达哇央宗数字工厂。科学配套建设充电桩,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供水供热供气、排水防涝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棚户区5838户、老旧小区83个。敷设污水管网18.2公里,城市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到70%和95%。力争完成数字物业平台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商品房交易资金监管。完成州级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提升改造。

    扎实推进灾后重建。落实暴洪灾害灾后重建方案,争取各方投资,建设住房、交通、水利、教育等重建项目,加快推动舟曲、迭部等县灾后重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力做好灾后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的衔接服务工作,扎实稳妥推进搬迁安置,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七)围绕民生福祉共享普惠,全力推进社会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继续加大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盘活农牧村“空壳”学校。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破解义务教育“城镇挤”“农村弱”难题。多渠道增加城区学前教育供给,夯实办园基础,补充师资力量,提高保教水平。建成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扩大中职教育规模,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办好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推动文体事业发展。持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提升“三馆一站”数字化水平。加大磨沟遗址、然闹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力度,实施牛头城、禅定寺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设项目。加快州博物馆(科技馆)建设进度,推进博物馆线上展览、虚拟展馆等数字化工程。举办乡镇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培育和扶持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群众15分钟体育健身圈。推动发展冰雪运动,吸引社会力量和资本发展体育公益事业。

    加强卫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安全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州人民医院医疗综合体、州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制氧中心建设,完善防疫救治医疗设施,提升应急物资保障和基层卫生防疫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中藏医药振兴发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和“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农牧村科技人才培训和科普宣传力度。培育科技型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搭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到基层到外地就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拓宽就业渠道。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让农民工不再“忧薪”。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2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福利、慈善制度,健全农牧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医保、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保障政策,适度扩大城乡低保、临时救助覆盖范围。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县,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做好退役军人移交接受、退役安置、服务管理等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认真办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师培训、农牧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标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农牧民技能培训、农牧民健康干预及健康素养提升、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农牧村公路灾毁保险项目等10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八)围绕改革开放激发动能,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统筹推进行政许可、投资审批、收费清理、商事制度、“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推行惠企政策不来即享,全面落实减证便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措施。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和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市场信用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稳定农牧村土地、草场承包关系,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成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牧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巩固提升农牧村“三变”改革成果,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措施。建立协同服务机制,扎实做好助企纾困工作,及时为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提供创业辅导、项目开发、投资融资等专业化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非公经济市场主体的信贷投放。支持引进培养非公经济发展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强化区域协作联动,继续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强与省内七市九企沟通合作,深化与上海普陀区、兰州大学、上海东方龙、天津云账户等方面的友好交流与战略合作,实现人才交流、资本资源、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互利共赢。开展精准招商,优化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对引进企业和招商项目的全程服务,预期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60个以上、引资50亿元以上。

    (九)围绕社会治理夯实根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依法治藏不动摇。深入持久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三项基础”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十管十防”“网格化+十户联防”机制,探索将网格长、联户长纳入公益性岗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

    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提高宗教事务治理能力,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管理。持续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条件,增强寺庙公共服务能力,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妥善解决老弱病残僧尼生活困难。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监管,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启动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立法工作。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就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健全完善城市民族工作机制,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全面落实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的“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城乡消防和森林草原防火监控预警。持续开展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演练,全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进入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自我革新的担当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转变职能、锐意进取、忠诚履职,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让人民满意。

    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守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心。坚持依法行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规范行政执法,提升法治水平,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务环境。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遵从政府议事规则,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把廉政建设作为重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对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把作风建设作为保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省政府“十不准”规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全面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过紧日子”作为导向。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约束,严控行政管理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节约型机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推动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上,切实以政府支出的减少,换取民生福祉的增进。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扬帆启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甘南大地生机勃发,各族儿女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往直前,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关文档

       链接:《政府工作报告》图解

  • 2020-01-30导出word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7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政府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遵照中央“六稳”要求,积极应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同心协力、苦干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州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止滑回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亿元,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亿元,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9.74亿元,增长5.46%;贷款余额244.46亿元,增长3.91%。

    ——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在持续巩固提升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6县市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全州脱贫1.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9%,临潭、舟曲两县脱贫摘帽即将通过省级验收,甘南藏区按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合作城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1%。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率达到80%。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深入推进。玛曲草原沙化退化巩固治理工程启动实施。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成功举办。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预计出栏牲畜218万头只,肉类产量9.6万吨、奶类产量10.3万吨,粮食产量10.5万吨,农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4.5%。乳制品、水泥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7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447万人次、74亿元,增长15%、16%。

    ——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放管服”、农牧村“三变”、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推进。州级公车改革全面完成,县市车改全面启动。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5个,到位资金31.7亿元。

    ——人民福祉日益增进。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18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1元,增长8%。新增城镇就业53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3%。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4162户,改造存量危房869户,农牧村住房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农牧村妇女“两癌”检查等18项省州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一会一节”成功举办。举全州之力,高站位谋划、高起点筹备、高效率推进,甘南文旅会展中心等场馆建设刷新了“甘肃速度”,创造了“甘南奇迹”。文艺演出宏大震撼,商品展览独具特色,美食佳节风采绽放,会晤论坛成果丰硕,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九色甘南”之美,激发了“美丽战胜贫困”的信心决心,绘就了“文旅繁荣丝路”的美好愿景。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精准出成效,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整合资金48.2亿元,实施“两州一县”脱贫攻坚方案,推动“十大脱贫工程”。扎实开展冲刺清零专项行动,2898名劝返复学学生全部巩固在校,611个村级卫生室达到分类建设标准,4752户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户全部入住,四类重点对象全部达到住房安全标准,完成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62处。“牛羊猪鸡菜果薯药”八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三变”改革带动14702户贫困户分红1000多万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855个,劳务输转12.1万人,创收22.2亿元。建成中海油劳保用品加工等“扶贫车间” 151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814人。深化中央机关和企业定点扶贫,高位推动天津东西扶贫协作,落实帮扶资金3.89亿元,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内七市九企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55亿元。舟曲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减贫与韧性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启动实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的3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舟曲党建促脱贫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在舟曲召开了全省现场会。全州基层干部和1096名驻村帮扶干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汗水,涌现出了以“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扶贫干部,值得全州上下学习和铭记!

    (二)抓重点求创新,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治理提升行动,集中开展电力通讯、道路街道、景区景点、农牧村和综合市场等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清洁村庄示范县2个、清洁村庄258个,实施农牧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31个,在17个重点乡镇建设垃圾热气化处理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77.6%。新建改建农牧户厕所2.76万座、村级公厕580座,改造土炕4628户。投资23.2亿元,新建生态文明小康村300个,惠及群众1.4万户6.5万人。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旅游专业村60个,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扶持农牧家乐350户,卓尼博峪村、碌曲尕秀村、夏河香告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合作市沟七峡村等8个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录。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完善村规民约等治理制度,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不断加强,夏河县麻莲滩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抓保护守红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保障了647.42万亩天然林和290.27万亩公益林资源安全,国土绿化21.89万亩,义务植树345万株,退耕还林还草3.57万亩、围栏草场120万亩、建植人工草地5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6.4万亩、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94万亩、毒害草治理4万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减少259万亩,下降11.2%。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燃煤锅炉整治措施;落实河长湖长责任,加强水源地保护,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投入2.33亿元开展大夏河洮河流域综合治理;投入2.75亿元开展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3550万元实施舟曲牙豁口滑坡治理等3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合作答浪沟等3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加快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实效。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大棚房整治、违建别墅清查等专项行动有序推进。

    (四)抓提升促转型,特色产业稳步壮大。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持力度,扶持壮大畜牧产业,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9.3%、59.8%、54.5%。加快推进中藏药材、高原夏菜、杂交油菜、优质青稞、优质饲草产业带建设,农作物播种面积97.53万亩。渔业发展较快,增殖放流鱼苗266万尾。整顿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735家,扶持示范社120家,组建联合社60家,创建州级以上示范社350家。全州“三品一标”获证产品174个。农牧业保险参保户达9.2万户。2019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落实综合性扶持政策,华羚、燎原、雪顿、安多、百草等民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制定实施《甘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资2.65亿元,进一步完善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俄界、大峪沟、拉尕山、“三玛”湿地、阿万仓、熊猫沟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尕秀藏寨文化生态旅游区晋升为4A级景区。新建观景台8处、旅游厕所140座。在尼泊尔和国内重要客源地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邀请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台湾旅行商、腾讯等实地体验营销。成功举办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夏河高原半程马拉松赛、卓尼自驾狂欢节、临潭洮州民俗文化节、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迭部则巴邀请赛、碌曲锅庄舞大赛、舟曲楹联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我州荣获2019年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及“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称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牧村示范县项目实现全覆盖,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66%,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1.81亿元,京东·甘南扶贫馆上线运营。

    (五)抓项目强基础,城乡设施更趋完善。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完成投资27.94亿元,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渭武高速舟曲连接线建成通车。卓碌二级公路试验段全面完工、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玛久二级公路通过验收,康卓二级公路新城至卓尼段基本建成,峰代二级公路二期工程、江迭二级公路康木车至扎古录段完成路基。迭部至若尔盖、那吾至扎油三级公路建成通车,舟曲至四川永和、河曲马场至采日玛三级公路稳步推进。八角至康多彩色旅游公路如期建成,水地至拉尕山、木耳至大峪沟、益哇沟口至扎尕那等重点景区公路进展顺利。合作市客运枢纽中心基本建成。兰合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双线200千米每小时建设标准报批可研。西成铁路纳入国家发改委“双百”工程交通扶贫铁路项目,完成可研批复。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前一年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引洮济合完成工程量的94.3%,玛曲县城引水工程顺利完成。总投资15.61亿元的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高标准实施106项城区主干道节点景观打造、沿街建筑群立面亮化、楼宇风貌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投资4.5亿元,新建110千伏及以下供电线路1607千米。5G网络在合作开通,新建行政村4G基站37座。

    (六)抓服务增活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压行政审批事项108项、取消其他管理事项22项,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381项,实现网上办理事项306项,取消证明事项184项。“四办”改革成效明显,推出商标申请、政务服务、不动产登记等一批在线服务系统,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项目核准审批等时限大幅压缩,新增市场主体6700户,实现放量增长。减轻企业负担,减免税收2.7亿元。清理偿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34亿元。甘南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在线交易项目1880个,金额18.2亿元。跨省域调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450亩,交易收益4.35亿元。金融机构“三信评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兰州银行入驻甘南。首次参加川滇藏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联席会议,加大与周边藏区的交往交流。与尼泊尔塞纳迈娜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天津援建的甘南特色产业园建成运营,甘南州天津劳务工作站挂牌成立,津洽会、津企陇上行签订结对帮扶协议40个。“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加快,签约项目总投资43.5亿元,在建项目102个。对外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967万元。

    (七)抓投入惠民生,人民生活更有保障。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5亿元,增长1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16万元,大中专毕业生招录就业508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660人。“全面改薄”扎实推进,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州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4%、99.1%和94.1%。县级综合医院完成二甲等级评审。医保基金统筹层次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率先在全省实行所有参保人免收住院押金制度,1.5万人次通过全国异地就医平台实现直接结算。天津培养的98名定向医学本科生已毕业上岗。选派120名科技人才服务“三农”,甘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甘南。州博物馆(科技馆)主体工程完成70%,州工人文化宫主体封顶,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甘加八角城、俄界会议旧址等文物修缮保护项目持续推进。夏河白石崖溶洞发现的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南木特”藏戏展演成功举办,临潭县尕路田大房子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全民健身行动广泛开展。帮助372名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农牧村低保提标8%,一、二类对象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35元和318元,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达到年人均5226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01亿元。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全力应对舟曲东山牙豁口滑坡、迭部达拉山洪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夏河10·28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群众安置、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抓治理固根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保持反分裂反渗透高压态势,持续推进依法常态化治理,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等“六大专项行动”,坚持技防物防人防并重,实现重点节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全覆盖。坚持深挖根治、打伞破网,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侦办涉黑涉恶案件21件。“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全面完成,扎实开展打击“食药农环烟”、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效净化社会环境。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开展法律八进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妥善解决矛盾纠纷1240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持续巩固,临潭县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九色甘南相约北京·向伟大祖国献礼—甘南州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圆满举办。依法加强宗教活动管理,和谐寺庙创建深入推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狠抓工矿商贸安全监管、报废机动车集中整治、火灾隐患省级挂牌督办等工作,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国防动员、民兵建设、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取得积极成果,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粮食和物资储备、退役军人事务、统计、藏语言文字、地方志、公积金、气象、地震等工作卓有成效。

    一年来,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贯彻州委决策部署,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州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169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17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答复。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委相关规定,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坚持依法行政,规范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落实程序,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测和政府督查,政府运转协调顺畅,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创新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引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州政协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天津市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甘南无私援助的省内外帮扶单位,向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帮扶队员、干部群众以及所有的劳动者、工作者、建设者、守护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政府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很多。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受内外环境影响,经济增长乏力,市场需求低迷,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稳产增产缓慢;社会投资信心不足,新开工重大项目少,有效投资增量偏小,固定资产投资渠道单一,部分项目推进滞后。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在扶贫产业培育、群众稳定增收、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脱贫户、边缘户因灾因病等因素致贫返贫风险较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生态局部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县市生态恢复治理力度不足,矿产开发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被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彻底整治任务繁重;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仍有20%没有完全整改到位。四是生态产业发展滞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层次低,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不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五是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突出。办事效率低下,政策执行不规范,协调服务不主动,亲商爱商护商意识不强。六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地方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弱,政府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教育、医疗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择校热”“看病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偏远乡村道路标准低、通畅水平差、管养不到位问题成为乡村振兴之痛。从政府自身工作看,个别部门单位还存在“推脱绕、中梗阻、慵懒散”等问题,少数干部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领域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艰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迎难而上,分类施策,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2020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和州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崛起步伐,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力促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根据州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四个不摘,保持攻坚态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保持政策稳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剩余的2个贫困村和785户279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坚决贯彻“四个不摘”要求,着力巩固脱贫成效,避免脱贫摘帽后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继续用足用好国家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政策,持续夯实脱贫基础。稳定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和省内七市九企定点帮扶政策措施,提高帮扶成效。

    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配备合格医务人员,方便群众就医。加快因灾新增危房改造进度,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制定《甘南州城乡饮水安全管理条例》,健全运行农牧村饮水安全管护责任体系,保障各族群众喝上放心水。加快易地搬迁点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安置区后续产业。

    促进稳定增收。完善产业脱贫机制,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农牧户开办农林牧家乐,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让群众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增加收入。扶持壮大扶贫车间,强化劳务培训输转,紧盯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健全培训输转一体化机制,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持续增加劳务经济收入。

    强化动态监测。扎实开展对所有摘帽县的普查工作,集中开展“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等方面问题入户调查,建立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开展“回头看”核查,摸清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底数。对返贫人口和新识别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予以扶持。做实做细各项基础性工作,以实际成效迎接“国检”。

    (二)坚持绿色发展,发挥特色优势,扶持壮大生态产业。

    稳步发展现代农牧业。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种植结构,有序推进高原夏菜、经济林果、杂交油菜、优质青稞、脱毒种薯等特色种植业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壮大提升生态畜牧业,推进“六化”生态牧场建设,加大牦牛、藏羊品种保护、选育和繁育力度,调整畜群畜种结构,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9.5%、59.9%和55%,肉产量达到9.5万吨,奶产量达到10万吨,全州农牧业增加值增长3%。优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布局,有序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完成6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防控,全面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措施。规范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财务共享平台,鼓励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力争实现一县市一联合总社、乡镇联合社达到80个以上。年内认证农牧业“三品一标”产品15个以上。

    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大景区建设为引领,集中力量开发建设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大景区,编制大峪沟—牛头城大景区规划,加快景区晋等升级步伐,积极推进5A旅游景区创建,年内增加4A景区2个、3A景区3个。打造民族民俗、草原湿地、213国道、红色圣地、彩色长廊等7条文化旅游风情线,加速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大九寨”旅游经济圈。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改造提升腊子口战役遗址、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新城苏维埃旧址、杨积庆烈士纪念馆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迭部、临潭2个长征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和2条红军长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南带。实施洮砚、唐卡等文化产业集群项目,扶持壮大文化骨干企业。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活动,持续办好国际国内系列节庆赛事活动。继续落实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制度,出台实施旅游发展奖励补贴办法,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力争旅游人数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

    增强工业经济增长后劲。进一步加大对华羚、燎原、雪顿、安多、百草、宸瑞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燎原牦牛乳奶粉生产线绿色化改造、达哇央宗5万吨液体有机肥标准化生产、西正开1万吨当归初加工智能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大矿山、建材、水电企业环保投入,提升改造技术装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生产、稳定生产。全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抓好舟曲绿脉、迭部夏涛、卓尼海龙、玛曲雪原、碌曲瑞丰等企业培育工作,争取年内至少有2户企业上规入库。

    加速发展中藏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加大野生中藏药材保护、驯化、开发力度,建设党参、黄芪、当归、大黄、柴胡、独一味等药材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基地,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5.5万吨。加大中藏药品保护开发力度,研发藏药制剂、新特药品,扩大市场份额。扶持壮大百草生物、卡加曼藏药和众友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洁白丸”“七十味珍珠丸”等拳头产品,构筑规范化种植、精深化加工、标准化仓储、品牌化营销的中藏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培育壮大信息数据产业。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编制5G站址专项规划,力争年底实现5G通信信号覆盖各县市主城区。主动融入“数字甘肃如意之链”,加强与电信、移动、华为、阿里巴巴、浪潮、蒙草等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合作,制定“智慧甘南”建设方案,依托优势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撑,逐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政务服务、智能制造、农畜产品溯源等重点领域的场景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物流、冷链、网货供应体系,推进合作恒发商贸、舟曲宏源等5个冷链物流项目和合作城南蔬菜市场、玛曲康盛农贸市场等3个农贸市场建设。优化各类运输资源,培育航空物流新业态,实现不同运输方式“联程联运”。开展农畜产品、中藏药材等特色产品网上贸易和跨界直邮服务。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康养、家政、夜间经济等新的增长点,推进消费服务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围绕“一县市一园区”目标,优化园区规划,完善园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打造产业、资金、技术密集的发展平台,推动玛曲、夏河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加快建设卓尼、碌曲、迭部、临潭、舟曲产业园区,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坚持引进和自培两手抓,重点支持入园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规模扩张,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合作产业园区。加快兰州新区甘南商贸物流园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利用好天津甘南特色产业园等平台,开展甘南特色产品研发、展示、批发及商务洽谈,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进入内地市场。

    (三)坚持探索创新,聚焦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巩固扩大环境革命成果。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和农牧村人居环境改善“六大行动”,新建改建户用卫生厕所2.7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264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建设有害垃圾贮存、分拣、处置等设施,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面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城乡面貌改造提升、美化绿化亮化,推行“路长制、街长制”,集中整治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排污、乱设摊等问题,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管好用好村组道路、给排水设施、村级阵地、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等公益性设施。

    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打造碌曲尕秀村、卓尼博峪村、临潭庙花山村等15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创建合作新寺村等100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高质量建成具有旅游功能的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培育3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举全州之力,精心组织承办好全国乡村旅游暨民宿大会,放大全国性盛会的宣传带动效应,叫响“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按照“965356”建设标准,深入实施“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统筹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整合藏区专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行业部门资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00个小康村建设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拾遗补缺,集中力量开展建成村项目审计、评估验收等后续收尾工作。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为“十四五”再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奠定良好基础。

    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引导农牧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完成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动农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巩固提升“三变”改革试点成效,抓好清产核资、产业培育、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合作机制规范、融资平台搭建等重点工作。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农牧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农牧业支持保护政策,扩大政策性农牧业保险范围和品种。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农牧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启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破除封建迷信、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教化约束,实现乡村善治,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

    (四)坚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红线,全面筑牢生态屏障。

    突出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大做足黄河文章,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甘南乐章。高标准编制完善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紧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优化生态保护、农牧业生产和城镇发展三大空间布局,统筹推进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四大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和黄河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工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甘南落地生根。

    实施生态保护项目。持续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涵养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玛曲等县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保护天然林647万亩、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90万亩,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20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退牧还草划区轮牧26万亩、退化草原改良23万亩,建植人工草地17万亩,治理沙化退化草原80万亩,应急防控草原鼠害300万亩。推进实施土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公路沿线河道两岸环境整治等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工程,筑牢黄河长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综合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继续开展燃煤小锅炉综合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城乡冬季清洁供暖、油烟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六张清单”管控措施,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湖长制,加强“一江三河”重点流域水体保护,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和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改造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开展乡镇级水源地专项整治,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矿山开发中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力度,加快舟曲九塬梁、合作答浪沟、夏河索拉完玛3个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摸清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基础,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持续推进环保督察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确保各类生态环境问题高质量高标准整改到位。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切实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肃查处环评“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问题。严厉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部门间、县域间、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环境风险联动协作机制,妥善处置环境风险。

    (五)坚持项目拉动,扩大有效投资,着力补齐基础短板。

    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兰合铁路、西成铁路开工建设。加快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夏河两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乌海—玛沁高速合作至碌曲(尕秀)段、张掖—汶川高速赛尔龙至郎木寺段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和舟曲至迭部、迭部至九寨沟等省级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康乐至卓尼、木耳至大峪沟、舟曲至永和、唐科至欧拉秀玛公路河曲马场段、卓碌路一期工程、齐哈玛黄河大桥年度建设任务,峰代公路建成通车,江迭公路全线复工。加快实施通乡油路升级改造和旅游景区、自然村等道路工程建设。力争玛曲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全力推动迭部、临潭通用机场及景区起降点完成前期工作。

    强化市政设施建设。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指向,实施城市水、电、气、道路、桥梁、垃圾污水处理等城乡市政基础建设项目50项,敷设各类市政管网20公里,建成投用县、乡垃圾处理设施23座,城市、县域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夏河10·28地震灾后重建。

    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贡去乎至则岔石林等通景公路建设。改扩建美仁草原、黑力宁巴、兰家山、郭莽湿地等27个观景台,新建迭部铁尺梁等3个观景台。提升改造旅游厕所27座,新建生态化无害化旅游厕所18座。推动拉卜楞文旅康养小镇、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和冶力关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水电设施建设。引洮济合工程全面建成投入运营。推动城乡水源地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江河流域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供水改扩建工程,启动碌曲、夏河城区、临潭新城片区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保护区规划二期项目。继续支持黄河玛曲段、洮河干流、大夏河、白龙江、拱坝河等重点河堤防洪治理工程。投资1.2亿元,增容改造迭部、卓尼35千伏变电站,实施临潭35千伏配套送出和全州10千伏及以下电网改造工程。加快卓尼110千伏变电项目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继续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完善项目跟进措施,坚持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储备项目抓前期,做好项目建设的全程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把握好投资计划和项目资金下达节奏,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加强项目调度和监管水平,推广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应用,开展工程项目审批违规招投标专项治理,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化、标准化,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六)坚持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继续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压缩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全力推进简政放权。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落实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并行办理”服务模式,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企业开办提供极速服务。切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走天下”,落实“照后减证”要求,打造“一码关联”应用模式。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以政务公开倒逼政府工作更加规范运行。综合推进财税、投融资、价格体制、医疗体制、县市公务用车、供销合作社等重点领域改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放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擎天柱”。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58条措施,加强政策集成落实,放大政策支持效应,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更好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出台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办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府投资、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用地保障、财税政策、金融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应扶持措施,设立招商引资项目奖补基金,倾情倾心倾力“筑巢引凤”。围绕资源禀赋,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推出一批优势招商项目。利用“兰洽会” “药博会”“津洽会”等招商平台,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力争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60个以上,合同引资50亿元以上。提升审批效能,做好服务协调,落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六个一”包抓责任制,实行“保姆式”、全程式、贴近式服务,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办好“民企甘南行”活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兑现责任制,真心让利企业。开展“拖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账款清零年”活动,做好账款清理工作,禁止各种变相增加企业负担和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着力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拿出解决措施和办法,列出责任清单限时办理,决不能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悬空”,对损害民营企业和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从重问责处理。

    (七)坚持执政为民,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和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控辍保学成果,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择校热”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公建民营”幼儿园,提升普及程度和保教水平。促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效益。办好州特殊学校,探索特殊教育甘南模式。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育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推进健康甘南建设。加快州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步伐,稳步推进5个区域医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州县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开展县、乡、村三级覆盖全体农牧民的医共体试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县域内就诊率。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集成,实现省、州、县三级平台联通。加大医保专项治理力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稳妥推进城镇职工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用好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开展医务人员多样化培训培养,提高诊疗水平。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科技普及,构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深化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做好“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推动科技惠民富民。整合科技资源、集成落地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加强院地企合作,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推进文体惠民工程。力争州博物馆(科技馆)完成土建工程,州工人文化宫建成使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和文化社区。推进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等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加大磨沟遗址保护。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办好各类赛事。加大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好藏语言文字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出版发行《甘南州志(1991—2010)》。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保法定人群全覆盖,稳步提升各项社保待遇。提升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增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效,加大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关怀,健全关爱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统筹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完善优抚安置制度,尽力为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供养等综合服务。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保障粮食供给。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兴办省州民生实事。全力落实好省列民生实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民兴办育龄妇女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农牧民健康干预及健康素养提升、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建设、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及退役士兵再培训、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城镇供水供热、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共享平台建设9件州列民生实事。

    (八)坚持开源节流,强化收支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效益。

    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强化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的税源分析监控和税收征管,抓好纳税评估、汇缴清算、税务稽查及清欠催缴等措施,着力加大对政府投资类项目的控税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对执收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计划测算和征收,做大收入盘子。积极向上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支付等财力支持。充实完善债券资金项目库,合理确定一般债券资金需求,争取依法合规增加债券额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注重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精打细算,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全面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财政保障责任,着力保障教育、卫生健康、社保等基本民生,把财政资金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财政支出与消费、投资、产业、区域政策协调配合,提高支出政策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盘活存量资金,最大限度减少沉淀资金。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坚持法定原则,硬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推进各级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建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着力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和公务卡结算比例,提升资金支付透明度。分步分类推进州级与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强化州级财政对县市财政运行的监督管理、业务指导和工作衔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强化债券资金支出各环节管控,建立完善债务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降低偿债风险。深入实施纳税人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大数据平台应用,全面提升征管质效。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创新信贷产品,鼓励增加特色产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聚焦脱贫攻坚、生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发挥金控融资担保公司政策性担保作用,高效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谋划发展资本市场,支持燎原乳业等发展基础较好的1—2家企业启动上市培育工作。加快农牧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从业机构监管,堵塞管理漏洞,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九)坚持法治引领,提升治理能力,全力夯实稳定根基。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掌握主动、争取民心、强基固本”方针,严密防范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持续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坚决维护全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紧盯重要节点、重大节会,突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安全保卫和防范排查各项措施,编密织牢社会面管控网。加大案件侦办、治安巡逻、禁种铲毒等工作力度,围绕不同区域特性,细化实化“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举措,运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成果,进一步夯实维护稳定的基层基础。

    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州,落实双普法工作责任制,完成“七五”普法任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性公共法律服务。坚持“三到位一处理”,落实“五包”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州、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依法、依规、依理、依情化解信访问题,做到情理法并重,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持续加大线索核查、专案侦办、打伞破网、行业整治、基层治理、氛围营造等方面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积极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持续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抓好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雪亮工程”,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深入推进平安甘南建设。

    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科学化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标准化的事故灾害防护设施体系、全民性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应对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严格市场监管执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控,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高利放贷、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力争夏河、玛曲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强化宗教场所、宗教活动、教职人员管理,继续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形势政策教育,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十)坚持高位谋划,注重导向投向,精心绘就发展蓝图。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用项目语言阐释中央治藏方略,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和项目投向,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国家的各类政策导向充分体现到规划的基本思路、战略构思、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中,精准谋划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项目,精心组织规划编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广泛凝聚各界智慧,编制出遵循国家战略、契合省上部署、符合甘南实际、体现人民意志、引领未来发展的高水平规划。

    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所有规划的基础。全面摸清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做到空间类规划融合和“多规合一”,充分体现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形成全州保护、开发、建设必须严格遵循的“一张图”,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认真编制专项规划。按照专业性、针对性、操作性要求,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政策措施,制定规划清单,精心编制各县市和重点行业专项发展规划。从我州的特殊区位优势和发展现状出发,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破解交通、产业、生态、人才等突出瓶颈,制定好重点行业“十四五”专项规划。

    谋划储备长远项目。把握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政策窗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培育等重点,谋划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好项目、大项目,建立全州“十四五”项目库。抓住国家和省上“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等机遇,深度汇报衔接,力争全州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盘子。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新要求,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负责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持之以恒强法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规定动作”做到位,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确保重大措施落地落实。

    驰而不息转作风。全面推动政府工作提质增效,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倡导“一线工作法”,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严格落实“十不准”规定,严肃工作纪律,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着力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建立健全责任明晰的重点工作清单机制,强化督查效力,加强跟踪督办和调度分析,全力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继续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着力精简会议文件,统筹安排调研督查考核,为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坚定不移抓廉政。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党的各项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饬“四风”。强化建设工程、财政资金、自然资源、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保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链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2019-01-28导出word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9115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 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州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力脱贫攻坚、推进绿色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改善民生、维护大局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州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65.8亿元,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9亿元,增长16.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7元,增长7.8%;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00元,增长8.6%;城镇新增就业 515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2.7以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4.36亿元,增长6.36%;贷款余额234.99亿元,下降0.33%。

    2018年是甘南发展困难叠加、问题交织、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州上下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新挑战,有效化解新矛盾,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六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年来,我们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大工程上精准发力,在擦亮全域旅游无垃圾和生态文明小康村两张“金字招牌”上竭尽全力,在壮大文化旅游和现代农牧业两大产业上不遗余力,在保障民生和维护稳定两大基础上尽心尽力,为今明两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成效卓著。全员动员,五级联动,齐心协力抓脱贫。落实“两州一县”脱贫攻坚专项资金28.79 亿元,实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项目204个,受益贫困人口 17.13 万人。落实12659户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和641户脱贫户巩固提高计划,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扶持政策和项目落地,脱贫攻坚精准性实效性显著增强。大力推行农牧村“三变”改革,全州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3.39万户13.36万贫困人口通过参股获得稳定分红。甘南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2018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成效显著,5624名辍学学生全部劝返,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行政村健康专干实现全覆盖,“送医上门”6.82万人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2043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工建设,D级危房全面消除。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251处,新建村道701公里、硬化村道791公里。建设扶贫车间62个,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3070人。选聘生态扶贫护林员、草管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9268人。统筹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45 亿元,其中天津落实帮扶资金1.64亿元。77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续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82亿元。劳务输转12.54万人次,创收 21.1亿元。全州脱贫2.7万人,退出贫困村166个,贫困发生率由 8.54% 下降到3.87%,合作市退出贫困县,碌曲、玛曲、夏河、迭部、卓尼五县通过州级初审。

    (二)突出两大重点,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按照州委“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战略部署,把全域无垃圾治理作为大文章、先手棋、重头戏,全面推向深入。制定实施《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和《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合作、夏河、临潭、卓尼、碌曲5县市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常态化。高标准开展城区重点楼宇特色化改造、主干道节点景观打造、河道沿岸景观建设、沿街建筑群立面亮化、广告牌匾升级改造等城市美化亮化提升工程。积极推行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生活垃圾清洁化、资源化、减量化。深度聚焦城市、乡村、景区、公路、江河、市场、工地、厂矿、学校、医院等“十大领域”,全面延伸环境卫生整治触角,巩固整治成效,“环境革命”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取得重大成果。尕秀村被人民网评选为改革开放 40年来全国49个“美丽乡村”样板之一。投资31.3亿元的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有序实施,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惠及169个贫困村6151户贫困户。争取省政府新增一般债券资金9亿元,为小康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统领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一户一措施”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生态体验、特色产业、休闲度假和民俗文化等不同类型村庄,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生态文明小康村新格局基本形成。统筹推进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出台了《甘南州村级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六化七改”工程,扎实开展“三治两分离”行动,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三)突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初现端倪。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在我州召开,标志着我州乡村旅游迈上了新台阶。落实25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资金2500万元。建成旅游专业村186个,扶持发展农牧家乐1112户,3.6万农牧民从旅游业中直接受益。乡村旅游新业态快速显现,一大批精品民宿、木屋营地、帐篷酒店建成运营,涌现出以力赛村、博峪村为代表的一批效益好、影响广泛的旅游专业村,尕秀村荣获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奖,庙花山村荣获全省乡村民宿精品奖,泰吾赛雍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成为全省典型。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牧业的供给水平,提升了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程度,转变了农牧民适应市场、融入市场的观念,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强化了乡村治理能力,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突出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加快推进甘南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积极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等综合治理规划。扎尕那荣获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功能区调整。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兑付奖补资金2.9亿元,划定基本草原3899万亩,禁牧887 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938万亩,核减超载牲畜37万个羊单位。实施退牧还草、沙化草原(黑土滩)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划区轮牧围栏80万亩,治理改良沙化退化草原76万亩、已垦草原17 万亩,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6.87%。管护天然林647万亩,保护公益林290万亩,绿化造林17万亩,义务植树23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4.38%。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了40个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合作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5%,全州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地下水监测点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深入推进“绿盾2018”专项行动,整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19项。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为加快甘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五)突出资源优势,产业效益持续向好。加大牦牛、藏羊、蕨麻猪等八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发放特色产业工程贷款4.49 亿元。生态畜牧业效益提升,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7.01%、49.51%、43.70%,肉类产量7.94万吨、奶类产量8.63万吨。落实项目资金7406万元,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草牧业试验试点等产业项目,扶持合作社186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2家。建成蔬菜保鲜库11座。落实牦牛藏羊保费补贴政策,当年赔付1.32亿元。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1.92万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2.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11.4万亩,建设良种基地3万亩。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绿色长廊、国道213线、百里洮河风情线、白龙江旅游风情线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打造。投资15.7亿元,在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大峪沟、当周草原、阿万仓等景区景点实施了27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改扩建旅游厕所77座、道路观景台4座。成功举办香巴拉艺术节、藏地传奇自行车赛、藏模大赛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保持双增长,旅游人数1217.2万人次,增长1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04亿元,增长13.6%。文化产业较快发展,全州文化企业达到39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到4888人。黄金冶炼、电力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9%。市场商品供销两旺,价格平稳。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新建成155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全州线上销售额达1.6亿元。天津甘南馆正式投入使用。各县市生态产业园建设启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六)突出补齐短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争取中央和省上预算内资金60.3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兰合铁路、西成铁路(经合作)、合作至卓尼高速公路等8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全线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迭部至若尔盖等7条重点公路进展顺利,建成农牧村公路1032公里,合作市客运枢纽中心完成主体。引洮(博)济合工程供水厂建成,引水隧洞基本贯通。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32项水利项目和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全部竣工,江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成效显著。实施道路、桥梁、给排水、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城乡市政建设项目98项,完成投资 10.4亿元。州博物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

    (七)突出问题导向,改革开放深化提速。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推行“四办”改革,规范行政审批事项235项、公共服务事项181 项,州级行政审批办理要件减少842项,办理环节减少303个。公共资源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建成运行,限额以下工程项目招标平均时限缩短至4天以内。国家工商总局设立甘南商标受理窗口。“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参与农牧户15485户,试点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入股分红785 万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颁发证书98570 本。林权流转1.15万亩。税收征管改革顺利完成。中国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在我州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保障能力有效提高。积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4.2亿元。甘肃金控甘南融资担保公司成立,受理项目114个,受理资金9.9亿元,为63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增信担保3.52亿元,到位资金3.2亿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4个,合同引资55.5亿元,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06个,到位资金30.8亿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主体达到3.86万户,注册资本503.4亿元。

    (八)突出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新建幼儿园32所,在办幼儿园达到350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51%。“全面改薄”项目加快实施,控辍保学工作顺利完成。州中等职业学校按期开班。15年免费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17%。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分级诊疗稳步推进,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学科建设全面完成。新建村卫生室82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州内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住院免收押金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全覆盖,异地就医结算顺利推进。“组团式”整体帮扶成效初显,省级医院在各县综合医院挂牌成立分院,天津市10家医院“院包科”帮扶州人民医院。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动态调整和精准认定城乡低保1.4万户4.4万人。4.62万户 14.44万城乡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投入447万元,慰问困难职工4247人,解困脱困职工3864人。投入54.25亿元,实施省列民生实事10件,州列民生实事10件。治欠保支有力推动,追发劳动者工资待遇1249.6万元。棚户区改造20844户,改造农牧村C 级危房3354户。天然气入户达7455户。文体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市“三馆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农牧村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甘加八角城城墙加固维修、磨沟遗址保护等文物修缮保护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城西街村等10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功举办甘南州首届体育运动会。科技培训农牧民5.5万人次,各类创新平台和主体达25个,申请专利164件。

    (九)突出依法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深入推进藏区依法常态化治理,守住了“不出事” 的底线,在多领域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筑牢了“甘南防线”。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查破一批涉恶案件,严厉打击一批涉恶人员,净化了社会环境。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扎实推进缉枪治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积案化解、“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等重点工作,舟曲县禁种铲毒实现“摘帽”。“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整治成效显著。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逐步规范,道路交通、农机、工矿商贸、消防、建筑等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成功处置了舟曲江顶崖特大滑坡和迭部舟曲暴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十)突出改进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环境建设年”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突破年”活动,着力整治履行职责不担当、为民服务不作为、推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机关效能取得新进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力推进中央和省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贯彻州委决策部署,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州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175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218 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答复完毕。修订完善州政府工作规则,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强化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委相关规定,精简会议文件,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大幅压减。强化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623项。

    一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迭部县、碌曲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示范单位。宗教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僧尼生活和宗教场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甘南州志(1991—2010)》顺利通过省编纂委员会终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圆满完成,民兵建设、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取得积极成果,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质量标准、金融保险、人民防空、农机推广、外事侨务、藏语言文字、公积金、统计、边界、气象、地震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2018年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政府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很多。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受内外环境影响,全州经济总体止滑企稳,但部分经济指标波动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受投资信心、市场预期和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制约,项目开工不足、投资增量偏小、增幅收窄,融资难的问题还没破解。二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州还有2.15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苦,社会发育程度最低,基础设施条件最差,自我发展能力最弱,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高山半山区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生态保护治理难度较大,局部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县市生态恢复治理较慢,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不到位,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超标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层次低,传统经济总量小,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不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五是城乡基础设施欠账大,投融资机制不灵活,交通网络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给排水、供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垃圾雨污排涝处理、公共交通、停车场和便民设施建设滞后。六是应急处置、防震减灾、创业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同时,从政府自身工作看,“放管服”改革落实与群众的要求期盼还有差距,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个别部门单位落实省政府“十不准”要求有差距, 主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在一些方面群众办事还不方便;少数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抓工作的办法不多,抓落实的力度不大,工作能力和水平还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发展新任务的要求。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面对。对症施策,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8年,面对多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经济形势, 州委超前把脉部署,州人大全程依法监督,州政协广泛民主监督,我们直面困难挑战,认真分析研判,综合施策,保持了经济基本面总体平稳,维护了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这些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引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天津市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甘南无私援助的天津市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向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帮扶队员、干部群众以及所有的劳动者、工作者、建设者、守护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9 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决战脱贫攻坚、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为伟大变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省委省政府筹集专项资金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利好政策,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五坚持”“六稳”大政方针和政策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设“五大生态”,突出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抓好生态产业,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建设幸福美丽新甘南。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确保2%以上,力争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目标。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集中资金、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合力攻坚,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77万人,确保碌曲、玛曲、夏河、迭部、卓尼5县通过国家省上考核验收,力争临潭、舟曲两县脱贫“摘帽”,全州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

    深入挖掘政策潜力。准确把握扶贫政策,积极发挥政策动能,对准政策着力点和突破口,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困难短板、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问题,落实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脱贫基础不稳固群体的支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把利好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投资。

    精准落实一户一策。紧盯漏评、错退等问题,继续完善到户到人帮扶措施,根据农牧户意愿和情况变化,对增收项目和其他帮扶政策、措施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帮扶措施向“两不愁、三保障”聚焦,产业扶持、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项目落实落地。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减贫不减力度,以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基数,在脱贫攻坚期内,脱贫退出人口和摘帽退出县继续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全力推进产业脱贫。持续开展牛、羊、果、蔬、药等八大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三年行动,统筹良种、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关键要素,完善加工营销、冷链物流、技术指导、品牌打造、风险防控等支撑体系,加强市场指导,强化订单种养、产销对接,防范各种风险,让贫困户放心种、放心养、放心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17个,完成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产业新业态。

    加快“扶贫车间”建设。制定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方案,将稳定运行、带动能力强的“扶贫车间”纳入奖补范围。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网络电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优先提供扶贫创业信贷支持。按照州委部署,在临潭冶力关建设高标准的大扶贫车间,对全州贫困群众开展大规模、全覆盖的实用性培训,以旅游技能培训为主,多元培训齐抓,形成大培训产业,全力打造领先藏区叫响全省的扶贫培训基地,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劳动素质,从根本上破解农牧村发展“造血”功能不足的瓶颈,为稳定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牢坚实基础。今年全州“扶贫车间”力争突破 100家以上。

    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合作社融资贷款、保险保障、税费支持、用电用地等方面的政策,用足用好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各类扶贫整合资金等扶持资金,支持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种养基地、仓储物流设施,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包装、电子商务等,从产、加、销、服务各环节引导扶持和规范提升合作社。已建成的合作社,要依法规范组织形式,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合理处理内外部利益关系,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水平。探索创新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在乡镇一级建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0个,在县一级建立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8个,着力做强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经营体系,做大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全面提高其融资能力、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动态管理。强化扶贫资金常态化监管,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持续加大资金支持,新增财力、结余结转统筹盘活资金和整合的涉农资金优先用于脱贫攻坚。拓展天津对口援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合作领域,完善互动机制,深化交流合作。探索完善群众参与共建机制,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健全专项治理机制,坚决整治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

    (二)坚持统筹融合,聚焦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牧村。

    持续开展环境革命。严格落实《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三年行动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行路长制、街长制等网格化管理,坚持“全时段、全方位、全天候”保洁制度。全面推开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碌曲、舟曲县城二期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夏河县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333个村级垃圾处理点,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大农牧村面源污染治理,提高畜禽粪便、秸秆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积极探索市场主体进入城乡污水垃圾收处、环境清洁领域的卫生保洁新模式。

    加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继续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将80%的贫困村纳入建设范围。坚持建设标准不降低,建设内容不缺项,推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提档升级。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藏区专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及涉农资金保障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调动群众自我投入的积极性,在户内“七改”项目实施中投资投劳。健全完善“激励、培训、问责、督查、互评互查、宣传”等机制,着力解决责任不清、工作不实、落实不力、验收不严等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村级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加强现有设施后续维护管理。

    兴旺乡村产业。启动实施乡村旅游“个十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聚力打造尕秀、庙花山、博峪、土桥子等10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着力建设100个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旅游专业村,努力建成1000个在全国有影响力、具备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大力扶持发展10000个星级藏家乐、农家乐、林家乐。围绕创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八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业态为主线,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着力开发特色农畜产品。推进农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扩大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

    提升乡风文明。全面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广泛开展农牧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继承和创新乡土民俗、民间艺术、民族文化等优秀文明基因,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不断丰富表现形式、赋予时代内涵。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破除封建迷信、高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

    加强乡村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注重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领作用,广泛树立乡村先进模范,健全乡规民约,实现乡村善治。依法打击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盗拐骗等各类侵害农牧民群众权益的涉农、坑农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乡村。

    坚持共建共享。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优化农牧村道路、饮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布局,促进社保、卫生、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普惠化、共享化,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三)坚持保护优先,坚守生态红线,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甘南在全国全省生态安全大局中的特殊地位,积极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

    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和森林、草原、湿地、水域恢复治理项目,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生态红利。加大沙化(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和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治理沙化和重度退化草原55.5万亩,治理流动沙丘0.5万亩,治理重度沙化地1.2万亩。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开展义务植树,做好城镇面山、重点景区、河道两岸、公路沿线等区域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管护好647万亩天然林和290万亩公益林。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区功能调整,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矿山、电站和公路建设项目生态恢复治理。继续推进冶力关、扎尕那、大峪沟、则岔、白石崖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甘南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污染、燃煤小锅炉、散煤清洁化治理,继续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逐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落实河长湖长责任制,加强“一江三河”重点流域水体保护,加快实施大夏河、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积极争取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进入国家水污染防治项目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县级城区水源地清理整治,加快合作、夏河等5县市城区备用水源地建设。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做好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完成舟曲九原梁、合作答浪沟、夏河桑科3个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围绕中央、省、州三级环保督察和专项督察反馈意见,按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加大“大棚房”专项整治力度,着力推进西秦岭区域我州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等县占用农田整治工作,严守耕地红线。开展“绿盾2019” 自然保护区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重点解决公路建设植被恢复不及时、河道无序采砂、滥挖山体取石、非法排污、生态流量下泄不足等问题,重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完成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四)坚持多极突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抢抓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和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具有资源潜力和对比优势的生态产业。

    推动生态农牧产业。支持华羚、燎原、安多、雪顿、百草等龙头企业,扩大对特色产业合作社的覆盖面,采取“企业+合作社+农牧户+金融+保险”的模式,打造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制定《甘南州牦牛藏羊发展保护条例》和《甘南州牦牛藏羊发展规划》,继续抓好牦牛、藏羊、犏牛繁育育肥、犏雌牛产业带建设,建设养殖场(小区)34个。加快牲畜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提高畜产品特色化水平,为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完善“农牧+”产销对接机制,推动农畜产品进城市、进企业、进商场。探索推进产品商品化、商标品牌化,拓展内地市场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利益分割,优化价格构成,完善从增产到增收的价值链。依托“中国牦牛乳都”品牌,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建设力度,新申报“三品一标” 农畜产品15个。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提高优质牧草、杂交油菜、优质青稞产量,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净化农业用地,守护绿色品牌。

    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一批洮砚、唐卡、藏族服饰等特色文化产品,实施好洮砚产业集群、拉卜楞唐卡小镇等14个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以“文化+”为核心的“数字文化”“影视文化”,扶持壮大咚咚藏音、白噶尔文化等7个文化骨干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打造213国道草原湿地旅游风情线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理顺大景区管委会和旅游开发公司工作机制,完善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公共休息、购物场所、观景台、游步道、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大景区建设步伐。持续推进当周神山、达尔宗湖、“三玛”湿地、东明山、谢谢寺、大峡沟、尕秀等20个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好九色甘南香巴拉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综合效益,游客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10%左右。

    优化中藏药产业。以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等药材种植大县为依托,推进唐古特大黄、当归、柴胡、黄芪、党参等地道药材种苗培育和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争取更多的地产药材进入国家中药标准物质库。支持西正开、百草科技、卡加曼藏药、首曲药源等中藏药加工企业研发新特药品,扩大市场份额。积极扶持华羚、高原生物、佛阁藏药等企业推进生物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促进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技术联盟创新发展,创造市场需求和销售热点,打出“甘南品牌”。

    发展通道物流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南向通道和“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筹建以合作市为中心的安多藏区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兴羚、岗坚龙珠等州域内一级物流园区、县市二级物流园区和“铁公机”联运仓储及城市货物配送体系,形成环合作1小时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带和农产品物流配送圈。建立以舟曲丁字河口物流园为核心的“陇东南舟曲—迭部商贸物流经济产业带”。与四川阿坝州协商构建跨界现代物流园区。

    推进现代服务产业。继续支持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引导行业主体更新产品、提升质量、优化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质量方向转变。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电子商务、社会养老、物业管理、金融保险、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服务业更快向智力化和科技化转型。鼓励扩大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五)坚持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基础,全力改善城乡条件。把强投资、快推进、保质量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旋律,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

    科学谋划项目。准确把握国务院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政策措施和投资导向,围绕脱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论证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的大项目,全力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级重点项目计划。加大项目前期投入,扎实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审批、环评等前置性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

    推进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兰合、西成铁路和S326卓碌二级公路,积极推进S10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PPP合作进程,加快S38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全力推进玛曲至久治、康乐至卓尼、江果河至迭部、峰迭至代古寺4条二级公路和迭部至若尔盖、舟曲至永和、那吾至扎油、河曲马场至采日玛4条三级公路建设。争取舟曲憨班至宕昌南河二级公路立项。加快冶力关大景区交通基础设施二期工程、扎尕那景区公路和木耳至大峪沟、水地至拉尕山景区连接公路,确保旅游旺季建成通车。新改建农牧村公路30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路段整治工程,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合作市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开工建设玛曲通用机场,加快迭部、临潭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引洮济合工程竣工试水,玛曲县城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实施一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治理、山洪灾害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玛曲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继续实施好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实施引水、供水、综合管网等40项城乡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天然气入户进程。改造棚户区4162户,集中力量改造迭部、舟曲等县黑旧房。实现行政村和景区景点4G网络全覆盖。加大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完成“一县市一产业园区”阶段性建设任务。

    加强项目管理。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六个清单”,大力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并联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前期手续办理时限。畅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采取建设总承包模式,减少项目推进各环节搭接时间,提升整体建设进度。规范使用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招标采购平台,国家限额以下工程采购项目全部通过平台招标采购。

    完善保障机制。压实领导包抓责任,完善清单管理、过程管控、分级调度工作机制,加强土地征用、环境评估、配套建设等全过程保障服务。围绕“签约抓开工、开工抓推进、在建抓竣工、竣工抓投产”四个核心环节,明确目标考核、压力传导、奖惩兑现等项目量化指标,形成可检测、可追溯、可惩戒的闭环式责任体系,倒逼项目落地建设。加强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拨付,坚决杜绝资金滞留挪用。强化资金审计和廉政风险防控。依法治理项目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

    (六)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有效激发活力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坚定改革意志,增强改革信心,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依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该接的接住接好、该放的放开放活、该管的管严管准、该办的办细办实。下大气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逐步取消分中心和部门自设办事大厅,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行“一门一网”办理,有效化解群众和企业办事堵点问题,在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的基础上,向扁平式服务发展。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甘南等信息化项目,实现各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优化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3D网上政务大厅等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便捷高效办理。

    全面推开“三变”改革。总结试点经验、理清改革思路,全面推开“三变”改革。坚持县市主导、政策底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问题导向五个基本原则,按照摸资产、选产业、引企业、带农户、确对象、定资金、商股比、签合同、推项目、抓验收等“十个步骤”,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合理增资配股,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产权交易流转,扩大特色产业保险,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全面盘活农牧村沉睡的资金资源资产,增加群众财产性收益。

    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健全严格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深化“互联网+税收”改革,拓宽纳税服务领域、服务层级,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稳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完善风险担保补偿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城乡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和品种。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加大对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扎实做好其他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集体林权、户籍制度、食品药品、公立医院等改革。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快速退出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加快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实现“一个平台管信用”。

    继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与对口帮扶地区及帮扶单位的友好交流与战略合作,扎实推进一揽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跟进对接。继续引进战略合作者和优质资本、资源,参与优势资源开发,提高经济外向度,提升开放开发水平。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借助津洽会、兰洽会等节会平台,开展精准招商。依托友好城市和驻外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委托招商,促进天士力、蒙草、天津食品集团在甘南投产。力争当年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55个以上,合同引资50亿元以上。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让民营经济焕发更大活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国家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地,各行业尽快出台特殊扶持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用地、物流、用能成本。鼓励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展民营资本投资领域,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设置排斥性条款或设定附加条件变相设置门槛,吸引民营资本投资运营公路、城镇供水、供暖、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投资兴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成立促进地标产品产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建设用地协调机构,继续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州县市政府每年确定2—3户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七)坚持惠民利民,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让全州人民享有更优质更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城乡富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通过基层服务项目、“三支一扶”、公务员招录、州外企事业单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各种渠道,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加强农牧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加大东西部劳务协作,全州输转劳动力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对就业困难人员、复转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就业扶持资金争取力度,加快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创业就业。下决心制定和落实一整套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特惠政策,在住房、奖励、待遇等方面建立配套制度,多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引进特需人才,多手段、多措施、多途径培养本土人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2.27亿元,实施好教育脱贫项目, 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发展学前教育,继续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确保碌曲、临潭两县通过国家验收。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全部接受教育。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改善教师待遇,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筑牢教育发展基础。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水平。

    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做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分级诊疗,努力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设备发挥作用不充分的问题。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扎实做好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工作。推广普及中藏医适宜技术,实现中藏医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全额报销。持续加强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爱国卫生运动、医养结合等领域工作力度,推进“健康甘南”建设。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全覆盖。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城乡一体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强救灾救济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农牧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全力推进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着力完善养老制度体系,发展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丰富养老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全面完成省列、州列民生实事项目。

    推进科技文体事业。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业,实施“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提高专利申请数量质量,专利申请增长10%,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申报甘南州省级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三馆一站” 数字化建设。加快州博物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建设进度,推进馆藏陈展大纲编制工作。开机拍摄藏族历史传奇电影《唐东杰布》。进一步加大临潭磨沟遗址保护力度。加强红色遗址、文物修缮、非遗保护等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出版发行《甘南州志(1991—2010)》。高质量举办“甘南讲堂”。支持文学创作,鼓励群众文艺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八)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社会治理,全力维护和谐稳定。“不出事”为底线,以“平安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治理格局。

    提升治理水平。坚定不移反分裂反自焚,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州和谐稳定。坚持“一年治标、两年治根、三年治本”目标不动摇,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纪公检法司协调联动,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集中整治,以“零容忍”态度深挖彻查严打各种黑恶势力。加大基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力度,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网格化、科学化水平。继续开展“七五”普法,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推进信访问题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开展“无欠薪”城市创建活动,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扎实开展打击“食药农环烟”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烟草安全。坚持“十管十防”,深入推进“网格化+十户联防”、缉枪治爆、禁种铲毒、“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草山牧场确权矛盾纠纷调处等基础性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筑牢安全底线。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安、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和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排查整改隐患,加强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网络监管,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专项行动。加强应急处置管理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全州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事故处置能力。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加强对宗教场所、活动、人员的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提高宗教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宗教领域“三学一做”和“四进”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完成2019年各项目标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党建水平,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贯彻落实省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执行力、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建设规范化。坚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始终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坚持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强化责任担当,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着力提高干部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督查考核工作,加大行政督查、专项督办和审计工作力度,健全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和责任分解机制,以钉钉子精神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条措施都落到实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实情、体民忧、解难题,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有效性。严格落实“十不准”规定,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效能建设标准化。准确把握机构改革的正确方向,3月底前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把深化效能建设与整合政府行政资源、规范职能配置结合起来,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建立职能清晰、管理健全、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的制度体系。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简化层级、精简流程,建设更加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

    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廉政建设制度化。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做好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加大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坚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国家文化旅游部和省委、省政府将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暨第九届敦煌行 •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交由我州承办,这是对我州的高度信任和极大支持,也是甘南各族儿女向伟大祖国的隆重献礼,更是推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将举全州之力精心筹备,成立专门班子,高端高位策划,超常运作、挂图作战,尽快拿出方案,抓紧启动实施,细化分解任务,形成责任清单,统筹推进策划、设计、选址等各项工作,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会展中心等设施建设。全面改造提升当周沟主会场、周边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农牧家乐的承载功能、接待条件和服务环境,严格标准抓质量、争分夺秒抢进度,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确保将这一国家级节会办成具有国际水准、草原风情、藏区特色、体现甘南精神的文化旅游盛会。

    各位代表,脱贫攻坚重任在肩,全面小康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实现全州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档 

  • 2018-01-23导出word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州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五大生态”主攻方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定力,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8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9亿元,下降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0元,增长8.5%;新增就业46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2。

    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省经济持续下滑,下行压力巨大,形势严峻复杂,我州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与全省一样,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叠加交织,形成了极大挑战。面对压力和困境,我们勠力同心、负重奋进、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重”“三一”工作方案和州委总体部署,统筹推进转方式、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促进经济止滑回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始终靠前,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唯一保持正增长,改变了我州经济发展增速在全省长期垫底的状况。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会、四省藏区健康扶贫工作会在我州陆续召开,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鼓励鞭策,也是对甘南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探索创新、真抓实干的充分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我州全域无垃圾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厕所革命、经济绿色转型等开创性工作集中宣传报道,扩大了甘南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了甘南的整体形象。甘南已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改革发展稳定深入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美丽甘南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高,甘南正以朝气蓬勃、开放包容、豪迈自信、奋发有为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年来,我们在以下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组织实施种养业基地建设、村集体经济试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贫困人口护林员选聘、光伏扶贫等一大批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项目。新建农牧村道路866公里,完成D级危房改造960户,D级危房全面消除,3503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良好。电商扶贫加快推进,合作市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州电商企业达150多家,线上销售额达到1.38亿元。天津市八个区与我州八县市结对帮扶机制全面建立,帮扶领域深化拓展,落实各级各方面援助资金2.21亿元,其中天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1.26亿元。全州整体列入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持范围,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全年脱贫1.96万人,合作市脱贫摘帽通过州级验收。

    (二)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加强。治理沙化和重度退化草原43.4万亩,建设划区轮牧围栏80万亩,人工饲草地8万亩,改良退化草原10万亩,治理黑土滩5万亩。兑付到户草原补奖资金2.9亿元,核减超载牲畜42.55万个羊单位。强化天然林、公益林及湿地保护管理,完成人工造林10.6万亩。玛曲黄河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3亿元,占工程量的92.2%,实施舟曲拱坝等8个泥石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土地整治项目24个,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420亩,划定基本农田135万亩。推动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和“绿盾2017”专项整治,创新开展州级环保督察,清理核查保护区、林区、水源地矿业权70宗,查处非法占用林地22处,取缔违规砂石料场72家,全面停止自然保护区内勘查开采活动。第八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成功举办,委托清华大学结合甘南实际,针对党政干部、农牧民群众、中小学生分别编写了《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发放和宣传。

    (三)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根据州委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总体部署,按照《甘南州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围绕城市城区、乡镇村组、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河道水域五大重点领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死角盲点,清除垃圾4.95万吨,增设垃圾箱2280个、路灯1512盏,取缔临时摊点1.2万个,整治乡村垃圾堆放点480多个。建立健全环境整治“六大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绩效化。倾力打造碌曲尕秀、夏河罗吾塘、夏河安果、夏河旦岗等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推行“六化七改三治”标准,使样板村脱颖而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生态文明小康村作用凸显。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首位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维护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平台”,持续强力推进。总投资35.18亿元,安排建设的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有序实施。农牧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得到改善提升,小康村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取得可喜成绩。

    (五)首位产业持续发力。坚持以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个首位产业为引领,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畜牧业方面,新建养殖场(小区)86个,牲畜暖棚、贮草棚4.68万平方米,引进良种畜1341头(只),存栏适龄母畜比例达到55%以上。牲畜总增、出栏、商品率预计达到38.3%、50.5%、44.6%。牛羊肉价格回暖,群众收入增加。甘南牦牛奶粉、迭部蕨麻猪、迭部羊肚菌3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州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牦牛乳都”荣誉称号。种植业方面,加快藏中药材、高原夏菜、杂交油菜、优质青稞、优质饲草五大特色种植产业带建设,种植业效益显著提升,增加值预计达到6.5亿元。注重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达8.68万吨。文化旅游业方面,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大景区建设持续推进,当周草原等35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进展良好,建成观景台22处,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00个,打造油菜花生态观光带6.89万亩,种植观赏花卉1600亩。创排《香巴拉之约》《金顶梵音—拉卜楞》等一批精品剧目,成功举办香巴拉艺术节、锅庄舞大赛、赛马大会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旅游人数达到11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分别增长15%、20.2%。

    (六)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碌曲至河南县、玛曲至玛沁公路建成通车。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桑科高速公路开工。玛曲至久治、峰迭至代古寺、康乐至卓尼、羊沙至临潭、卓尼至碌曲二级公路加快建设。舟曲至四川永和、迭部至若尔盖、那吾至扎油三级公路有序推进。冶力关大景区交通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卓尼大峪沟、舟曲拉尕山、迭部扎尕那等重点景区连接公路开工建设。开通重庆、夏河、天津往返新航线。玛曲、迭部、临潭、舟曲通用机场及景区起降点完成选址。引洮(博)济合供水当年完成投资1.4亿元。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项目完成投资7350万元。实施116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经过不懈努力,顺利通过国家评审,为西宁至成都铁路、张掖至汶川国家高速公路在我州建设创造了条件,为保护区群众如期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存量商品房11.5万平方米。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303项、公共服务事项181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发放营业执照891份。在全省率先建成协同监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送数据14万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在线并联审批。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河长制”全面启动,河湖管理保护机制逐步建立。城市公立医院、供销合作社、安全生产领域、盐业管理体制等改革纵深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开始启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1个,合同引资58.6亿元,实施在建项目114个,到位资金35.29亿元。受文化部委派,组团参加以色列中以文化交流活动,展出精美唐卡,演出精品节目,提升了甘南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建幼儿园162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0.9%。继续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11%。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各类补助资助资金3.44亿元,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合作、玛曲、卓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实施了一批地方病防治研究、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及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全面实施。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整合,“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逐步开展。异地就业取得新突破,向天津、新疆选送高校毕业生320人。19.6万居民享受城乡低保,实施各类救助17万人次,残疾人、困难老年人补贴全面发放,建成养老敬老活动场所29个。改造城镇棚户区2.03万户,为268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803万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交易6900万元,专利授权130件。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州图书馆新馆建成使用,县市“三馆一站”、农牧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州列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

    (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依法治理,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行“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破案会战”“三个不发生”等一系列维稳安保专项行动,确保了十九大期间和全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开展“七五”普法、人民调解、缉枪治爆、禁种铲毒、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等重点工作,平安甘南、法治甘南建设成效显著。全面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落实重点信访事项领导包案督办,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日趋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逐步规范,道路交通、工矿商贸、消防、建筑等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果,我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宗教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和谐寺院加快创建,僧尼生活和宗教场所条件持续改善。国防动员、“双拥”共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地方志、藏语言文字、农机推广、边界、公积金、气象、地震、人民防空、外事侨务等工作卓有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定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府法治建设、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取得新进步。高度重视州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审议意见和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173件人大代表建议、227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完毕,落实率、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狠抓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多次开展专项督查,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

    2017年,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天津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和各族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甘南无私援助的天津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向各级新闻媒体、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推动全州经济长足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有力地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委、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提升落实力、执行力,甘南的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必须始终加快经济发展不松劲,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政策叠加机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变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能不断缩小差距,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始终担负稳定责任不推脱,只有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作为硬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牢牢守住稳定底线,以战略意识、长远眼光、辩证思维、法治手段、发展办法解决稳定问题,才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始终坚守生态红线不逾越,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现代化高地,才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在决胜未来、抢占先机中实现绿色崛起;必须始终深化改革开放不畏难,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改革推陈出新,以开放借梯登高,才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拓展发展空间,为加快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增添生机勃勃的活力;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忘本,只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才能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和谐、更舒畅、更幸福;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折腾,只有增强自信、依靠群众,坚定执行既定的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一张蓝图绘到底,驰而不息抓落实,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甘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加强作风建设不懈怠,只有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效能,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狠抓落实,才能确保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不变形、不走样、不缩水,为推动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和差距。主要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些经济指标与年初我们自加压力确定的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由于营改增改革、实体经济减收、非税收入减少、新增税源匮乏等原因,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幅下滑;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生态保护和治理难度大,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两大首位产业投入不足,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城乡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尚未破解,交通、物流、信息等网络化程度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从政府自身工作看,一些部门单位基础工作不扎实,“放管服”改革、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等工作还不到位,为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突出,投资建设创业的营商环境不优;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现象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作风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8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8年,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三重”“三一”工作方案,抢抓国家重点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机遇,正确处理保护稳定发展关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狠抓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纵深推进环境革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平安甘南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阶段性战役

    紧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问题,紧紧围绕现行标准下“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确保脱贫1.6万人,碌曲县、玛曲县实现脱贫摘帽。

    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深入贯彻国家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编制完成县市及乡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落实年度计划,做到扶贫对象、产业、方式、成效“四精准”,突出到村到户,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确保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支持有能力、有需求的贫困户发展山野珍品、特色养殖种植、农(牧)家乐、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多元富民增收产业。在有贫困人口的农牧村设置环境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管护、文化宣传、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看护和自然灾害预警员等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设立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贫专岗。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全面享受教育资助,实施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定向培养项目,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商业保险,提高大病支付保障能力。落实危房改造补助政策,改造农牧村C级危房3062户。实施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17户701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贫困户生态管护员选聘力度,将生态管护员管护范围扩大到湿地、草场和国有林场,增加生态收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自然村公路及巷道硬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着重抓好规划先行、平台载体、产业支撑、要素集中、创新驱动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县域城镇化、信息化、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县域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实施一批关乎县域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增添动力活力,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力促形成新的增长极。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的思路,把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作为关键支撑,推动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新格局,让贫困群众从县域经济发展中全面受益。组织实施阿木去乎片区、九甸峡库区脱贫攻坚规划,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做好车巴河流域特困片区扶贫规划项目收尾工作。

    强化精准动态管理。全面查漏补缺,把贫困户一户不漏地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把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剔除,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应扶尽扶。加快推动农牧村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现有农牧村一二类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明确兜底标准,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应保尽保,对“三保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符合贫困识别标准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全面深化社会帮扶。拓展与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天津市对口援助、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省内7市9企帮扶合作领域,建立经常性的互通联动工作机制,深度融合产业,紧密利益联结,推动对口帮扶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搭桥、市场主导转变,由单纯给钱给物向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转变,充分释放社会帮扶的多元效应。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加强精神扶贫和感恩教育,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和劳务技能培训,实施一户一技能培训计划,引导贫困群众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强化自我“造血”能力,使辛勤劳动成为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

    (二)聚焦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清理排查问题整改,规范和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协调优化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和范围。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有效防范尾矿库泄露等环境安全事故,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持续推进“环境革命”。严格执行《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推动环境综合治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和法制化。大力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整治提升行动,把污水垃圾治理系统与城乡基础设施完善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统筹建立城乡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今年环境卫生整治的首要任务,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目标,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不出县。实施农牧村生活方式整治行动计划,落实农牧户“七改”目标,将“环境革命”推进到每家每户,从根本上改变农牧村落后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

    实施生态保护项目。持续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玛曲等县沙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天然林647万亩、建设公益林290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退牧还草80万亩、治理草原沙化鼠害90.3万亩。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力推环境整治项目。投资4086万元,实施舟曲立节等12个土地整治项目。投资9800万元,实施大夏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前期工作。实施卓尼上城门边坡治理、迭部城区斜坡治理二期、夏河曲奥泥石流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合作第二垃圾填埋厂、临潭新城污水处理工程、卓尼城镇生活垃圾收运项目进度。开工建设玛曲阿万仓等3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

    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大气污“六张清单”重点任务,整治燃煤锅炉以及焚烧秸秆、垃圾和烧荒等行为,推进烟花爆竹禁放。坚决落实“河长制”,实行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敷设,提高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建设合作等5县市城区第二水源地,确保水源安全。强化污染土壤管控和修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合作答浪沟等3个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启动土壤污染详查,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加强矿产资源监管。全面禁止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大矿山恢复治理力度,明确恢复主体,推进合作早子沟、夏河加甘滩等绿色矿山建设。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土地矿产领域专项整治,规范砂石矿山粘土开采加工秩序,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典型案件,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协作联动机制,依法处置环境污染纠纷和环保投诉信访案件。

    狠抓生态文明教育。以《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为教材,制定生态文明教育三年计划,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工程,在全社会各层面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务实管用的举措和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确保生态文明教育有力有效深入开展。适时启动实施《甘南州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规划》,着力探索创新藏区绿色现代化建设路子。继续办好第九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

    (三)聚焦乡村振兴,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牧业农牧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完成农牧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农牧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牧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认真学习借鉴贵州六盘水经验,在8县市确定15个州级试点村和32个县级试点村先行试点,围绕建立股份合作、资金整合、经营主体培育、产权交易等机制,抓住选准优势产业、培育经营主体、打造股份农牧民等关键环节,按照明晰产权、明确股比、分配收益等主要步骤,一村一方案,因地制宜打造我州不同区域“三变”模式,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成熟做法,确保试点工作7月底全面完成,8月份全面推开。

    聚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继续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把贫困村分步纳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范围,以足够的强度、力度和标准,推动贫困村加速脱贫。将基础条件具备、发展优势明显的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村庄,打造成生态文明小康村和“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解决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资金整合难、规划不到位、预算不精准、建设工期长、总体不系统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尽快制定出台村级公共设施管理办法,移交公共设施产权,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公共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

    培育壮大现代农牧业。围绕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中国牦牛乳都”,加快发展牦牛、藏羊、奶牛繁育、育肥、特色养殖“五大畜牧业产业带”,统筹推进粮草兼顾、农牧结合、草畜配套、循环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棚、草、水、电、疫病防治等畜牧业生产条件,肉、奶产量分别达到7.3万吨、8.6万吨。推进草畜平衡,核减超载牲畜25.5万个羊单位。优化种植业布局,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稳定粮播面积,加快发展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青稞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建成藏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扩大藜麦、羊肚菌等名优新特产品种植规模。加速农牧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农牧村经济基础、区位优势、 资源条件,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大力发展土地营运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经济,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县级统筹整合力度,把投入到农牧村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和扶贫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牧户享有的股金。将财政投入农牧村形成的小型水利设施、集体房产、机械设备等存量资产列入村集体资产,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增加集体经济积累。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业专业化企业,探索“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加农牧户和村集体资产收益。

    积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扶持安多、华羚、雪顿、燎原、百草、西正开、雪原等农畜产品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引导农牧村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扶持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进农牧业生产标准化。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城乡规划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把“厕所革命”从景区向城镇向农牧村拓展延伸。以满足需求、提高标准、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创新管理为导向,落实“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符合我州实际的厕所建设标准,重点加强农牧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学校、集贸市场、观景台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厕所建设,逐步实现全域无害化厕所全覆盖。年内在景区景点新建标准化旅游厕所16座、改扩建42座,生态文明小康村厕所建设率先实现全覆盖。

    (四)聚焦全域旅游,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

    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 开展“全域旅游提升年”活动,推进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产业全域联动、成果全民共享,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6亿元,增长10%。

    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当周沟、美仁草原、大峪沟、腊子口、拉尕山等12个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景区游步道、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应急救助设施、景区标识系统等设施。加快推进迭部、冶力关、玛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年内创建1个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严格遵循景区建设规划,杜绝重复建设、盲目开发。

    奋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整合资金参加全省旅游宣传,认购主流媒体黄金时段广告,加强与腾讯、携程、途牛等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强化线上线下营销,开拓旅游营销市场新空间。高质量举办富有浓郁甘南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系列节庆活动,持续提升甘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在西安、天津、重庆、成都、银川等主要客源地和省内相关城市开展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

    促进旅游业态转型升级。深度挖掘宗教、民俗、红色、生态、农牧等文化内涵,丰富互动体验项目,州县文艺院团驻场演艺实现常态化。持续办好国际拔河赛、锅庄舞大赛、赛马大会、大力士赛、藏地传奇自行车赛等精品赛事,开发徒步穿越、动感漂流等户外体育运动旅游产品。抓好红色遗迹保护开发,重点打造迭部腊子口战役遗址、俄界会议旧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新城苏维埃旧址、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公园等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实施三条绿色长廊、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建设,打造冶力关大景区八角乡彩色景观公路,推进桑科、尕秀等草原帐篷城建设。加快阿万仓、大峪沟等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深度开发“最美213国道自驾游线路”“洛克之路”等自驾游精品线路。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推出甘南旅游“必购商品”。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打造60个特色鲜明、规划有序、设施完善、产业培育潜力大的旅游专业村,创建示范性农(牧、藏、林)家乐200户。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加快67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推行乡村旅游“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完善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持续加大旅游旺季时段和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的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严管严打市场乱象。继续落实好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做好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行业监管,推行标准化管理,提供规范化服务。

    培育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文化创意、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数字动漫、广告设计等产业较快发展,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加大唐卡、藏香、木雕、洮砚等非遗项目产业化开发力度。培育扶持藏宝网、白噶尔等骨干文化企业,推进甘南州文化产业创意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5%。

    (五)聚焦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发展条件

    深入研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市场环境,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破解瓶颈,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强力推进交通突破行动。争取兰合铁路、西成铁路甘南段开工建设。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全线建设,力争合作至赛尔龙、郎木寺至尕秀高速公路开工。玛曲至久治公路建成通车。加快建设康乐至卓尼、峰迭至代古寺、卓尼至碌曲3条二级公路,分段建设江果河至迭部益哇二级公路。推进迭部至若尔盖、舟曲至四川永和、那吾至扎油、河曲马场至采日玛等三级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冶力关景区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大峪沟、扎尕那、拉尕山、则岔4条旅游景区连接公路全线贯通。建成农村公路454 公里,完成36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启动3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路建设。合作市客运枢纽中心建成运营。力争九甸峡库区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加强与民航部门联系,争取开通上海、杭州、深圳、西宁航线。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0844户。加快乡镇供排水、垃圾处理、冬季采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文明城市、绿色城市建设,实施合作市公共区域薄弱环节、夏河县城区主街道等中心城区提质升级改造工程。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城市管理投入,着力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营造城市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加快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组建甘南州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依法加强市政管理。

    实施水电惠民工程。推进舟曲、玛曲水生态文明试点。加快建设引洮济合供水和黄河玛曲段防洪工程。玛曲县城引水工程通水试运行。继续实施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洮河临潭段等8个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启动夏河县麦西河等7个防洪项目。实施新一轮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多松多变电站扩建、甘加变电站增容改造,完成博峪变电工程和虎沙110千伏线路工程。

    实施信息畅通工程。推进通信、铁塔等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甘南大数据中心、互联网+、电子课本免费提供、智慧甘南、两化融合、信息扶贫等工程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在信用、人口信息等领域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数据共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透明化。

    (六)聚焦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国务院“三去一降一补”要求,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及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化解商品房、坐床苗木等存量,使其保持在合理区间。着力解决文化旅游等产业供给不足的问题。落实五险一金“五缓四降四补贴”配套政策,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费率,为市场主体减负。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承接取消调整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重大项目全程无偿代办审批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巩固“多证合一”改革成果,积极推进“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进“网上行权”,强化涉企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监管,实现服务事项全流程一网办理。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农业普查收尾,开展甘南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

    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强化政府债务监管,降低政府偿债风险和支付风险。做好财政信息公开,推动费改税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升财政综合管理能力。全面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收费,降低企业负担。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依托PPP模式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挖掘社会资本潜力,缓解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金融设施,中国银行甘南分支机构投入运营,逐步在县域搭建和完善邮储银行三农服务中心,继续加强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建设。更新甘南州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扩展信用评级在信贷领域的应用。

    扩大对外合作交流。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放宽准入限制,支持社会各类资金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生态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者以货币出资、股权投资、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投资我州旅游开发、藏中药材、特色种养业、现代物流等生产经营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坚持州内州外统筹推进,内外积极性一起调动,力争当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0个,签约资金50亿元,实施招商在建项目95个,落实到位资金30亿元。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落实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护非公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严格按照“三张清单”履行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各种显性和隐形障碍,为企业松绑解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企业投诉机制,协调解决投资者反映的突出问题,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七)聚焦民生福祉,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鼓励公建民营和民办幼儿园大力发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保教水平。继续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完成1.29亿元投资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夏河县和迭部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和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补充幼儿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均衡配置师资力量,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班主任岗位补助。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牦牛、藏羊绿色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等3个科技重点项目。加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推动农牧业实用技术应用,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牧民5.5万人次。

    实施健康甘南战略。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社会效益和运行效率有机统一,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诊疗水平,优化就医环境,有效解决广大群众本地就医难问题。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多层次医联体,有序开展分级诊疗和远程诊疗。落实总额预付费制度,严格执行先看病后付费政策,确定单病种价格,将预付金及时拨付各级医疗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保健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和家庭医生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推进文体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州博物馆、州文化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木特”藏戏展演中心等项目。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要求,推进“三馆一站”数字化建设,配齐100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拉卜楞文物修缮工程实现竣工,通过验收。加大洮州卫城文物保护维修力度,开展临潭磨沟齐家文化遗址保护,加快苯教文献等古籍整理挖掘,大力发展地方史志事业。实施“十个一”工程,创排、征集一批优秀剧目,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和100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倡导农牧村体育赛事,举办全州体育运动会。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多渠道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5000名以上。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和人员就业,鼓励未就业人员到州内外企业就业。加大天津对口帮扶就业协调力度,实施精准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水平。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为更多创业人员提供担保贷款,以创业促就业。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做好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努力实现法定人群基本保障全覆盖。推进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制度整合,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州内养老金统筹。加大社保基金财政补助,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稳步增长。完善“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清理规范城乡低保,加快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健全农牧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城镇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

    (八)聚焦平安甘南,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州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反分裂反自焚斗争。持续推进“网格化+十户联防”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和群众自我治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积极推进“七五”普法,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推动依法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积极化解信访积案,多渠道、多措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节点,强化群防群治、部门联动的一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大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消防等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网络监管,维护网络安全。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九大工程”,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大宗教“三支队伍”和藏传佛教教职人员的培训,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和谐藏传佛教寺院创建工作。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管理,提高宗教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依法规范管理民间信仰事务,将其纳入政府社会事务管理范畴,建立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注重发挥民间信仰在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民间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8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忠诚担当,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决战决胜的勇气,以超常规的措施办法,全力以赴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彻底解决“两张皮”、“灯下黑”的问题。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遵守宪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必须进行听证,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协商,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提高办理质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实施“网上晒权”,加快实施“网上行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持之以恒转变作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精神,高度警惕、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新表现。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紧盯群众关切,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改进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的重点放在农牧村、重点建设项目、生产经营一线和社会矛盾集中的地方,问政把脉、解决问题。着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反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坚决反对“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坚持把抓落实、抓执行作为推动工作的关键,持之以恒加劲、驰而不息用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决策部署的落实见效。强化担当,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不断强化担当担责的自觉,危险面前敢于担当,关键时候善于担当,紧急时刻能够担当。落细落小落实,健全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和责任分解机制,以“三重”“三一”工作方案为总抓手,对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时细化分解任务,制定明细清单,明确落实时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加大政务督查督办力度,改进督查方式,用好督查成果,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正风肃纪永葆本色。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执纪问责,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紧盯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惠民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幸福美好新甘南建设开启了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相关文档

  • 2016-11-29导出word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1月14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甘南历史上投入最大、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央治藏方略,大力实施“五大战略”,着力建设“五大甘南”,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州呈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

    ——综合实力在加快发展中显著提升。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8.1亿元,比2011年增长53.9%,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1.2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7亿元,比2011年增加2.75亿元,年均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比2011年增加19.45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5元,比2011年增加8199元,年均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1元,比2011年增加2938元,年均增长12.7%。截止9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3.3亿元、234.1亿元,比2011年末增加145.1亿元、148.9亿元,年均存款增长15.2%、贷款增长24.6%。

    ——生态环境在保护建设中有效改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等一批重大生态规划获得国家批复。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进入评审阶段,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玛曲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全面完成。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五年完成投资13.74亿元,1.45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1018万亩草原鼠害、92万亩沙化草场、125平方公里小流域得到治理。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义务植树等工程持续推进,净增森林面积43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累计下达18.86亿元。实施新一轮禁牧休牧规划,提高补奖标准,兑付补奖资金14.17亿元,划定禁牧区887万亩、草畜平衡区2855万亩。尕海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玛曲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施行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依法加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实现“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严格矿业开发准入条件,未部署新的探采矿权,探矿权从184宗减少到113宗。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土地整治、控污减排、矿山环境恢复、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深入推进。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连续五年举办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论坛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针对不同群体编写了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多层次开展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脱贫攻坚在精准施策中卓有成效。深入开展双联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投资55亿元,完成整村推进508个、农牧村道路3740公里、安全饮水284处、易地扶贫搬迁10252户5.6万人。突出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和劳务经济等富民产业,贫困群众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农牧民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落实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54亿元。扶贫互助社实现建制村全覆盖,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1.97亿元。农牧村低保、新农保与精准扶贫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互通共享、动态监管。中央组织部、天津市、省内7市9企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援助资金达到9.52亿元。五年累计减贫20.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1%下降到14%。碌曲、玛曲通过省级脱贫验收。

    ——优势产业在提质增效中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稳步壮大牦牛犏牛藏羊繁育、犏雌牛奶牛养殖、牦牛藏羊育肥产业带,建设饲草料基地72.8万亩、暖棚1.3万座、养殖示范场28个、养殖小区256个,良种化率达到48%,畜牧业实现连年丰收。种植业结构优化,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青稞、杂交油菜种植分别达到32万亩、5万亩、15万亩、9.5万亩。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925个,入社农牧民达到4.8万人。华羚、燎原、安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总产值增长12.2%。玛曲牦牛、玛曲藏羊、夏河甘加藏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羚商标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22个。编制完成36个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建成观景台50处、游客中心16个、旅游厕所209座。深化大景区体制改革,推动大景区快速发展,国家A级以上景区达到27个。成功举办建州60周年大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连续举办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各类节会赛事活动,多层次开展宣传推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到今年年底预计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比2011年增加774万人次,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坚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千幅唐卡”工程,创排藏戏“唐东杰布”,译制藏语影视剧目480多部,编纂《甘南历史文化丛书》《甘南大辞典》,赴丹麦、瑞典、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达到2.48亿元,年均增长25%。藏医药、黄金、土特产、民族特需用品等产业加快发展。

    ——发展基础在加大投入中不断夯实。36个州庆献礼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夏河机场通航,临合高速通车,结束了甘南不通航、不通高速路的历史。公路总里程达7705公里,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和95%建制村通硬化路。“引洮入潭”建成供水,“引洮济合”完成投资2.7亿元。治理中小河流56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2平方公里。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862处,解决了6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甘南天然气长输管道正式通气,8县市城区实现全覆盖。光缆通畅、宽带覆盖、网络扩容全面提升,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临潭夏河两县列入国家示范县。实施供水供热、道路与排水、污水处理等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6个。新型城镇化“一县两镇”试点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31.4%。舟曲“8·8”泥石流灾害及“7·22”地震临卓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在统筹发展中全面进步。实行15年免费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1.9%、91%、82%。投资17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等项目,新增校舍32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197所。补充教师2045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舟曲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大力支持合作师专实现专升本。“9+3”藏区免费中职教育政策有效落实,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初具规模。争取国家科技计划8项、省列55项,取得科技成果59项,成果转化率达48%。建成州藏研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县市综合医院及90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637个村卫生室,120急救体系实现全覆盖。天津定向培养甘南籍医学本科生306名,进修培训医务人员4893人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全州整体实现创国优目标。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三馆一站”、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建设加快,甘南大剧院、州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州体育场完成主体,拉卜楞寺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76%的工程量。甘南网络广播电视台成功开办,“户户通”“舍舍通”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持续增进。统筹资金105亿元,兴办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救助等方面的民生实事142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2亿元,扶持创业3314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070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10784人,新增城镇就业4.03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5.25万套,改造农牧村危房6.4万户,为2.3万户城镇居民发放住房租赁补贴7300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人均筹资标准由230元提高到540元。城市低保人均月标准从235元提高到436元,农村低保年标准从1488元提高到2855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9.93亿元。9787名重度残疾人纳入生活困难补助范围,1.1万名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1.8万城镇困难职工得到帮扶救助。投入救灾资金1.43亿元,救助群众37.8万人次。建成乡镇敬老院、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机构364个。城乡市场流通活跃,物价指数保持在合理区间。

    ——发展活力在改革开放中逐步释放。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营改增全面推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建成“三张清单一张网”,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58项。州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运行。商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三证合一”在西北五省率先推行,市场主体达到3.7万户,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土地承包确权登记有序推进,林权抵押、流转等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实现药品网上采购、集中配送。完成县市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盘活州县市国有资产,组建了文旅交建集团,有效搭建起投融资平台。坚持开放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天津市6个区县、13个部门和企业、临夏州、湖南宁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安发国际、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等签订了多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兰洽会、津洽会、西洽会等平台开展精准招商,签约招商项目260项,引资340亿元,到位190亿元。

    ——社会大局在强化治理中和谐稳定。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反自焚取得全面胜利。尼江纠纷有效化解,两村稳定发展的局面持续巩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推进法治甘南、平安甘南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面管控力度加大,网格化管理格局初步形成,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矿商贸、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力促进交流交往交融,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寺庙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僧尼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建设在依法行政中扎实推进。坚持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3件、政协委员提案951件,办理质量逐年提高。全面加强政府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能力显著增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作风明显改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问题。全面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修订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健全了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制度,保证了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国防动员、“双拥”共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信访、地方志、藏语言文字、农机推广、供销、边界、公积金、气象、地震、人民防空、外事侨务等工作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201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较去年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外,其他指标能够基本完成州十五届六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精准扶贫脱贫扎实有效。精准落实扶持措施,当年减贫3.5万人。整合资金19.64亿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和农牧民技能培训。投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4亿元,覆盖2.5万贫困户。生态补偿脱贫有新进展,3270名林区贫困群众就地转换为护林员。“三大片区”脱贫攻坚稳步推进,落实车巴河片区专项资金3.97亿元、阿木去乎片区8344万元、九甸峡库区4900万元。

    二是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在州委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下,各级党政齐抓共管,全州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治理,累计参与干部群众达741万人次,投入1.3亿元,购置环卫设备1.6万套件,配备环卫人员3600多人,清运垃圾48.6万吨。建立健全领导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奖惩等机制,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力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有力推进。2015年建设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模式,制定了生态文明小康村“965356”建设标准,投入33.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15个大项目4500个子项目,建设了300个涵盖2.07万户9.66万人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是两大首位产业蓬勃发展。实施牛羊产业大县、青稞基地和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项目,推进牦牛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藏羊良种扩繁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6个。扩大藏中药材、杂交油菜、优质青稞、高原夏菜、经济林果种植规模,种植业效益显著提升。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着力打造3条绿色旅游长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首次举办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国少数民族赛区甘南总决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服饰展演、香巴拉全球摄影大典三大国际性活动,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全国首届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及香浪节、拔河节、赛马节、楹联文化节、锅庄舞大赛、大力士赛等节庆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全州文艺汇演,州县文艺院团首次在旅游旺季开展专场演出。发展农家乐971户,临潭县池沟村、迭部县扎尕那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在全省率先实行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强化旅游综合执法,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是重大项目工程加快实施。夏河至同仁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江果河至迭部等7条国省道、卓尼至碌曲二级公路、河曲马场至采日玛等2条三级公路开工建设。合作至尕秀等2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郎木寺至九寨沟等4条省级高速公路前期进展顺利。农牧村公路通畅、村组道路硬化、安全生命防护及运输站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以重点水利工程、江河治理、五小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山洪灾害防治为主的水利项目28个,完成投资6.2亿元。实施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50个。开工建设12项供电工程,首座装机20兆瓦的临潭天朗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投资1.2亿元,新建通讯基站768个,架设宽带光缆1800千米。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藏区专项规划,经反复衔接争取,总投资805.7亿元的项目纳入了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藏区“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方案,规划中央预算内投资215亿元,比“十二五”增加100亿元。

    六是普惠金融体系创新完善。大力推进藏区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积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站点844个,新增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38家。在全省率先建设使用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实现664个农牧村12.1万农牧户信息采集入库全覆盖。政金合作领域拓宽,与国开行签订信贷金额达450亿元的金融合作协议。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推出“生态文明小康贷”“藏饰贷”“双业贷”等金融扶贫产品12个。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特色农牧业政策性保险率达到96%,开展牛羊肉、畜禽、蔬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七是各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投入6300万元,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完成18个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为重度残疾人家庭补贴水、电、气、暖费用354万元,高原羊肚菌冬季种植技术示范推广218亩,推广青稞良种1.6万亩、建设青稞基地15.1万亩,农牧民“三病”普查8.32万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4.3万人,孕前优生优育健康检查5160人,实施基层中藏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1个。

    八是重大灾害处置果断有力。面对突如其来的“3·02”迭部森林火灾,紧急启动森林防火应急一级响应,根据国家防总、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安排部署,州县乡村近5000名干部群众及消防、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深入火线,众志成城、昼夜奋战,坚持专群结合、地空协作,彻底扑灭所有火点烟点,火灾扑救取得全面胜利。“8·22”合作、夏河暴洪灾害发生后,近万名干部群众投入抢险救灾,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受损基础设施得到及时恢复,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州上下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和各族人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给予甘南无私援助的天津等省内外帮扶单位,向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任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效推进了经济长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可喜成就。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第一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狠抓经济建设是富民兴藏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维护社会稳定是长期建藏的第一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严守生态红线是实现绿色崛起的第一遵循,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深化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减弱;保障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的第一目标,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对这些认识,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过去的五年,尽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育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基层基础薄弱,脱贫任务艰巨,维稳形势复杂的基本州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不宽,新的增长点亟需加快培育;基础设施欠账大,瓶颈制约尚未突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恶化趋势仍未完全遏制,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突出;创业就业活力不足,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压力很大;反分裂斗争长期复杂,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同时,一些地方和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能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狠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和2017年主要任务

    面向未来,甘南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州第十二次党代会为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制定了行动纲领,确定了战略目标,绘就了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稳定底线、严守生态红线、突出发展主线,继续推进“五大战略”,精准聚焦“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主攻方向,紧盯“打赢一场战役、实现两个翻番、做到四个率先、确保四个提升”奋斗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坚定不移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和谐稳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做强特色产业,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确保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5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战略重点是: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集聚转型动能,构建共创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方位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技术、新业态。

    加大机制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加市场公平开放透明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资源配置、财税金融、商事制度和人才制度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创新资本合作模式,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进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推动万众创新。大力推进网络强州战略,建设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双创”计划,依托创业孵化基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加大对民间创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把甘南建设成为藏区知名的创新创业高地。

    深化文化创新。全面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建设,实施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加快拉卜楞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进程,发展地方史志事业,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支持“南木特”藏戏等非遗名录项目活态传承。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文化产品,实现多主体共建共享。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和“473010”文化产业工程,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6.17亿元。

    强化科技创新。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投融资机构会商机制,引导对重大科研项目合力攻关。建立从研究、实验到生产的全过程创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推广种植、养殖、存储和加工先进技术,推动农牧业生产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养业、加工业等科技成果,助推产业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促进金融创新。围绕创建藏区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资源配置,提供差异化、公平化金融服务。组建甘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培育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农牧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持续推进乡村惠农金融服务站建设,让农牧民在2.5公里半径之内都能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探索农牧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日光温室、大型农机具等抵押担保办法,拓宽金融支农渠道。推动保险业在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社会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平衡,构建共进格局。着眼提升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全力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脱贫“1+17+1”实施方案,全力实施“7+2”脱贫攻坚工程,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和聚合力。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有机结合,整合藏区专项、银行贷款、群众自筹和各类涉农资金,加快通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电保障、信息网络、村容村貌、富民产业建设,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车巴河流域、阿木去乎特困片区、九甸峡库区扶贫发展规划,力促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8县市脱贫摘帽。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打造以区域交通干线为主骨架的经济廊道,向东连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向西连接宁青国际民族用品出口区,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向北连接兰白经济区。促进县域协作发展,紧紧围绕两大首位产业,立足县域优势,以合作夏河为中心,打造以技术研发、农牧产品加工、现代服务、快递物流、金融保险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北部经济区;以临潭卓尼为中心,打造以农产品生产、藏中药材种植、民族手工业和民族商贸为主的东部经济区;以迭部舟曲为中心,打造以生物资源开发、林副产品和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南部经济区;以玛曲碌曲为中心,打造生态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和藏药制剂为主的西部经济区。

    促进产业良性互动。突出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完善利益联动机制,构建一二三产交融的现代产业体系,密切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调整畜种畜群和种植结构,推进产业化发展,培育“五大畜牧业产业带”和“五大种植业产业带”,扶持“十大农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打造农畜产品加工营销产业集群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推动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实现优进优出。加快培育现代金融、信息传输、创意设计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推动文旅产业升级。率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一核、三带、三点、四线、六板块”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四季游项目,做大做强环九寨北线和丝绸之路南线精品线路,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推动重点景区晋等升级,全州5A级景区达到5个以上,4A级景区达到8个以上,3A级景区达到15个以上。全力打造10大旅游名镇,高标准建设200个以上旅游专业村和1000户示范性农家乐,帮助旅游专业村组建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增加旅游文化元素。到2021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1500万人,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

    加快城乡一体进程。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牧村延展,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城乡互动,形成以合作市为中心,辐射县城、建制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36%。加快城乡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管网、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加大棚户区、农牧村危房和危旧僧舍改造力度,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城郊经济,补齐城乡结合部发展短板。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全面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法治甘南、平安甘南建设。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加大交通、消防、生产、金融、农畜产品、食品药品等安全风险防控,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升应对公共安全风险能力。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构建共生格局。坚持绿色富州、绿色惠民,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率先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推进绿色现代化建设。启动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规划,建立生态保护基金,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全面落实,加快河流、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资源向绿色资本转化。建立以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社会安全、绿色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建立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建立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负债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责任追究体系,建立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共享、监测监管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体系,建立以完善组织领导、人才智力支持、资金落实渠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保障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水源涵养、草原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为重点,全面保护草原、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构建国家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特区。实施甘南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推进甘南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水生态文明县试点建设。继续推进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促进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天然林保护,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大力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持续加大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培育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牧、商贸物流、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碳汇产业等六大绿色产业为主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构建绿色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力打造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极。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单位能耗,加快矿产尾矿、工业废渣、建筑和生活垃圾的再生利用。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和工农业复合循环利用,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藏中医药、民族特需用品、山野珍品加工等生态产业,让绿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让广大群众从绿色发展中真正受益。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革除陈规陋习,树立现代文明的主抓手,深化拓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全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倡导节约、低碳、循环的绿色生活理念,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提高绿色消费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方式。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弘扬绿色生态文化,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绿色发展软实力。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强化内外联动,构建共赢格局。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多层次合作开放平台,以包容开放的环境聚集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围绕打造青藏高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与内地合作的战略基地,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廊道。以“6955”交通突破行动为抓手,加快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打通出口路、断头路、旅游路,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兰合铁路、西成铁路建设步伐,把甘南铁路融入国家铁路大动脉,增强客运货运、仓储换装能力。实施夏河机场升级扩建工程,建立机场货运专用站坪及仓储、物流等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建设面向藏区的信息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推进跨区交融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作为重点,以市场衔接、政策互惠、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文化融通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推进甘青川交界地区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开发,着力打造“五州经济圈”。强化与邻近市州合作开放,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和政策协同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打造交流合作平台。全力提升“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规格档次,打造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平台。落实与天津、福建、湖南、临夏等地签署的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利用文博会、兰洽会、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重要节会,建立多层次多领域战略合作关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对非公企业落实平等的国民待遇和“非禁即准”原则,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用地用电、银行信贷等方面全力支持。建立科学的生产要素投入导向机制和合理的利益驱动、分配机制,引导非公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力助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主体达到5万户,新增就业10万人,非公经济占到生产总值的65%以上,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扩大就业的新渠道。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幸福指数,构建共济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确保改革发展成果由各族人民共享。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统筹实施藏区双语幼儿园建设和农牧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中职学校办学规模明显扩大,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达到较高层次。不断健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健康甘南战略。大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州县医院、中藏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医疗、康复养老等机构,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改进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诊疗水平。实施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促进中藏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疾病防控等建设,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成州综合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加快村级文化室、特色民俗馆、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农家书屋、寺庙书屋、乡村舞台等文化惠民设施全覆盖。实施新“四个一”体育设施建设工程,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有效拓宽就业渠道。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新岗位,增加公益性岗位,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帮助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实施招才引智、大学生创业引领、能人回归、创客创富“四大行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就业着眼点转向基层、转向企业、转向外地、转向创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巩固在94%以上。健全全民医保、商业医保、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养结合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牧村五保供养制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推动创建活动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寺庙、进医院、进军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扩大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和谐藏传佛教寺院建设,促进宗教和顺、寺庙和谐。

    各位代表,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州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各项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责任重大,影响深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常规有作为、超常有亮点、创新有突破,抓主抓重、抓细抓实以下八项工作。

    第一,狠抓扶贫措施落实,坚决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坚持精准施策。实施特色产业、劳务输转、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支持、医疗卫生、低保兜底七项脱贫工程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农牧村环境卫生整治两大提升工程,增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规范建档立卡,落实“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确保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稳定脱贫2万人,迭部、夏河、卓尼三县脱贫摘帽。

    发展富民产业。推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当年脱贫户户均产业扶持资金达到2万元以上,扶持发展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适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劳务输转12万人,劳务创收19亿元。推动村级互助资金规范高效运行,逐步向自然村延伸。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贫困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网升级改造13项,新建改建农牧村道路740公里。依据农牧村危房核查结果,加快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步伐,易地搬迁1865户8289人,完成危房改造年度任务。

    深化社会扶贫。推动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的精准扶贫。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管道”和生力军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常态化机制。对接好天津市对口援助,形成区县、行业对口结对帮扶工作格局,拓展省内7市9企对口帮扶合作领域。

    抓好兜底保障。推进低保线和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做到农牧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精准衔接,将符合农牧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牧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提高农牧村一二类低保、五保供养补助和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第二,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强力推进环境卫生革命。严格执行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办法,启动制定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加快“五化”“三改三治”“四旁”绿化等工程建设进度,提升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规范城乡垃圾处理和管理。巩固合作市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七县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健全依法治理、长期治理、日常监管、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率先创建全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示范区。

    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完善目标体系,严格建设标准,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加大督查力度,强化资金监管,提高工程质量,以改善农牧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条件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30亿元,全面建成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

    实施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继续推进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项目,启动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甘南段生态项目和洮河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等工程,管护天然林643万亩、公益林290万亩,森林抚育5.7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兑付草原补奖资金2.9亿元,划定草原禁牧区880万亩、草畜平衡区2900万亩。实施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依法重拳治污,从严环境监察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合作市空气质量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将各县城区纳入空气自动监测范围。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加快推进污水管网敷设,县城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分别达到70%、85%以上。实施40个农牧村环境综合整治和舟曲九源梁金矿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第三,狠抓全域旅游创建,不断壮大旅游综合实力

    做大旅游板块。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建立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加强三省八市州和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黄河上游大草原旅游经济圈。组建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推动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等大景区建设,促进景区景点晋等升级。

    完善配套设施。启动合作市文化旅游一条街改造项目,推进翠峰山、则岔等5条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建成24座观景台和当周、大峪沟等8个自驾车营地,新建改建84座旅游厕所,完善现有景区景点附属设施。建成50个旅游专业村及演出团队。持续打造3条绿色旅游长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加快实施智慧旅游二期项目,发展互联网终端全平台旅游应用,建立甘南旅游“三网一平台”。

    开发新兴业态。创排一批精品文艺节目,提升旅游旺季商业演出效益。依托旅游专业村、草原帐篷城、民俗演艺城,做大游牧生活体验游、民族歌舞观赏游。继续办好藏地传奇自行车赛、高原山地徒步穿越挑战赛等赛事,积极发展登山探险游、时尚健身游。试点开展低空飞行旅游,深度开发“中国最美”213线、“洛克之路”等自驾游精品线路。

    加快深度融合。突出特色、互补提升,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切入点,在规划设计、产品开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体现文化特色和融合理念。将“文化+”和“旅游+”理念贯穿文化旅游发展全过程,探索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融合,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外延向农业、牧业、民族用品加工业、体育等领域拓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

    拓宽宣传渠道。继续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放旅游宣传片,邀请知名媒体、旅行社采风踩线,在天津等东部发达城市和陕西、宁夏、四川及省内等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借助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持续推进多层次的营销宣传。办好香巴拉艺术节、锅庄舞大赛、红色旅游艺术节、赛马大会、楹联文化艺术节、国际拔河赛、香浪节等特色节庆赛事活动,丰富节会内容,提高节会质量,打响节会品牌。

    优化服务环境。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营造舒心、文明、有序、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全年游客人数达到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

    第四,狠抓富民产业升级,全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壮大提升牦牛藏羊繁育、犏雌牛奶牛养殖、牛羊育肥、特色养殖等五个产业带,继续抓好养殖小区、暖棚贮草棚、饲草料基地建设,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加快牲畜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推进牦牛藏羊、黄牛绵羊、河曲马保种选育和舟曲土鸡繁育基地建设,牲畜良种率达到49%。落实草原奖补政策,实现草畜平衡。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构建覆盖农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推动种植业特色化。优化种植结构,建设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青稞、杂交油菜等特色种植业产业带,引导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增藏中药材基地2万亩、高原夏菜1万亩,推广种植羊肚菌、红提葡萄、大果沙棘、大樱桃等新品种。

    扩大林渔经济规模。加快发展经济林果、高原花卉、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和山野珍品加工等林下经济,新增经济林果2000亩,实现林业产值7亿元。加大渔业资源保护,促进九甸峡库区、白龙江流域库区等渔业发展,水产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改创新等“五大提升工程”,提升产业竞争力。立足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开发,支持龙头企业在量上整合、质上提升,培育产业集群抱团发展。加快牦牛乳深度开发,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全力打造“中国牦牛乳都”,让牦牛乳品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甘南符号。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合作市刚坚龙珠等一批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健全区域分拨、城市配送、农牧村物流网络,支持批发、零售骨干企业向乡村发展,活跃城乡消费。建立信息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健康养老、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健康发展。

    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2349”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市场建设,培育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农牧村电商龙头企业3家,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3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14个,提升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质量,强化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战略合作,实现电商交易额1.5亿元。

    第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发展条件

    推进交通突破行动。兰合铁路、西成铁路力争在我州开工建设。赛尔龙至碌曲二级公路和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建成通车。玛曲至久治等5条二级公路和迭部至若尔盖等3条三级公路完成30%以上工程量。开工建设合作至尕秀、赛尔龙至郎木寺2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夏河、郎木寺至迭部至九寨沟3条省级高速公路。新开工河曲马场至采日玛等3条三级公路和九甸峡航运工程。建成合作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夏河机场新增天津、杭州等东部地区通航点。启动临潭、迭部、玛曲3个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

    推进水电市政工程。加快“引洮济合”和玛曲县城引水工程进度,完成投资1.9亿元。继续实施黄河干流玛曲段、大夏河王格尔塘至曲奥段、洮河麻路至牙当段等防洪工程。推动碌曲青走道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碌曲110千伏增容改造、阿夏110千伏扩建、8县市35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146项市政建设项目,加快县乡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道路改扩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信息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慧甘南,实现城区和所有乡镇光网全覆盖,宽带接入能力提升到50兆以上,推动4G网络向基层延伸。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新增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7000户、农牧村家庭数字电视用户3000户。实施学校“三通两平台”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党政信息化项目建设,构建党政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州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州文旅交建集团筹融资主体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加快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落地,灵活运用BOT、BT、PPP和股权合作等多种市场化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落实甘肃藏区“十三五”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方案,扎实开展项目可研、设计编制,确保规划项目落地见效。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大幅缩减项目审批流程和时限,继续实行项目调度会议制、前期工作限时制和开工竣工时限制,及时跟进工程稽查和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规范、安全、快速实施。

    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强项目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项目建设中维护各方面合法利益,积极探索房屋土地征收工作的有效办法,保障项目安全有序推进。依法整治恶意阻工拦工等影响重大项目进展的违法行为,坚决维护和谐有序的建设环境。

    第六,狠抓深化改革开放,催生更大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供给侧改革。压减在床苗木、冷冻肉制品、房地产等库存,达到产销基本平衡。保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杠杆率合理水平,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信贷投放量保持20%的增速。降低企业税费、融资、物流、用能、用地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补齐城镇化发展、交通设施、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农牧村改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分置土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集体产权制度。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配套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探索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国有林场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户籍、土地、社保、就业、教育等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政府审批事项改革,切实做好“接、放、管、服”工作。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整合州县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显著减轻企业税负。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行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加快中藏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文体制度改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地域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全力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第二次地名普查、湿地资源调查。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天津市、安发国际集团、湖南宁乡高新技术开发区、通号公司等地区和企业的友好交流与战略合作,依托友好城市和驻外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进战略合作者和优质资本、资源入驻甘南,参与开放开发,提高经济外向度。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津洽会、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平台,开展精准招商,当年计划签约合同项目52个,合同引资70亿元。

    助推非公经济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小升规”培育形成机制,争取2户以上企业达到规模以上。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支持非公经济主体进入资源开发、市政建设、公共服务领域,深度参与全州经济社会建设,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76亿元。

    第七,狠抓基本民生改善,持续增进人民共同福祉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村级幼儿园16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投资1.2亿元,继续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作市通过国家验收。强化州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内外职业院校协作,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提升职普比例。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幼儿教师。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继续实施省列少数民族紧缺人才藏区专项招生计划。

    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面。完善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鼓励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继续实施天津定向培养医学本科生计划,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对接工作。统筹推进妇幼保健、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事业。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动两孩政策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甘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合作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示范推广牲畜繁育、农作物种植、天然草地改良、藏中药材种植等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拓宽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牧民5万人次。

    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开发草原森林管护、农牧村环卫、乡村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多层次扩大就业渠道。组织实施好民生实事和基层服务项目招考、到企业服务项目、垂直单位就业安置、天津跨地区就业、创业小额贷款就业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缓解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压力。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全民参保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8%、96%、93%、91%。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加大城镇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建设城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办法。统筹建设城乡养老机构,建成州老年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棚户区改造2万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780套。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州县乡“三馆一站”、农牧民书屋、寺庙书屋设施设备及图书更新。新建乡村舞台50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州级广播电视播出设施和数字化覆盖项目建设,扩大安多藏语广播频率覆盖面。完成3个乡镇体育惠民工程、100个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推动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打造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文化娱乐圈”。

    第八,狠抓社会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平安甘南建设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促进全社会崇尚法治、尊法守法。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全面推行基层“十户联防”工作机制,健全规范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稳步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节点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矿山、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打非治违等整治行动。完善农牧村道路安全设施,强化人、车、路全程监管。加强森林、草原、民房、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监测,保障金融安全。严把食品药品安全关口,实行无缝隙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大力实施“九大工程”,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和谐藏传佛教寺院创建工作,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宗教场所“七证一户”办理、“三支队伍”培训、藏传佛教经师评聘、教职人员考评等工作,持续提升宗教管理法治化水平。

    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财政资金应急快速拨付机制,强化应急资金保障。扩充物资储备,规范应急信息发布和舆情监管机制,提高备灾救灾能力。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将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加强党的建设。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党建促改革、促发展、促稳定。坚决贯彻落实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政治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和民主建设,切实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州、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定重大事项年度清单,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提高办理质量。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参与、风险评估等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

    提升行政效能。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办事公开等制度。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用好评议结果。完善绩效管理,健全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优化政府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

    坚持廉洁从政。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健全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和州委实施细则,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各位代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面对新的机遇、新的目标和全州各族人民新的期待,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神圣。州十二次党代会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我们一定要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州之力,汇集全民之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同开创甘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 2016-01-14导出word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8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根据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编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过去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立足州情实际,紧抓发展机遇,全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五大甘南”建设,谱写了甘南发展的崭新篇章。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预计“十二五”末,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十一五”末增长57.7%,年均增长9.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7亿元,是“十一五”的3.2倍,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9.1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3亿元,年均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6.1亿元,年均增长12.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62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844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2894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96.12亿元、205.3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58.35亿元、142亿元,年均增长16.63%、26.61%。

    ——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实施了一大批州庆献礼工程,夏河机场建成通航,临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合铁路开工建设,新增公路通车总里程1083公里,“三纵三横”公路主骨架网络初步形成,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引洮入潭、引洮济合工程进展顺利。实施了城区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区特色化风貌改造。新增变电总容量53.9万千伏安、供电线路2628公里,水电送出瓶颈有效解决。甘南天然气长输管道正式通气。架设通信光缆1.8万公里,全州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到98.6%。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岷县漳县“7·22”地震临卓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全州粮食仓储设施全面改善。

    ——首位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走专业化养殖路子,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5.5%、46.5%、40.2%;着力建设中藏药材、杂交油菜、优质青稞、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基地,种植业效益显著提升。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5个,晋级国家A级景区17个,游客人数突破770万。唐卡、服饰、餐饮、节庆演艺等文化体育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9亿元,年均增速28.6%。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一批重大生态规划获得国家批复。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施行。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顺利实施,1.45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草原鼠害治理105万公顷。新增森林面积2.6万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减畜20.53万头(只、匹)。实施了一批湿地保护、土地整治、污染减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

    ——扶贫开发卓有成效。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突出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和劳务经济等富民产业,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强化金融扶贫,落实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扶贫贷款总额达48亿元,扶贫互助社实现了建制村全覆盖。减贫20.01万人,贫困面由51.3%下降到14.8%。

    ——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项目有序推进,建设农牧村双语幼儿园115所,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幅提高。充实专业教师3800名。全州国家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全部达标。完成州妇幼保健院、7所综合医院和7所藏中医院标准化建设,新建和维修90所乡镇卫生院和629所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1%。天津定向委培医学本科招生212名。完成科技项目106项,取得科技成果53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牧民书屋、寺庙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组建民间文化社团467个。建成甘南大剧院、7个县级、45个乡镇、550个村体育健身场所和452个乡村大舞台。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统计、藏语言文字、地震、人防、气象、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及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统筹资金110亿元,为民办实事144件。新增城镇就业3.53万人。“五项保险”参保率达到94%以上。城市低保人均月标准从184元提高到383元,农村低保年标准从850元提高到2434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6.89亿元。为1.5万名老年人发放生活津贴499万元,建成乡镇敬老院29个。投入补助资金37.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5.56万套,改造农牧村危房7.4万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961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29亿元。投入救灾资金1.68亿元,救助受灾群众37.9万人次,1.13万名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低保,61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98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计生、公安交警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政策试点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林权抵押、流转等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展顺利。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8个,合同引资30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82.7亿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良好。尼江纠纷有效化解,两村实现共同混牧。“六五”普法全面完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建立健全宗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为寺院和僧尼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各位代表!

    2015年,我们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巨大压力和复杂形势,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从常规性、创新性、超常性三个工作层面奋力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为抓手,农牧村建设呈现新气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目标,创立符合甘南藏区实际的生态文明示范村目标体系,整合各类资金5.63亿元,大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03个,有效改善了示范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态环境条件,释放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发展效益、稳定效益和示范效益,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探索了路子、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在全州范围内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建立分片包干、全民参与、定期整治的长效机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合作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州级依法处罚环境违法行为30起,约谈企事业单位25家,责令停产、限期整改企业52家。

    (二)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两大首位产业加快转型。拉卜楞、冶力关两个省级大景区和扎尕那州级大景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当周草原景区成功列入全省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投入4.22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新建旅游厕所47座、观景台25处,旅游环境、景区品位、游客服务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红色火炬·绿色长征”大型火炬传递仪式、“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心中有党”中国·甘南红色旅游电视大赛等20余项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在首都成功演出,在北京、天津等10个一线城市集中进行宣传推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增长51%。现代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组建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40个,牲畜良种率达到48%,存栏适龄母畜150万头(只),育肥出栏牛羊16万个羊单位。建成藏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临潭、卓尼列入全省当归全产业链建设区域。示范种植玛卡500亩、羊肚菌220亩,推广杂交油菜8.6万亩,新增经济林果5000亩。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47个,甘加藏羊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达到49个。投资34.6亿元,实施重点龙头企业技改等项目157个。

    (三)以打赢攻坚战为目标,精准扶贫脱贫深入推进。制定了甘南州“1+17+1”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全面完成了284个贫困村、2.99万户、12.58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全力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培育增收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新建村道744公里,改造贫困户危房8688户,解决1.7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93户7794人。州、县市两级按照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和20%增列了扶贫专项预算,各类援助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开发,发放精准扶贫贷款7.4亿元,贫困村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到1.48亿元。当年减贫4.2万人。车巴河流域扶贫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开工项目54个,完成投资1.32亿元。阿木去乎片区扶贫发展规划编制完成。

    (四)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导向,改革开放步伐扎实迈进。坚持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59项,承接33项。政府部门“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实行“三证合一”制度。率先在全省建成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126家,创建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组团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与湖南宁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安发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中科院地理所等签订了18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兰洽会等平台,签约招商项目43项,总投资达63亿元。

    (五)以实施大项目为引擎,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083个,落实投资41亿元。启动“6955”交通突破行动,完成投资17.19亿元,尕秀至玛曲、合作至冶力关二级公路通车,夏河至同仁、碌曲至河南二级及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进展顺利,康乐至卓尼等7条国省道项目开工建设。与阿坝州签署了公路互联互通建设协议。兰合铁路征地拆迁工作有序推进,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完成预可研审查。夏河机场新开通成都—夏河—银川航线。投资14.72亿元,实施城区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填埋等项目78个。投资6.89亿元,开工建设公租房299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7703户、农牧村危房1.3万户。投资2.37亿元,解决19.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2.2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44平方公里。

    我们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118件人大代表建议、20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理完毕,落实率、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历史上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省属驻州各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甘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的动力动能严重不足,经济总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自给能力弱,转型升级异常困难;两个首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畜产品价格走势低迷,群众增收区间收缩;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攻坚难度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态恶化趋势仍未遏制,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尖锐;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滞后,瓶颈制约严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创新创业活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调,培养难、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布不均、服务不优;发展建设环境仍然不够优良宽松;反分裂斗争长期复杂,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工作任务艰巨。同时,一些地方和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能力不够、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的机遇期,是我州优势资源大开发、基地大建设、产业大转型、瓶颈大突破的关键期,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州委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必须立足“十二五”发展基础,抢抓各种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判断我州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破题思维,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开拓新境界,奋力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和谐藏区、繁荣藏区、幸福藏区、美丽藏区。

    “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

    坚守一条红线。生态环境是我州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我州实现绿色崛起、决胜未来的最大法宝,保护好生态资源是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严守生态这条红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社会形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合理节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循环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禁止开发小型矿山和小型水电站。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和森林、草原、湿地恢复治理项目,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生态红利。坚持绿色增长、绿色惠民、绿色富州,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探索碳汇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碳汇交易示范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倡导生态文明价值,建立生态文明目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一个典型县负债表的编制,加快编制实施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厚植先发优势,率先在青藏高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现代化道路。

    提升两大产业。把文化旅游业、现代农牧业两大首位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以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业态为主线,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形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机遇,深度融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主题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把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拉尕山、大峪沟5个大景区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个以上、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以上。全力打响宗教文化、民俗风情、高原生态、红色旅游4大主题旅游品牌,倾力打造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三河一江”风情线,重点建设土门关至郎木寺、合作至岷县西寨、郎木寺至两河口3条绿色旅游走廊、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和碌曲、玛曲、夏河3个帐篷城,加快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形成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大力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店业、农牧林家乐等建设,打造10大旅游名镇和20个旅游名村。全面提升完善八县市县城旅游服务功能,合作市率先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加快开发一批休闲度假、藏医药保健、深度体验、研学旅行、低空飞行、滑冰滑雪、温泉药浴、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四季游项目。加强与周边省区和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跨区域合作,做大做强大九寨北线和丝绸之路南线精品线路,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档次。

    ——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高原农牧业示范区、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和有机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繁育、育肥、特色养殖等“五大畜牧业产业带”,扩大高原绿色优质畜牧业生产规模,建设种畜基地,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和舍饲圈养,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促进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建设藏中药材、高原夏菜、优质青稞、杂交油菜、经济林果等“五大种植业产业带”,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羊肚菌、玛卡等名优新特产品的种植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安多、华羚、燎原、雪顿、天玛、百草、西正开、青藏源等“十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份额,推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农牧业全产业链开发。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绿色品牌。

    打赢三大战役。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守稳定底线,把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维护稳定作为硬仗,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决战决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精准意识和问题导向,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勇气,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措施,全面推进省委“1+8”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意见,落实全州“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着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抓好“十件大事”,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00元以上,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把“尼江”和阿木去乎地区作为精准扶贫的特殊区域和主攻战场,在特色产业培育、通道经济打造、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充分彰显两大片区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锁定全面小康目标,把民生改善作为小康建设的核心任务,着力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创造更好发展条件,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决打赢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决战。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农牧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治本之策,是统揽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我们将统筹融合、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平安甘南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项目,释放综合建设效应,按照生态文明小康村“十化”标准,建成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提升农牧村发展水平,彻底改变农牧村贫穷落后面貌,让小康村建设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农牧民群众。

    ——坚决打赢稳定持久战。清醒认识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和大维稳理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打击达赖集团各类渗透破坏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依法治藏方略,强化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把握规律特点,创新治理模式,完善维稳机制,强化协作联动,健全情报信息和应急指挥体系,狠抓法治教育,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单位联系寺庙、干部联系僧尼”、“基层管基层、群众管群众、僧人管僧人”等工作制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落实寺庙管理“十大机制”,维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秩序。全力保障生产、校园、消防、交通、食品药品、网络信息等各领域安全,推动安全发展,增强群众安全感,确保发展建设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构筑四大平台。坚持高起点谋划、高品位嫁接,创新驱动,外引内联,促进各种发展要素流动聚合,着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构筑信息化平台。主动融入全球信息化大环境,依托新常态下网络这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大力实施网络强州战略,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互联网+”行动,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高位推进信息产业化,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高度融合发展,用互联网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增加发展新动能。加快网络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进程,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重点打造“互联网+党政信息化、生态农牧、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益民服务、便捷交通、人口健康、食品药监、环境监测、通信工程”等12大平台,全面推进数字甘南、宽带甘南、智慧甘南建设,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州各族人民。

    ——构筑投融资平台。为彻底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借助金融体制改革和普惠金融政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对州县市国有城投公司、香巴拉旅游公司、路桥公司、兴发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土地进行整合,作为政府资本金,州级组建成立文化旅游交通城建投融资集团,县市建立子公司,搭建统一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主动与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对接,努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和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担保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外向开放理念,积极与州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金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主体,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坚持引外、培内、育苗并举,营造创业环境,释放创业活力,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电子商务推进步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各类金融机构,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链条,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方位、全过程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招才引智、草根回归、创富带动、大学生创业四大引领行动,推动创新创业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群落。打造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型服务平台,形成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四位一体的梯级孵化体系。全州市场主体达到5万户,带动新增就业10万人。

    ——构筑大开放平台。发挥“坐中连三、承东启西、南来北往”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向南融入长江流域经济带,向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融入青藏高原经济板块,向东联络一线发达城市,以天津对口支援为契机,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建立对外开放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加强多边多方多元经济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互联互通,努力打造青藏高原东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与内地合作的战略平台,以合作共享、互利共赢建设大生态、开发大旅游、发展大文化、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破解五大瓶颈。坚持抓重点、攻难点、破困局,从化解发展的主要矛盾入手,着力破解长期困扰和制约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破解交通设施瓶颈。“6955”交通突破行动为抓手,建设合作至郎木寺、合作至卓尼、尕秀至玛曲、郎木寺至两河口、王格尔塘至夏河、迭部至九寨沟6条高速公路,建成江可河至迭部、卓尼至碌曲等10条二级公路,舟曲至永和等7条三级公路。实现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旅游路、断头路、联网路及通乡路通沥青路,重点乡镇、重点景区通二级路,县县通高速路,打通“三省五州”省级出口公路。加快建设兰合铁路和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扩建夏河机场,建设舟迭、临卓、碌玛三个通用机场和低空飞行旅游机场。建设洮河九甸峡库区航运和玛曲县城至白河口航道。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水路开通、游路环通五大目标。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以延伸产业链条、创建地理标志、打造特色品牌、推行质量追溯等为核心,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综合推进产业的系统性、协调性、完整性、持续性。实施传统产业“五大提升工程”,构建牦牛藏羊产业一条龙体系,打造乳制品产业一体化格局,创立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发展节能产业,培育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延伸中藏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信息、金融、物流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合作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步伐,优化产业要素,构筑产业集聚高地,推进城园一体化建设,发挥园区引领作用。

    ——破解城镇化发展瓶颈。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新一轮八县市城区和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推行“多规合一”,加强规划实施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利用各方资源,汇聚多方力量,下大气力加快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廊四轴”空间布局,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提升城镇经济发展规模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服务功能配套到位的城镇良性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发挥城郊区域对中心城区的支撑作用和对农牧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公共管理,推行城镇管理综合执法,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城镇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

    ——破解人才支撑瓶颈。深化人才制度改革,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下决心制定和落实一整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特惠政策,建立在住房、奖励、待遇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完善适应人才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机制,筑巢引凤、搭建平台,多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引进特需人才,多手段、多措施、多途径培养本土人才和“双语”人才,用感情、用事业、用待遇留住各类高新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交流培训力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规模适宜的人才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设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科研攻关、学术交流活动,推进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破解体制机制瓶颈。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坚持市场取向、问题导向和民生指向,全力落实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统筹抓好各项配套措施,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大力推进以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为主的动力结构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财政财务管理改革和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发展要素市场,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推进农牧村土地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创新精准脱贫机制,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破解二元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促进非公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改革,优化就业创业机制,推进民生事业创新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三、2016年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州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138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86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7元,增长10%;城镇化率达到3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一)构建生态文明大格局,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全面总结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完善目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措施,采取政府投资、群众自筹、社会帮扶、资源整合、金融扶持、社会融资等方式,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等总要求,坚持“十化”标准,建成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

    加快生态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工程、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加大荒山造林力度,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落实国家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争取将森林、湿地纳入奖补范围。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完成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以及玛曲县负债表,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渠道和方式。推进“以电代薪”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引导和支持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循环利用。推广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种养殖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环评审查制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发展。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矿山、水电资源开发和道路建设中的生态治理修复,实施水源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牧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继续加大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把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作为稳定之策、发展之举、文明之道,建立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强化依法从严监管。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严格执行环保法和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强化环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乱采滥挖、盗采盗伐、乱捕乱猎等各类违法行为。

    狠抓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知名度,着力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教材,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培训体系和农牧民教育范围,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二)聚焦精准扶贫大任务,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切实提高脱贫成效。按照“853”精准管理要求,科学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即退、应进则进、应扶尽扶,确保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实现129个村、1.04万户4.46万人脱贫。

    培育富民增收产业。创新完善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模式,着力扶持畜禽养殖、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务经济等富民产业,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家家有稳定增收产业。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延伸农畜产品产业链,使贫困群众分享加工、经营、流通各环节的收益。

    着力改善脱贫条件。紧盯18个特困片带,推动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向贫困乡镇倾斜,向自然村延伸。实施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提高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和建房补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00人以上。

    主攻两大片区脱贫。加快实施车巴河流域特困片区扶贫规划,投资5.2亿元,建设道路养护维修、河道治理、“双语”幼儿园等73个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发展暖棚养畜、林下经济、劳务经济等增收产业,引导群众转产转业。启动实施阿木去乎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投资12.15亿元,建设整村推进、集中供热、供水、道路等67个项目,发展藏中药材种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落实兜底脱贫政策。建立农牧村低保、农牧村新农保与精准扶贫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对农牧村低保进行全面核查,实现农牧村低保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将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提高到当年贫困线以上,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由社会保障兜底。

    创新扶贫投入机制。坚持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并重,扩大扶贫投入。争取省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易地搬迁贴息贷款,增加各类贷款规模。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发挥好扶贫再贷款的作用。建立扶贫户风险补偿基金,延长贫困户贷款贴息期限。推动村级互助资金项目向自然村延伸。全力做好天津市对口援藏工作,大力拓展与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省内7市9企的对口帮扶合作领域。

    (三)打造旅游核心大景区,强化融合发展新举措。

    倾力打造大景区。高质量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各类旅游规划。理顺大景区管理体制,组建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三个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全力推动拉卜楞等5个景区创建5A级,天下黄河第一弯、郎木寺等5个重点景区创建4A级,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游客人数突破千万大关。

    改善基础性条件。加快冶力关、则岔等通往景区的11条道路建设,新建27个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主干道旅游观景台和九甸峡景区亲水平台,对已建成的观景台,充实完善小卖部、卫生室、咨询台等设施,切实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扎尕那、当周、桑科等8个自驾车营地和44座旅游厕所。加快合作市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启动合作市东四路旅游文化商业一条街改造。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互联网终端全平台旅游应用,年内实现星级宾馆、4A级以上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

    培育多样化业态。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全面启动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建设,在3条绿色旅游走廊沿线及周边乡镇连片播种,与退耕还林草、植树绿化、景点开发等紧密结合,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震撼效果。开通重点景区低空飞行旅游。加快阿木去乎、尕海、阿万仓等3个草原帐篷城和演艺城建设,打造游牧生活体验游、民族歌舞观赏游等文化旅游新项目。

    提供优质化服务。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在重点景区和主要道路沿线群众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严厉打击价格欺诈、私自收费、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制定旅游标准体系,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景区景点服务质量。

    促进深层次融合。举办甘青川藏区文艺交流汇演,发展旅游文艺情景表演,促进重点景区和重点旅游城镇旺季驻场演出常态化。支持甘南文化旅游创意园、拉卜楞唐卡绘画展示中心等开发型、研修型、体验型旅游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景点化。

    坚持大力度宣传。认购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黄金时段宣传广告,邀请知名媒体、旅行社开展采风和旅游线路考察。加大在一线城市的宣传推介,探索与国家、省级协会、俱乐部联办活动新模式,举办香巴拉文化旅游艺术节等系列大型活动和赛事,办好首届“香巴拉全球摄影大典”、“香巴拉世界摄影论坛”、“知客行”走遍甘南、山地徒步穿越赛等特色活动,形成立体式、广覆盖、强辐射的宣传效应。

    (四)推进产业结构大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抓好牦牛藏羊犏牛繁育产业带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能繁母畜比例提高到51%以上;抓好犏雌牛养殖产业带建设,扩大养殖规模,落实重点龙头企业保护价收购鲜奶协议,生产鲜奶9万吨;抓好牛羊育肥产业带建设,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牛羊育肥水平;抓好特色种养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土鸡、河曲马等特色养殖。

    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多方筹资1.5亿元,建成青稞基地15万亩、藏中药材基地32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6万亩。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高原夏菜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积极推广羊肚菌、玛卡、红提葡萄、大果沙棘、大樱桃等新品种示范种植。

    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等项目,新建牦牛藏羊良种扩繁基地1个、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6个、暖棚940座,建设优质牧草基地21.77万亩,完成圈滩种草12.5万亩、退化草原补播改良54万亩。全面落实牦牛藏羊青稞特色保险保费补贴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加快农牧业“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和品牌创建,新增认证产品10个。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畜禽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州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和应免牲畜免疫密度达到99%、100%。

    增强农牧产业指导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特点,加强对市场的愿景判断和风险分析,指导农牧民理性合理布局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牧业,增强农牧业抗风险能力。

    提高第二产业竞争力。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前提下,科学优质高效改造提升第二产业。坚持政府主导,稳步推进地质找矿行动,依法开展勘查开发,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加强水电资源监管,提升水资源开发效益,大力开发光电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增强新特产品研发能力,提高农畜产品开发精深度,延展加工、仓储、冷链等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力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商务型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快速发展。

    (五)实施基础设施大项目,增强长足发展新支撑。

    实施交通突破行动。加快兰合铁路建设,力争成都经合作至西宁铁路开工。夏河至同仁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加快赛尔龙至碌曲二级公路、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建设进度,康乐至卓尼等5条二级公路和迭部至若尔盖等5条三级公路全线开工,合作至碌曲尕秀段、赛尔龙至郎木寺甘青界段2条国家高速公路、临潭冶力关等5条旅游景区公路以及九甸峡库区航运工程开工建设。启动迭部至九寨沟等4条省级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建制村通畅公路32条472公里。开工建设合作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和八县市城市停车场项目。

    实施水利惠民工程。引洮入潭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加快引洮济合、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玛曲县城引水工程建设进度,完成投资3.15亿元。实施大夏河王格尔塘至曲奥段治理、洮河麻路段至牙当段防洪工程及4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投资1.68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和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实施农牧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

    实施防灾利民工程。投资3820万元,实施国土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恢复等一批防灾减灾项目。加快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平台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编制“十三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信息畅通工程。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我州列为全省第一批宽带网络覆盖示范市州,实现网络无缝覆盖。加快推动4G技术应用。推进数字企业建设,争取把云计算、云服务、云应用、云技术融入到产业发展中,助推产业步入高端化发展。

    (六)把握城镇化建设大机遇,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

    统筹城乡空间规划。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加快编制综合防灾、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做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的储备。强化规划实施管理,规范“一书两证”办理,完善城乡规划竣工验收制度。

    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实施19个乡镇集中供热工程和47项县城供水、道路改扩建等项目。统筹推进城乡电力、通讯、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防洪、消防、抗震、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改造农牧村危房5000户。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民居保护。

    打造现代流通体系。新建改造6个乡镇农贸市场和县乡便民市场。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创建2个州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成8个县市电商服务中心,30%的乡镇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粮油、牛羊肉储备库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农牧村商品配送率达到98%以上。

    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引导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牧业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保障其在农牧村既有利益,并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住房等公共服务。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就业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

    (七)推动公共服务大提升,促进社会事业新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农牧村幼儿园建设项目,推进学前教育全覆盖。投资1.5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普通高中改造项目。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舟曲通过国家验收。加快合作藏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步伐。实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计划。实施好国家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州中等职业学校年内开始招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基层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落实基层教师补贴。加强藏语言文字工作,加快藏语言文字综合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

    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各类实用技术推广,提升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营造激励科技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拓宽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154个“乡村舞台”。开展文化下乡、农牧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拉卜楞寺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进度,推进拉卜楞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推进健康甘南建设。实施16个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州医院儿童病区、外科大楼、精神病区,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实施基层中藏医服务提升工程,加快中藏医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进修培训卫生计生专业人员1000名。发挥好省级医疗机构“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作用。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统筹推进创业就业。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00人以上。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支持自主创业、企业就业、基层就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草原森林管护、农牧村环保等公益性岗位,多层次扩大就业渠道,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落实就业专项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参保率达到94%。落实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推进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省内直接结算,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和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保障补助水平,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推进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州委、州政府确定今年要办好10件民生实事:建成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18个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对纯牧区群众转场基本生活设施给予补助;为1.1万名一、二级残疾人发放水电暖补贴;开展8万农牧民结核病、包虫病、肝炎病普查;为4万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普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广高原羊肚菌冬季种植技术示范250亩;示范种植15万亩青稞良种。

    (八)力促改革开放大突破,增添建设发展新动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做好“接、放、管”工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补充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行网上审批,缩短审批时限。推进投资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强化联审联办机制,落实核准备案制度。

    推进农牧村改革。全面完成农牧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农牧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产权有序交易。深化集体林权、水利、供销改革。全力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和内部绩效激励机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领域建设。加快农牧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推进藏区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50%以上行政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全面完成农牧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

    加快开放开发步伐。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招商,落实好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项目。加强与知名企业联系对接,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投资意向、符合我州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促进共同开发、互利共赢。当年签约合同项目50个以上,合同引资65亿元。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创造宽松发展环境,保护非公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支持非公经济进入资源开发、社会建设、产业开发各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促进非公经济大幅增长,形成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九)增进各族人民大团结,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力争八县市全部纳入全省创建范围。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改善寺庙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僧尼生活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加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和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夯实基层基础,实行农牧村“十户联防”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启动实施“七五”普法,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和民意诉求反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依法加强网络管理。

    全面加强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整治道路交通、建筑、消防等领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设粮食流通领域监管服务平台,建立放心粮油全程监管体系。

    各位代表!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以自觉态度接受监督。坚决服从州委的领导,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提高落实率。

    以改革精神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设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公正实施宪法法律,促进行政权力规范公开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以完备制度靠实责任。充实完善目标管理内容,形成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健全督查和通报机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行政问责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评价标准。

    以良好形象取信于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自律,树立形象,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就令人振奋,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 2015-03-16导出word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9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代州长   赵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州党代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4.92亿元,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178.22亿元,增长1.9%;大口径财政收入16.85亿元,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2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1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89元,增长12.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7.1亿元,贷款余额169.6亿元,分别增长11.96%、22.1%;城镇登记失业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8。

    ——基础条件显著改善。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全州共实施各类项目648个,其中亿元以上31个。兰合铁路开工建设,临合高速、宕迭、尕玛、夏河县城至机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合冶、夏河至青海同仁二级公路加快建设,碌曲至河南县二级公路、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开工,建成村道78条735公里。“引洮入潭”完成主体,“引洮济合”、合作东二路商业街、夏河拉卜楞寺文物维修保护、州体育场改扩建和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舟曲喜儿沟等4座水电站及110千伏代古寺、勾洁寺等送变电工程完工。新建通讯基站224个。迭部腊子口黑多村灾后重建全面完成,“7·2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开工182个,完成108个,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夏河机场新增西安—夏河—拉萨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2.3万人,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完成预可研,“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等项目争取工作取得进展。

    ——扶贫攻坚强力推进。投入3.14亿元专项扶贫资金,把“双联”行动作为有力抓手,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年度脱贫目标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3784元,增长17.66%,减贫7万人,舟曲、玛曲两县及全州33个乡镇、200个重点村基本脱贫。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新建农牧村道路552公里,解决了28.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部竣工。2029户11334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开工建设。农牧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新增专业合作社1442个、入社成员2.9万户。金融扶持作用凸显,发放“双联”惠农贷款9.6亿元,惠及农牧民1.55万户;新建扶贫资金互助社150个,发放贴息资金2840万元,撬动贷款5.6亿元。推进精准扶贫,284个新定贫困村和17.12万贫困人口完成建档立卡;投入2亿元到户资金,对1万户进行了精准扶持。劳务技能培训力度加大,输转劳动力13.6万人次,创收18.4亿元。

    ——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新建牲畜暖棚2715座、标准化养殖小区46个,种植牧草12.8万亩,建设牦牛藏羊繁育核心群38个,良种率达到48.3%。全州连续8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5.6%、46.4%、40.4%。特色种植业规模扩大,中藏药材产量达到4万吨,建成青稞生产基地5万亩,推广杂交油菜8万亩,巩固提高蔬菜温棚800座,建设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区8个,建成粮油高产示范田5万亩,新增经济林果5000亩、苗木3000亩。加工业快速发展,实施特色畜产品加工项目34个,完成投资7.6亿元,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建成投产,雪顿、燎原等企业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生产鲜冻畜肉5637吨、乳制品4287吨、黄金5415千克、水泥139.5万吨,发电量26亿千瓦时。

    ——文化旅游卓有成效。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当周草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冶力关、拉卜楞——桑科草原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郎木寺、拉尕山、天下黄河第一弯等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景区等级逐步提升,国家A级以上景区增至18个,星级饭店增至36家。宣传推介影响面不断扩大,在北京、天津、西安、成都等地进行了专场推介,成功举办了“九色甘南香巴拉·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等大型活动,拍摄发行了《卓尼土司》、《云中的郎木寺》等一批反映甘南风土人情的电影,《甘南情歌》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碌曲获得“中国锅庄之乡”、卓尼获得“中国洮砚之乡文房四宝特色区域”称号。自驾游等新业态快速兴起,全州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8亿元,分别增长30.2%和32.4%。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启动实施,推进羚城藏文化、洮河风情文化、卓尼洮砚文化产业园和舟曲博峪民俗文化风情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速达到32%。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实施,《甘南州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甘南沙化草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草原鼠害综合治理、沙化治理、牛羊育肥、奶牛养殖、暖棚建设等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5个子项目顺利实施。草原保护全面加强,兑付补奖资金2.84亿元,划定草原禁牧区887万亩、草畜平衡区2855万亩,核减牲畜27万个羊单位,建设人工饲草地12.77万亩,修建舍饲棚圈4000座。落实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补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45亿元,管护天然林643万亩、公益林290万亩,退耕还林3.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森林抚育4.8万亩,义务植树400万株。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3个,新增耕地1863亩。完成舟曲拱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7项,建设堤防69公里,综合治理无主尾矿库14座。生态执法全面加强,排查了2010年以来的所有建设项目,依法查处违规项目54个,淘汰燃煤锅炉15台。实施农牧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25个。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启动实施,各县市城区和8个建制镇控制性详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以及88个乡镇总体规划和215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完成了合作市卓玛西路拓展、玛曲县步行街延伸、卓尼县南滨河路排水和迭部县集中供热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启动,夏河试点县和冶力关、木耳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新建县乡农贸市场6个、农家店237个、乡镇商贸中心2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2个。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8.4%。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8所,高中免费教育、农牧村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和幼儿营养改善计划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天津援助“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65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考录取率分别达到78.6%、76.6%和86.8%,合作一中成功创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卓尼、夏河两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通过省级验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惠民示范项目取得成效。卫生和计生工作扎实推进,建设23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和141个村级卫生室,州妇幼保健院、州藏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建成,州县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和州县乡三级 “120”急救调度指挥体系投入使用,38项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玛曲成为省级中藏医药先进示范县。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天津定向委培医学本科招生73名,培训各类医务人员1529人次。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舟曲等四县市创“国优”稳步推进,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启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95个乡镇文化站、670个农牧民书屋和122个寺庙书屋,287个乡村舞台加快建设。召开全州文代会,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建设4个省定体育惠民工程、150个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统计、藏语言文字、地震、人防、气象、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及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统筹30亿元,全面落实省州确定的24件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4818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4857名。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3.8%、98.5%、95.4%、94.2%和95.6%,发放社会保险金 3.5亿元。稳步提高各项补助标准,城市低保月人均提高到298元,农牧村低保年人均提高到2460元,五保供养年人均提高到311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提高到320元,新农合政府筹资标准人均提高40元。新建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家,发放高龄老人特殊生活津贴594.2万元,惠及14910名高龄老人。发放残疾人补贴909万元,惠及6680名残疾人。为2938户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5.61亿元。建设公租房3400套,改造棚户区6300户、农牧村危房9500户,发放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2499万元。社会救助力度加大,拨付各类救灾资金2167.8万元,救助受灾群众13.4万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承接中央和省上下放的审批事项64项,取消和下放62项,减少办理要件842项。农牧村改革不断深化,流转土地17.4万亩,耕地确权试点4.2万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工商、质监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所有公共资源实行公开交易,交易1065项。积极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新增市场主体4120户,注册资本47.82亿元,分别增长18%和26.9%。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公开了782个预算单位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和2013年州县政府总决算、“三公经费”总决算。“营改增”范围继续扩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创新推出“旺畜宝”等信贷产品,发放贷款2.17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金融流动服务项目,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下延伸。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乡镇扩权增责,建立村组“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提高乡镇、村组公务经费保障水平,实行倾斜基层的差异化补助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43.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8.7%。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合同项目54个、资金63.5亿元,在建项目到位资金45.4亿元。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落实维护稳定的职责任务,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境内外分裂势力渗透破坏,反分裂斗争取得新成效。围绕“平安甘南”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技防建设力度加大,重点场所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加快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建立县乡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751个。“六五”普法深入实施,全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完善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评估重大社会事项、活动329项。落实领导接访等信访制度,有效调解矛盾纠纷2091件,调解成功率97.6%。“尼江”矛盾纠纷迎来了彻底解决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基本平稳。新体制下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全面加强,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玛曲县人民政府、合作市坚木克尔街道办2个集体和3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谐寺庙”创建成效明显。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州委实施细则,狠抓州政府整改方案的落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9件建议和161件提案全部办结,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州级297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州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统一公开办理。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重大部署和重点任务落实,整治惠农资金和城乡低保发放中的不正之风,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反腐倡廉,落实廉政工作各项要求。加强审计监督,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470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4161万元;强化行政监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7人,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能够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州部队、武警官兵、省属驻州各单位,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甘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主要表现在:受经济持续下行的冲击,各项经济指标虽有增长,但增速全面回落,大大低于预期目标,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个首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发展规模小,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竞争优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市场主体培育不够,资本市场不健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基础设施薄弱,通村公路尚未实现全覆盖,交通等发展瓶颈仍未突破;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困难较大;生态保护与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和机制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反分裂斗争长期复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优化,转型跨越发展受到软环境的制约;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差距,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州委的总体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治藏兴藏方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州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宏观政策新趋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以推进改革攻坚、深化创新为驱动,以扶贫开发、民生保障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坚守生态、民生、稳定三条底线,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全面建设“五大甘南”,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125.8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203.1亿元,增长14%;地方本级公共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94元,增长11%;城镇化率达到2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上述预期目标体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稳增长的必要性、调结构的紧迫性。我们将正视和积极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突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常规性、超常性、创新性工作三个层面,注重层次性,凸显立体感,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落实,做到“常规有作为、超常有亮点、创新有突破”,全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常规有作为,就是在日常性、基础性、行业性等工作方面主动担责,扎实推进。对项目建设、扶贫攻坚、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政府自身建设等各项常规性工作,科学安排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严格督促检查,严肃考核考评,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超常有亮点,就是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现代农牧业两个首位产业,聚焦发力。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为抓手,以促进绿色发展为主导,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全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突出文化旅游产业这个主攻方向,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坚持高位谋划、高端开发、高效利用,集中力量打造大景区,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目标。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创新有突破,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有力有效推进改革工作,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优先在简政放权、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智力支持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尽快建设甘南智库,形成专业配套、分工协作、层次多样、特色鲜明的智库体系;构建外援体系,借助外力促发展,创新思路,深化拓展天津等省内外对口帮扶的层次和领域,争取更多的地区和大型企业对口帮扶甘南;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力;构建大开放格局,积极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着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州。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经济发展生态化,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方向战略转型,切实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步伐。

    突出规划先行。完善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启动《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甘南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实施《甘南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

    依托项目支撑。加快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210万元,建设暖棚1667座,治理流动沙丘和重度沙化地4800亩、沙化退化草原32.6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人工饲草基地,开展鼠害防治,草畜平衡区和草原禁牧区分别达到2800万亩和880万亩,缓解草原超载过牧压力。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城市及面山绿化、重点景区绿化及绿色村镇、绿色走廊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和湿地保护力度,推进冶力关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加大迭部扎尕那国家级地质公园申报力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强化土地整治。加快江河源头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治理,建成的污染减排项目达标运行。

    注重平台搭建。打造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以发展绿色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创建两型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核心主题,高规格举办 “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吸纳真知灼见,推动理论创新,促进交流合作,努力建设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共赢平台。构建多元投资平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和信贷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全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各县市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60%必须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考核评价平台,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畴,强化生态经济的导向作用。

    坚持示范引领。各县市以自然村为单元,选定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先行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要制定标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特色化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构建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依托优势培育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倡导低碳生活,结合新农村、生态旅游专业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按照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总目标,精心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村。今年,全州力争建成99个示范村。

    扩大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提高各级干部运用生态思维谋划工作的能力。坚持从娃娃抓起,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促进生态文明知识进课堂。编印不同层次的藏汉双语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在机关单位、基层社区和农牧村深入推进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营造全民关注、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强化依法监管。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甘南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大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二)突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为目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机遇,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高起点谋划。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战略思维,研究谋划甘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甘南文化旅游置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来审视,找准战略定位,凸显特色品牌,引导文化旅游业高层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突出保护原生态,开发新业态,打造新精品,建设西部文化旅游新高地,走生态型发展、整体型发展、内涵型发展、开放型发展、惠民型发展的新路子,形成规模效应、集约效应、乘数效应,发挥文化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作用。

    科学化布局。坚持区域合作、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扶强扶优,以进入国家精品环线和全省“321”精品线路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四带四线”。以国道213线为主干线,打造香巴拉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省道306和合冶公路为主干线,打造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省道313公路为主干线,打造草原峡谷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省道311、306、210公路为主干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以“一江三河”沿岸为重点,打造白龙江流域风情线、洮河流域风情线、大夏河流域风情线、黄河流域风情线。

    差异化推进。根据各县市旅游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特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立足区域化,避免同质化,突出个性化,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把合作市作为全州文化旅游产业中心来打造,把夏河、临潭两县作为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的文化旅游产业强县来培育,把迭部、卓尼、碌曲、玛曲、舟曲五县作为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县来创建。州府和各县城突出建设城镇景观、旅游商品街、特色小吃街、民俗表演场所、休闲街区等,发挥城市综合功能。把条件较好的乡镇、村落、街区按照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着力建设旅游名镇、名村、名街。全面打造适应多元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围绕自驾游等新业态开发,打造休闲度假、养生、漂流、探险、科考等个性体验产品;围绕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手工艺制作、采摘、耕作、骑马、放牧等民俗体验产品;围绕山水风光、宗教寺庙,打造摄影、文创、朝圣、修学等文化宗教体验产品。大力发展航空旅游,开发具有甘南特色的航空旅游线路,发挥航空旅游的引擎作用。

    大景区引领。省上将拉卜楞——桑科草原、冶力关两大景区列入全省20个大景区进行建设,州上将扎尕那确定为全州的大景区倾力打造,今年要全面推进这三大景区建设,初步形成东有冶力关、西有拉卜楞——桑科草原、南有扎尕那的大景区建设格局。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拉尕山、腊子口、郎木寺、大峪沟、当周神山、则岔、黄河第一弯等景区创建为大景区,形成全州旅游的总体构架。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整合组建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科学管理,统筹开展景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等工作。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加快大景区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星级厕所、休息设施、导览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景区为引领,今年上半年在国道213线、岷合公路、迭宕公路、合冶公路、夏河机场公路等所有州内二级公路沿线按标准建设观景台、停车场、厕所、专营小卖部、小卫生室、自驾游营地等配套服务设施。

    大力度融合。加快实施甘南羚城等4个文化产业园区、甘南藏族服饰制作等7个文化产业基地、玛曲格萨尔文化艺术展示中心等29个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区、甘南藏区原生态游牧部落文化休闲体验区、古洮州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区、郎木寺藏族文化艺术演艺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产业主体,扩大产业增量,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增长39%。

    大宣传营销。组织“红色火炬、绿色长征”接力行,举办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中国乘用车拉力赛、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中国腊子口大力士国际邀请赛、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碌曲锅庄舞大赛以及香浪节等节庆赛事活动,邀请省内外百家电视台走进甘南,扩大宣传推介,拓展高、中端旅游市场,深化与周边客源地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旅游合作。开通甘南旅游网,开展网络营销,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每个县市开发2种以上名优旅游商品,各景区至少开发1个标志性旅游商品。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8亿元,分别增长23%和25%。

    (三)加快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实现优势产业新突破。

    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优化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专业化布局。围绕打造全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三大产业带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牦牛藏羊繁育产业带,着力提高良种化程度,组建扩大核心群,加大优质种畜选育力度,大力淘汰非生产畜,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存栏适龄母畜达到150万头(只)以上,适龄母畜比例达到50%以上;发展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带,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全面提高养殖水平,力争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生产鲜奶9.2万吨;发展牦牛藏羊育肥产业带,以架子畜为主,实施反季节育肥,形成繁育、育肥、加工“三位一体”的格局。

    推行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生产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来定位和衡量,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引导支持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登记,利用“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入市快捷、销售顺畅、优质优价的优势,提高牦牛、藏羊、蕨麻猪等地产特色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促进精细化加工。争取引进知名企业和名优名牌与我州优质资源高位“嫁接”,吸收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系列产品和拳头产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华羚、安多、雪顿、燎原、雪原、大河等龙头企业,提质增效,示范带动。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在牦牛、藏羊毛绒、骨、血、生化产品等副产品方面填补空白,开发高精深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特色化种植。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中藏药材种植业,巩固临潭、卓尼、舟曲药材生产大县地位,挖掘合作、碌曲等县市地产药材发展潜力,培育以大黄、秦艽等为主的地产性特色药材,扶持一批种植、加工、营销企业,力争药材总产达到4.5万吨。稳定青稞生产基地面积,大力推广杂交油菜,巩固提高蔬菜温棚,建设粮油高产示范田,促进特色农作物均衡增产。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广专业化育苗技术。推进以经济林果、高原花卉、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和山野珍品开发利用为主的林副经济发展。

    (四)瞄准“3341”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支撑能力。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用足用好国家对民族地区和藏区的优惠政策,切实以项目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

    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冶二级公路建成通车,迭部至若尔盖红星、峰迭新区至代古寺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加快兰合铁路和夏河至同仁、碌曲至河南二级公路、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建设,力争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玛曲至久治二级公路开工,加快合作至尕秀、赛尔龙(甘青界)至郎木寺2条高速公路和江果河至迭部公路、卡坝至卓尼大峪沟、康乐至卓尼、卓尼至碌曲二级公路、迭部至若尔盖三级公路、迭部至九寨沟二期工程、舟曲至永和三级公路、桑科至泽库二级等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好95条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和临潭交通扶贫试点建制村通畅工程。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引洮入潭”通水试运行,“引洮济合”开挖隧洞7公里,实施夏河王格尔塘至曲奥段等江河支流治理项目103公里,舟曲县博峪乡中路河防洪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9.1公里,开工建设玛曲县城引水工程,力争启动黄河玛曲段塌岸治理项目。完善骨干电网布局,启动330千伏合作至茨滩、洛大至绿源送电线路前期工作,新建35千伏及以下送电线路139.6公里,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86公里。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信息化网络升级改造,新建4G通信基站200个。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促进企业出城入园。

    着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制定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各类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提高项目报批效率,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提升“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水平。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和联席会议等制度,解决规划选址、征地拆迁、资金落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群众利益。开展投资环境定期评议评价,实行效能监察和跟踪问责。加强项目实施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打击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行为,依法保护投资建设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以中央和省上支持藏区政策为依据,统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调查研究,扎实科学论证,明确“十三五”总体思路和重点目标任务,谋划好带动转型升级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科学有效地编制规划,使之成为指导未来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五)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着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双联”行动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以上,全州减贫4.2万人,实现夏河、合作、碌曲三县及全州18个乡镇、90个重点村基本脱贫,巩固舟曲、玛曲脱贫成果。

    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完成整村推进项目90个以上。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人口较多贫困村的道路硬化,建成贫困乡村公路600公里。解决9.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技术,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人口危房改造步伐,整合农牧村各类项目资金,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00户7000人,改造农牧村危房6000户以上。

    强化富民产业支撑。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发展牦牛、藏羊、中藏药材、设施蔬菜、优质林果、山野珍品等增收产业,扶持乡村旅游业,做大做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合作社建成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加速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促进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扩大农牧民生产性贷款,实现牛羊蔬菜药材产业贷款和妇女小额信贷“应贷尽贷”。以县市担保公司和扶贫互助社为平台,引导各级定点帮扶资金、省内对口支援资金、“双联”单位帮扶资金投入担保基金或贫困村互助资金,扩大信贷规模。加大担保投入,力争年内投放“双联”惠农贷款突破10亿元。开展到户产业项目资金注入互助社、互助资金撬动银行贷款、扩大贷款规模等试点。

    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完成“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等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9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万人以上,实现贫困家庭户均1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电商扶贫项目,建设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加大贫困学生及未就业大学生资助力度,培训“两后生”4000人,实现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坚持就近、便民、实效原则,培训外出务工劳动力6000人,培训持证率达到95%。

    (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实施《甘南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县市城区、8个建制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统筹实施88个乡镇和215个村庄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城市供水供热、排水防涝、燃气、消防、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已列入试点的县(镇)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强化规划执行,查处违反规划行为,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实施迭部县、碌曲县等城区道路及给排水工程,碌曲双岔、临潭王旗、玛曲齐哈玛等乡镇道路及给排水、集中供热工程,推动公共交通、供水供热、防洪消防、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牧村延伸。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推进农牧村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引导农牧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施城乡农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加快建设新型流通网络,实现城乡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商贸超市与农畜产品基地的有效对接。探索建立生产要素向农牧村配置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支持工商企业到农牧村兴办加工物流、农产品种植和经营网点。

    加强城乡环境治理保护。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强化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城镇道路交通、建筑垃圾扬尘等监管,开展城镇垃圾分类收集,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农牧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废旧地膜清理和回收工作,加大农牧村公厕、垃圾收集点建设,推进农牧村改水、改厕、改圈和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优先安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州人民。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全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藏汉双语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拓宽中职生直升高职院校渠道。引进中小学优质师资和职业教育紧缺教师,重点招录和培训幼儿教师。加大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力度,合作、卓尼、夏河三县市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的督导评估。碌曲、玛曲两县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

    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0个乡镇卫生院项目、44个村级卫生室。提高中藏医药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理顺药品价格,落实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做好地方病防治、计划免疫和重大疫情防控。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天津委培85名医学本科生计划,培训进修各类医疗人员800人次以上。把甘南卫校并入甘肃中医学院,建设合作校区。完成卫生计生职能整合和机构改革。创建全国人口和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完善新型农牧村科技服务体系,让农牧民得到便捷适用的科技服务。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州图书馆、州文化馆和州非遗中心等重点工程,建成7个县级数字影院,推进拉卜楞寺文物维修保护工程,争取建设磨沟遗址博物馆,抓好文物单位的修缮与保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视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完成文化资源普查和分类分级评估,开展古籍普查鉴定,建立州级古籍名录。实施乡村舞台建设项目,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开办甘南安多藏语广播频率和甘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和行政村农牧民健身工程,建成州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和州体育场改扩建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加大就业援助,完善和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政策,改进异地就医结算管理服务。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加快“五险合一”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惠政策,健全救助特困老年人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加快普惠金融步伐。创建藏区普惠金融示范区,建立乡村金融服务站,扩展现代支付系统在农牧村辐射范围。开发甘南州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打造藏区金融服务品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规范发展,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和扶贫资金互助社,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信贷产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牧村保险市场,努力扩大政策性农牧业保险范围和品种,有效提高金融保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全力办好州委、州政府确定的12件民生实事:(1)加大财政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将人均筹资标准从1元提高到3元。(2)在人口较多乡镇全面建成200个“乡村舞台”。(3)为所有藏传佛教寺庙的6299个僧舍全部配备电视卫星接收设备。(4)提高医保标准,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以人均30元标准统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资金。(5)对1.9万名农牧民进行技能培训。(6)财政代缴全州11950名残疾人养老金,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200元,三、四级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100元;为100个安置残疾人单位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实体各提供2万元的扶持资金;为100名特教生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7)在25个重点乡镇实施30个供水供热工程。(8)建设护村护田河堤186公里。(9)为全州5177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10)为全州3700名班主任发放岗位津贴。(11)完成甘肃安多藏语卫视上星工作。(12)建成99个生态文明示范村。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开发水平。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做好“接、放、管”工作。建立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配置机构资源。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完善预决算公开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和单位财务的动态监管,加快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将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继续落实“营改增”各项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负。

    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面推行“三证合一”,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程序,推动中小微企业增加数量、扩大规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政府注资规模,破解融资难题。着力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达到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兰洽会、西洽会等节会,开展招商活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兰州新区甘南民族产业园,借力发展“飞地经济”。

    深化拓展交流合作。构建多层次交流合作格局,密切与天津的沟通衔接,借力天津的发展优势,全面推进区县、行业、部门结对援助。开展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吸引资金、资源和技术,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注重与省内兄弟市州和周边藏区的交流合作,在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设多层次的人才智库,开展决策咨询、科研攻关、考察调研、学术交流活动,推进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九)聚焦“尼江”发展新目标,着力推进车巴地区转型跨越。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围绕把“尼江”两村建设成“团结稳定村、文明富裕村、坚强堡垒村、先进模范村”的总目标,以实施“尼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加快车巴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加快转产转业。把创新“尼江”两村发展模式作为主攻方向,构建以旅游业为主导,以现代种养业和加工业为支撑,以劳务输转、草原奖补、生态公益性岗位等为补充的多元增收结构和新型发展模式。打造“百年藏寨”旅游品牌,建设车巴沟风景名胜区,扶持群众兴办藏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项目,发展藏毯、藏香、帐篷、藏族服饰等民族用品加工业,积极推进现代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实施退牧减畜,缓解生态压力,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经济转型,率先将“尼江”两村打造成生态文明示范村。

    推进协调发展。主攻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事业、产业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建设等五个方面,整合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用好省上支持的各类帮扶资金,着力改善两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村级“双语”幼儿园、村级医疗卫生室和群众性文化场馆建设,实现水、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全覆盖,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

    统筹区域进步。突出“尼江”重点与辐射周边相结合,以两村的发展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将“尼江”两村及车巴地区纳入全州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借助江迭和卓碌二级公路建设,将车巴沟地区与迭部扎尕那、碌曲则岔等周边景区连接起来,形成区域开发优势。

    (十)把握依法治理总要求,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程度。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专群结合,依法打击达赖分裂集团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网络管理,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和预防有害信息传播,占领舆论阵地,牢牢把握主动权。

    创新完善社会治理。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农牧村禁赌专项整治。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情报信息研判。推进“六五”普法,开展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出入境人员管理和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州内活动的监督管理。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终结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推进网格化管理,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强化市场监管和市场物价监测调控,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多领域专项整治和药品“两打两建”等活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强化粮食流通领域监管,保障粮食安全。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开展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加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查处和追责力度,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信息化体系,推进“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公共应急平台,抓好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严格执行甘南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开展“五证”办理、财务监督、经师评聘三项试点工作。改善寺庙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僧尼生活保障水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新常态下的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围绕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坚决维护州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坚决贯彻落实州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以党建促改革、促发展、促稳定。加强政治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切实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各项决策以及决策的各个环节都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落实重大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凡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市场监管、优化服务转变,对能够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能够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能够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政府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强化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坚持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严格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提高办结率、提升满意度。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州委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四风”。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政务公开、监督问责、议事程序、督查督导、工作纪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用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以转作风抓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树立政府新形象。

    落实廉政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维护稳定、加快发展,是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的崭新篇章!

     

    相关文档
  • 2014-01-14导出word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 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毛生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盯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五大甘南”建设,迈出了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坚实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和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3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15.95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00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60元,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5亿元,贷款余额138亿元,分别增长11.4%和27.8%。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大的方面。

    一、以举办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大庆为契机,甘南建设发展跨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去年,我们隆重举办了自治州成立以来规模宏大、参与广泛、效果最好的60周年庆典活动。中央和省上祝贺团送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美好祝福。各族人民齐聚当周草原,共同载歌载舞,气势恢宏盛大,氛围欢乐祥和,充分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热爱和对美丽甘南的无比赞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60年成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千幅唐卡艺术展、大型文艺演出、招商引资和跨省区旅游协作等活动,充分展示自治州团结奋进、欣欣向荣的崭新风貌。

    以州庆60周年为引领,历时三年,实施了农牧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天然气覆盖、高等级公路和机场建设,以及八县市城镇特色化改造等36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州各方面的工作,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表彰奖励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表彰奖励全州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慰问了各行各业英模人物和代表人士,进一步激发了全州各族各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建设家园的巨大热情。

    州庆前,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甘南慰问演出全国直播,五集纪录片《最近的雪域高原》央视连播,产生巨大反响;甘肃日报社、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电视台等60多家媒体历时四个月,全景式宣传报道甘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极大地提升了甘南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力地提振了全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十四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及碌曲锅庄舞大赛、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大规模的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等也为州庆增添了巨大光彩。

    省上成立专门机构,帮助甘南解决困难和问题。省直各部门、各援建兄弟市和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各方面给予无私的帮助和大力扶持,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和好事。全州各县市、各部门、各行业、各族各界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全力投入各项建设发展进步事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谱写了团结奋进、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全州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大局稳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情表扬。

    二、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支撑能力全面增强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争取国家投资与招商引资并举、基础设施建设与富民产业并重,围绕“3341”项目工程,谋划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建设发展项目。“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执行顺利并通过中期评估,国家继续增加对甘南的投资。规划项目开工889项,完工632项,完成投资151亿元。甘南大剧院、旅游培训中心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基本建成。“引洮入潭”、“引洮济合”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年度任务。合作东二路商业街等城市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全州八县市城区天然气接通,敷设城区管网68公里,入户5400户。招商引资项目开工43个;续建143个,到位资金43.6亿元。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投资44亿元。夏河机场建成通航,临合高速及尕玛、合冶、宕迭、夏河县城至机场4条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夏河至青海同仁二级公路开工,玛曲至青海久治、至玛沁公路完成前期工作。兰合铁路通过可研评估,西宁至成都铁路甘南段预可研编制工作加快。98条877公里农牧村公路建成通车。

    大规模实施州府合作市和七个县城特色化改造。投资17.8亿元,实施了77项市政建设工程和重点集镇道路改造,城镇功能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28%。完成六个县污水处理等13个污染减排和49个农牧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牧村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提升。投资5292万元,建成黄泥湾、喜儿沟110千伏送出线路14.7公里,10千伏以下线路87公里。农牧村饮水、节水灌溉、土地开发整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甘南沙化草原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和甘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获批。创建生态乡镇、村组29个。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兑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2.8亿元。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00万元。补播改良草原100万亩,建设人工饲草基地11.8万亩。管护公益林876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3.4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义务植树3万亩。完成甘南林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对已建成的水电站实行了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恢复重建全面完成。“7·22”地震抢险救灾安置群众6582户29619人。住房重建和维修加固有序推进,重建开工2466户、竣工1062户,维修加固开工13460户、竣工8034户。迭部黑多村火灾重建新安置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63户受灾家庭全部入住新居。

    三、以推动三个首位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全州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

    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建牲畜暖棚2671座近30万平方米,组建扩建一批牦牛藏羊选育核心群、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小区,新增畜牧业专业合作社1206个。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州连续7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年末存栏各类牲畜390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又有新提高。畜牧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8%。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建立特色种植业良种示范点32个,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推广杂交油菜7.5万亩,优质种苗1.2万亩,青稞良种繁育6400亩。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小区16个。新增经济林果1.1万亩,新繁育苗木6000亩,发展林下养殖7.5万头(只),林下经济年产值1.5亿元。

    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试生产,雪顿牦牛乳生产线建设完成主体。投资7.3亿元,改造建设26个特色畜产品加工项目。合作生态产业园规划获批,基础设施投资6500万元,6家入园企业完成投资1.2亿元。全州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3家。甘南州光伏发电产业规划编制完成。

    旅游文化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当周草原国家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首批国家评估验收。总投资9.7亿元,实施旅游基础设施项目35个。天下黄河第一弯等三个景区申报国家AAAA景区和米拉日巴佛阁申报国家AAA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农家乐增至820家,旅游专业村10个。全年接待游客410万人次,综合收入17亿元,分别增长32%和3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项目方案编制完成。羚城藏文化产业园等10个项目列入全国扶持计划。夏河摩尼宝藏文化基地等15个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38%。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整村推进113个、整乡推进11个、连片开发试点4个,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村150个,新组建扶贫资金互助社112个,落实惠农专项资金、农牧业保费补贴7.3亿元。劳务输转12.4万人次,收入15亿元。舟曲扶贫攻坚投入6.8亿元。全州减贫人口7万人,15个重点乡镇和95个重点村基本脱贫。

    水泥、黄金、水电、土特产、民族特需品等多元产业持续增长,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12.3%。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推进,全州进一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

    投资2.2亿元,新建幼儿园43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120个,改善8所高中办学条件,添置更新71所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近3亿元,各类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州县筹资6100万元,农牧村学前教育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高中免费教育等政策全面落实。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扩大1倍。引进紧缺专业教师和招录教职工676名,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500余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6%,高考升学率达到91.9%。迭部、舟曲两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通过验收。

    维修改造2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27所村卫生室。州妇幼保健院、州藏医院门诊医技楼及州县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加快建设。全州“120”急救调度指挥体系运转正常。农牧民和中小学生肝病、肺结核、包虫病免费普查18.7万人,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7%。农村卫生“十个全覆盖”落实率95%,新农合参合率98.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培训各类医疗卫生人员379人。“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走进甘南,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天津市帮扶出资为甘南定向委培医学本科生62人。

    卓尼县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通过验收。舟曲、迭部、夏河、合作计生优质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检查4.5万人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育龄夫妇6792对。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人口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新型人口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文化甘南建设谱写新篇章。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藏汉两文《甘南历史文化丛书》(24册)汇编出版。全州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排演民族歌舞节目30多台。建成农牧民书屋680个、寺庙书屋210个,配备图书、光盘173.8万册(张)。为农牧民免费置换1万多套“户户通”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州体育场和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改造建设加快推进。

    申报省列科技项目44项,立项14项,申请专利51项。培训农牧民6.5万人次、科技致富带头人6000名。

    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支付各类社保资金3.43亿元。城市月人均低保达到259元,农牧村年人均达到1907元。五保供养、优待抚恤、孤儿生活补助标准再次提高。离退休职工高龄补贴、建房补助以及在职职工带薪休假补贴等也有新的增长。

    五、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州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始终履行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维稳工作从长期应急转向常态管理,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治理。反自焚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自焚案件全部告破,并公开宣判了一批典型案件。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控,坚决打击境内外分裂势力渗透破坏,全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组织开展“严打整治”和“促和谐、保稳定”专项行动,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增强。“六五”普法深入实施。积极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强化审计、监察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72件(人、次),排查矛盾纠纷2062件,调处率达到97%。

    “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推广年”和“平安甘南”建设扎实开展。信息网络、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区域整治管理强化,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创建平安单位732个、平安乡镇(街道)94个、平安村(社区)648个。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89件。涉毒案件逐年下降。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深入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州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43个集体、101名个人、13家单位受到省州命名表彰。继续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藏传佛教寺院法制宣传教育。建立了67个乡镇寺庙工作办公室。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藏传佛教“两证”颁发工作完成,备案10130人。藏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取得重要成绩。第七届州佛协、伊协完成换届。88%的僧尼纳入医保,43%的僧尼纳入低保,53%的僧尼纳入养老保险,84%的宗教教职人员享受生活补贴。

    统筹21.4亿元,省州确定的33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新增城镇就业8327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3901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保障性住房建设10178套,农牧村危房改造12600户,5601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补贴1703万元。全州金融支持发展力度加大,其中“双联”惠农贷款发放9.3亿元,贷款增量全省第一,总额全省第二。

    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0件、州政协委员提案160件,办结率均达到100%,52%的代表意见建议和54%的委员提案得到解决,办理效果总体好于往年。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自治州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全州人民一道共同奋斗、带头奋斗,强有力地监督和支持了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取得的光辉业绩,凝结着大家共同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各界朋友和公安干警、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同时也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牧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扶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特色优势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多元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开发建设中不注重生态环境的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化率低,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城乡一体化进程仍然缓慢;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能力弱,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差距大;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从未停止,维护稳定形势严峻复杂,长治久安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缓慢、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等问题必须下决心改进。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州委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藏区政策,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加快项目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奋力加快“五大甘南”建设步伐。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按照省上统一调整后的基数确定),增长25%;大口径财政收入18.2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2元,增长16%;农牧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027元,增长18%;城镇化率达到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为此,我们重点在以下九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全力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继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举全州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基础设施、富民产业、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六大突破。实施整乡推进10个、整村推进100个,实现33个重点乡镇、200个重点村脱贫,确保扶贫对象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玛曲县整体脱贫,舟曲县基本脱贫。全州减少农牧村贫困人口7万人。

    立足各县市特别是贫困乡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方位扶持发展牦牛、藏羊、藏中药材、杂交油菜、优质青稞、设施蔬菜、经济林果、苗木培育、山野珍品等覆盖千家万户的多元富民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一大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畜产品初级加工和市场营销小微企业,突出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脱贫路,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各级政府要主动承担扶贫攻坚基础设施的建设责任,力量向薄弱地区倾斜,工作向更高标准迈进。加快贫困农牧村道路建设,实施好交通扶贫行动计划。加快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年内再解决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广光伏电源,集中解决好4000户无电农牧户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用电问题。改造农牧村危房6000户、牧民帐篷3000户。

    坚持群众自愿、就近可行、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1万人左右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把人均8000元补助资金的75%用于住房建设,再协调落实每户5万元的贴息贷款。把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农牧村危房改造计划。坚持以县为主、州级协调,整合农牧村各类项目资金,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全面加大扶贫攻坚金融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双联”惠农贷款投放10亿元,扶贫贴息贷款、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信用贷款也要 “应贷尽贷”。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在贫困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实现乡镇服务网点全覆盖。

    把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尽最大能力对有培训愿望的“两后生”进行学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4000名,培训青壮年劳动力5万名,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和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全年劳务输转13万人,力争创收18亿元。

    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把州级10%和县市20%以上的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列入扶贫专项预算。积极引导国家和省内援藏各单位的帮扶资金、项目投向扶贫攻坚,着力推进与各帮扶单位在主要行业领域开展市场化双向交流合作。将天津市援藏资金主要用在临潭县,并逐步扩大到卓尼县。突出县市和乡镇、村组的责任主体,落实扶贫攻坚“一票否决”责任制度。

    二、全面推进“3341”项目工程建设,继续提升跨越发展的项目支撑能力

    围绕打造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扶贫攻坚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一批整乡整村整流域推进重大项目;围绕实施交通体系、信息工程、城镇化三大基础建设,实施一批公路铁路和城乡一体化重大项目;瞄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四大产业方向,实施一批发展导向清晰、比较优势明显、覆盖面广的重大产业开发项目。全面动员,聚焦发力,全力落实“十二五”藏区规划确定的各项建设项目。年内新建续建发展项目760个,力争完成投资162亿元。

    着力改善全州交通通行条件。争取开辟夏河机场西南地区新航线。临合高速全线贯通,合冶、尕玛、宕迭、夏河县城至机场4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全力推动“三省四州”九条省际连通公路体系建设。加快夏河至青海同仁二级公路建设进度,力争玛曲至久治、玛曲至玛沁和碌曲至河南县3条公路开工建设。临洮至新城至西寨、峰迭至代古寺等二级公路项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争取兰合铁路支线合作段开工。力争西宁至合作至成都干线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复。着力实施好45条农牧村公路及临潭交通扶贫试点县建制村通畅工程。提升县乡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洮济合”全线开工,“引洮入潭”完成主体工程。实施合作、夏河等六县市中小河流治理。争取玛曲县城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代古寺、勾洁寺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扩建丁字河口110千伏变增容工程。投资6366万元,新建和改造八县市10千伏以下线路工程。规范水电站开发建设,监控保障生态用水,积极恢复生态环境。

    推进信息化工程,电信、移动、联通投资3.7亿元,建设494个基站。尽早开通4G通信业务,实施以宽带网络覆盖、综合视频监控等为重点的“数字甘南”建设。加快邮政服务“三农”网点建设,改善投递、邮运服务条件。

    重点做好玛曲格萨尔金矿、碌曲忠曲金矿等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除、生态环境保护和后备资源探查,确保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黄金加工企业在州内建厂生产。实施好投资1.52亿元的14座尾矿库治理工程。加大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支持祁连山安多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

    创新招商机制,用好引资平台,重视以商招商,“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围绕畜牧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和市政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组团招商发展。争取兰州新区甘南产业园建设。在重视培育和扶持本土工商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力争新签约招商项目50个,引资50亿元。加快项目落地进程,实施好在建的招商项目。

    三、突出加快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持续增强区域首位产业发展活力

    加快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这一区域首位产业发展,全面深化农牧村改革,深入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着力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加大牦牛藏羊良种繁育力度,重点发展犏雌牛(奶牛)养殖、牛羊育肥和草产业。启动实施牦牛全产业链开发规划。进一步扩大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舍饲养殖规模,提高牛羊育肥水平,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落实好牦牛藏羊政策性保险补贴。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严防重大疫情发生。大力开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实用技术、管理技能、营销方法培训。加快牦牛藏羊五大产业带棚草水电路机配套建设。完成农牧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推进土地(草场)依法合理流转。牦牛、藏羊的出栏率、商品率比上年再有新的提高,存栏适龄母畜达到120余万头(只)、犏雌(奶)牛18万头,出栏牦牛、犏牛42万头,藏羊98万只。全州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以上。

    以非公有制经济为载体,依托特色优势养殖业,联动推进高原生态特色畜产品加工业集团化发展。着力消除各类行业限制和市场壁垒,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安多畜牧产业园达产达标,雪顿乳业按期建成投产。加快华羚、燎原、高原生物等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步伐。有条件的县市,力争在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上有新作为。推进质量振兴计划,努力打造“高原、绿色、生态”品牌,催生一批甘肃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

    做大做优特色种植业,力争藏中药材种植达到30万亩、杂交油菜8万亩、青稞基地5万亩。建成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适宜区域继续扩大设施蔬菜建设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并抓好5个高原夏菜标准化育苗小区建设。新增经济林果5000亩、苗木3000亩、林下畜禽养殖1万头(只)。争取将舟曲、迭部、卓尼三县纳入国家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建设中藏药材研发基地和交易中心,抓好投资7800万元的佛阁藏药、百草生物科技公司藏药生产线技术改造,推进藏药生产换代升级。扶持发展土特产及山野珍品加工企业。落实国家对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推进民族特需用品规模化生产。

    四、着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深度融合发展是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思路,将甘南九色香巴拉综合景区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大景区谋划建设。加快当周草原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完成“天下黄河第一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投资1.9亿元,实施桑科草原、则岔石林等19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投资1.8亿元,完善腊子口、大峪沟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依托全州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山水生态游、红色文化游、民俗体验游。拓展高端旅游市场,加强与周边省邻近市州旅游深度合作,打造西部精品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485万人次,综合收入22亿元,分别增长25%和30%。

    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甘南板块建设,完成自然景观、文学艺术、节庆赛事等19类文化资源的普查评估。力争10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立项建设。加快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州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建设。投资1.45亿元,推进拉卜楞文化、白龙江流域民俗生态文化等产业园区发展。加快羚城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继续扶持唐卡、洮砚、藏香等特色文化产品做大做强。鼓励州县文艺团体创排一批贴近群众、面向市场的特色剧目。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增长38%。

    着力发展城市及周边村镇民俗文化体验式旅游新业态,扶持发展“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乡村旅游。鼓励开发民族建筑、民间工艺、民俗风情一体化特色村寨和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在县城和景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健全和完善旅游综合协调、市场(安全)联合执法、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开发以网络、手机终端为主的甘南“智慧旅游”系统。创建星级饭店和绿色饭店,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五、统筹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再掀城乡建设新高潮

    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工农关系,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全州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城镇落户政策,鼓励人口向城镇流动,引导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州府合作市和其他县城的集聚带动作用,以城镇二、三产业发展为基本依托,以靠近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的城镇为重点,加快就地城镇化发展步伐。农牧民进城落户后,保留其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草)权不变,继续享受各项惠农优惠政策不变。

    紧扣国家和全省城镇化统一规划要求,协调推进全州城乡一体化。衔接完善全州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结构。严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制镇修建性详规和城镇供水、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县市城区控制性详规、乡镇规划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100%,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38%。争取投资5.4亿元,实施碌曲、玛曲、迭部等县城20个市政建设项目。建设冶力关、郎木寺等8个重点镇供水供热工程和阿木去乎、新城等15个乡镇垃圾、污水处理公共设施。建设公租房3400套,改造棚户区6300户。

    打破城乡市场分割,支持城市便利店、综合超市等商业网点向农牧村延伸。改扩建200个农家店和4个商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乡镇集贸市场、电子商务和物流仓储。建设6座农牧村加油站。扩大玛曲、合作、碌曲活畜交易市场规模,建设夏河、临潭活畜交易市场和临潭、卓尼、舟曲、合作中藏药材交易市场。争取州级等4个粮食储备库改造建设项目,完成临潭、卓尼、迭部粮食储备库建设任务。

    继续深入推进八县市城区的民族特色化改造建设,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精品县城”。叠加整合农牧村危房改造等政策项目,把土门关至郎木寺沿线178个村庄打造成“百里藏文化长廊”。把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每个县市创建2个以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强化城市科学、规范管理,加强综合执法,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一体化运行机制。突出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规范物业管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六、创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用两年左右时间,新建双语幼儿园229所、普通幼儿园290所,全州幼儿园总数达到620所。今年投入3.6亿元,新建216所双语幼儿园。突出加强中小学校标准化和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落实各项教育保障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强薄弱普通高中改造建设工作。合作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通过验收。实施好内地普通高中民族班扩招工程。加快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探索“2+2+1”职教模式,扩大“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引进优质师资,加大紧缺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双语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年内培训校长、教师1000名。卓尼、夏河两县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验收。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设,拓展校地共建新领域。

    坚持预防为主,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范围。加强藏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州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八县市急救中心、23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和76所村卫生室建设,将24所乡镇卫生院创建成中藏医药服务能力示范点。强化医技人员培训,充分利用好乡村医疗设备。继续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建设工程,计划在天津委培150名甘南定向医学本科生,委托省州医疗机构培训180名中藏医人员、150名医技人员、100名产科医师,重点充实乡村基层医疗机构。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政策。舟曲、迭部、合作、夏河实现创“国优”目标,舟曲、碌曲、临潭、卓尼通过计生利益导向示范区省级验收。农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以上。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推进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配建改建七县多厅数字影院,推进各具特色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继续开展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和电影公益放映活动。扩大“西新工程”覆盖面,实现广播电视优质通、长期通。实施100个“一村一场”体育设施建设,活跃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工作,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专利申请量增加10%。拓展院研企合作平台,支持科技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继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年培训农牧民5万人次。

    加强产业政策和创业项目引导,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职业技能鉴定3100人、创业能力培训700人,新增创业实体100个。增加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多渠道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加大对特困职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新增公益性岗位2000个。继续巩固提升城乡“五大保险”工作水平。规范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管理,提高保障水平。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七、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步伐,全力推动“美丽甘南”建设

    严格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准确定位甘南发展。围绕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白龙江上游水土保持和生态屏障区等区划定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支撑体系各方面的工作。尽快制定出台全州生态功能区划实施方案,实施甘南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州。

    各县市将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60%用于生态治理。启动实施“两江一水”区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争取甘南沙化草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5个子项目完成投资6400万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建设。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争取落实藏区政策性森林保险。建设城镇太阳能路灯改造等十大节能工程。建立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体系,继续加大污染减排和城乡环境整治力度。

    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基本农田和草原、森林保护制度。建设5万亩优质牧草籽种繁育基地,补播改良草场65万亩,核减超载牲畜27万个羊单位,兑付草畜平衡补奖资金2.8亿元。完成封山育林4.5万亩、荒山造林2.15万亩、义务植树400万株。全力推进草原资源普查。加强森林“三防”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13个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强化土地矿产卫星图片执法检查。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以电、以气代薪,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能耗监管和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2.52%。推进气象、防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处置能力。

    抢抓“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推进“生态甘南”和“美丽甘南”建设。坚持保护发展并重,推进国家级生态屏障保护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交通沿线环境卫生净化改造和村容村貌美化工程。注重保护农牧村原生态环境风貌,以清洁、优美、舒适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城镇、乡村、寺院环境,塑造美丽幸福新甘南的秀丽形象。

    八、以转变社会治理方式为着力点,突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加快“平安甘南”建设步伐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依法规范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方式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化解各层次社会矛盾。推行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开展活动。强化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州内活动的监督管理。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构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体系。健全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大普法力度,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导入司法程序依法化解。

    坚持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不动摇,紧紧围绕争取人心这个核心,探索完善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各项工作机制。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坚决做到守土尽责。坚定扎实地开展百日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和平安甘南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及时消除不稳定隐患,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加强网络依法公开管理,惩治网络信息犯罪,尽快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和州、县、乡三级联网。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工作。支持部队和武警驻训建设。强化出入境人员管理。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深化“两个共同”示范州建设。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和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和“平安寺院”创建活动,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提高寺管会班子民主化、社会化管理水平。突出加强中青年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和培养。继续实施寺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僧尼危房改造。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进寺观教堂。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生活日用品等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安全。

    九、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抓好“接、放、管”。承接好省上下放的审批事项,明令取消的不折不扣放给市场、社会,规范下放到州级的审批事项程序,做好后续监管;把市场和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一律放手到位,应该由县市审批的继续抓紧下放,下决心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规定规则;各级政府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支持基层政府建设,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做到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促进社会公平。

    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抓好“控、调、改”。严格控制编制总量,确保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盘活编制存量、调整优化编制结构,切实加强事关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的编制事项;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机构编制释放活力,提高现有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整合卫生和人口等相关部门机构、职责,推进工商和质监部门管理体制调整。上半年基本完成州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各类企业的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探索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生产要素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由市场调整形成的价格,政府一般不进行不当干预。鼓励农牧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州委实施细则各项要求。坚持“一岗双责”,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水平。改进文风会风,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上来。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年内,根据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再为全州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继续推进效能风暴行动,下决心解决一些部门和单位推诿扯皮、工作不实、效率不高以及部门利益至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更加自觉地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充分听取州人大和州政协的意见建议。继续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重要视察调研成果运用,及时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坚决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面清理领导干部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格控制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督监察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起点,新的任务,当有新的姿态;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当有新的作为。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昂扬蓬勃的斗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同心同德,苦干实干,为推动甘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 2013-02-06导出word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3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毛生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帮助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护、发展、稳定并重”,认真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五大甘南”建设,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州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及与省政府签订的各项责任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7亿元,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增长41%;大口径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0元,增长1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10元,增长16.2%;城镇登记失业率2.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2.7亿元,贷款余额108.2亿元,分别增长14.7%和27%。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州庆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以36个州庆重点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建设项目推动全州快速发展。甘南机场建设进度过半,州旅游培训中心等5个标志性工程主体完工,夏河县城区防洪等6个项目建成,天然气覆盖项目全州城区管网敷设基本完成,舟曲、迭部入户5025户,“引洮济合”、“引洮入潭”供水工程开工,保障性住房和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等22项惠民工程加快建设。

    交通建设大会战深入开展。全年完成交通投资38亿元,增长120%,创历史新高。临合高速及合冶、宕迭、夏河县城至机场等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岷合二级、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全线贯通。完成通乡油路6条117公里、通畅工程96条566公里、通自然村公路359公里。合作汽车北站、舟曲峰迭新区客运站和50个行政村客运停靠站投入运营。州物流配送中心完成主体。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县市城区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42项市政设施完成投资14亿元。实施农牧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49个。舟曲新老城区和玛曲县城民族特色化改造基本完成,合作、卓尼等县市改造成效显著。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4个物流配送中心和3个乡镇商贸中心建成,8县市16个市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建移动、电信、联通基站146个,新建乡镇邮政所52个。

    舟曲灾后重建基本完成。170个灾后重建项目完成169个,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7%,舟曲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老城区、峰迭新区、秦王川转移安置新区居民住房分配到户,灾区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成运营,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投入使用,白龙江堤防、三眼峪、罗家峪山洪泥石流排导渠和拦挡坝工程及峰迭新区4条沟道治理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

    (二)着力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农牧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特色生态畜牧业不断壮大。投入6亿多元,牦牛、藏羊产业五大示范区和退牧还草、牛羊大县等现代畜牧产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建“一特四化”试点村130个、联户牧场440个、养殖小区27个,培育专业养殖户3254户。种植优质牧草7万亩。新增农牧民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73个。牦牛、藏羊等保险理赔1亿元。全州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2.6%、41.6%和35.6%,畜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7%。

    高原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集中连片种植青稞11万亩,推广杂交油菜8万亩,种植藏中药近15万亩。新建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区9个、“三位一体”循环农牧业示范点12个、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905座。经济林果基地达到12万亩,林业总产值2.6亿元。

    农牧村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2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万亩。新建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238处,解决了1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舟曲在全省率先整县实现农牧村饮水安全目标。迭部多儿乡在力傲村火灾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实施农牧村电气化建设及以电代薪项目11个,新建农牧村户用沼气1600户。

    扶贫开发力度全面加大。编制完成国家新一轮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及五年消除贫困实施方案。争取专项扶贫资金近3亿元,实施了一批整乡推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等扶贫项目。发放各类惠农补贴2.3亿元。省州“双联”行动、省内外对口帮扶等社会扶贫扎实推进。劳务输转12万人,创收12亿元。全州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9%,脱贫7万人。舟曲扶贫攻坚投入6亿多元,完成专项扶贫、劳务培训输转、产业开发等九大年度建设任务。退耕地还林、异地搬迁等五项建设任务过半。劳务技能培训4万余人,创收3.8亿元。全县脱贫2.5万人。

    (三)着力培育多元优势产业,发展后劲继续增强

    第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施雪顿牦牛液态奶生产线等工业项目168项,完成投资34亿元。舟曲6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12个项目投产。合作早子沟金矿改扩建等37个项目得到国家专项扶持,黄金、水泥、肉类等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提高。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15.2%。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签订银地贷款协议40项,放贷30亿元。

    水电产业和电网建设增效扩容。迭部九龙峡等41座在建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碌曲多松多等6座水电站建成或部分机组发电,新增装机5万千瓦。电网改造继续推进,建成送变电工程1处,新建改建农网线路28条,新增变电容量2.2万千伏安。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投资9亿元新建续建旅游项目50个,当周草原景区建设等19个项目竣工,合作市森林公园旅游接待中心等31个项目加快推进。全方位开展旅游资源宣传促销、市场开拓和招商开发,成功举办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玛曲黄河第一弯”等3个旅游品牌列入“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扶持发展旅游专业村10个,新增“农(牧)家乐”120户。接待游客308万人次,综合收入13亿元,分别增长28%和45%,实现历史性突破。

    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羚城藏族文化产业园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夏河拉卜楞文化产业园等4个园区完成投资1.2亿元。夏河摩尼宝唐卡文化艺术展示中心等6个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千幅唐卡绘制工程过半。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等工程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珍贵古籍搜集整理等有效开展。全年文化产业投资2.3亿元,实现增加值0.8亿元,从业2000余人。

    (四)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投入3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48所、幼儿园(班)40个、农牧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32所,近9万名学生享受免费营养餐。招考招聘教师675名,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5000余人次。“9+3”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启动。全州实现高中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6%,高考录取率达到87%,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7所综合医院和7所藏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合作等5县市卫生监督所建成,配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就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儿童预防接种等11类免费服务项目全面开展。藏中医药纳入公共服务范围。新农合报销“一卡通” 全面推行。疾病防控、疫情监测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合作、玛曲“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全力推进,卓尼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启动。“313”计生利益导向工程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

    先进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甘南大剧院、州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工。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农牧民书屋全部建成使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全覆盖。甘南电视台一、二频道改造升级,9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部完成。甘南中波转播台完成搬迁。“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州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州体育场等实施改扩建。

    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华羚、科瑞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争取落实国家、省列科技项目14项,1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验收,完成专利申请60项。科技下乡村进企业活动深入开展,培训农牧民科技致富带头人6万人次。

    民生保障改善力度加大。统筹15亿元,省、州确定的29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410套,基本建成8367套,3531户城镇困难群众享受廉租住房补贴。改造农牧村危旧房1.55万户。新增城镇就业4327人,3611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各项社会保险支出3亿多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9%、95%、96%和97%。发放公积金贷款4.2亿元,累计14.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5万人,参保率达到97%。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城市月人均230元,农牧村年人均1488元。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全年支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灾民生活安置、五保供养、优抚保障和孤儿保障金3亿多元。县城和中心乡镇敬老院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农牧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0元。

    (五)着力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生态建设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全州整体被确定为国家和省上重点生态功能区。甘南州国家级生态文明试点州获得批准。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完成评审,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规划。玛曲县被评为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顺利晋升国家级。

    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加快实施。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近2亿元。2011年度游牧民定居等5个规划子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定居游牧民1292户。2012年实施的5个规划子项目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保护继续加强,草场规范化承包到户3794万亩,划定基本草原3809万亩,兑付草原生态补奖资金2.6亿元,禁牧休牧草畜平衡政策逐步落实。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管护森林862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荒山造林1.6万亩,义务植树2万亩。

    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良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区九园”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全州9个循环经济园区完成投资3.4亿元。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合作市6户“出城入园”企业基础设施开建。格萨尔黄金公司等4户企业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州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万元GDP能耗下降2.5%。

    国土资源管理依法加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4个,新增耕地8520亩。土地矿产卫星图片执法检查和违法采矿采砂专项整治扎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趋于规范。玛曲格萨尔、合作早子沟金矿深部探矿取得新成果。“数字甘南”基础测绘和州域地图册绘制项目启动。

    防灾减灾抗灾体系初步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调整完善,地质灾害和气象预警预报加强。甘南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即将完成,气象防灾减灾项目启动。投资2.7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矿山环境治理等灾害防治工程。州县应急避难场馆基本建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成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高。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清理规整行政执法职权3530项,清理行政审批270项,取消、调整和停止执行36项,减少各类审批环节225个、要件23件。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1大项14小项。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中心筹建工作加快。州县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制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州104所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现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全面落实。年度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农牧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流转土地、林地7万亩。

    开放开发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和“兰洽会”规模招商,中国建材、广州颐和、雪顿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落户甘南,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50个,合同引资63亿元,履约率88%,当年到位资金10亿元。实施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27个,当年到位资金3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22%和1.8%,完成增加值35亿元,占全州GDP的36.5%。

    (七)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反自焚和藏区严打专项斗争。稳妥处置了多起自焚事件,破获了一批自焚案件,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重点地区集中整治、缉枪治爆等行动深入开展。车巴地区矛盾纠纷调处取得重大进展。社会面管控力度加大,查处治安案件992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23起。完成64个乡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新建视频监控探头500多个,技防水平进一步提高。禁毒工作成效显著。“六五”普法教育向纵深推进。法律服务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300多起案件、400余人得到援助。

    社会管理创新有力推进。组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在99个乡镇(街道)设立综治维稳中心,基层基础得到加强。建立完善情报研判、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维稳联动等九大社会稳定管理工作机制。信访化解工作重心下移,领导干部接访420件,调处矛盾纠纷1991件,93件领导包案全部解决。对238件重大社会事项进行了风险评估。夏河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扎实开展,为全州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新路。

    民族宗教工作向纵深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州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为一批民贸民品定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落实了贷款和贴息。寺庙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大,通电、通水和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103座寺院道路完成硬化或铺油改造,2737户僧尼危房改造完成,8114名僧人纳入医保,6269名僧人纳入低保,5872名僧人纳入养老保险,为7659名宗教教职人员落实了生活补助。“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成效明显,寺庙依法管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水平提升。宗教界人士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

    重点领域监管力度得到加强。重点加强对财政预决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社会保障资金、重点项目投资和灾后重建等审计监察,审计项目426件,查处违纪违规资金2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8亿元。流通领域行政执法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实施价格预警监控和临时干预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建材价格监管,查处了一些恶意炒作、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整顿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强化,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州广大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省委、省政府及省人大、省政协和省直各部门各行业,对甘南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一系列特殊的关怀、帮助和扶持;全国上下和省直各部门对舟曲灾后重建给予了大力支持;兰州、庆阳、平凉、酒泉、嘉峪关、白银、天水7个兄弟市对口帮扶甘南8个县市,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全州各族人民心存感恩、永远铭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甘南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省属驻甘南各行业各单位及州直其它部门和单位,也对全州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新的贡献,我们同样十分感谢,恕不一一述及。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特色优势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尚未全面形成;农牧村贫困面仍然较大,扶贫攻坚的任务相当艰巨;一些领域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屡禁不止,草原生态系统仍然严重超载过牧;社会大局稳定存在重大隐患,各类矛盾易发多发;一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慢、效益发挥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州市场物价控制不够有力,价格过高涨幅影响了一部分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到一线较少,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和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明显存在,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全州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2013年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大甘南”,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5%,达到115亿元,力争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剔除舟曲灾后重建因素,增长40%;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4%,达到1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达到16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达到422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主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继续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拉动全局,不断增强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

    全面实施“3341”项目工程。按照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围绕“生态建设、产业转型、扶贫攻坚”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交通体系、信息工程、城镇化”三大基础建设,瞄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四大产业方向,实现“到2016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500亿元”这一奋斗目标。要竭尽全力落实好“十二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批准的总投资520亿元1457个建设项目。再进一步争取论证、报批和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关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大投资拉动大建设、培植大产业、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全力推进州庆重点建设工程。借自治州建州60周年之势,全力实施好13项州级重点建设工程和23项县市献礼工程。甘南机场建成通航。州旅游培训中心、甘南大剧院等20个项目在州庆前基本完工。支持州委办公大楼建设和各县市办公设施条件改善。州人大办公楼、州政府行政中心年底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等14个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临合高速和合冶、宕迭、夏河县城至机场3条二级公路完成年度任务。完成土门关至郎木寺道路维修工程。加快临洮至新城至西寨(延伸卓尼)、卓尼至碌曲、舟曲峰迭至迭部代古寺、夏河至青海同仁(甘肃段)4条二级公路及九甸峡库区航运工程前期工作。兰州至合作铁路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完成通乡油路、通畅工程和通自然村道路等1078公里公路建设任务。加快碌曲、夏河和合作城市公交枢纽为重点的县城客运站改造、增容、升级。

    加快重点水利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引洮济合”供水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引洮入潭”完成投资0.5亿元。投资1.4亿元,完成合作、舟曲等6县市11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投资1.1亿元,完成迭部、卓尼等5县城镇堤防和玛曲黄河2项塌岸治理工程。投资1.4亿元,新建代古寺等2项110千伏送变电、格尔柯变电站增容等4项35千伏送变电工程和8项10千伏及以下线路工程。建成黄泥湾等2项110千伏电力送出、立节变电站增容等3项35千伏送变电工程及2项10千伏以下线路工程。

    加快重大信息工程设施建设。投入1.9亿元,加快移动网络、农牧村通信网络、信息化应用平台及“无线城市”建设。投入0.8亿元,继续推进电信3G网络、光网城市、平安城市、教育信息化、农牧村信息化等工程建设。投入0.6亿元,实施联通网络主体及配套扩容工程。继续加强农牧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三农”邮政网点建设。

    (二)更加突出农牧业经济发展,注重利民富民,着力提高农牧民实际收入水平

    突出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首位产业地位。投资8亿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力实施好牦牛藏羊和奶牛产业发展等11个建设规划,加快五大示范区建设,扶持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抓好牦牛藏羊奶牛专业化养殖、农牧民技能培训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草原承包到户(联户),引导草场向合作社依法合理流转。加强动物防检疫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扩大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年末各类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再有新的提高,全州畜牧业增加值超过16亿元,增长8%,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提高到25%以上。

    加快发展各类特色种植业。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加快推进优质青稞、高产油菜、藏中药材、高原夏菜、经济林果和苗木培育等区域性特色种植产业带建设。探索推进循环农牧业发展,提升特色种植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良种青稞面积巩固在15万亩,藏中药材种植面积提高到20万亩,扩大高产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建设9个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和卓尼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基地,配套建设恒温保鲜设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开展杂交油菜制种和药材、蔬菜种苗组培试验示范。积极引导农牧村土地资源依法流转,提高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比重。

    打好基本消除贫困攻坚战。全面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按照五年内全州基本消除贫困“三步走”奋斗目标,今年舟曲、玛曲两县减少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33%,碌曲、夏河、合作三县市减少25%,迭部、临潭、卓尼三县减少20%。把贫困地区“双联”活动的着重点落实在富民产业发展,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贴息资金集中投向富民产业。实施好238个整乡推进、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和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项目。争取落实东西扶贫协作等对口帮扶资金1亿元。重点扶贫乡和村实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突出农牧民劳务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8.5万人次,输转1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全州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要高于全州,达到19%以上,实现7万人脱贫目标。全力打好舟曲扶贫攻坚战,推进“九大攻坚任务”,实施“五项辅助工程”。全面推进舟曲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务培训输转等14项年度重点工作,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2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为2014年提前整县脱贫打好基础。

    加强农牧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争取加大水利投资建设力度,今年再解决全州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卓尼、夏河两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牧区饲草料重点县建设工程和5个农牧村电气化县建设工程,完成3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迭部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建设任务。实施好4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完成5项水土保持和2座病险水库维修加固工程。

    加大科技支农富农力度。围绕首位产业和各类特色种植业示范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科技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驻场包棚、分片包干,及时解决农牧民迫切期盼的生产技术难题。鼓励农牧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牧业合作社,把实用技术推广成效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为农牧业持续增效和农牧民加快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全面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注重统筹推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突出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首位产业地位。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培育高原牦牛藏羊肉精细制品、系列乳酪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等畜产品加工增值产业体系。以华羚、安多、雪原、燎原等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加快实施总投资9.6亿元的雪顿乳业日处理400吨牦牛奶生产线建设等11个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现代营销管理,提升竞争能力,增强对全州畜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合理有序发展矿产建材业。遵循生态工业发展要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优势矿产资源向大企业集中,提高整装开发水平。加快总投资3.6亿元的格萨尔黄金公司等4户矿产企业改造升级,所有成品金都必须在州内冶炼增值,大规模开发黄金系列终端产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劳动力就业受益。支持总投资2亿元的临潭建华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开发系列水泥预制构件、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

    规范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坚持依法规范有序发展,建设迭部花园等41座在建水电站,力争卓尼联柱桥等5个电站完工或部分机组发电。继续加快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各项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藏区优惠电价政策,调整用能结构,逐步形成以水电为主体、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促进藏中药产业和土特产加工。加快推进藏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设,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首曲药源公司现代藏中药饮片加工等为重点,推进新特药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推出一批藏药材生物制剂、藏中药成分提纯制剂等特色产品,把藏医药向全省推广,打造甘南藏药知名品牌。积极培育羊肚菌、木耳、蕨麻、山野菜等山野珍品加工,支持一批小微型土特产加工企业快速成长。

    加快发展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重视民间民族传统工艺产品开发,培育壮大一批唐卡、藏族服饰、藏式帐篷、藏毯等民族特需用品定点企业。支持发展一批藏式家具、建筑雕刻、特色装潢等民族特需用品加工生产企业。扶持洮砚艺术品生产等优秀地方文化精品发展,逐步将我州建成文化特色鲜明、产业链条较长、规模效应明显的区域性民族用品加工产业聚集区。

    全力支持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落实推动非公有经济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增速达到30%以上。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合理安排非公有经济用地需求,积极帮助解决各种特殊困难。支持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非公有经济壮大产业经济规模。鼓励新兴非公有经济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集群发展。

    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加强在兰州新区“飞地建园”工作。以兰洽会和民企陇上行等活动为平台,以三个首位产业和其它特色优势资源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全州新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0个,合同引资60亿元。实施在建招商引资项目120个,当年到位资金40亿元。

    (四)全力强化旅游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注重质量效益,加速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突出旅游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首位产业地位。加快甘南国家级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步伐。抓住建州60周年大庆机遇,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和各大旅行社来我州采风采线,开展各类特色优势旅游资源的大规模系列宣传促销活动,主打“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唱响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主旋律。努力将各县市更多的民间民俗节庆活动纳入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全力推进国道213线旅游文化宣传长廊建设,加大兰州—甘南—九寨沟旅游线路的整装促销,提升甘南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加快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元加快临潭冶力关、碌曲郎木寺、迭部腊子口等18个重点旅游景区新建续建项目建设。投资2亿元加快建设州游客集散中心、卓尼大峪沟、迭部俄界会议遗址等8个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卡坝措美峰至卓尼大峪沟景区公路建设。全面实施合作市“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区”保护性开发,力争纳入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夏河、临潭两县“百万人(次)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扎实推进迭部扎尕那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前期工作。

    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市场化发展。完成香巴拉文化控股公司组建工作。加快旅游项目包装招商引资,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重点鼓励州内外民营资本大规模参与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产业与本土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多元化旅游服务价值。促进旅游与农林牧、民族特需品、藏医药等产业关联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商品和发展业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商业街区和旅游商品专营店。继续扶持迭部茨日那等10个专业旅游村规范发展,鼓励发展“农(牧)家乐”、“藏家乐”。

    注重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效益。加强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景点行业监管,开展旅游服务环境大整治和星级饭店大创建活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守职业道德,提高从业素质。继续强化对外协作,在巩固“三省五地”旅游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国内外各大旅行社的合作经营,全面拓展客源市场,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和30%。

    (五)突出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注重一体推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继续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体系。全面完成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城区控制性详规和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各县市城区修建性详规编制进程,增加城市总体形象设计和重点街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和组织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各县市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和城镇建筑个性,注重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合作市控规覆盖率要达到100%,其余各县达到90%。

    加快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投资10亿元新建卓尼桥南滨河道路及给排水、临潭城区供水等5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新城、郎木寺等15个一级镇的道路、给排水等项目。投资15亿元实施合作城区市政设施、夏河旅游广场、迭部滨江路等47项续建工程,市政设施向周边村镇延伸。州府合作等县市城区的民族特色化改造州庆前基本完成。在推进城郊退耕还林(草)中促进周边农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人口向城镇转移。积极促进以县城为重点的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全州城镇化率力争提高两个百分点,达到28%。

    改造建设城乡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县城规划建设控制区内原则上都要 “退二进三”,规模型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原则上应向县城、集镇和交通沿线集中。同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扩建200个农家店和必要的乡村商品配送中心。改造升级一批城乡集贸市场。启动运营州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新兴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配送服务,培育壮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努力构建高原区域性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

    (六)全力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建设,注重开发创新,推动先进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着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投资1亿元新建州藏民俗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州图书馆和夏河、卓尼、迭部3县文化馆、图书馆等8项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加快州文化馆、体育场(馆)项目改造建设,完成合作市图书馆和临潭、玛曲、碌曲3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项目。努力完善州县“两馆”内配设施和社区、乡镇健身活动中心等设施配套。做好乡镇文化站和农牧民书屋后续配套完善工作,并向寺庙等空白区域延伸,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先进文化的公共服务功能。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村、进社区”、“千台大戏送农村”和农牧村电影放映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度高、普适性强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牧村、社区、企业、校园和寺庙公共文化生活。

    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资料搜集与内容充实工作。加快拉卜楞寺文物修缮工程和申遗进度。加强俄界会议会址等红色重点文物保护。州庆前出版《甘南历史文化》丛书(20本)。创排一批州庆献礼大型民族文化特色剧目,提升甘南地方文化影响力。

    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发展。坚持政府积极引导、市场化多元投融资为主体,围绕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大力扶持州县文艺院团市场化运作创新发展,推出新人精品,丰富文化艺术业态。加快拉卜楞文化、白龙江流域民俗生态文化、洮河风情文化等产业园区建设。抓好国家级甘南羚城文化产业园、夏河摩尼宝文化展示中心等4个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立项。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亿元,增长38%。

    (七)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注重为民惠民,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各级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刚性政策要求,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负责地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车安全工程、农牧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巩固落实高中免费教育政策。加大高中校舍改造和教学设备配套力度。全方位加强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多渠道引进紧缺专业初高中教师。加快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步伐,当年完成投资1亿元。扩大“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全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班)30个,全州实施农牧村幼儿园(学前班)免费营养餐改善计划。完成迭部、舟曲两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

    加快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州地方病防治研究院、州卫生监督所、州妇幼保健院和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州县两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新建和改扩建临潭八角、卓尼尼巴等21个乡镇卫生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卫生服务能力。实施藏中医药治疗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各市州及部分县市开办藏医药门诊,为全省培养输出藏医人才,扩大甘南藏医藏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支持夏河、合作等县市创建藏医药示范县市。积极衔接落实,力争五年内天津医科类大学为全州定向培养300名本科医务人员,争取今年定向招录60名。

    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继续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完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管控,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人口计生“三项制度”和计生惠民政策,并力争提标扩面。开展人口计划生育精细化服务管理年活动。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州”。卓尼县国家级优质服务县通过验收。支持合作、舟曲、迭部、夏河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市。卓尼、临潭、舟曲、碌曲完成“利益导向示范”创建任务。投资新建14所标准化基层计生服务站。加强人口和计生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切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惠民能力。继续完善和规范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统筹层次。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的管理服务水平,城乡各类参保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86%以上,征缴基金4.3亿元。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保障对象准确率提升到95%以上,确保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不发生问题。加快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会保障服务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就业。加快推进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620人。

    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改造建设进度。今年再投资1.5亿元,改造1.5万户农牧村危旧房屋。2011年15078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入住,2012年9410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建成,2013年10524套保障性住房在5月底前全部开工,完成50%以上的工程量。提高安居小区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提高住房贷款管理服务水平。

    创新普及科技发展事业。继续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力度,加强科技市场和知识产权工作,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专利申请量增加20%。州县财政科技投入实现逐年增长。有针对性地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科普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和各类型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合作,提高科技为首位产业、重点企业的服务水平。

    (八)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保护利用,努力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落实全州生态功能区划定位。我州已整体划入国家和甘肃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合作等6县市划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迭部、舟曲两县划入长江上游“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属限制开发区。尕海—则岔等28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为禁止开发区。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政策性界定,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将限制或禁止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加强生态自然修复和工程性环境保护。我们既要爱护自己的生态家园,也要从实际出发,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优势产业;既要增强提供生态服务产品的能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又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政策性帮助扶持,发展新兴产业、生态产业、环保产业,不能让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大的影响。

    加快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加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实施沙化草原综合治理、牛羊育肥小区建设等5个子项目,争取启动实施该规划中新增的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加快争取甘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州试点工程,力争将其中更多的规划项目纳入到甘肃省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总盘子。加强对各县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各县市用于生态建设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三分之一,以后逐年增长达到国家要求。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面建立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基本制度。落实草原载畜量核减要求,规范使用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资金。认真实施各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切实强化退化草原综合治理,完成草原鼠害治理300万亩、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00万亩。加强草原监理执法,坚决制止采挖虫草、药材和其它破坏草原生态安全的不法行为。严防草原火灾,保护草场安全。

    加强林业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继续实施好天保二期、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管护森林873万亩,封山育林3.3万亩,退耕还林3.4万亩,义务植树3万亩。开展森林抚育、造林补贴及公益林公共管护等项目建设,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强化森林“三防”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继续实施好兰郎公路两侧和合作市面山绿化,各县也都要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植树造林活动,打造“一江三河”生态长廊。把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

    强化国土资源管护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全州耕地保有143万亩、基本农田保有115万亩的红线。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从严、从紧、从优管理用地指标。扩大城镇土地储备,合理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实施白龙江沿岸土地开发整理等12个项目,整理开发土地1.6万亩,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加快矿产资源调查普查探查工作,力争重点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灾害预警预防治理。高度重视灾害性异常天气过程,健全各级灾情会商、预警、防御和信息发布机制网络。完善覆盖全州的环境监测网络和地质灾害应急预警体系。开展各类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灾害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加强应急救助和救灾物资保障储备管理,切实提高各类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九)着力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注重开源节流,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突出加强财源建设。全面提高全州的财源建设意识,大力发展含税量高的二、三产业。扶持华羚集团、雪顿乳业、佛阁藏药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格萨尔黄金公司、九甸峡水电站、建华水泥等重点企业扩大产能,壮大财源基础。着力支持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石油、烟草、通讯、邮政、商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培植财源增长潜力。

    依法强化税收征管服务。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税源动态监管。认真落实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坚决打击偷税、逃税、骗税行为。各县市都要重视挖掘地方小税种增收潜力,确保各类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面开展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专项检查整治行动。所有非税收入包括矿山企业利润分成都必须按照政策规定全部纳入统一的财政预算管理。要重点加强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规范征缴,避免国有资源收益流失。坚决依法清理已经到期或不合理的优惠政策。今年全州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要增长18%。

    规范提高财政支出保障能力。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财政加大对我州的各类补助支持力度,增强地方财政支出保障能力。全面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公务卡应用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等国库管理领域重大改革。坚决禁止机关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强化对强农惠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产业扶持等资金的财政和审计监管。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强农惠农、改善民生、旅游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倾斜。下决心压缩机关单位一般性公务支出和“三公”经费。

    全力加强金融支持建设发展力度。全面调动州县各家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扩大金融贷款对首位产业、重点企业和城乡富民产业的信贷规模。鼓励支持各家金融保险机构向县市、乡镇增设网点。做好域外商业银行引进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等工作。重点支持各县市贷款担保中心建设,扩大资本金规模。稳步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工作。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十)更加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注重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幸福甘南

    依法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坚决反对达赖集团的分裂破坏活动,全力开展反自焚专项斗争,坚决遏制自焚事件多发频发,坚决防止发生群体性不稳定事件,坚决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稳定。最大程度地团结人民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和广大宗教界人士,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分裂势力和捣乱破坏分子。依法全面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治安整治,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突出强化对重点人员、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切实加强公安政法队伍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文明执法、公正司法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深入推进法治县市创建。着力加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矿山开采、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安全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市场物价和产品质量监管,切实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品。

    依法依规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州创建,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维护合法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继续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进寺庙活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民主管理。依法整顿问题严重的宗教寺庙。注重寺庙公共服务建设和宗教界人士民生改善,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驻地各部队和武警对甘南的改革发展稳定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部队和武警建设,支持民兵预备役工作,抓好国防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十一)改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注重职能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全面加强十八大理论学习武装。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要求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条战线、各个方面,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谋划工作方略、破解发展难题、推动跨越发展上来。坚定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实施好“五大战略”,全面推动“五大甘南”建设。

    继续推进依法规范高效行政。我们将更加自觉地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继续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力求做到代表委员满意、人民群众受益。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高效、结果务实有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坚决压缩和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限,维护好公共利益、群众权益、社会公平和经济秩序。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州、县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构建高效、集中、统一的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行政绩效评估和考核,努力使各级政府的职责履行和管理服务更加富有成效。

    继续着力改进政风作风。我们将坚持领导班子带头,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心往工作上想,切实把心思用在干事业、抓落实上;坚持劲往项目上使,切实把着力点放在谋划、争取和落实项目上;坚持腿往一线上跑,切实把精力放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实情上;坚持钱往刀刃上花,切实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

    继续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我们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加强政府自身的勤政廉政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发挥好审计、监察、法制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各级公务人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干部清廉、政府勤政、形象良好。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迎来自治州建政60周年。从现在开始,州庆各项准备工作都要进入倒计时,全方位努力举办好州庆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共产党领导下60年来自治州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建设成就,充分展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比优越、无比正确!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甘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州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步伐,务实进取,勤奋有为,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 2011-11-16导出word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10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毛生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建设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过五年的努力,预计到今年底,全州生产总值达到80.7亿元,年均递增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亿元,年均递增33.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74亿元,年均递增2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年均递增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递增15.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 5亿元,年均递增15.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67亿元,年均递增32.6%,贷款余额达到85亿元,年均递增29.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一系列重要发展政策和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总盘子,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

    ——农牧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施“农牧互补”,推进“一特四化”,投入5.5亿元,建设示范村267个、联户牧场412个、专业养殖小区63个、专业合作社181个、牲畜暖棚6358座。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投入1.38亿元,建成优质青稞基地25万亩、高产杂交油菜6.25万亩、中藏药材10.21万亩、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3441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467个,劳务输转累计62.6万人(次),劳务收入合计32.6亿元。减贫9.33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4.7 %。改造农牧村危旧房32088户,灾民建房22353户、维修35367户,建成户用沼气28880户。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五年实施2294个建设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年均递增33.8%,其中争取落实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资金57亿元。夏河机场开工建设。新建、改建二级公路282公里、农牧村公路4414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6621公里。建成33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新增主变容量40万千伏安,建设、改接输电线路900公里。改造建设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水、供热、防洪、垃圾处理等设施,城镇功能日趋完善。通讯网络和邮政等设施改造升级,城乡通讯通邮条件显著改善。

    ——基本民生大幅度改善。统筹资金61.3亿元,实施了45项民生工程,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参保率分别达到94.2%、99%、95.4%、96.3%和97%,发放保险金6.98亿元。新农保参保率95%。新农合参合率97%。新增城镇就业2.18万人,14360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面落实,寄宿生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保供养、优抚资金、物价补贴等9.34亿元。解决了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9.3亿元。竣工保障性住房15977套,入住13075户。九甸峡库区2062户9338人的移民搬迁安置按期完成。全州干部职工津贴补贴、艰边津贴及其它工资福利待遇和村组干部报酬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落实投资13.78亿元。游牧民定居13732户。草原、森林、湿地保护建设加强。退粮还草26.5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1447万亩,森林管护740万亩,封山育林28万亩,荒山造林14万亩,义务植树2.2万亩。投资近4亿元,实施土地开发整治、矿山尾矿库及地质灾害环境治理项目106个。淘汰工业企业落后产能22.6万吨,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起步良好,安多循环经济园区一期完成投资2.5亿元。迭部县列入“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总量和比重提升。建成水电站48座,装机106万千瓦。格萨尔、华羚、安多、雪原等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施旅游建设项目171个,建立国家3A级以上景区5处,旅游接待累计80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18亿元。非公经济占全州GDP的比重达到35%。五年出口创汇2.3亿美元。签约招商项目219项,到位资金112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由731所调整到483所,新建、改扩建学校260余所,寄宿制学校增加到146所。全州整体实现“两基”目标,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支持合作民族师专实现“升本”目标。取得科技成果84项,推广适用技术40项。投资4亿元,新建、改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3个,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群众就医条件大幅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三项制度”全面落实,新建7个县和38个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全州整体实现省级优质服务县目标。建成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40家农牧民书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较大改善。“西新工程”有力推进,广播电视20户以上“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94%。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及“双拥”共建取得新成绩。物价、藏语言文字、住房公积金、气象、地震、残疾人、地方志、老龄和边界等工作为全州发展做出新贡献。

    ——灾后恢复重建稳步推进。投资21.6亿元,实施“5·1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274个,全面完成灾民建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10个方面的重建任务。截止目前,总投资50.2亿元的“8·8”灾后重建170个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21亿元。白龙江老城区防洪工程和三眼峪山洪泥石流沟道整治等18项工程完工,城乡灾民住房建设、教育卫生重建、地质灾害治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其它县市也实施了一批防洪、地质灾害防治、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等项目。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狠抓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努力完成州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第一,农牧村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继续推进,全州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有望达到31%、37%和32%。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性投入1.76亿元。特色种植业效益增加,设施农业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4个。劳务输转13.2万人次,劳务收入预计11亿元。2万人将实现脱贫。新建农牧村安全饮水工程165处、户用沼气2130户。

    投资7.64亿元,实施40个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接待游客226万人次,收入8.5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建材企业规模扩大,骨干企业利润增幅达到71%。代古寺等7座水电站投产或部分机组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1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加快。

    第二,重大基础设施和城镇改造建设加快实施。

    投资18亿元实施交通大会战。夏河机场完成投资2.5亿元,岷县至合作等3条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30条农村通畅公路开工建设。“引洮入潭”近期开工,“引洮济合”加快前期工作。卓尼县巴都河等4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合作市格河等8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总体完工。330千伏多河变电站1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舟曲县城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等骨干电网建成投运。

    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乡镇规划修编基本完成。投资5.7亿元,实施了25项县城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合作集中供热第二热源厂和迭部等6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碌曲等4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有望年底竣工。中石油天然气入甘南援藏项目主管道工程量完成,舟曲、迭部、碌曲等县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合作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加快推进。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4.5%。

    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0亿元,其中中央藏区专项资金6.8亿元。争取各类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5亿元,省级藏区建设专项资金1.8亿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1亿元、政法等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3亿元。

    第三,社会事业建设和基本民生改善加大力度。

    州县财政投入1.8亿元,以碌曲县为代表的“两基”工作高标准通过国家督导验收;实施43所寄宿制学校和42所中小学校舍改扩建,办学条件改善,高考升学率达到85%。夏河县医院住院部等9个县级综合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扎实开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行启动,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28个农牧民书屋加快建设。首届农牧民运动会和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成功举办。广电网络整合有序推进,发展数字化电视用户4000多户。夏河、玛曲等4个中短波实验台建设有力推进。

    省州确定的“十大惠民工程”26件民生实事加快落实。国家补贴6.5亿元,1.5万套保障性住房和1.6万户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加快实施。2821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新建改建游牧民住房700多套。发放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金2亿多元,物价补贴11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734人,2270名大中专毕业生将实现就业。

    第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继续实施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和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规划。争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8亿元。封山育林4.9万亩、荒山造林5.5万亩、义务植树1.55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森林“三防”工作成效显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加强。

    全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夏河安多和合作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开工。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举办腊子口生态文明论坛,8个“生态文明村”试点有序开展。州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9个环保项目建成。重点领域和行业环境污染整治、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力度加大。

    第五,社会管理创新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排查矛盾纠纷592件,调处化解572件。对118件重大社会事项进行了风险评估。综治维稳基础规范化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禁毒工作成效显著。“严打”整治和社会面管控力度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严格实行物价监管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三级预警监控,价格上涨过快势头初步遏制。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实现控制目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交通、矿山、建筑等行业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廉政建设有力推进。

    从前十个月的发展趋势看,预计今年全州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都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级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公安干警、驻警驻军、各族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建设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五年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认真汲取的教训。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掘出来,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草原严重超载过牧等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能从根本得到遏制,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全州跨越发展的最重要“瓶颈”; 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质量水平较低,能力建设还比较薄弱,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减灾任务十分艰巨;物价调控和就业压力较大,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部分干部的纪律作风、办事效率以及依法行政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建设发展的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强化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改进工作。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方针,结合“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157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3亿元,年均增长3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年均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主要从九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全面实施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设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文明示范区。基本完成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主要建设任务。力争启动甘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争取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治理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加强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启动实施国家天保二期和藏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全面提升甘南林业生态价值与服务功能。加强玛曲、尕海等重点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重视野生珍稀动植物保护、救助工作。切实抓好舟曲灾后重建生态恢复治理。实施合作市面山绿化第二轮规划。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划定基本草原生态保护区,促进草原畜牧业从注重开发利用向生态优先方向转变。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好退耕退牧农牧民和生态移民的转产与后续生活保障。加强矿产资源利用、水电资源开发、交通项目建设和砂石料开采等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实现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同步设计、实施、验收。抓好迭部“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

    推动全州国民经济向生态经济方向转型。加强高原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发展,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和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限制化肥农药使用,严禁违规使用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严禁高污染企业进入甘南。重点强化格萨尔、忠曲、早子沟金矿等尾矿坝及废弃物综合治理。加快安多、建华、合作热力公司等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和党政机关节约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探索建立以森林、草原、湿地、水体等为主的碳汇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防治监控体系,加大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力度。建设防灾避险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二)推动旅游产业超常规发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旅游兴州”战略。突出旅游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进一步调整完善全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本布局,以开发草原湿地、森林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名胜古迹为重点,加快构建便捷畅通的旅游线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多方联动的大旅游新格局。打造拉卜楞、冶力关两个年接待百万人次核心旅游景区,申报创建一批3A级以上景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强县和省级旅游示范县。支持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文化旅游。加快建设重点景区道路、给排水、供热、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游客中心、高星级宾馆、餐饮娱乐、购物商场等配套设施,形成功能齐全和设施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让旅游业为广大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经济文化产业的拉动功能和对外开放助推效应,努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把甘南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16年,全州旅游人数力争达到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州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大力实施“产业富州”战略。加快发展高原绿色食品产业,扶持华羚、燎原、科瑞、雪原、天玛、晟羚等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向高原绿色食品产业集团方向发展,支持安多公司建设畜产品产业园区。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加强对外合作,合资并购,上市发展,走向全国。

    依法规范水电产业发展,合理扩大全州水电装机容量。争取一定规模地方留存电量,落实上网标杆电价政策。实质推进黄河玛曲段水电资源开发。积极论证和开发建设百万千瓦级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形成水电为主、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产建材业为目标,加强黄金产业的改造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开展共伴生矿联合技术攻关和低品位矿产开采选冶开发,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继续加强水泥建材行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在高附加值产品、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水泥制品产业链延伸上实现大跨越。

    全面规划发展中藏医药特色产业,积极融入甘肃陇药产业发展大格局。扩大中藏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研发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设,加强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与国内和其它藏区知名大中型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打造甘南藏药知名品牌,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三)突出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大州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演艺中心、数字影院等为重点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牧村、社区、企业、行业和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民族体育运动,提升文化体育综合服务能力。

    充分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开发全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各类文化遗产,重点推进拉卜楞寺“申遗”工作。加强州县专业文化文艺团队建设和文艺创作者、农牧村文化带头人、民间艺人、文化经纪人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藏语言文字工作。提升藏语影视产品和藏文出版物生产能力。

    加强经营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把现代艺术理念、艺术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本土文化之中,有效开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创新传统文化产业,丰富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艺术业态。建立文学艺术评比奖励机制,鼓励文化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高质量文化精品,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把底蕴深厚、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甘南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支撑能力

    全力突破重大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围绕重大骨干交通路网和农牧村公路建设这两个重点,实施好三年交通建设大会战,到2013年,夏河机场建成通航,岷县至合作等两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和合作至冶力关等3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完成卓尼至碌曲、临洮至新城、峰迭至代古寺二级公路前期工作。支持迭九公路、成兰铁路迭部段建设。开发黄河玛曲段和洮河九甸峡库区航运。力争兰州至合作铁路开工建设,加快西宁至合作至川主寺铁路前期工作。到2016年,努力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80%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公路、60%的自然村通公路的目标。加强道路养护管理体系建设,保护好路产路权。

    加强水利设施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实施“引洮济合”工程,完成“引洮入潭”工程。在洮河、白龙江和大夏河流域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和水资源工程,解决沿岸农牧区生产发展和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州内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城镇防洪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抗旱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

    加快能源和通讯设施建设。完善33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网络,抓好城市、农牧村和国有林区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的资源配置和供电保障能力。各县城全部开通天然气,并力争扩大到沿线乡镇、村组、厂矿企业和寺庙。加强通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通信体系,提高信息化保障水平。加快 “三网融合”以及农牧村通信网络和通邮工程建设。

    (五)加速农牧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把保护基本草原与保护基本农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和利用并重,落实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推进草场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科学制定禁牧休牧轮牧计划,落实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机制,实质减少超载牲畜数量,严格以草定畜,基本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强草原围栏、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草原畜牧业由天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全面促进畜牧业和草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加快发展。

    继续实施“一特四化”,加快牦牛藏羊繁育、育肥、乳制品和草产业带建设。加强饲草(料)种植加工、牲畜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龙头企业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农牧民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六大工程建设。加强特有畜种资源保护和畜禽品种改良。

    着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白龙江、洮河和大夏河沿岸适宜区域,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和现代设施农业,推进优质青稞、高产油菜、中藏药材、高原夏菜和特色经济林果等现代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推广成熟适宜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继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坚持科学规划,实施农牧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干旱草场节水灌溉、以电代燃料、电气化、户用沼气等工程。加大基本农田保护,改良中低产田和复垦灾毁耕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农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全州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规模化农畜产品专业经营市场,加强商贸流通,完善城乡市场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贫困对象为主体,开发式扶贫为基本方式,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一体,把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温饱和尽快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与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与新农牧村建设、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现代农牧业发展、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相结合,集中实施“八项扶贫”工程,培育发展贫困片区优势产业。巩固提高整村推进扶贫成效,探索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模式,继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劳务性收入。五年减贫人口10万人。

    (六)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藏区教育发展政策,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改造扩建工程,建设一批标准化学校,加快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合作一中、合作藏中示范性中学创建步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实现学前和高中教育免费。完善教材、师资和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双语”教育体系。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行 “9+3”免费职业教育,申建甘南职业技术学院。推进继续教育,抓好特殊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全力推广国家法定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加强面向民族地区的本科教育和学科建设,拓展内涵发展路子。

    切实提高科技支撑服务能力。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领域。拓展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和大中型企业的科技研发创新合作,大力实施科技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工作,增强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普及推广能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加快农牧林科技服务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创建“科技进步示范县”活动。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和广大农牧区,适应甘南地域、气候和人口特点,装备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农牧民参合率和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比例。要特别重视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科学合理规划,充分挖掘潜力,加强创新发展,大力扶持中藏医药事业,培养高层次中藏医人才,加强中藏医专科建设。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第五期“西新工程”和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农牧村广播电视全覆盖。

    (七)科学统筹区域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全面实施甘南州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加快州府合作市和各县城及建制镇改造建设步伐。重视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和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民族特色化改造等专项规划配套衔接。在全州大局上统一布局和优化配置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公共服务项目和生产要素流动,提高城乡发展资源配置效能和基础设施共享程度。

    以建州60周年大庆为契机,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进一步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对农牧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合作市率先建设成为现代高原生态旅游名城,把各县城建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城镇。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中心集镇建设,把一级乡镇建成旅游、商贸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镇,形成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网络式发展新格局。推进城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展示全州城镇文明、开放、和谐的良好形象。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探索适合甘南州情的特殊就业推动政策,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牧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对农牧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对农牧村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特殊补贴。加快推进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大力促进面向企业就业、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继续千方百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转向技能型、效能型转变,提高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

    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建立健全符合我州实际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和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等多层次的政策性住房供应体系,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继续对农牧村危旧房进行全面改造,把城乡居民住房这一最基本的民生保障问题解决好。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保障能力。扩大“五大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补贴和待遇标准。落实被征地农牧民和退耕退牧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州县(市)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一批基本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项目,健全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养老保障、社会福利、慈善募捐和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

    (九)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为实现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稳定安州”战略。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诉求。在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把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贯穿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以社会民生和谐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于萌芽、引导向和谐。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强政法系统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和队伍能力建设,推进基层综治维稳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提高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继续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禁毒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县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秩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把寺庙纳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好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加快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和风险与绩效评估机制,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强食品药品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2年的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州委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跨越发展、实现长治久安”三大任务的开局之年。明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96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0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5以内。由于今年全州第四季度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国家和省上对明年的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也未做正式部署,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明年的政府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迎接建州60周年大庆为契机,全面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举全州之力,建设一批建州60周年大庆重大标志性工程。全力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州文化演艺中心、州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等14个州级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以提升8个县市城区基础设施与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的22个县市级献礼工程,以优异的业绩向自治州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助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深入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加快夏河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试飞创造条件。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加快推进兰州至合作铁路前期工作。完成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合作至冶力关、宕昌南河至迭部、夏河县城至机场3条二级公路和迭九公路二期建设进度。实施6条通乡油路、72条村道通畅工程,开工建设323公里自然村通公路工程。加快推进“一事一议”农牧村公路建设养护试点。全面加强路政管理和道路养护工作。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合作市第二热源厂等6项集中供热建设工程。实施8县市城区道路和县城中心区改造及给排水等22项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工程。完成中石油天然气入甘南建设工程,合作、夏河率先入户使用。加强对已建成市政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建设与管理三位一体的城市经营管理体系。继续实施以县城为主的民族特色化改造和“四化”建设,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引洮入潭”工程全线开工,“引洮济合”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实施好大夏河县城区段、洮河卓尼县城区段、临潭干戈河、迭部县城新区等重点防洪治理与改造建设工程。实施199处农牧村饮水工程,解决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夏河、临潭等5县10项中小河流治理。争取实施卓尼县牧区饲草料示范县和合作市干旱草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推进重点电网工程建设。投资1.38亿元,实施4项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新建2座35千伏以下开关站、38条输电线路,完成10千伏及以下9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推进全州信息化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国家自主知识产权TD(3G)网络连续覆盖和农牧村移动网络全覆盖工程。投资8000万元,推进电信3G网络、光网城市、农牧村光缆建设,实施电子政务、强农惠农、有线电视传送、平安甘南等十大信息工程建设。投资1亿元,全面提升联通网络保障性能和服务质量。继续加强农牧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三农”网点建设。强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服务管理职能。

    (二)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投资1.86亿元,完成甘南黄河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中的游牧民定居、牛羊育肥小区、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奶牛养殖小区、农牧户养殖设施等年度建设任务,启动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沙化草原综合治理等规划项目。加快推进甘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两大生态建设工程的项目前期工作。

    实施好天保二期、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管护森林873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森林抚育4.3万亩,荒山造林1.6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积极推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继续做好黄河首曲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健全草原生态保护机制,每年落实2亿元以上的生态补助奖励资金。加大草原监理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草原生态行为。继续推进绿色生态文明村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实施总投资6000万元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9个国土整治项目。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及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建设基层气象台站,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州的环境监测网络及应急监测体系。

    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保监控。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禁止有毒物质违规排放,严厉查处环境安全事件。完成年度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推动全州支柱产业的生态经济转型,支持合作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出城入园”进程。

    (三)突出旅游产业战略主导地位,全方位推动旅游业加速发展

    大力度、超常规推动旅游产业提速发展。全面实施投资3亿元的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维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改造提升冶力关旅游接待服务基础设施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两个百万人次核心景区。支持建设腊子口、米拉日巴佛阁等重点景区晋等升级。继续实施好当周沟、桑科滩和大峪沟景区等10项续建工程。扶持郎木寺、新城等10个专业旅游村和一大批“农家乐”,提升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州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合作市森林公园宾馆等一批重点旅游服务项目。组建甘南州香巴拉文化旅游集团。进一步拓宽旅游产业发展领域,加强草原湿地旅游、高原牧业旅游、特色农业旅游、民族民居旅游等,精心设计各类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保持原生态、发掘文化性、赋予新内涵、提高参与度,让旅游者在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旅游活动体验中促进农牧村开放、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

    突出加强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办好“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等重点节庆活动,利用国家级主流媒体、著名演艺活动和精品广告影视作品等,特别是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加大策划包装、品牌塑造和资源促销力度,全力提升“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知名度。挖掘、整理、开发甘南丰富多彩的历史、红色、民族、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护中挖掘原生态文化资源,在创新中增强旅游文化内涵,全面丰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型态。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把旅游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景区、重点客源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和大型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把甘南丰富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争取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和30%以上。

    (四)突出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甘南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提高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州藏族群艺馆、藏民俗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建设,加快州文化新区建设进程。实施州多功能体育馆和州、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新建舟曲、迭部两县博物馆和迭部县体育健身中心,改扩建州体育场(馆),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大艺术精品创排力度,支持州县专业艺术院团编排高水平的建州60周年庆典献礼剧目。进一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举办首届民族民间文艺大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和“文化下乡”活动。继续加大对甘加八角城城址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甘南民歌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实施拉卜楞寺等3处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支持群众体育、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分批建设5个乡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

    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扶持甘南州羚城藏族文化产业园和腊子口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拉卜楞文化、白龙江流域民俗生态文化和洮河风情文化、洮砚历史文化等文化产业园区以及民族服饰、唐卡、藏香制作等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五)继续加强农牧村经济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

    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着手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推进草原确权和承包落地到户,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禁牧880万亩,推行草畜平衡2800万亩,草原鼠害综合治理350万亩。在临潭、卓尼等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进一步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一特四化”,完成160个试点村建设任务,培育联户牧场166个、养殖小区26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6个。继续加强种畜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种植业。以推广优良品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高产青稞、优质油菜、中藏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巩固扩大以蔬菜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开展“三位一体”循环农牧业示范。

    落实好牦牛藏羊良种选育、奶牛、能繁母猪、农机具购置等强农惠农补贴扶持政策。把特困乡、村作为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实施好70个以上整村推进和4个连片扶贫开发及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改造农牧村危旧房1.5万户,新建农牧村户用沼气2300户。继续抓好农牧民培训工程,年内培训2.6万人次,劳务收入13亿元。实现2万人脱贫目标。

    加强商贸流通和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运输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扩建950个农家店和卓尼等7个商品配送中心,建设56个综合集贸市场和玛曲供销社等7个农资配送中心。扩大玛曲、合作活畜交易市场规模,建设夏河、碌曲、临潭活畜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合作、夏河、临潭、玛曲4县市中藏药材交易市场。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大中专毕业生“金桥工程”和 “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等就业计划,强化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州级统筹,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向省级统筹过渡,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全国范围有效转移接续。继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实现城乡一体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标准,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州内直接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规范城乡低保救助制度。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推动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六)全力推进多元优势产业开发,切实增强地方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调整完善重要干支流水电资源开发规划,规范发展水电产业。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骨干水电开发项目,清理违规项目。加强水电站的生态环境监控、安全生产监督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所有建成投运的水电站必须首先保障生态用水充足畅流。同时,要切实妥善处理好投运发电、环境保护和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提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水平。加快实施早子沟、大水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格萨尔黄金公司选矿厂尾矿压滤干排工程,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继续支持安多公司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水泥建材产业做强做大。

    积极支持安多畜产、雪原食品、雪顿乳业等龙头企业的高原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帮助华羚、燎原乳业实施整体搬迁新建。支持天玛、安多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提高绿色有机产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

    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扶持甘南佛阁等3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向藏医产业集团方向发展。加快中藏成药、生物制品及特色保健品的研发,提升中藏药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合理有序推进山野珍品的产业化开发营销。

    加快发展民族用品加工业。在保持产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多系列、规模化发展,努力把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培育成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文化特点鲜明、产销链条完整、集聚效应显著的青藏高原民族用品加工产业聚集区。

    (七)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继续把教育摆在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中小学学校继续向州府、县城和条件好的乡镇集中,学前教育向农牧村适当延伸。实施迭部县藏中等12个校舍建设项目,年内改扩建幼儿园40个,积极申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加快“双语”教学改革,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州从明年秋季起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州内所有学校全面推行国家法定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完善特殊教育学校配套设施。整合州属4所中等专业学校,申建甘南职业技术学院。培训1000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引进一批骨干教师和具备先进办学理念的教育管理人员。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积极争取各类科技项目,加大特色优势农作物新品种、优质畜种本品种选育、牲畜疫病防治技术、草原综合保护技术等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华羚等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开展科技下乡,推进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业活动。

    继续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成7所县级综合医院和7所中藏医院标准化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州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和8县市卫生监督所。启动州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实施州县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卫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抓好州藏医医院组建与基本建设。全面加强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藏医特色优势,在州、县综合医院开设中藏医科,并将中藏医药纳入基本医疗服务范围。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支持舟曲、卓尼两县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合作、玛曲两县完成“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任务。继续深化“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州”创建工作。

    完成广播电视“西新工程”第四期建设任务,建成玛曲等4个中短波实验台。加快推进州县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为全州1.7万户游牧民配备便携式直播卫星接收一体机。继续做好“清一补一”工作,规范卫星电视转播秩序。

    (八)全力抓好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构建全州灾害防治体系

    明年是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的决战年。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突出加强现场监管,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加快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进度。以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和生活设施配套为重点,全面加快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建设进程,推进三眼峪、罗家峪生态恢复治理,完成城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重建、灾害治理、白龙江和沟道整治等方面的重建任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确保安全越冬,基本生活不发生问题。明年10月份前,总体完成泥石流灾后重建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

    加快舟曲整县提前脱贫步伐。以中央组织部对口帮扶和省直各厅局及兰州市援建代建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舟曲县整体扶贫开发规划和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整合各类政策和项目资源,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贫困村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改建、农村电网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和易地搬迁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制定和实施促农增收扶贫产业开发专项计划。推进生态移民,大规模培训和转移劳动力,大幅度增加群众收入。先期整合各类扶贫和建设发展资金6000万元,着力实施好拱坝河流域5个乡镇扶贫开发和防灾减灾国家级试点。用好3000万元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扶贫资金,重点扶持贫困村中藏药材、林果、无公害蔬菜、设施养殖等特色产业。实施好投资700万元的贫困村能源和养殖棚圈建设。再安排2500万元藏区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基本生产条件改善。

    努力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设备设施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和训练条件,大力发展社会化紧急救援服务组织,完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灾害防范自救意识,提高救灾物资储备能力。严格抗震设防监管,加快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舟曲、迭部、卓尼等县“群策群防十有县”建设。建设防灾避险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九)全面履行社会监督管理职责,努力建设和谐甘南

    按照最大限度激发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以基层党政组织为基础、群众组织为依托、政法组织为骨干的基层工作网络,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高度重视群众诉求,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惠民制度保障、社会治安管理等重要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解释和群众情绪引导疏解工作,努力及时公正地解决各类社会问题。重视源头预防,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畅通公众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着力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密切干群政群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防控网络,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工作,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能力。

    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合作市创建“两个共同”示范市为载体,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州县创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深入开展交通、消防、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保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继续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完善粮油、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和储备制度。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查处价格违规违法行为,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各位代表,加强各级政府自身建设是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认真执行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各项基本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违法行政责任追究。主动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州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集体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公示、请示报告等制度,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依法规范。

    努力提升行政效能。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目标,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不断规范完善运行机制,开展行政绩效评估,切实提高抓落实、促发展的效率。科学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严格工作目标考核奖罚。强化行政履职问责,坚决杜绝失职渎职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困难和愿望,研究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政府的每一个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真切意愿。切实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真实业绩。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规范各类工程招投标、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坚决纠正各类不正之风,依法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树立敬业勤政、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建设成就令人振奋,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发展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充满信心!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我们描绘了建设“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的宏伟蓝图,隆重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全州各族人民并肩携手,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共同开创甘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相关文档

  • 2011-01-26导出word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毛生武

     

    各位代表:

    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提出《甘南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任务提前完成。据初步测算,2010年底,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84亿元,年均增长12.1%;大口径财政收入6.67亿元,年均增长2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3亿元,年均增长26.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5亿元,年均增长16.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89元,年均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7元,年均增长14.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7.76亿元,贷款余额63.36亿元,年均增长24.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1‰。

    农牧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牧互补”战略有力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较大转变。国家投入14.82亿元,各级财政投入9.79亿元,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牦牛、藏羊为主的特色生态畜牧业加快发展,建成试点村267个、专业养殖3.1万户、合作社65个,牲畜暖棚8881座。推进高原特色种植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青稞基地稳定在20万亩、杂交油菜基地18万亩。扶贫开发和劳务输转加强,减贫人口14.6万人,贫困面下降到32.4%,农牧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重点产业开发迈上新台阶。“工业强州”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42:23.95:52.63。工业增加值是“十五”末的3倍,水电装机容量是“十五”末的6倍。格萨尔、安多等重点企业规模扩大,黄金产量19.05吨,水泥产量257.4万吨。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商贸流通活跃,旅游经济增势强劲。五年出口总额1.5亿美元。签约招商项目219个,合同引资137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州整体实现“两基”目标。实施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新改建学校260所,撤并206所,寄宿制学校增加到189所,寄宿生大幅增加。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免费。取得科技成果60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18项。投资4.04亿元,改造建设州、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1个,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大幅改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夯实,八县市全部实现省级优质服务县目标。全州文化基础设施较大改善,南木特藏戏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一大批文化精品推出。城乡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全面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88.81%和93.82%。地震、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残疾人、老龄和勘界工作等为全州做出新贡献。

    基本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参保22.1万人,发放各类保险金6.5亿元、低保金5.1亿元。新农合和新农保全覆盖。城乡累计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4%。统筹资金47.3亿元,办了一大批民生实事,较好地解决了上学、就医、行路、饮水、住房等方面的突出困难,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年实施各类项目2723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58.39亿元,是“十五”末的4.3倍。新改建二级公路242公里、农村公路4576公里。新建33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新增电网793公里,农牧村实现同网同价。改造建设一批城区垃圾处理、供水、道路、供热、防洪等设施。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城镇特色化改造加快。移动、电信、邮政等设施升级改造,城乡通讯通邮条件显著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完成投资14.7亿元,新建游牧民住房11437套,6.3万人定居。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和建设加强。天然林管护509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退耕还林15.3万亩,公益林补偿230万亩,义务植树2.2万亩。草场承包责任制基本落实。建立自然保护区8个2250万亩。淘汰水泥、铁合金等企业落后产能18.3万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安多循环经济园区一期建成。迭部县进入“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依法处置“3•14”等不稳定事件,维稳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综治维稳规范化和“平安甘南”建设有效推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力度,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宗教事务管理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下降。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及“双拥”共建取得新成绩。

    政府公共应急能力加强。全力组织抗击“5•12”特大地震和“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及夏河、合作、玛曲等县市特大暴洪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依法行政不断推进。“五五”普法深入实施。提请州人大常委会审议单行条例3件,制发政府规范性文件49件。办理州人大代表建议682件、州政协委员提案643件。各级政府工作的法制化、程序化运行加强,整体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二、201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完成了州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2%,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2.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4%,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城镇登记失业率3.94%,人口自然增长率6.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5。

    (一)国家支持藏区发展政策逐步落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步良好

    全州一大批重要支持政策与重大发展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盘子,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年末财政总支出达到87.6亿元,净增26.5亿元,新增转移支付5.1亿元,累计20.3亿元。中央和省级各类建设项目投资大幅度增加,大部分公益性项目取消地方配套。藏区扶贫政策力度加大,甘南州整体纳入国家扶贫范围。黄河上游生态治理、夏河机场、二级公路及农村公路、城镇基础设施、政法基础设施、城镇和农牧村住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更多更大的支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

    (二)农牧村经济加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提高

    我们一手抓农牧业经济和城镇产业发展,一手抓强农惠农和民生政策落实,当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新增3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增1525元。

    牦牛、藏羊、奶牛和草产业带建设加快。全州各类牲畜总增、出栏和商品率分别达到30.05%、36.93%和31.64%。肉类产量5.62万吨,奶产量8.39万吨。新增青稞高产示范田1万亩,良种覆盖率85%,粮食总产8.55万吨。推广杂交油菜5.2万亩,总产2.14万吨。药材种植9万亩,临潭进入省级药材种植大县。新建蔬菜温棚2000座,大部分投产。

    52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两项制度”衔接和合作市国家级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实施。培训“两后生” 1900人、农牧民近2万人;劳务输转12万人次,收入6.7亿元。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近2亿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25处、护村护田河堤25公里、沼气池3300口、高效节能炉10200台。

    城乡就业渠道拓宽,城镇新增就业4248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861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00万元。“五大保险”参保新增4.1万人,新农保参保26.6万人。投入21亿多元,14件22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

    (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完成技改创新投资2.9亿元,帮助重点企业融资19.8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3.1%。安多公司日产2500吨生产线及100万吨水泥粉磨站、格萨尔公司选矿厂二期完成。建华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3120万元。早子沟金矿日产2000吨选矿厂完成投资4000万元。燎原公司配方奶粉开发和奶源基地建设、雪原公司改扩建和熟肉制品精深加工、晟羚公司牛羊肉和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实施。全州及合作、玛曲、碌曲循环经济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安多循环经济园区进入省级示范园区。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下降4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完成。水电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地吾尔等7座水电站开工,水泊峡等8座水电站建成,新增装机12.9万千瓦。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黄金4444.9公斤,增长9%;水泥73.15万吨,增长19.3%;发电量29.58亿千瓦时,增长5.5%;鲜冻畜肉1.48万吨,增长4.3%;乳制品5845吨,增长26.2%;中成药95吨,增长89.6%。“兰洽会”等节会招商签约项目45个,开工34个。

    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拉尕山、冶海湖、贡赛喀木道、米拉日巴佛阁等景区13个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第十一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冶力关拔河公开赛”等大型节庆活动举办。旅游接待近200万人(次),综合收入7.2亿元。

    (四)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玛曲、碌曲“两基”攻坚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投资5.1亿元改扩建318所中小学,完成校舍安全工程40万平方米。合作一中和合作藏中等重点中学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普通高校录取率达82.9%,舟曲灾区高考生全部升学。实施科技项目14项,取得成果5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4项。

    总投资1.77亿元,9个州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4所乡镇卫生院和251所村卫生室投用。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县市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计划生育扎实开展,利益导向机制和优惠政策落实,优质服务水平再提升。食品药品“两网建设”成效显著。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15个乡镇文化站和220个农牧民书屋建成。《梦回拉卜楞》等剧目精排提升,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西新工程”中、短波实验台开工。20户以上 “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8200户。

    (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年交通项目投资15.6亿元。夏河机场开工,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等3条二级公路进展顺利,10条通乡油路建成通车,65项通达通畅工程基本完工。合作至冶力关、夏河至机场二级公路和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具备开工条件。兰州至合作铁路、黄河玛曲至白河桥段、洮河九甸峡段水运开发项目完成可研。

    总投资3.61亿元的临夏至合作、夏河段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和舟曲、迭部县液化天然气工程开工。“引洮济合”和“引洮入潭”水利工程前期取得重大进展。卓尼、碌曲、合作三县(市)牧区节水灌溉项目竣工。330 千伏多河变电站等 6项送变电工程进展顺利,合作变电站改造工程建设加快。

    实施政务网办公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非涉密文件传输等8个应用平台投运。加快电信3G网络建设,新建通村基站23个。新开通100个村有线宽带,新增200个农牧村电信网点。新建62个移动3G网络基站,全州主要城镇基本覆盖。邮政服务“三农”加强,建成服务网点75个,乡镇通邮率70%,行政村通邮率40%。

    舟曲等六个县地震灾后重建完成投资18.7亿元, 竣工186个,在建87个。2万多户民房重建和3.5万多户维修任务完成。

    (六)城镇改造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

    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八县(市)县城总体规划进入审批程序,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投资10.6亿元实施21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夏河、合作、卓尼、迭部、碌曲、临潭等县城改造建设成绩突出。新争取合作市西城区集中供热、临潭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等23个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概算投资3.28亿元,完成投资3960万元。国家补助性投资5.68亿元,34622套城乡各类住房改造建设加快。2008年1077套廉租住房入住,2009年3551套廉租住房建成,2010年10862套廉租住房、1370套经济适用房、2536套棚户区改造、420套限价商品房、1056套公共租赁住房全部开工建设,13750户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2477户城镇“双困家庭”享受廉租补贴481.2万元。

    公共服务设施向城郊延伸,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加快。合作、夏河和卓尼等县实施城镇集贸市场改造提升,改造250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成舟曲等五县配送中心,扶持600户农家乐,带动城郊旅游商贸餐饮服务业融合发展。建成13个乡镇汽车站和81个行政村停靠站,乡镇汽车站“通邮合作”改造加快,城乡客邮运网络初步形成。

    (七)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效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加快实施。2009年至2010年游牧民定居完成投资8亿元,竣工8297户,4.6万人定居。青稞基地、草原鼠害治理、牛羊育肥小区等规划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实施效果良好。奶牛养殖小区、农牧户养殖设施项目开工。

    投资7085万元,退牧还草215万亩,退化草地补播81万亩,退粮还草12万亩。投资7950万元,森林管护740万亩、补植补造1.5万亩、封山育林4.9万亩,退耕还林3.2万亩,义务植树1万亩。合作市面山绿化新增5006亩,累计达到1.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勘界确权率达到76.3%。

    投资1.5亿元,舟曲县23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23处地质灾害治理和夏河县城防洪工程基本完工。开展合作早子沟金矿等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实施干旱草场节水灌溉9400亩,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

    严格执行环评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察标准化加快,合作等四县达标。加强对华羚公司、合作污水处理厂、安多公司等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全州环境质量提升。

    (八)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推进,社会治安大局保持稳定

    实施州县政法机关基础设施项目11个,完成乡镇办公用房、“两所一厅”等52个基建项目,18个社区政务大厅和21个社区服务站建成投用,基层政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99件,调处化解率达96.9%。综治维稳基层基础规范化和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有序推进,“严打”整治和社会面管控力度加大,禁毒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交通、矿山、建筑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加大,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九)舟曲抢险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

    8月8日舟曲发生历史罕见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遇难和失踪及重大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全国全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组织指挥下,州委州政府紧急启动特大自然灾害Ⅰ级响应,全力组织开展人员搜救、设施抢修、灾害排查、疫病防治、河道疏浚、道路抢通、物资转运、生产恢复、灾民安置、生活救济等极为艰巨复杂的抢险救援工作。特别是全州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兄弟县(市)迅速行动、各族各界无私援助,全力支持舟曲县抢险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在扎实的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重建任务省、州、县责任分工要求,全面开展舟曲灾后重建工作。城乡居民住房加固维修基本完成,县城供水工程、白龙江河道整治、三眼峪防洪工程等开工,其它重建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大事多、难事多,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不动摇,同时,坚决顽强、沉着成功地应对一系列严峻挑战,战胜一个个巨大困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有力有效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各族群众团结拼搏、顽强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驻警驻军、公安干警、各族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现代农牧业发展进程较慢,农牧民增收难度大;重大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不够高,投资存在浪费问题;政府工作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存在执行力不够强、办事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倍努力改进,力争把政府工作做的更好,决不辜负全州人民的期望。

    三、“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与任务

    “十二五”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藏区发展方针政策,推进甘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生产总值突破13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16%;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72吨标准煤/万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4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主要从八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大力发展农牧村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深入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继续加强联户牧场、牛羊育肥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建设,着力在提升质量、加快周转和增加效益上下工夫,突出加快高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发展技术支撑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健全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管理、利用机制,努力实现草畜动态平衡,推进草场承包经营权合法流转。加快牦牛、藏羊优势畜种产业化发展,加强特有畜种资源保护,做大做强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高原特色种植业和高原特色设施农业发展,建设青稞、优质油菜、中藏药材和日光温棚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创建农业高产示范园区。建立完善良种繁育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积极发展高原特色林果业、种苗产业、山野珍品和水产养殖,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着力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抓好“六项扶贫工程”,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培育发展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规模,提高务工技能,千方百计增加劳务收入。

    全力实施农牧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游牧民定居、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无电地区供电、广播电视“村村通”、通信网络、天然气、沼气、以电代薪、以煤代薪、农牧村环境清洁等工程,全面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城镇和农牧村公益岗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农牧民劳务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快完善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五大保险”和农牧村新型养老保险保障能力,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和退牧牧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全各项社会救助制度。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高原绿色食品产业,扶持壮大华羚、燎原、科瑞、雪原等龙头企业,支持安多公司等建设畜产品产业园区。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对外合作,组建绿色食品产业集团。大力支持高原蔬菜产业发展,积极研发青稞等特色系列产品,努力将甘南建成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全面实施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率先实现跨越发展。集中财力物力,提高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的保护和提升。打造拉卜楞、冶力关两个“年接待百万人次核心旅游景区”。打通“大九寨旅游环线”,把甘南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高原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以黄河上游玛曲段为重点的“一江三河”水电资源开发,水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积极论证和开发太阳能、风能发电,努力形成以水电为主、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合理发展矿产建材产业。加大以黄金为主的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共伴生矿技术攻关和低品位矿产资源开采、选冶开发。加强水泥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大幅提高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民族用品加工业,在保持和发展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向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努力把藏毯、唐卡、服饰、民间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培育成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

    大力扶持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加强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加快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研发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设,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打造知名藏药品牌。

    (三)突出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大力改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现代运输业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业跨越发展。夏河机场建成投运。建设兰州至合作铁路,力争西宁至合作至川主寺铁路开工。全面提升“三纵三横”公路主骨架网络,到2013年,州府合作通高速公路,各县通二级公路,所有县道和50%的乡道达到三级,70%的行政村通硬化公路和50%的自然村通公路。修建一批旅游景区公路和通牧民定居点、林区、寺院公路,完成农牧村公路桥涵配套和危旧桥改造任务。开发黄河和洮河水运。以县级以上客运站改造升级扩容为重点,建立健全州、县、乡、村四级运输网络体系。

    实施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要水电站电网互联,扩大城乡电网覆盖。全州8个县城全部开通天然气,并力争扩大到沿线更多乡镇和村组,实现“气化甘南”目标。

    实施“引洮济合”、“引洮入潭”工程。在洮河、白龙江和大夏河流域规划建设重点水利和水源工程。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需要的抗旱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

    抓好宽带多媒体通信骨干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移动通信、有线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以及农牧村通信网络和通邮工程建设。

    (四)全面加快教育科技和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支撑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

    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着重点,继续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政策向学前和高中教育延伸。健全完善教材、师资和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双语教育体系。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行“9+3”免费职教;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抓好继续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全面实施“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战略,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等作为科技和人才工作服务的重点领域,提高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健全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普专项经费增长机制。加快农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科技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力争全州8县(市)创建科技进步示范县(市)。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各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事业,加强中藏医专科建设,把藏医药纳入基本医疗服务范畴。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公众饮食与用药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广播影视设施建设。完成“西新工程”计划,提升藏语影视产品和藏文出版物生产能力,挖掘、保护、整理和抢救重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推进拉卜楞寺“申遗”工作。积极发展公共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五)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加大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力争主要规划目标提前实现。实施好沙化草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等一系列重要生态工程。启动白龙江上游生态治理和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争取实现遏制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的阶段性目标,建设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三项基本制度。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天保二期、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工程,加快生态建设产业化步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抓好野生珍稀动物保护、救助工作。加强玛曲、尕海等重点湿地保护区建设。

    加快建立森林、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争取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合作市面山绿化第二轮植树造林规划。采取产业引导扶持、提供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解决好退耕、退牧农牧民和生态移民的转产与后续生活问题。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和生态修复治理,建立水电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全州生态经济发展,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强化工业污染源防治,严格禁止高污染行业进入甘南。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推动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探索建立以森林、草原、湿地等为主体的碳汇产业体系,努力获取更多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防治监测体系,加大泥石流、滑坡、山洪、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力度。建设防灾避险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六)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

    完成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及镇村总体规划修编,依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重视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发展等项目,提高城乡资源配置效率和基础设施共享度。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州府合作市、各县城、一级镇、二级镇、生态文明村五位一体城乡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把合作市率先建设成为现代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市,把各县城建成各具发展特色的区域中心城镇。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中心集镇建设,把15个一级乡镇建成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小城镇。

    完善城镇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大历史名镇、名村、名居保护力度,推进城镇特色化和绿化、美化、文明化建设,提升城镇品位。

    (七)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取得新进展

    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股份改制和资产重组,推进产权多元化。加快资源要素价格、资源费和土地资源市场化改革进程。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能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鼓励招商引资向农牧业产业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等领域拓展。

    培育发展资本市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鼓励社会投资,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做好省内各市、各大企业的对口帮扶工作,用好帮扶项目和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协调发达省市、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对口支援甘南。

    (八)全面加强平安甘南创建,为实现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健全完善维护稳定综合协调机制和联防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加强社会面管控,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以创建“平安甘南”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打击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公安、法院、检察、司法、安全、武警和民兵预备役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机制,把寺庙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范畴,改善寺庙基础设施。

    加快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各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关键看前三年。2013年是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我们拟提前启动州庆筹备工作。为了隆重展示六十年发展成就,我们将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选择一批具有全局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用两到三年时间,以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为自治州六十周年大庆献上一份厚礼!

    四、2011年的工作重点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实施州委“125554”发展战略,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力抓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80.8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3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增长16%;大口径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90元,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9‰;城镇登记失业率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提高农牧民收入为着重点,全力抓好农牧村经济发展和基本民生保障

    继续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加强牦牛、藏羊、奶牛和草产业带建设,新建联户牧场120个、专业养殖2800户,新建暖棚4650座,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突出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力争牲畜总增、出栏和商品率再有较大提高,产业效益持续提升。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推进青稞、油菜、中藏药材和蔬菜产业向适宜区域再集中。提升15万亩优质青稞基地生产水平,推广杂交油菜6万亩、中藏药材10万亩。继续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并积极发展经济林果产业。

    实施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计划,整村推进项目60个,并争取更多的扶贫贴息和贷款。继续抓好夏河县省级新农牧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试点及临潭县国家级“连片开发”试点,推进扶贫与低保制度衔接,扩大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培训农牧民1万人(次),劳务输转13万人,务工收入8亿元。确保贫困县农牧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实现2万人脱贫年度目标。

    今年各级财政用于农牧业和农牧村支出总量要明显增加。加大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支持农牧村建设。开展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高产田力争达到35 %。夏河等三县实施3处牧区节水灌溉工程。解决农牧村6.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抓好藏羊、奶牛、能繁母畜补贴与保险、良种奶牛保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落实,并积极争取扩大农牧业补贴种类和范围,让农牧民得到更多实惠。

    继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新型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35万人以上。继续提高城市低保水平和农村低保月补差标准。开展“三支一扶”、“进村(社区)”公开选拔,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异地输转和开发公益岗位,年内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

    继续高度关注民生,认真实施好省政府将确定的“十大惠民工程”,努力为全州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多办实事好事。

    (二)以突破交通“瓶颈”为着重点,全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从今年开始实施全州交通建设大会战,用两到三年时间,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善全州交通运输基本条件。配合好夏河机场建设工程,完成投资3亿元。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开工。做好兰州至合作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宕昌至迭部、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等4条二级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合作至冶力关、夏河县城至机场二级公路。加快建设郎木寺至玛曲三级公路,完成卡加曼至卡加道、巴藏至曲瓦等9条续建通乡油路任务。扎西滩至欧拉等6条通乡油路、50条以上农村通畅公路开工。完成玛曲县城至白河桥段、洮河九甸峡库区段水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

    争取“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重点水利工程年内开工。加大“一江三河”及其支流堤防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完成合作市格河防洪及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好舟曲县三眼峪等25处地质灾害和卓尼县上卓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快临潭、玛曲等县城防洪体系建设,完善夏河县城防洪工程。抓好基本农田、人工饲草料基地等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

    投资1.8亿元,新建和扩建合作城南、迭部阿夏、舟曲县城及博峪、插岗等5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5800万元,实施13项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加强现代通信体系建设。投资3亿元,实施移动3G网络覆盖工程,通村率继续提升。投资9000万元,推进“行业信息化”、“宽带到村”和天翼3G网络建设。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启动全州70个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

    (三)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着重点,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全面提速。当年国家专项和各级财政直接投入3亿元,整合相关行业项目资源投入7亿元,实施42个旅游产业开发和景区设施建设项目。夏河、舟曲整县推进,冶力关、腊子口、郎木寺、当周沟等旅游景区重点推进,把文化生态旅游培育成全州战略性主导产业。积极创新促销手段,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加强宣传推介。鼓励全民办旅游,积极招商引资,支持旅游企业跨区域集团化发展。

    发挥天然绿色产品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华羚公司牛乳酪蛋白深度开发、科瑞公司牦牛酪蛋白产业延伸、雪原公司万吨牛羊肉生产线和燎原公司配方奶粉系列开发及奶源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建材业,推进安多公司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华公司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舟曲6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全州水泥产量力争达到100万吨。

    继续推进黄河玛曲段水电开发前期工作,抓好九龙峡等49座水电站建设,力争南峪等5座电站开工,代古寺等7座电站竣工或部分机组发电,水电装机达到110万千瓦。完成合作等6县市测风、测光前期工作,编制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年内再建户用沼气2000口,并积极发展联户沼气。

    推进地质找矿整装勘查,力争发现一批新矿区(点),增加可开发储量。支持格萨尔、早子沟等重点矿山企业规模化发展。加强矿山监管,严格禁止小规模黄金资源堆浸生产。严格执行探矿权、采矿权年检制度和地质环境保护、节约利用资源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好佛阁藏药公司经典藏药生产线技术改造,支持临潭、卓尼、玛曲等县适宜区域大力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和初级加工,为企业和农牧民增效增收开辟新途径。

    运用好国家藏区政策,引导全州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重点扶持合作澎曹公司扩建、夏河唐卡制品公司文化产业开发等项目。支持民族用品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四)以教育和卫生事业为着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扎实巩固和切实提高全州“两基”工作成果,确保通过国家抽检。抓好3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学校数量整合到473所,完成40所学校校舍改造任务。启动标准化职业技校建设。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改扩建60所农牧村幼儿园。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实现秋季招生。认真落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努力完成合作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完成800名教师和校长培训任务,壮大骨干师资力量。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办学质量。

    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迭部等3所县级综合医院、6所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楼和100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医药卫生服务能力。城镇职工参加医保5.8万人,居民参保8.8万人。新农合参保51.4万人,参合率达到96%。规范药品招标配送机制,扩大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面。完善社区卫生网络和应急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特色中藏医药建设,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饮食与用药安全。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州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7‰,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加快计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做好舟曲、卓尼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基础性工作,继续搞好“生殖健康进家庭”和“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州”工作。

    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做好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工作。建设州文化艺术会展中心、63个乡镇文化站和228个农牧民书屋。举办甘南州首届农牧民运动会、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加快拉卜楞寺等重点寺院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好中、短波试验台和“村村通”工程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提高藏语言影视出版物生产能力。培育特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

    加强农牧业和企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开展科技特派员支牧支农,年内下派120名科技特派员。地震、气象、地方志、老龄、边界管理、残疾人事业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再有新发展。

    (五)以县城改造建设为着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着眼于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率力争提高两个百分点。完成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和八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审查审批,开展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14个乡镇改造建设规划,形成相对完备的城乡建设规划体系。

    完成投资3亿元的天然气入合作、夏河主干线铺设和舟曲、迭部天然气城区管网建设。实施好迭部等县城12项市政基础设施续建。开工建设合作市当周街道路延伸等13项市政工程。加快合作西城区供热工程建设,并在年内投运,提高供热质量;完成卓尼等6县城区集中供热扩建。2009年3551套廉租住房全部入住,2010年16244套保障性住房建成。今年再改造建设城乡各类住房25402套,其中廉租住房6452套、经济适用房2450套、城区和工矿棚户区住房改造150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15000户。继续推进县城和重点建制镇特色化改造,努力改善城镇市容环境。

    开展合作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各县建立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城市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向周边农牧村延伸,支持城郊舍饲养殖、蔬菜种植、农超对接、农(牧)家乐、旅游和餐饮服务,努力为城郊农牧民提供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推动城市与郊区经济互动发展。加快非农产业转移步伐,积极推进条件成熟的乡撤乡建镇。

    (六)以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着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继续加快实施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年内完成游牧民定居规划目标和23个定居点“四通”配套设施;建设牛羊集中育肥小区16个,奶牛养殖小区6个,草原鼠害综合治理330万亩,切实减轻核心区生态压力。配合省上做好甘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工作。推进迭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川西北甘南沙化草地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取得重要进展。

    继续加大天然林保护和营林造林力度。启动天保二期工程,退耕还林3.95万亩、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试点3万亩和造林试点1.3万亩。合作市面山造林5000亩,并启动第二轮造林规划。加快勘界确权步伐,10月底完成325万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严防火灾发生。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

    继续落实好230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力争将甘南州列入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范围。加快建立责权利一致、运行规范有效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争取落实水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政策。各级财政加大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实施全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抓好安多等9个循环经济园区基础建设,实施华羚公司牛乳酪蛋白产品废弃物资源化、燎原公司能量系统优化及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开发“碳汇”资源,发展低碳经济。

    (七)以财源培植为着重点,全力做好财政税收和金融工作

    支持矿产、建材、水电、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健康发展,培育稳定增长的财源基础。支持金融、保险、电力、石油等行业加快发展,争取为地方财源建设多做贡献。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把动员本地社会资本与支持招商引资发展结合起来,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稳定主体税源,培育新增税源,挖掘潜在税源,不断提高财税收入质量,建立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向国家和省上财政性补助资金争取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优化支出结构,保运转、保民生、保基本。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加强对各县市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管理。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的动态工作机制。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用活用好金融政策工具,全州贷款余额达到80亿元,力争新增贷款13亿元,主要支持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融资平台建设,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落实金融支持创业就业政策。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增加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信贷力度。

    (八)以社会矛盾化解为着重点,强化和谐甘南建设工作

    全面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能力。针对甘南社会特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共同化解矛盾。开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综合整治和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构筑社会和谐稳定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支持驻警驻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官兵生活和医疗条件。

    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供应,打击恶意哄抬物价违法行为,适时采取平抑物价干预措施,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障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突出加强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安全防范。全力抓好交通、矿山等行业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坚持党的领导,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健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机制,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僧尼生活条件。创建“平安寺庙”、“和谐寺观教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九)支持舟曲灾后重建,建设全州灾害防治体系

    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制定的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考虑灾后重建与舟曲县“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把灾后重建与基础设施改善、可持续发展、扶贫开发、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好8个方面50亿元投资的各类重建项目。州政府各部门和舟曲县,全力配合省上做好新老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灾害防治等各类重点工程建设。参与支持兰州市做好秦王川安置新区建设。落实好国家在财政、税费等9个方面的特殊扶持政策。抓好由州县负责实施的城乡居民住房重建、生产和生态恢复等项目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同时,做好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续建和竣工验收工作。

    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抗灾体系建设,修订和编制完善各类灾害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加强地质、地震、洪涝、冰雪、火灾、病虫鼠害等灾害监测预警,科学设置暴洪、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主要灾害监测站(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形成上下贯通、专群结合的灾害预防体系。投资建设气象灾害预警雷达站,强化灾害性天气过程预警预报。投资建设灾害监测预警综合技术平台和应急抢险基础设施,加快治理地质和暴洪灾害重点区域,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努力让全州各族人民生活的更加安心、更加安全!

    (十)以依法行政为着重点,继续加强各级政府自身建设

    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依法规范行政的各项新规定、新要求,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和有关社会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落实依法治州基本方略,加大贯彻自治条例工作力度,切实自觉主动地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扎实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定期发布政务信息,促进政府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和便民。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权限。加快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运行体制。普遍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下基层抓落实上。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坚决纠正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对财政、民生、涉农、灾后重建和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运行。各级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都要共同努力建设勤政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蓝图即将绘就,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建设任务催人奋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团结奋进、勇往直前,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 2010-01-20导出word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6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毛生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政府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1522253”发展战略,完成了州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81亿元,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34亿元,增长46.1%。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46亿元,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4亿元,增长10.03%。全部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增长9.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17亿元,增长34.42%;贷款余额51.74亿元,增长49.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亿元,增长16.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83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2元,增长13.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城镇登记失业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推进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实施,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游牧民定居投资6.17亿元,开工10021户、竣工7143户,3.9万人实现定居。新增草原鼠害治理等三个项目到位资金5000万元。投资7670万元,退牧还草260万亩,退化草场补播117万亩。投资6379万元,天然林管护509万亩、补植补造1.14万亩、封山育林14.2万亩,退耕还林3.2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州府合作面山绿化新增3480亩,累计1.41万亩。舟曲、迭部水土流失治理30平方公里。首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举办,“绿色长征”启动。

    (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交通项目投资10.1亿元。迭九公路一期、铁尺梁隧道、两河口至舟曲县城二级公路基本建成,迭部至红星公路完成路基,郎木寺至玛曲公路、沙木多黄河大桥、洮砚大桥等重点项目加快进程。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二级公路、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开工。18条通乡油路和111项通畅、通达工程改造完工。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亿元。夏河、卓尼县城防洪工程取得实质进展。合作市格河治理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县市城区民族特色化改造步伐加快,合作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夏河县城集中供热、舟曲县城区道路及排水、碌曲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国家支持藏区发展和扩大内需项目四批268个,中央投资8.69亿元,开工208个。甘南拉卜楞机场正式批复。临夏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合作段)批准立项,兰州至合作铁路通过预可研审查,天然气入合作列入中石油天然气建设计划,引洮济合、引洮入潭工程完成立项审查。配合中央和国家24个支持藏区和甘肃发展调研组的工作,完成17个研究报告和24个专题汇报。

    碌曲多松多、舟曲立节等3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投运,多合330千伏送变电、洛迭110千伏二回送电等8个骨干电网加快建设。藏传佛教寺院“寺寺通电”目标实现。

    (三)农牧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牧互补”发展及“一特四化”工作有力推进。投入近3亿元,牦牛藏羊繁育育肥、奶牛养殖和草产业带建设加快。 139个专业化布局试点开展,培育出一批联户牧场和大批专业养殖户,建成牲畜暖棚1600座,10个种畜基地和玛曲、碌曲、夏河3个省列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顺利。华羚、燎原等重点畜产品加工企业辐射能力增强。组建专业合作社24个,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畜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12.3%。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90多万头(只),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8.68%、34.95%和29.91%。肉产量5.27万吨,增长13.2%,奶产量8万吨,增长2.5%。

    青稞、油菜、藏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种植业继续发展。卓尼县建成蔬菜大棚372个,设施农业实现突破。临潭县进入全省中药材种植大县。全州粮食总产8.68万吨,油料总产2.09万吨,粮油单产创历史新高。

    当年新增扶贫资金4800万元,总投入1.3亿元,1.03万贫困人口减贫。50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87%。8个州级新农村试点和夏河省级试点县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培训农牧民5.78万人次,转移劳动力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73亿元。

    粮食直补等强农惠农各类政策补贴1.35亿元。新增农机具3974台,供应化肥2.3万吨。迭部县新增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各县市筹措1120万元,重点加强了县、乡农牧林业服务体系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试点县碌曲、舟曲林地确权加快推进。农牧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取得新成绩。

    (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落实“3512”发展举措,全州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夏河安多公司等企业新增投资3.35亿元,完成技改创新投资2.13亿元,帮助重点企业融资1.35亿元。夏河安多等6个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园区开展试点。全州单位GDP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减排16.27吨,二氧化硫减排68.56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水电能源建设投资13.8亿元。新开工水电站11座,总装机4.2万千瓦。九甸峡、舟曲大立节等13座水电站建成,新增装机31万千瓦,水电开发率36%。安多公司4.5兆瓦余热发电项目进展顺利,代古寺、录巴寺水电站列入全省清洁能源项目。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水泥61.31万吨,增长23.5%;发电量28.04亿千瓦时,增长50.8%;黄金4076.8公斤,增长10.5%;鲜冻畜肉1.42万吨,增长66.5%;铁合金6249吨。招商引资42个项目,签约资金16.6亿元,开工34个,落实投资4.72亿元。在建122个,完成投资25.86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16.84亿元,占全州GDP的33.1%。

    全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第十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2009中国拔河公开赛”等大型节庆活动举办。拉卜楞寺特种邮票发行。旅游市场加快恢复,旅游人数达到155万人(次),增长93.8%,综合收入3.1亿元,增长121.4%。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面实施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撤并121所、新建2所,总数整合为612所。12.7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享受免费教科书,7.5万名寄宿生人均生活补助1200元。化解农牧村“普九”债务4106万元。双语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70.18%,本科录取1004人。

    实施州级以上科技项目158项,科技成果19项,1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培训6100人成为农牧民技术骨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6项,引进优良品种18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增强。

    投资1.75亿元,建成夏河等3个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和25所乡镇卫生院、100所村卫生室。为200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儿童规划免疫率97.82%。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取得新成绩。52.5万农牧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8%,为27万农牧民报销医药费4886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8.37万人,参保率89.1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人口和计划生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出生率、自增率分别为14.26‰和7.7‰。卓尼、迭部、碌曲3县建成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发放农牧村计生家庭奖励金3295万元。

    投资540万元,推出《九色香巴拉—甘南的节日》、《游牧时光》等大型歌舞精品。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20个农牧民书屋基本建成。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140处,拉卜楞寺申报为国家古籍文物保护单位。城乡体育事业发展,为乡村配发篮球架692套。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西新工程”,城镇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开展,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85%。

    各级财政补助力度加大,社保基金筹缴1.64亿元。村干部养老参保率91.35%。农牧村2.31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参合费政府全额补助。落实救灾、城乡低保、救助等资金1.95亿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保险金5053万元。住房公积金购建房贷款累计发放3.75亿元。

    地震、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地方志、残疾人工作和老龄事业等都为全州的建设发展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六)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统筹20.2亿元资金,集中落实省州确定的18项民生工作。

    投资10.51亿元,实施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及通乡油路、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生态移民等工程,农牧村条件改善。投资2.96亿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免和补助中职生学费632万元,农牧民看病难、上学难问题有效缓解。提高城乡低保人员和五保户供养标准,扩大农牧村困难家庭救助范围,建设廉租住房3551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97万元,城乡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较好保障。增加街道社区办公和人员经费,已关停国有和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2052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较好解决。

    (七)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争取中央重建基金和援建资金26.4亿元,到位15.44亿元。争取重建优惠贷款6.07亿元。重灾区舟曲县重建项目173个,开工95个,竣工17个,完成投资6.8亿元;一般灾区6县市重建项目110个,开工83个,竣工24个,完成投资8.6亿元。2万多户民房重建和3.5万户维修完成。舟曲两河口至黑水沟公路重建和266项1351公里通村公路,舟曲县医院、卓尼县医院等115个重点重建项目开工。深圳市援建4个项目竣工,38个项目开工在即。社会各界援建的学校、乡镇卫生院等62个项目开工。城镇民房重建、县级以上公用设施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建等加快推进。

    (八)依法行政不断加强

    政府系统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提升。机关作风建设加强,职能转变加快,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监察审计职能强化,重点加强对灾后重建、民生项目、扩大内需等项目的检查,审计项目97件,查处违纪违规资金2.82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4亿元,违纪违法案件21件。政务、村务和办事制度公开继续推进,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制度积极落实。政务大厅办理行政审批、社会服务事项2.82万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政府工作效能有新的提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政风行风好转。 “五五”普法深入实施,依法治州加快推进,全民法制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得到加强,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取得新进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强化。维稳管控措施加强,维稳基层力量不断壮大,装备条件全面改善,维稳成果进一步巩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力度加大。严打整治和社会面管控工作强化,禁毒三年规划启动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面落实,综治维稳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和平安建设顺利推进,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

    自觉接受州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及州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2件,其中已经解决和列入计划正在解决的占84.04%。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取得这些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警驻军、各族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加快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仍十分突出;保持农牧业加快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教育、卫生和民生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作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重大项目前期滞后,建设进度缓慢,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着事业心不强、工作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认真加以改进。

    二、2010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0年,是 “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甘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州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1522253”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谋划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各方面的工作,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十二五”大发展打好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全州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67.6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7%,达到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达到3.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达到87.27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14.6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达到19.3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增长15%,达到27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997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主要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总要求,全面谋划全州各方面的工作

    1.结合甘南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政策和区域发展新战略

    我州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明确要求到2020年藏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一系列重大特殊扶持政策,为新时期甘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甘南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按照新时期、新目标和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州情的认识,找准中央政策与我州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全面谋划全州发展,推动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把争取落实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作为关键,把握政策导向和发展重点,研究择定一批标志性工程和重点工作,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在推进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切实把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转化为推动甘南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认真实施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依托甘南特色优势资源,谋划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资源消耗较低、比较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项目。按照“组团发展”的要求,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全州统一布局,各县市协调推进,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努力走好符合甘南实际的区域发展路子。

    继续积极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重大政策与项目落实好、实施好。

    2.争取在解决影响甘南发展最突出、最紧迫问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要把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强维稳能力建设等作为主攻方向,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取得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以优先发展交通、加快能源建设、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消除瓶颈制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提高防灾减灾和环境监测监管能力为重点,在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合理有序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扶持特色加工业发展、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以改善基层政权设施条件、强化社会管理能力为重点,在提高维稳保障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全力向国家和省上汇报争取,力争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资源税费政策、扶贫开发、生态补偿、人才和干部职工基本待遇等重大政策方面得到重点扶持,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政策和投资融资保障。

    3.科学编制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十二五”发展计划

    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同时,遵循中央和省上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政策的总体战略导向,认真做好重大发展问题的前期研究和规划工作,及早谋划确定一批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作。以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并与之有机衔接,认真做好“十二五”计划编制工作。在发展目标上,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相衔接,合理确定全州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规模。“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要与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特别是把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与国家及省上规划对接好,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规划盘子,以重大项目支撑规划实现,以规划的实施推进跨越式发展和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二)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改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1.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开工建设甘南拉卜楞机场。做好兰州至合作、西宁至合作至川主寺、成都至兰州铁路迭部段等项目前期配合工作,争取兰州至合作铁路开工建设。完成两河口至舟曲二级公路、迭部至红星、舟曲县城至黑水沟、玛曲至若尔盖等公路建设工程。实施好岷县至合作、尕秀至玛曲二级公路和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力争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开工。完成合作至冶力关、冶力关至新城二级公路的可行性研究。做好黄河玛曲至白河桥段、洮河九甸峡段水运开发项目前期工作。

    2.推进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投资8.5亿元的引洮济合和引洮入潭两大引水工程可研审查和初步设计等工作,力争年内列入国家计划。启动投资1.5亿元的合作市格河综合治理工程。力争完成夏河、卓尼县城防洪工程。加快碌曲县青走道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好卓尼、碌曲、合作3县市牧区节水灌溉项目。

    3.改造提升和完善现代通信体系

    投资4000万元,电信3G网络覆盖98%以上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投资3000万元,加快“和谐甘南”信息化建设,实施好政务网办公平台信息化工程。新开通100个行政村有线宽带,新增200个农牧村电信服务网点。启动1.2亿元的TD无线数字“甘南信息化”建设工程。投资6000万元,完成全州“村村通”移动电话建设工程和合作市区第三代移动TD-SCDMA网络覆盖,自然村移动网络覆盖98%以上。推进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行政村通邮率达到75%以上。

    4.加强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实施一批县及县以下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乡镇办公用房和干部职工周转房改造建设工程。开工州公安局、特警、检察院、法院和国家安全局业务用房改造建设。加快玛曲、卓尼等县公安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及各县市基层政法厅所建设。抓好临潭、卓尼、舟曲3县城“三台合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5.抓好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

    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全州列入规划的6县市1.45万户游牧民全部实现定居。加快牛羊育肥小区、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青稞基地等项目进度,再争取落实一批规划内新增投资项目。抓好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功能修复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前期工作。

    依法推行以草定畜,努力实现草畜平衡。投资6185万元,在临潭、合作等县市治理“三化”草场81万亩,退牧还草215万亩;投资1690万元,在碌曲、玛曲等县草原灭鼠320万亩。县市城区及城缘人工植树绿化1万亩,天保封山育林2.5万亩,退耕还林3.2万亩,确保全州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生态安全。抓好舟曲、碌曲林改试点的同时,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年内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把甘南打造成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青藏高原东部生态文明示范区。

    6.抓好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

    实施临潭建华公司水泥生产线等5个骨干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实施好玛曲县尼玛等几个金矿尾矿库综合治理和碌曲拉尔玛等几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开工建设玛曲格萨尔矿产资源保护和临潭兔石山矿山环境治理。抓好夏河县颜克沟、卓尼县上卓沟洪涝泥石流治理。加快合作等6县市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重视加强已建和在建水电站的环保治理。全州万元GDP能耗下降4.42%。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0.45万吨和0.5万吨以内。

    (三)加强“三农”工作,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加快农牧业经济发展和新农牧村建设步伐

    1.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

    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实施“农牧互补”,推进“一特四化”,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年内完成纯牧区草场承包完善工作。调整养殖种植结构,抓好专业化布局,继续按规划要求确定试点村,发展养殖小区、联户牧场和专业养殖户。退粮还草10万亩。突出抓好骨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行业协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内培训农牧民6.36万人次。推进牦牛、藏羊良种工程,完成10个种畜基地和牛羊产业大县建设任务。加强州、县、乡、村四级农牧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2.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建立健全优质青稞和油菜育种、推广体系。加快甘青系列优质品种推广,实施卓尼、夏河等5县市10万亩青稞基地建设。临潭、卓尼等4县推广标准化杂交油菜5万亩。加强临潭省级药材大县建设,争取舟曲、卓尼等县列入省上扶持范围。在卓尼、临潭等县农区积极示范推广大棚蔬菜生产。推进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全年粮食和油料总产继续增加。

    3.统筹抓好扶贫开发和新农牧村建设

    力争全州进入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范围。继续实施好50个整村推进项目。抓好合作市国家级和临潭县省级连片扶贫开发试点,争取白龙江或洮河流域连片扶贫开发试点。扩大村级互助发展资金试点。扶贫贷款贴息增加到600万元,拉动贷款1亿元以上。抓好省级试点夏河县建设。实施好农牧村危旧房屋改造、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扶贫等项目,继续改善农牧民住房条件。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7处,沼气池3300口,高效节能炉9500台,以工代赈项目40个,护村护田河堤29公里,农牧村道14条90公里。健全农牧村市场体系,“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县、乡、村的覆盖率分别达到85%、60%和50%以上。

    (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1.加快水电资源开发

    抓好49座在建水电站建设,力争水泊峡、录坝寺等8座水电站竣工或部分机组发电,新增装机13万千瓦,发电量达到34亿千瓦时。勾洁寺、南峪等5座水电站开工。加快黄河玛曲段水电资源开发规划评审。开工建设合作城南、代古寺等5项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合作城南变电工程、迭部变电扩建、喜儿沟110千伏送变电等工程竣工投运。抓好洛大至白云二回、虎家崖至立节等6项110千伏送电线路续建。完成12项35千伏输电工程。

    2.壮大骨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力争晟羚公司牛羊肉深加工、燎原乳品公司系列产品开发及奶源基地建设、伊丰源公司牛羊肉加工及熟肉制品生产线扩建等项目立项建设。继续支持华羚集团做大做强。做好玛曲县国家级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牲畜定点屠宰场建设,实施集中检疫,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3.加快特色旅游业发展

    加大拉卜楞、冶力关、大峪沟、九甸峡库区、腊子口、郎木寺、黄河第一弯、拉尕山等景区规划建设,发展合作周边两小时旅游圈,打造生态、休闲、民俗、宗教、探险、度假、会议等特色旅游服务。加快建设合作、夏河游客集散中心。办好“第十一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格萨尔赛马大会和冶力关“中国拔河公开赛”。加快合作 “优秀旅游城市”、夏河“旅游强县”、临潭“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健全三省五市州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联手打造“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圈”。力争旅游人数、综合收入超过2007年水平。

    4.推进矿产建材业发展

    加快以黄金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推进玛曲格萨尔黄金公司、合作早子沟金矿等企业的优化整合。加大对迭部桑巴沟、舟曲白龙江等重点矿区的监管力度。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抓好矿业权有偿出让工作。开工建设投资2.95亿元的临潭县建华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技改项目,争取夏河安多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全州水泥产能达到95万吨。

    5.壮大中藏药和山野珍品产业

    争取建设佛阁藏药公司经典仁青芒觉胶囊规模化生产和甘南藏药制药公司藏药精深加工项目,支持玛曲黄河首曲药源公司“百治亚”胶囊产品改扩建,提升甘南藏药品牌特色,推进传统藏药生产和现代制药技术融合。加快生物制品、藏中成药及保健品等的研制与开发,做大复方红景天冲剂、洁白丸等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发展经济林果种植和山野珍品开发,改进生产及包装工艺,提高开发水平、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继续坚持以优惠政策、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扩大招商引资,争取签约招商项目30项,合同引资10亿元。全部在建招商项目达到110项,完成投资2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亿元。力争出口创汇4500万美元。

    (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

    碌曲、玛曲两县“两基”攻坚如期完成,全州整体实现“两基”通过国家抽检。大力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年度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全力提升乡级中心小学和县级初中、高中办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校园安全。完善藏汉双语教学体系。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力争合作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合作藏中创建藏区示范性寄宿制学校。完成合作市国家二级语言文字城市达标工作。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大规模培训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壮大名、优、特教师队伍。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推广应用能力,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改善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完成州医院医技楼及9个县级医疗机构、44所乡卫生院、251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筹资和管理水平,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开展门诊统筹试点工作。 建好州120紧急救援中心,力争急救网络覆盖城乡。

    3.发展民族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

    推进州县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州藏族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和州图书馆建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推动“九色香巴拉—甘南的节日”、“游牧时光”剧目走向全国。抓好《南木特藏戏剧本集萃》、《甘南大辞典》等编纂。建设6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30个“农牧民书屋”。开展千台大戏送农牧村、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争取完成20户以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广播、电视覆盖率继续提升,完成8000户城市数字电视转换。配合抓好夏河等地中、短波实验台建设。坚持民族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提高藏文化产品生产能力。依法落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提升各级党政机关藏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做好藏语言广播电视和藏文报刊发行工作,藏语影视剧及重要宣传品译制100部以上。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达到1.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5万人,失业保险3.1万人,工伤保险0.8万人,生育保险1.5万人。加大财政配套,保险基金征缴达到1.69亿元。提高城市低保和农牧村低保标准,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加快州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抓好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在内的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农牧村劳动力输转12万人,劳务创收6.7亿元。

    5.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及其它方面的工作

    全面落实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等优惠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人口控制目标。完成临潭、碌曲、舟曲等3个县级计生服务中心和12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舟曲、临潭两县为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县打好基础。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收尾和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震、气象、老龄、地方志、残疾人事业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再有新发展。

    (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1.加快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全州各县市城乡总体规划调整修编,与“十二五”规划同步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合作市城区污水再生利用、迭部县电尕镇道路及排水工程等22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临潭县污水处理、舟曲县集中供热等13个项目。实施好合作市重点街区民族特色化改造。新建廉租住房5000套,做好2100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全力做好郎木寺等8个建制镇的供排水、道路桥梁、垃圾填埋等公共设施项目的争取。完成冶力关镇南滨河路等小城镇设施续建,再开工一批小城镇供水、排水及道路工程。

    2.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进程

    从规划实施州府及各县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入手,城区公共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向城郊周边农牧村延伸,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城中村和城郊村的改造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农牧村公路网络,扩大城乡公共交通覆盖面。加强农牧村通讯信息化覆盖工程,推动农牧村互联网建设。

    3.加快发展城郊经济

    以发展城郊经济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化互动,围绕城镇居民“菜篮子”,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城郊发展反季节蔬菜和城郊农牧户规模舍饲养殖等设施种养业。加大各县市城郊宜林荒山绿化治理力度,积极开展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及退耕退牧户生活保障机制,努力为城郊农牧民提供二、三产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带动城郊旅游、餐饮服务。健全城市及城郊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积极培育城郊新的经济增长点。

    4.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重灾区舟曲县年内完成城区防洪等16个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瓜咱坝教育园区、县文化馆等66个社会事业项目,实施“五保家园”等17个社会保障项目和30个水利、防灾减灾项目。6个一般灾区县市完成47个教育卫生、9个社会福利、9个避难场所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

    (七)强化财税和金融工作,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

    1.抓好财政工作

    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新时期藏区财政专项支持政策,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和财政专项资金,做大州县财政总盘子,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抓好传统优势财源建设,积极培育新兴财源。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监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保运转、促发展。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积极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维护稳定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等。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乡镇财政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强化财税收入征管工作

    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强化税收分析与预测,加强对重点税源和行业控管,做好潜在税源、零散税源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制度,规范政府性基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确保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州GDP增长速度。

    3.加强金融支持发展工作

    积极落实州政府与省开行签订的第二轮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发挥好州县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用足用活相关政策,拓展贷款业务,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建设。优化融资环境,在本地吸储的银行存款额原则上要投放到当地,减少向州外金融市场的拆借额度。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政府在财政资金开户、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力争全州存款额增长30%,达到140亿元左右;贷款额增长35%,达到67亿元左右。

    (八)加强社会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藏独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甘南”建设。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查禁毒品等专项斗争。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2.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

    强化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加大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营造文明和谐消费环境。严格控制调价项目,抓好粮油、副食品、涉农价格和民生价格的市场监管。加强食品药品供应和监管网络建设,切实抓好专项整治,执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生产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加强对交通、非煤矿山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提高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加强民族工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建立健全宗教事务管理长效机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统筹解决寺庙水、电、路、办公场所、广播电视覆盖等问题,帮助解决老弱病残僧尼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创建“平安寺庙”、“和谐寺观教堂”,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开展双拥共建工作

    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军民共建、双向奉献、互办实事等双拥工作,落实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支持各县市驻警驻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拥军支前,切实做好后勤保障。

    (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

    1.推进依法行政

    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学习教育,突出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界定行政执法职责。建立健全执法主体资格制度,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完善政府公告和新闻发布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切实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

    2.提高服务效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州县政府部门机构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从严治政,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提升行政效能。

    3.加强廉政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矿产资源配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加强对财政、民生、涉农、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各级干部都要自觉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工作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实现甘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 2009-01-12导出word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5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毛生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州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州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全州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克服时艰,夺取了抗击冰雪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和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全力实施“1522253”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州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州经济社会取得新的发展与进步。

    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34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6亿元,增长25.2%。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43亿元,增长27.77%。全部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47亿元,增长50.44%;贷款余额34.64亿元,增长2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6亿元,增长18.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0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6.9,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7.48‰。

    (一)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农牧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去年初发生严重冰雪灾害,近14万头(只)牲畜死损,27万亩农作物和18.9万亩林木受灾。全州动员,筹集资金445万元,调运饲草料526万公斤、良种40万公斤、化肥2.26万标吨,全力组织救灾,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当年投入资金2.04亿元。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年末牲畜存栏397.43万头(只),肉类产量4.65万吨,奶产量7.81万吨。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总产8.98万吨,油料总产1.94万吨,药材总产1.91万吨,义务植树185.5万株。劳务输转11.5万人次,劳务收入4.2亿元。

    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和新农牧村建设,各类项目资金投入9200多万元。退粮还草30万亩,建设标准化暖棚1400座。卓尼县羊化村等18个省、州新农牧村试点成效显著。投资2.1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00公里、村汽车停靠点138个。投资1730万元,新建农牧村安全饮水项目94处,解决3.3万人饮水安全。投资600万元,帮助1000户特困群众改造危房。新建牧民定居点10个,838户实现定居。还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20个。

    扶贫开发当年投入8900多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0个、“少生快富”工程60项。产业化扶贫增收项目进展顺利。全州1.08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0.8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实施九甸峡库区移民,临潭、卓尼两县2062户9338名移民整体搬迁,生产生活妥善安排。洮砚大桥完成主体,洮砚乡政府搬迁和石达公路等库区复建项目完工。

    (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总投资44.45亿元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第一期完成投资1000万元,年末又争取到位投资8000万元。实施退牧还草、草原防火、鼠害治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等,完成总投资1.8亿元,年末又到位项目资金1.2亿元。投资5890万元,完成天然林有效管护500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退耕还林3.5万亩,保护国家级重点公益林94.6万亩。合作市四山绿化、黄河首曲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交通项目投资6.17亿元,博拉至肖地等8条通乡油路建成通车,迭部至九寨沟等3条重点公路建设顺利。甘南拉卜楞机场争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近期有望立项批复。

    全州当年在建水电站55座,新开工水电站9座。夏河晓河等11座水电站年内实现发电或部分机组发电。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运,开始发电,发挥效益。迭部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舟曲丁字河口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等4个电网工程竣工运营。合作多河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开工。

    合作市香巴拉文化广场改造及东路两座大桥拆建和夏河县城集中供热等9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任务。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完成31万平方米。全州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改造和建设继续推进,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升。

    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碌曲唐龙多等9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新增耕地1528亩。合作市早子沟等3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启动,投资1120万元。

    (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落实“3512”发展举措, 工业经济总量、速度和效益均有较大提升。科瑞等企业新增工业投资3.12亿元。华羚集团干酪素深加工、建华水泥公司节能降耗等重点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开工。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全州单位GDP平均能耗下降 4.62%,化学需氧量减排412.5吨,二氧化硫减排61.3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水泥49.7万吨,增长18.2%;发电量18.6亿千瓦时,增长88.3%;黄金3689公斤,增长5.8%;鲜冻畜肉0.85万吨,增长24.0%;中成药35吨,增长4.0%;铁矿石4.7万吨,增长98.3%;铁合金2.1万吨,增长4.1%。

    参加全国乡企贸洽会等6次重点招商节会,签约项目35个,合同引资14.4亿元。在建各类招商项目132个,完成投资18亿元。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规范市场秩序。非公经济增加值12.9亿元,占全州GDP的31.5%。

    (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城乡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把民生工作摆上政府工作重要日程,统筹近5亿元专项资金,从30个方面,集中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其中省州定24项,新增6项,是办民生实事最多的一年。

    着力实施农村公路、乡村汽车站、人畜安全饮水、沼气池、农牧民书屋、乡镇文化站工程等,农牧村基础条件加快改善。落实“两免一补”、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寄宿制学校大灶建设”、提高寄宿生生活补贴标准、增加中小学取暖费补助,学生上学难、吃饭难的问题初步解决。新农合医疗制度、城乡医保低保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和扩大覆盖面,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共医疗服务。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农牧村高龄老人参加新农合政府补助、特困群众生活救助、灾区群众过冬取暖补助及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等政策及时落实,贫困僧尼纳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全州干部职工免费体检、冬季取暖费上涨实行政府补贴、廉租住房建设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五)妥善处置“3•14”不稳定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受拉萨“3•14”事件影响,夏河、玛曲等六县市部分县城和乡镇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在州委的统一领导下,州政府发表《告全州人民书》,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全力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稳定。

    抽调万余名干部,赴8县市重点乡镇和121个寺院,集中开展维护稳定工作,旗帜鲜明地与达赖集团“藏独”分裂活动做坚决斗争。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重点部位治安防控。依法及时处理参与违法和犯罪活动的不法分子。积极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各项维稳支持政策,群众生产生活迅速恢复正常。安排2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玛曲等6个县市受损严重的20个乡镇和22个村办公设施恢复重建。

    做好参加维稳驻军驻警的后勤保障和国防动员及民兵预备役工作。各族各界广泛开展拥军活动,驻军驻警踊跃参加抗震救灾和扶贫帮困,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在全州各藏传佛教寺院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僧尼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建立。

    严打整治、查禁毒品等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较好落实。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下降39%。边界管理工作加强,省、县、乡三级界线全部勘定,当年调处边界争议21起。

    交通、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成效明显。食品、药品安全和农资专项整治有效开展。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免费筛查4501名婴幼儿,受害者得到及时免费治疗。

    (六)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灾区恢复重建全面展开

    “5•12”特大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机制,奋力组织抗震救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6.47万人,调拨救灾帐篷1.55万顶、面粉4800吨、衣物94万余件、食品5.4万余件,搭建过渡安置板房7100套。下拨应急资金2000万元,灾民临时生活补助8299万元,后续生活救助资金3000万元,各界捐款2022万元。还下拨各类基础设施应急抢险资金7594万元,及时抢修恢复受损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设施。

    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首先实施民房建设。给舟曲等灾区县下达民房重建专项资金4.3亿元,并动员群众自筹和向银行贷款,民房重建开工1.66万户、竣工1.42万户,完成维修3.14万户。77个异地重建村基础设施正在施工,5个灾后重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启动。深圳市和中国红十字会等援建项目已启动。

    地震发生以来,共争取国家、省上和社会各界救灾和重建资金7.99亿元,贷款2.64亿元,保障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七)努力推进科教兴州,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临潭等5县市“两基”成果巩固,卓尼县“两基”达标通过省级验收,全州“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89%。筹集资金4284万元,实施了“百所寄宿制学校大灶建设工程”。下拨中小学取暖补助、“两免一补”经费、寄宿学生生活补贴累计1.54亿元。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1000余万元。当年全州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74.6%。2240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招录就业。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5项。州、县市、乡镇三级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正在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增强。

    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加强。新开工县级综合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39个。万名医师支农覆盖八县市,义诊3800多人次,为659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儿童四苗率达到98.5%。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到95%。城镇居民医保参保7.86万人,参保率达到83.7%。

    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落实农牧村计生扶助“三项政策”,发放奖励金3688万元。舟曲等五县市计生工作省级优质服务县成果巩固,还实施了3个县级、33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项目建设。

    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实施 “农牧民书屋”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州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开放。全州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26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农村中央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85%。在25个乡镇实施了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

    各级财政补助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筹缴突破亿元。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率93%。农牧村2.28万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参合费政府全额补助。落实特困群众生活救助资金3466万元,发放企业离退休和下岗失业人员保险金4400万元。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累计发放1.78亿元。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地方志、残疾人工作和老龄事业等都为全州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落实行政机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加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制度公开力度,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增强。开展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机关作风好转。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新取消审批和收费项目8项。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重视监察和审计职能作用,审计各类项目86件,查处违纪违规资金4329万元,违纪违法案件9件。政务大厅办理服务事项2.12万件。电子政务加快推行,政府网站工作加强。

    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关法律和政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办理意见建议170件、提案161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面对灾害、顽强奋起的一年,是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一年,也是统筹兼顾、继续加快发展的一年,政府工作取得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政协有力监督支持和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军驻警和公安干警,向各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本身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与环保的矛盾突出,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扭转,有些方面问题还比较严重。二是农牧业生产能力较弱,且时常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威胁,农牧村存在不少综合性民生问题。三是教育、卫生和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有一些亟待加强的工作。四是“3•14”事件和“5•12”地震对旅游经济影响很大,恢复发展任务非常艰巨。五是各级政府机关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工作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解决。

    二、2009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推进“1522253”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步伐,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加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州生产总值增长11.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5%,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据此,重点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新时期藏区工作方针政策,推进甘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着眼于新时期藏区工作的特殊战略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站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藏区加快发展和维护藏区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藏区工作做出新的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准确把握重大政策方向和发展重点。从甘南实际出发,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维护稳定为保障,适时调整工作部署和发展重点,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甘南。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2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长效稳定机制建立,力促甘南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政策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各级政府重点要做好生态环保、交通通讯能源、特色产业、扶贫开发、民生改善、基层政权、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金融政策、财力保障、民族宗教、人才培养、干部待遇和对口支援等17个方面各类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工作。对应于这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在项目工作层面上,编制项目规划104项,项目前期可研35项,项目实施方案24项。在年度工作要求上,2008年启动项目前期13项,2009年启动和完成项目前期148项。我们要全州动员,共同努力,力争这些政策和项目及早落到实处,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全州各族人民争取更多的实惠。

    (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机遇,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

    落实好中央和省上新时期藏区工作重大支持政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政策机遇,把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工作抓在手上。

    1.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今年,游牧民定居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力争7000户3.5万游牧民入住新居。完成禁牧休牧、湿地保护与恢复、沙化草地治理等13个配套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部分新项目在年内实施。在玛曲黄河首曲新建鸟类救护站、水文气象观测点等13处环保设施。启动长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甘南段生态功能修复与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完成规划编制任务。继续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实施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保护建设任务。完成退化草场补播改良117万亩,夏河、卓尼等五县市退牧还草260万亩。实施舟曲、迭部水土流失治理“长治”工程27.5平方公里。

    2.全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甘南拉卜楞机场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并开工建设。配合铁路建设部门,做好兰州至合作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临夏至郎木寺高速公路和岷县至合作高等级公路完成工可研,争取立项。铁尺梁隧道及迭部至九寨沟公路一期工程、迭部至四川红星等省际出口公路建成通车。尕秀至玛曲、舟曲至黑水沟等5条二、三级公路开工,力争迭部至九寨沟公路二期开工,做好合作至冶力关公路建设相关工作。实施好6条通乡油路、36条通村公路工程,再新建20条自然村道。开工建设合作汽车站搬迁等3个站场新建项目及完成 10个乡级汽车站和100个村级停靠点建设。

    3.全力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引洮济合”工程完成前期规划编制和可研通过审查,争取立项。“引洮入潭”工程完成规划编制和预可研。天然气进合作工程完成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夏河县城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卓尼县城防洪工程完成前期,力争列入国债计划。继续加快推进合作市四山绿化和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城区民族特色化改造。加大各县市城镇道路、集中供热、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完成合作等7县市城区总体规划调整和控制性详规编制。

    (三)全面落实农牧互补战略,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农牧村改革发展,全面落实“农牧互补”战略,重点抓好“一特四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分步推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探索新路。

    1.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加快牦牛、藏羊等规模养殖特色产业带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坚持草畜平衡,减轻草场压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改造建设17个乡镇兽医站。新建养殖小区23个,发展牦牛、藏羊专业养殖户1.1万户。加快种公畜基地建设,牲畜良种覆盖率达到57%。做大做强草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优质牧草生产基地10万亩。在碌曲、夏河、临潭等县新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全州年出栏牦牛33万头、藏羊84万只,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畜牧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以上。

    2.继续做好农林工作

    加强高原农作物优良品种繁育工作,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扩大总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退粮还草力度,扩大饲草料种植。认真做好舟曲、碌曲两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扩大义务植树造林规模。实施好2万农牧民阳光培训计划。

    3.全力抓好扶贫攻坚

    树立“大扶贫”观念,实施洮河、白龙江、大夏河整流域和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连片扶贫开发,完成卓尼、迭部两县省级扶贫试点年度建设任务。当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0个,再解决0.8万贫困人口和0.9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落实帮扶资金,提高对口帮扶特困户的“造血功能”。强化劳务培训输转,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好九甸峡库区移民相关后续工作。

    4.加快改善农牧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农牧村安全饮水工程90处,再解决3.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4000万元,在卓尼等四县建设户用沼气池1万口。投资1500万元,推广太阳灶2.37万台和高效节能炉5000台。投资5500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4个,建设护村护田河堤42公里,农牧村桥梁45处。完成2007项目年度1214户易地搬迁及 2008项目年度50%的建设任务,2009年的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7100万元。做好舟曲大川镇和迭部电尕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完成农牧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站点160个。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将牦牛、藏羊和优质青稞等纳入保险补贴。从今年起,财政强农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改革。州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支持农牧村工作和农牧业发展。

    (四)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1.继续做好水电能源开发和骨干电网建设

    完成黄河干流玛曲段水电资源开发规划和部分梯级电站前期工作,加快招商开发步伐。继续开发利用好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支流水电资源。扭子、录巴寺等10座水电站年内建成发电或部分机组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9万千瓦。新开工王格尔塘等8座水电站。加快骨干电网建设步伐,启动8县市城区电网改造和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实施合作至临洮等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展合作至玛曲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

    2.大力培育畜牧龙头企业

    按照“一特四化”要求,加快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挥天然绿色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华羚、天玛、锦凤翔、燎原等产业品牌,提升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争取将合作富民活畜交易市场和玛曲甘青川畜产品交易市场列入“双百市场工程”,年交易额达到6亿元。实施好投资5000万元的华羚公司万吨干酪素技改项目,做好燎原公司奶粉生产线扩建和晟羚公司2万吨牛羊肉精深加工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立项建设。

    3.加快矿产建材业发展

    促进格萨尔、忠曲、早子沟等黄金企业的资源整合,提高持续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做好碌曲、玛曲等县矿产勘查项目,形成新的矿业基地。扶持夏河安多和临潭建华水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水泥总产量达到59万吨。加快花岗岩等产品开发,研发生产新型建材。

    4.积极推进中藏药和山野珍品产业化

    以藏医药产业开发重大项目为支撑,积极支持甘南佛阁藏药公司、甘南藏药制药公司等企业,推进民族医药现代化和藏医药产业换代升级。加快生物制品、藏中成药及保健品研制开发。加大复方红景天冲剂、洁白丸等优势产品生产,扩大知名藏中药品的生产加工规模和市场营销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经济林果种植和山野珍品开发。

    5.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实施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大力培育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景区和品牌,利用两年时间,重点抓好合作市创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夏河、临潭创建“旅游强县”工作。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快资源整合,探索组建甘南香巴拉文化旅游集团。办好“第十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6座标准化旅游景区厕所建设。做好九甸峡库区等旅游资源开发。重点推介“兰州—临夏—甘南—九寨沟”旅游环线,重塑甘南“安全、祥和”旅游形象。规范旅游市场,力争旅游人数达到88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亿元。

    6.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招商引资

    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之路。发挥好夏河安多和舟曲丁字河口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示范作用,实现“三低一高”集约型增长。实施骨干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加快“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项目报批,推进冶力关等10个重点乡镇农牧村环境综合治理试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好基本农田。切实加强资源管理,严肃查处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违法行为。严格禁止金矿堆浸生产,做好堆浸关闭后的生态植被恢复。严格禁止对各类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优惠政策、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扩大招商引资,争取签约招商项目30个,引进资金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增长15%。力争出口创汇4520万美元。

    (五)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启动全州教育布局调整,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先建后撤,分批实施”的原则,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重点改扩建140所左右的乡镇和农牧村寄宿制中小学,力争80%左右的中小学生实现寄宿就学。集中办好一批乡级中心小学和县级初中、高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重点加快合作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合作藏中创建藏区示范性寄宿制学校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扶持州藏综专、甘南卫校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新建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巩固6县市“两基”成果,碌曲、玛曲2县为实现“两基”打好基础。启动实施校长、教师培训工程,首期选派100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到省内重点中小学挂职学习。

    2.加快基层医疗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完成卓尼县中医院、玛曲县妇幼保健院和全州38所乡卫生院建设,推进乡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抽调医务人员开展卫生支农工作。突出藏中医药特色,加强专科专病业务建设。每年选送一批医务人员出州培训。以州人民医院为重点,推进医疗行业示范单位建设。成立甘南州紧急救援中心。强化食品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继续落实好农牧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和特别扶助政策,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奖励标准。落实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免费提供同等技术服务。完成4个县级计生服务站和21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碌曲、卓尼、迭部三县争创“省级优质服务县”。

    3.认真做好科技、文化、广电和体育等工作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增加科技专项经费投入,支持开展自主创新与协作研发。重点在藏中药二次研发和畜产品加工增值及高原特色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强化科技培训,搞好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业活动。做好优良畜种本品种选育等13项适用技术推广,继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扶持公共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舟曲县灾后重建为重点,新建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20个“农牧民书屋”。实施好拉卜楞寺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争取香巴拉民俗博物馆立项建设。继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申报,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文化“三下乡”、“进社区”活动,抓好“千台大戏送农牧村”。

    推进全州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继续实施好“村村通”建设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9%。实施“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二阶段夏河、碌曲2个中波试验台建设。加快邮电、通讯事业发展,推动城乡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改造州体育场馆,为500个村免费配发篮球架。继续搞好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和临潭万人拔河等省级民族体育比赛活动,提升品牌,扩大影响。

    4.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继续加快覆盖城乡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州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培训劳动力6万人次,输转农牧村劳动力8万人次。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范围,保险基金征缴达到7800万元,同步加大州县两级财政配套。切实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和下岗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等社会公共基金的监督管理,严禁拖欠和侵占挪用。适当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及相应的财政配套。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矿山、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全力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继续加强城乡基本生产生活商品市场的工商行政管理和物价监控。地震、藏语言文字、气象、老龄、地方志、残疾人事业等方面的工作有新的发展。

    (六)集中财力,再办几件民生实事

    实施特困农牧民生活救助。今年再筹集40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年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下特困农牧民的生活救助。

    实施特困农牧民危房改造。整合民政危改专项和以工代赈异地搬迁资金,三年内每年再改造2000户,改善特困群众的住房条件。

    实施行政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全州100个行政村修建村级医疗卫生室,配齐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提高农牧民的卫生健康水平。

    实施广播电视向自然村延伸。解决20户以上的823个盲点,3万户农牧民收看电视困难的问题。

    实施五保户集中供养。通过建设集中供养点,全州1000名左右五保人员实现集中供养。

    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今明两年建设5000套左右的保障性住房,改善城镇住房困难职工和居民的住房条件。

    解决已关、停国有和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应由原国有和集体企业承担的缴费部分,由政府财政承缴。

    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年内再通过公开招考,解决1500名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实行干部职工休假制度。在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延长休假期。同时,全州干部职工继续享受免费体检待遇,提高健康水平。

    (七)突出抓好地震灾区重建家园,实现较高水平的恢复重建

    1.完成民房恢复重建和加固维修

    进一步加大民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争取力度,协调落实金融支持重建政策,完成五个受灾县6.6万户民房的重建和加固维修。争取补助政策,实施城镇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和加固维修。

    2.启动公共设施重建和维修工作

    加强灾区公共设施重建项目争取工作。在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电、民政、基层政权设施、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市政、交通、水利等方面,全面启动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和加固维修工程,力争在较高水平上实现恢复重建。

    3.做好农牧村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全面实施灾区村级设施恢复重建,重点是做好77个异地重建村、98个农牧业服务机构业务用房、57条乡村道路以及人畜饮水、牲畜圈舍的重建和加固维修。

    4.组织实施好各类援建项目

    力争完成深圳市援建的21个公共项目及9500户民房和兰州市援建的2800户民房恢复重建。实施好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的2000户民房、10个村民活动室、12个卫生院、10个卫生室和18个学校建设项目。

    5.强化恢复重建项目的资金管理

    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各类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加大跟踪检查和审计力度,严肃财经纪律,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现象发生,确保各类建设资金和物资安全运行。

    (八)全力抓好财政、税收和金融工作,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认真做好财政和税收工作

    今年的财政工作重点,首先是抓好扩大内需的各项积极财政政策的争取和落实,努力做大全州财政的总盘子,扩大州县两级财政的实际保障能力。尤其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上新时期针对藏区的各项财政专项支持政策,把党和国家对甘南人民的特殊关怀落到实处。

    在财政管理上要突出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建设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基本要求,加大对维稳长效机制建设、“农牧互补”产业培育、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资金必须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在预算管理上,要继续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预算约束,严控公务费支出;州县两级财政分级预算,分级保障。

    在财源项目培育方面,着力抓好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建设。继续培育好以水电、矿产、畜产品、藏中药、旅游、建材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的财源项目,提升财源质量,改善税源结构,抓住大财源,但不放弃小税源。

    坚持依法治税,继续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的依法监管,严控税源流失。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灾后重建税收优惠、“即征即返”等税收政策的落实。各级政府要切实支持税务部门的工作,共同努力,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

    2.全面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充分利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积极协调各家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加强银地银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方式,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重点支持生态建设、交通、通讯、能源、龙头企业、灾后重建、民生工程,以及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社会事业项目。在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协调各家银行将甘南境内吸储的存款,尽量用于支持本州产业发展和各类项目的放贷,并争取上级银行更多的贷款规模支持。

    (九)加快维稳长效机制建设,实现甘南社会长治久安

    1.加快建设长效维稳机制

    全面恢复受损的党政机关和政法部门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分批实施州、县、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系统业务和办公设施建设。近期,首先扩编公安队伍和加强公安系统的警务装备,全面提升战斗力。利用三年时间,争取省上支持,有计划地扩编政法系统队伍,提高干警队伍的素质水平。积极支持甘南驻军驻警的营房建设,搞好后勤保障。

    2.继续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动态,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达赖“藏独”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开展 “双拥共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健全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加强边界管理工作,落实勘界协议,提高处置边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加强与周边州县友好往来,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社会政治稳定。

    3.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高举“三个维护”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继续开展“三个离不开”的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建立完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深化藏传佛教寺院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把各类寺庙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1.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州委统一领导,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忠实履行政府的各项职责,落实好州委的各项重大决策。

    2.坚持依法行政

    贯彻依法治州方针,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规范用权,强化责任,落实过错追究。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政协联系沟通,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力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切实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重视新闻舆论和各族各界的公共监督,确保各级政府依法行政。

    3.转变服务职能

    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政府工作,重点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工作绩效评价考核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补偿制度。切实执行行政问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4.加强廉政建设

    坚持不懈地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强化权力监督,防止滥用职权。排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查办几起典型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5.抓好机关作风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手解决一些部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纪律涣散和假公济私等突出问题,建设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时常把老百姓的事牵挂心头,问难于民、求计于民,把解决各族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作为政府工作首要的着力点,努力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民意、更加切合实际。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诚信公道、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全州发展、稳定、改革、重建的任务相当繁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甘南精神”,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同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甘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共同奋斗!


    相关文档

  • 2008-01-18导出word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 1月11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沙拜次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政府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是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州委“1522253”发展战略和政府任期“十大目标”,全面完成州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一年,也是继续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又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截止年底,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1%,达到35.3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2.5 %,达到3.47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达到34.08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达到12.03 亿元;出口创汇增长54.4 %,达到3796万美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7%,达到171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8 %,达到6877元。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是: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州共组织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81个,其中新开工322个,已竣工187个。公路交通方面,共投资6.07亿元,定新公路冶力关至新城段、达久滩至赛尔隆等公路和5条通乡油路已全面建成通车,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等省际出口公路和铁尺梁隧道工程进展良好,迭部县城至若尔盖红星段公路改造工程破土动工;新建的碌曲贡曲乎至阿拉等10条通乡油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14条通乡等级公路和196条通村公路基本建成,47个客运枢纽及农牧村站点如期建成。甘南拉卜楞飞机场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电网建设方面,全面完成了县城电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建成运营,丁字河口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基本建成,多松多等3条110千伏送变电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建设方面,实施城镇建筑物风貌改造12.42万平方米,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进程加快。以合作城区中路改造为重点,全州市政公益设施改造与建设全面推进,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三化”草场和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等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局部区域生态恶化的趋势始得遏制。全州人民期待已久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批准,已经正式启动实施。同时,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也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

    新农牧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新农牧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3550万元,集中扶持了17个省级、州级新农牧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建设和“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13个、标准化暖棚984座7.8万平方米,养殖肉牛羊29.2万头只、奶牛9.2万头;建立畜种改良点24个,引进良种畜8570头只,完成藏羊和牦牛本品种选育6.5万头只;新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1个,新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4个。养殖、育肥等示范基地和小区年户均收入达到1.72万元以上,“农牧互补”已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畜牧业获得第23个丰收年。全州年末牲畜存栏总数达到328万头匹只,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9.1%、34.81%和29.2%。粮油产量稳中略增,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新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5万多亩。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已建成3506套牧民定居房屋,19984名牧民已住上新房,占应定居6686户的52.4%;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57项,解决了6.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600口,夏河县、合作市的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认真实施新农牧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在对全州“新农办”工作人员和试点村班子成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培训农牧民3.88万人次;在新疆、北京等地建立了18个农牧村劳务输出基地。全年共输转劳务12.6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2.82亿元,增长63.4%。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69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全州农牧村贫困人口减少0.88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1.2万人。临潭、卓尼两县九甸峡库区移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批2130米高程以下196户924人已顺利外迁,保证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如期蓄水。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夏河锦凤翔公司年产3000吨牛肉深加工、首曲药源公司“独一味”精加工、甘南高原生物公司牛胶原蛋白等一批生产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项目。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加大项目申报和金融争取力度,争取信贷资金310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围绕“3512”目标的实施,狠抓特色工业体系建设,水电业、矿产业、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和藏药加工业都有新发展,工业经济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到年底,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0.2%,达到7.8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达到5.65亿元;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长28.2%,达到4.59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58.8%。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12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2.8%,工业企业结构得到调整,效益明显提升。

    特色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36座,装机容量达到39.09万千瓦,开发率由2002年的3.6%提高到18.18%。在建水电站达到50座,装机容量113.97万千瓦,其中新开工建设水电站20座,已经竣工和实现部分机组发电的14座,新增装机容量20.31万千瓦。黄河玛曲段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规划编制等正在加紧进行。《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得到全面实施,景区(点)等级晋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甘南州冶力关风景管理局已开始运行,迭部腊子口风景管理局已经组建,夏河拉卜楞风景管理机构即将批复,旅游产业开发和各项管理逐步规范化。认真组织开展了以第八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腊子口、大峪沟等新的旅游热线正在形成,“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年内全州游客人数达到188.82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7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州潜力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继续保持了较强势头。年内全州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7个,引进资金14.5亿元;全年共实施续建项目在内的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28个,完成投资15.88亿元。招商引资成为拉动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力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召开了全州科学技术大会,表彰奖励了一批科技成果和有功人员。投入1.797亿元资金,新建和改造校舍19.13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809.52万元,为全州12.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6.66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教材。夏河县“两基”攻坚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州“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73.96%。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州应届毕业生高校录取率达到67.4 %。投资1590万元的州医院住院楼等卫生建设项目进展良好,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儿童“四苗”覆盖率达到98.52%。“万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不断深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藏医药研发与应用工作不断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牧村人口,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7.6%,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合作、夏河实现省级“优质服务县”目标,全州人口自增率为6.53‰。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队活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加大,公布了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力筹措资金,支持《甘南日报》“小报改大报”。甘南文博大楼已投入使用,广电综合业务楼已完成主体,“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等项目不断推进。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16%和85.23%。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物价、工商、藏语言文字、体育、气象、地方志、地震预防、慈善和残疾人救助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民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以认真办理省、州公开承诺的“实事”为重点,全面强化各项民生工作。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面实施了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22.35万参合农牧民报销医药费1026.29万元。落实补助资金245.33万元,为 3733名“五保户”提高了供养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2006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0%。全面实施了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发放低保金2951.8万元,11.81万名农牧民被纳入低保范围。实行贫困生政府助学金制度,为2102名在校中专生发放助学金157.7万元。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为1310名高校贫困生提供了助学贷款。争取资金5086.5万元,落实了50865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的生活补贴。采取公开招考事业单位缺编人员、教育教学人员、“三支一扶”人员、进村社区人员等,使全州1520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同时,努力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使141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跨地区就业,611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尽力提高村干部报酬标准,村支书年补助达到800元,村主任、文书年补助达到600元。启动实施廉租住房制度,为212户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同时,争取和配套救灾救济款815.5万元,确保了15万(人次)农牧村灾民和特困群众灾年有饭吃、有衣穿。全州干部、职工关注的兰州甘南住宅小区建设全面完成,前后两期工程,共为州内1816户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和在职干部职工、科技专业技术人员修建住房,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全州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认真贯彻《信访工作条例》,妥善处置了有关县市的个别群众集体上访和群体事件,全州信访总量下降23.4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及时排除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省政府的部署,及时完成了《甘南州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和30个政府部门专项预案的制定。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排查出的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已得到处理。全面推进城乡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与周边省州及有关县际间的治安联防和协作关系,“平安甘南”建设深入开展,全州社会和谐、大局稳定。

    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年内共办理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州政协委员提案367件,其中已经解决或部分得到解决的占43.32%;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占44.96%;因条件所限暂不能解决的占11.72%。认真落实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完善了州政府《议事规则》和《重大决策程序》,规范了92项行政审批事项。州政府政务大厅共受理行政审批、社会服务等事项5730件,办结率达92.2%,政务公开和办事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加强了政府网站和“州长专线”等工作,广泛接受政务监督。认真开展了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解决了政府机关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政府机关作风效率长效机制建设,州政府制定了机关办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发布,在政府机关和基层反响良好。同时,政府系统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也普遍得到加强。高度重视省委巡视组的意见、建议和所反馈问题的整改,大力支持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对有关单位问题的调查和处理。年内开展各类审计检查项目118件,查处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1.64亿元,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查处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12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州上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各族干部、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向驻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属各单位,向无党派爱国人士、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工作也使我们感到:成绩固然可喜,但前进中的问题更需要高度重视。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财政困难,“吃饭”与建设要靠国家支持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牧村整体条件差,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劳动者素质与新农牧村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难度不断增大;工业基础差、结构单一、活力不强、竞争力弱等问题仍在困扰着我州企业的发展;社会事业基础建设资金少、欠帐多,彻底解决就学、就医、就业中的困难与问题,任务还相当艰巨;改革攻坚和利益调整带来的社会矛盾增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难度增大,影响稳定的问题不断出现,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物价上涨对干部群众特别对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干部群众对此议论多、意见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快,政府职能转变慢,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2008年政府工作建议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州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按照州委十届二次全委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坚持”(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1522253’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落到实处)的要求,抓住一切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进一步推进建设,加快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目标建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40.95亿元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39%,达到4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达到40.3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4%,达到182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8%,达到769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以内。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发展抓项目,着重抓机遇、抓前期工作,在向上争取和外引内联”上提水平、上台阶。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造发展条件。强化协调服务,加快构建“三纵三横”公路交通网络,确保续建的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迭部县城至若尔盖红星等省际出口公路和铁尺梁隧道顺利推进,2007年的通乡油路、通乡等级公路和通村公路全面竣工验收。新实施4条通乡油路、30条通村公路、23条以工代赈公路、30个乡村汽车站点及汽车救援和物流配送中心等建设项目。完成尕秀至玛曲二级公路改建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立项,同时组织开展两河口至舟曲二级公路改扩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甘南拉卜楞飞机场力争年内动工建设。加快与水电业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电网体系建设,年内完成玛曲、碌曲、夏河三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续建,新开工合作多河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洛大110千伏二回送电线路和卓尼送变电工程,立节、阿夏两个110千伏开关站,卓尼洮北等9个35千伏和6个10千伏送变电工程等项目,争取玛曲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年内立项。要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一手继续抓好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努力完成有关县城道路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续建项目,实施合作东二路市场改造、夏河县城集中供热及有关县市的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益设施新项目,一手抓完善规划,坚持以州府合作市建设为龙头、各县县城和建制镇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实施生态工程项目,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高度重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指挥部要尽快衔接和部署项目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各级政府要以此项目为龙头,以生态移民、牧民定居点建设等为突破口,全面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小流域治理等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和征占“填平补齐”等项目,实施好有关县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进一步巩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成果,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促进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湿地、矿产等资源环境的改善。

    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资源开发性项目建设。不断改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环境,切实做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与协调。在建的50座水电站中,录巴寺、多松多等12座水电站要保证年内建成发电,新增发电量 5亿千瓦时;计划新开工11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8.35万千瓦,总投资6.75亿元。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为目标,认真实施畜产品精深细加工、藏中药制剂和名贵藏中药材种植等研发项目。继续强化项目推介工作,年内争取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0个以上,引进资金8亿元以上;全年各类在建引资项目达到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4亿元以上,再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潮。

    坚持科学论证项目,实现项目争取再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动员全州上下讨论项目、挖掘项目、论证项目,抓住一切机遇争取项目,实现项目争取再突破。抓住国家将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争取大机遇、大政策、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大变化。积极开展“西气东输”支线管道进合作市的争取工作,加强“引洮济合”、“引洮济临”两大城市供水项目和长江重要支流“白龙江流域”生态功能保护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坚持合(作)至岷(县)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兰渝铁路“甘南支线”建设的呼吁和争取,保持我州项目建设的良好态势。

    (二)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着重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上提水平、上台阶。

    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推广试点、示范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支撑、服务为手段、小区建设为重点,靠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强化责任目标考核,促进“农牧互补”战略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今年要基本消除有些县(市)、乡的“农牧互补”典型示范基地和龙头项目空白现象,认真解决工作进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坚持基地与小区建设并举,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加强牦牛、藏羊等养殖基地和饲草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肉牛羊和奶牛等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深化现有种畜场站体制改革,完善种畜流转机制,推进牲畜“良种工程”建设,遏制品种退化,着力提高牲畜个体产值。继续坚持“扶优、扶强、扶特”思路,开阔视野,创新机制,面向州内外引进懂经营、会管理、勇开拓的能人,到州、县领办“农牧互补”项目。扶持那些示范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与农牧户利益联结紧密的草产业大户、畜产品加工业大户、流通贩运业大户,培育“龙头”、做大做强,以推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公司化经营。年内力争新建6个养殖、种植示范基地,使各类基地和小区养殖牛羊达到30万头只以上,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当地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为主的牲畜良种率达到52%,畜产品商品率达到27.2%,加工转化率达到25.2%。同时,加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发展农牧村专业“经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加强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牧互补”战略全面深入实施。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继续落实各项直补、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农牧民的“减负性”收入。以“农牧互补”为载体,发动和引导牧区加大出栏,加快周转,大力发展牦牛、藏羊特色优势产业,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利用舍饲优势,大力发展育肥业、奶产业和饲草产业,城郊区利用技术及消费优势,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反季节蔬菜业等,以稳定农牧民的主渠道收入。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业和畜产品贩运业、中介服务业,支持发展个体私营业、乡镇企业和旅游服务业,以增加农牧民的非农收入。加强劳务培训与输出基地建设,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规模型、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以增加农牧民的劳务创业收入。年内力争培训劳动力3.2万人以上,输转劳务11.6万人以上,劳务综合收入达到2.6亿元以上。

    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继续抓好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中央对“三农”投入“三个明显高于”的机遇,加大各类“三农”项目的争取力度。年内争取解决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4600口,实施藏区太阳能温暖工程、农田和村庄防护工程、农牧村房屋改造工程和改水、改灶、改厕等项目。全力抓好牧民定居点建设,全面衔接和完成2008年的建设任务。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组织实施60个整村推进项目,抓好“县为单位、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试点及“村级互助发展基金”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扶贫工作任务。卓尼、临潭两县九甸峡库区移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两县政府要抓紧协调酒泉市瓜州县做好移民安置地的房屋验收、土地分配及春耕生产安排,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训等工作,为春节后全面组织搬迁做好准备。州直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和配合两县的移民工作,帮助两县解决突出困难和迫切问题,保证移民各项任务顺利全面完成。

    (三)坚持改革抓创新,着重抓机制完善和技术创新,在增强活力和提高效益上提水平、上台阶。今年全州工业发展目标是增加值增长16.5%,达到9.42亿元。为此着重抓:

    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在总结经验,巩固好改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引导优化股权设置,真正落实“经营者持大股”,着重调动经营者自身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同时,针对我州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因市场主体缺位,而在以往的项目开发等当中获得的市场份额较少等实际,本着建立平台、完善机制的思路,着眼长远,就培育自治州的市场投融资主体问题,将组织可行性研究。要探索财政投入企业资金、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资源所有者权益入股等形式,参与州内水电、矿产、畜牧、旅游、山野珍品及藏中药材开发,开展多元平等竞争,以实现资源优势对当地的最大经济利益。继续支持华羚、科瑞、锦凤翔、天玛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这些企业经济效益好、对群众增收带动面大等作用。要通过各种举措,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改善现有单一结构,全面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

    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延伸产业链条。着重对效益好、潜力大的企业不断实施技术改造。今年重点支持安多公司的节能减排“余热发电”项目、华羚集团的“微生物凝乳酶技术开发”项目、科瑞集团的“酪蛋白磷酸肽”及“酪朊酸纳”生产线、玛曲黄金冶炼厂的“黄金首饰加工”项目等。通过上述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导和支持这些企业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工业经济上新台阶。

    认真做好金融协调,切实保障年度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抓住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做好资金协调与争取。各级政府要积极做好政策性投资的争取,用好各类扶持发展和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各项财政金融政策。资金越困难,越应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好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更多地为企业协调生产发展资金,努力开创金融支持地方工业发展的新局面。力争今年全州发电量增长51.9 %,达到15亿千瓦时以上;黄金产量增长5.5%,达到3680公斤以上;水泥产量增长7.1 %,达到 45万吨以上;铁合金产量增长11.2%,达到2.25万吨以上;乳制品产量增长13.6%,达到1万吨以上;肉类加工量增长59 %,达到1万吨以上;中成药制剂增长30%,达到34吨以上。

    (四)坚持旅游宣传与建设,着重靠改革促建设、促发展,在开放开发和优质服务上提水平、上台阶。今年全州旅游人数要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43亿元以上。

    继续抓好宣传造势,不断开拓客源新市场。以第九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合作市建市十周年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创新手法,丰富载体,开展多视角、多侧面、多形式的宣传与促销活动。建立“香巴拉旅游信息中心”,启动“香巴拉旅游文化展示中心”项目,进一步增强旅游宣传与促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出新景点、打造新热线。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旅游开发新突破。主要是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开发机制,强化和突出市场主体,促进开发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业新发展。基本举措是采取经营权转让、委托代理或联合经营等形式,实施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改革试点,在资源评估及有关确权的基础上,力争推出1至2个优势景区景点依法公开出让。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在提高现有旅行社团经营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建立甘南旅游开发投融资实体,参与旅游改革和开发,逐步建立我州旅游业投资与开发多元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商品大开发。继续以提高“十大王牌”景点的接待和服务能力为目标,抓好各类续建和新建项目,加快推进旅游“六大要素”建设,不断改善重点景区的设施条件。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扶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加速推进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延伸旅游产业链。以游客满意为目标,加强管理,注重诚信,培训队伍,优化环境,提高旅游经营与服务水平。

    (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重依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发展和规范管理上提水平、上台阶。

    正确认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必须继续坚持走资源开发之路,这个思路应坚定不移。但随着国家区域主体功能的确定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资源开发又必将面临新情况、新课题。因此,我们在各项开发与建设中,必须认真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基本国策,科学认识、依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坚持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前提,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避免开发中的盲目性。针对甘南生态战略地位,就如何建立适合于甘南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等问题,将组织有关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总的要求是,今后州内矿产、水电、旅游等各类自然资源开发性项目,首先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论证、严格设计”原则,不经科学论证、不经严格设计和依法许可的项目,一律不推介、不招商。坚决杜绝资源开发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坚持规范管理,突出依法保护。针对当前甘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反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今后,在项目开发的效益评估上,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兼顾原则。在项目准入上,坚持“五把关”原则,即:凡对当地环境带来新的高污染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凡使生态一旦受破坏再难以修复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凡造成原河道断流干涸、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可能带来新矛盾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凡对该区域山体、村寨及河床稳定等可能带来隐患的项目要严格把关;凡无实际资金和技术实力,系“跑马占荒”的客商要严格把关。在推介程序上,坚持“先行论证、业主申报、州县主管部门审查、州县政府通过、方可许可”的原则。在具体实施上,坚持“政府搭台、市场签约、保障服务、法人兴办”原则。同时,还要切实加强日常环保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各项环保政策与措施,认真解决城乡生产生活废气、废水、废渣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现象。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通过强化管理、规范管理,做到依法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发展,使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永葆甘南碧水蓝天。

    (六)坚持开源节流,着重用好政策、培植财源,在增收节支和保运转上提水平、上台阶。

    重视财源建设,用好优惠政策。今后几年将是我州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的重要时期。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财源竣工项目如期投产、发挥效益,在建、续建项目继续全力推进。同时,积极谋划新的财源建设项目,用好财源项目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财源建设新发展。

    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财政管理。全面贯彻财政政策,强化制度和纪律约束,加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少数民族经济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以及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各项资金按要求运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大财政资金对农牧村基层、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配合支持“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这几年省对州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逐步增加,自治州地方财源项目也陆续发挥效益,财政状况相对好转,但财政整体拮据的现状没有改变。这就更加需要各级都要提倡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精神,更加需要强化各项监督与管理,反对盲目乐观,反对铺张浪费现象,反对各种讲阔摆阔风气滋长。各级财政坚决做到集中财力保发展、保民生、保机构运转,努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狠抓收支管理,确保收入增长。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深入开展税源排查,防止偷、逃、瞒、漏等现象,强化各项征收工作,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创4亿元的目标。同时,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非税收入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作为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办法,强化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收益流失。在支出管理上,认真推行“零基”预算制,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领域和范围,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支持和欢迎人大、政协及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随时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坚决防止各种违反财政纪律现象的发生。

    (七)坚持统筹兼顾,着重强化社会建设,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上提水平、上台阶。

    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努力增强科技对发展的支撑力。认真落实全州科技大会精神,不断推进“科教兴州”战略的实施。要确保投入,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支持各级各类科研单位自主联合与协作研发。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适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科技项目承包、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业等活动。力争年内科技培训5.5万人次以上,创州级以上科技新成果12项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6%以上。

    巩固“两基”成果,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继续抓好“两基”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坚决防止“两基”成果出现反弹和下滑。继续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在确保卓尼县“两基”攻坚通过省级验收的同时,争取碌曲、玛曲两县“两基”攻坚通过州级初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保证困难家庭学生上得起学,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继续抓好在建教育项目,争取新开工24个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加大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全员聘任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依靠人才支撑经济发展”的思路,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和劳动者培训网络,不断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加强以疾病预防控制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抓好医疗卫生续建项目,争取实施县级综合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1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新项目。健全农牧村三级卫生服务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城乡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抓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困难群众治病住院床位补贴等政策,提高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率、报销率,并落实大病统筹等制度,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抓好公共财政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和广电事业。抓住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机,完善自治州文化发展规划,论证文化发展项目,建立文化繁荣项目库。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作活力,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精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州图书馆、文化馆、甘南演艺中心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文物抢救性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立项。年内完成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牧村农牧民书屋等建设。扎实开展文化“三下乡”、“进社区”和“千台大戏送农牧村”等活动,活跃乡村文化。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工作,支持广电综合业务楼建设配套,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认真部署州至县广电光缆传输网及合作市区数字化电视整体转换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参与各类竞技、竞赛,迎接奥运,争得荣誉,为自治州争光添彩。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少生快富”、“奖励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等政策,努力扩大实施范围。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防止偷生、超生及其它违规现象的发生,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并卓尼、迭部、碌曲三县要为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县”目标做准备、打基础。继续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军民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物价、工商、藏语言文字、气象、地方志、档案、地震、老龄等各项工作。

    (八)坚持以人为本,着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上提水平、上台阶。

    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就业工作。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宣传和实施《就业促进法》,加强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建立激励扶持机制,改善创业环境,以创业促就业。结合甘南旅游业、水电业、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促进当地就业。同时,总结经验,强化宣传引导,继续组织实施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充分发挥我州在经济发达地区所建劳务输出基地的作用,组织输出更多人员到异地就业。在各类就业安置中,优先照顾城乡困难家庭就业。通过多种形式,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残疾人援助就业450人以上。

    高度关注民生迫切问题,尽力办好十件实事。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在继续做好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保证落实省上为民“实事”各项承诺的同时,今年州上拟就民生着重办好10件实事:一是启动农牧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改造户均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二是建立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启动廉租住房建设,年内基本解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家庭住房困难;三是建立村级干部离职养老补助制度,并在省定补助基础上再适当提高标准;四是实施乡中心寄宿制学校“大灶建设工程”,年内实现40%以上的寄宿学校有大灶;五是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州、县市统筹配套资金实现再翻一番;六是建立县市农牧村中心敬老院,年内10%以上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实现集中供养;七是调查摸底,逐步解决居住在城市中农牧民的城镇户籍问题,并将符合条件的逐步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八是基本解决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并通过开辟就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努力提高大专及其以下毕业生就业率;九是明确条件、范围,扩大扶贫济困病床政策覆盖面;十是建立70岁以上农牧村高龄老人参合费补助制度。同时,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物价工作,加强物价监控和市场调节,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确保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高度关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项目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以及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引起的百姓诉求,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强化社会管理,促进和谐建设。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宣传教育,进一步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同时,加强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突出抓好信访工作,继续实行领导包案、信访接待日和干部下访等制度,依法及时协调和解决群众反映集中和突出的各类问题。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着重加大对工矿企业、工程工地、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城乡生产生活用火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的监督与整治力度,预防和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贯彻“依法治州”方针,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治安打防控体系,针对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防范和打击境内外藏独分子的各种渗透、破坏和分裂活动。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努力建设“平安甘南”。

    全面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一)深化改革,促进职能转变。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原则,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作用的同时,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不该管的事坚决放开。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力求年内实现新的突破。

    (二)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使权力受监督、受制约,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按照“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公开听证相结合的政府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理顺行政执法体系,完善执法程序,纠正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的多头执法和执法不公等现象。政府各项工作必须自觉接受同级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接受行政监察、经济审计等专项监督,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对决策、决定、决议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真抓实干,务求勤政高效。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力抓好机关作风整顿成果的巩固与提高,不断改进作风政风。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开展政府机关诚信教育,在政府部门努力形成“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和动真碰硬、勇担责任的风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一切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决制止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防止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中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等行为。改进会风、文风,倡导少开会、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说实话。把各级干部从一般性会议、应酬和接待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改革、抓项目、抓发展、抓落实。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原则,完善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的各项机制,深入治理商业贿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对政府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各类公务行为进行监督、监察。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甘南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继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争创一流”的甘南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再创甘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不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


    相关文档

  • 2007-01-24导出word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 1月18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沙拜次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以来政府主要工作回顾

    2003年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发展为主题、项目建设为主导,认真贯彻州委“1422253”发展战略,狠抓政府任期“十大目标”的落实,开创了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达到29.94亿元,是2002年的1.54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4 %,达到2.83亿元,是2002年的1.7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8.6 %,达到28.8亿元,是2002年的3.6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 %,达到10.65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1%,达到16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 %,达到5938元。

    ——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面落实国家“多予、少取、放活”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实施农牧村“六小工程”,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按照产业化发展理念,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农牧互补”战略,农牧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肉牛羊和奶牛养殖、草产业开发、畜种改良等为重点的“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加快。全州累计建立“农牧互补”示范小区10个、示范户6230个,建成标准化暖棚4089座34.08万平方米;种植优质牧草14万亩,养殖肉牛羊25万头(只)、奶牛7.98万头,引进优良畜种8.89万头(只),藏羊和牦牛本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130万头(只),具备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2户,示范区户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农牧互补”已成为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重视发展劳务经济,仅去年一年,全州就培训劳务人员5.42万人次,输转劳务13.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7亿元,是2002年的4.2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州5.34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12.47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农牧村贫困面由2002年的71.6%降到60.8%。

    ——大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认真贯彻国企改革方针,狠抓以“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为重点的改制工作,全州154户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以市场为取向、民营为主体的新机制,国企改制面达到100%。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8亿元,实施了华羚集团万吨干酪素系列产品生产线、夏河安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玛曲金矿千吨选矿厂改扩建及碌曲忠曲金矿500吨选矿厂建设、众友集团甘南藏药GMP生产线等一批重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项目。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草原兴发、奇正藏药、甘肃锦凤翔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州。全州非公有制工业达到3610户,增加值达到3.48 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56.5 %,已成为推动我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进政府诚信和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重点企业争取政府信用贷款277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经营和品牌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业、水电业、建材业和藏医药加工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州特色工业体系建设的步伐。四年来,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达到6.17亿元,是2002年的1.7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7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25.7%提高到45.4%。

    ——项目工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国家政策性投入的争取。四年累计签约引资合同项目215个,资金132.84亿元,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88%以上,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四年共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15.63亿元,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4.04亿元,是建州以来开发建设项目最多、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历史时期。投资19亿元,改造和新建公路 202条3567公里,其中建成二级公路278公里、三级公路52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的目标和境内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建成9个道路运输信息中心(站)、2个三级和29个乡级汽车站;实施了12条通乡油路、37条通乡等级公路和213条通村路项目,6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标准村道,90%的行政村通了汽车或农机路,基本形成以州府合作为中心、 “二纵三横”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干的公路交通网络。投资6.21亿元,建成8个110千伏和 34个35 千伏送变电工程,架设10千伏及以下农牧村电网线路2931公里,形成以110千伏为主网、35千伏为县网的电网结构。投资3.18亿元的迭部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进展良好,合作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州8县市均通过国家农村电气化县标准验收。先后开工建设水电站53座,其中已建成或部分机组发电的32座,新增装机容量13.89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4万千瓦,开发率由2002年的3.6%提高到8.92%。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步伐加快,县市实施建筑物民族特色化改造15万平方米。投资3.4亿元,实施了市政公益设施建设工程,城市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日趋配套。实施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255项,解决了340个自然村12.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完成草场承包配套围栏555万亩, “三化” 草场及鼠害治理238万亩,天然草原禁牧休牧2180万亩,退牧还草175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12平方公里,退耕还林27.85万亩,森林管护509.7万亩。迄今为止,州内最大项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和国家级评审、评估等工作均已顺利完成,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和我省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关申报立项等工作正按程序抓紧进行。同时,按照国家生态功能区域定位开展的“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规划”也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评审。

    ——狠抓推介与建设,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认真落实 “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坚持争取国家投入与多渠道融资相结合,强化旅游景区(点)道路、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条件正在改善。认真策划、组织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香巴拉在呼唤”大型互动电视歌舞晚会、“香巴拉”号旅游专列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宣传推介活动,“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甘南正在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年来,全州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3%,达到165.93万人次,是2002年的2.02倍;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52.3%,达到2.94亿元,是2002年的5.38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高度重视“科教兴州”战略的实施,加强科研工作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科普”和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四年全州共取得科技成果51项,其中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29项获甘南州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25%。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资3.6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3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州共发放3750万元资金,全部免除了11.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6.7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万余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全州整体实现“普初”目标,合作、临潭、迭部、舟曲四县市已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62.11%。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州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和“入保率”保持在95%以上。四年累计投资6035万元,新增医疗卫生业务用房5.9万平方米,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兰州市对口援建的州藏医院综合业务楼已投入使用,合作一中教学楼正在建设。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良好,试点县市的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9.12%。“万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取得实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起步顺利,藏医药研发与应用情况较好,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激励政策,强化宣传教育和责任目标管理,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取消了甘南农牧区生育间隔的有关规定,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的8.37‰降到6.3‰。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建设了州文博大楼、各县市“两馆”和部分乡镇文化站及村级活动场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实现了州藏戏团与歌舞团的合并,组建了甘南藏族歌舞剧院,并加挂了甘肃省藏剧团牌子。各县市普遍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团队。夏河甘加八角城遗址、迭部俄界会议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南“南木特”藏戏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艺术不断繁荣。加强了对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创办了《甘南年鉴》、《甘南发展》等刊物,并支持《甘南报》改为日报,甘南电视新闻改为每日新闻。开通了州至县电视节目传输网,在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率先开设了藏语电视节目频道。狠抓“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16%和85.23%。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统计、审计、物价、藏语言文字、体育、气象、地方志、地震预防和慈善及残疾人救助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2004年起累计争取和筹措3.79亿元资金,安排4212户牧民开展定居房屋建设,占全州计划定居牧户的62 %。目前,相当一部分牧民群众已迁进了新居。累计建成城镇住宅5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14.8平方米。积极推进兰州“甘南住宅小区”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已有574户入住,二期工程即将交付使用。落实了干部职工休假和免费体检制度,从2004年起离休干部医药费实现“零”拖欠,并一次性消化了2000年10月以前拖欠的州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药费210万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累计支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9594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6073万元、失业金2175万元、低保补助金7435万元,使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牧村“低保”试点、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农牧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已顺利启动。妥善安置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累计争取及配套发放救灾救济金7085万元,确保了70多万(人次)灾民和农牧村特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认真实施灾民建房和灾后重建工程,解决了农牧村9159户群众的住房困难。加强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累计清欠工程拖欠款4615万元。积极促进社会就业,累计争取再就业资金2614万元,帮助4152名企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用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办法,实现了742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每户有一人就业。采取鼓励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优先照顾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组织开展跨地区就业和公开招考事业单位缺编人员等多种方式,累计安置1834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巩固“寺教”成果,努力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州呈现出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同时,在这几年中,十一世班禅视察甘南的接待和安全保卫任务圆满完成,六世贡唐仓转世灵童认定工作非常顺利,七世贡唐仓活佛坐床仪式成功举行,德哇仓活佛在碌曲的“时轮大法会”信教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反映良好。深入开展“四五”和“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快城乡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严打整治、缉枪治爆、查禁毒品等各项专项斗争不断深入,牧区盗抢牲畜、个别路段车匪路霸等突出犯罪得到有力打击。主动加强与周边省州间的联系协调,成功调处了一批长期严重困扰城乡社会治安稳定的草山边界纠纷及个别地方的宗教内部纷争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责任不断落实,有关劳动就业、企业改制、资源权属、城市拆迁等方面的诉求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全州信访总量下降56%。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活动,突出安全隐患得到排除,责任事故得到追究,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重视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专项应急预案29个,比较成功地应对了地震、雹洪、火灾、雪灾和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有了新提升。积极推进并完成了第三轮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开展事业单位、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严格遵循《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紧紧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倡行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行政问责制”、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受理企业投诉举报等,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热情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各类视察、调研活动,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四年累计承办人大代表议案846件、政协委员提案549件,除因客观条件和政策因素限制一时难以办理的外,大部分议案、意见、建议、提案都得到认真办理,并答复了代表和委员。认真开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积极支持纪检、监察等部门及时查处各类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州改革开放步伐迈得最大、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成效最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甘南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州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各族干部、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向驻甘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属各单位,向无党派爱国人士、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四年的工作,我们的基本体会是: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制定目标,自加压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

    ——必须坚持把农牧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用新型工业化思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步伐。

    ——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科学论证项目,坚韧不拔地争取项目,发挥项目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增强发展后劲。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敞开州门、招商引资,主体多元、共同发展,不断注入发展新活力。

    ——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全面谋划各项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高度重视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依法管理,强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创造团结和谐局面。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果断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突出矛盾,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创造竞相发展局面。

    ——必须坚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队伍、抓落实,说了算、定了干,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州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经验也是可贵的。但也应当看到,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以及“吃饭”与建设难以兼顾的问题仍然改观不大。二是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村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仍占较大比重。三是工业基础弱、规模小、质量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弱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非公经济比重仍然较低。四是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促进了甘南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一些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问题,社会反映不少。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欠帐多,彻底改变农牧民子女上学难和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任务仍很艰巨。六是改革攻坚和利益调整带来的社会矛盾增多,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影响稳定的深层因素不断暴露,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七是政府职能转变较慢,一些干部的事业性、责任感和抓项目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努力克服这些问题,以新的姿态和作风,推动甘南改革、建设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 “1522253”发展战略不动摇, 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落到实处,在全面实现政府原定“十大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十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基本消除基础条件“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甘南,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实现我州小康社会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据此,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州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达到48.7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 %以上,累计达到22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实现翻一番目标。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新型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建立。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4%以上。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型目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公民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农牧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28%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制度基本健全。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草原、森林、湿地等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恢复。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6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行政管理、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等改革基本完成。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再掀新高潮。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非公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800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达到2000元以上。全州6686户牧民实现标准化定居。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稳定解决。纵横便利的交通构架基本成型。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构建和谐社会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依法治州进程加快,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明显提高,创建“平安甘南”、“和谐甘南”取得重要进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十大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加大各类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确保较高投资增长率,推进各项建设。公路交通建设以完善“三纵三横”主骨架网,打通省州际出口通道,增强路网通行能力为目标,完成重要公路干线的建设及等级升级。五年内公路交通投资力争达到20亿元,50%以上的县通高等级公路,9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标准村道,100%的乡镇有汽车站,80%的行政村有候车亭。夏河飞机场争取立项建设,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及岷县至合作高等级公路完成前期工作。能源建设以抓好与水电业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电网配套建设为重点,五年内争取建成2个330千伏和9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抓住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机遇,与临夏州联合呼吁天然气管道延伸至两州州府。城镇建设以合作市和七县城为重点,五年内实现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目标,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公益设施基本配套。水利建设以实施农牧区人饮安全工程为重点,五年内基本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和18.5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论证 “引洮入合”项目,立足长远解决合作市区水资源缺乏问题。通信建设以“村村通”为重点,加快州内宽带多媒体骨干网络建设,实现省道、国道移动通讯无缝隙覆盖的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和“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的立项与实施为龙头,全面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荒漠化防治、生态移民、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项目,五年内使全州草原、森林、湿地等天然生态功能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坚决防止各类违法探采行为。加强对水源、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

    (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全面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关于 “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机遇,从甘南实际出发,以发展农牧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村基础条件为重点,全面规划,周密部署,确保投入,抓好试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着力优化农牧村经济结构。按照“三个经济圈”的总体布局,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培育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着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及牧业“五配套”和“六化”家庭牧场的建设水平,建立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大经营规模的肉牛羊和奶牛养殖、草业开发等“小区”和“基地”。到2011年,全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舍饲养殖牛羊达到25万头只以上,转移超载过牧牲畜18万个羊单位以上。强化科技对“农牧互补”的支持力度,应用新科技、新技术,推动以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和良种引进等相结合的畜种改良“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推广步伐。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扶优、扶强”的思路,集中扶持一批机制好、效益高、与农牧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龙头”、做大“龙头”,强化辐射带动和竞争力。继续抓好青稞、蚕豆及藏药等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1年,农畜产品商品率达到35 %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33 %以上,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达到30%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到60%以上,适应现代农牧业及市场发展要求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建立。认真实施“六小工程”项目,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公共财政向“三农”及基层倾斜的机遇,深入组织实施农牧村“六小工程”项目,全面加强农牧村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和社会公益设施等基础条件建设。五年内基本实现乡有油路、村通公路、户户通电和自来水入户率力争达到30%以上,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和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医疗室等目标。结合新农牧村建设,认真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善人居环境。到2011年,全州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乡、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广大牧区基本告别游牧历史。强化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举办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对农牧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劳务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牧民。到2011年,累计培训劳务人员30万人次以上,年输转劳务达到15万人次以上,年劳务综合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使劳务经济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大产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推进整村扶贫。坚持一手抓脱贫致富,一手抓防止返贫,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力争五年内基本解决10.8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稳定解决 10.28万低收入人口和12.31万返贫人口的温饱,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等达到5.7万人左右。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增强农牧村发展活力。坚持党在农牧村的各项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牧村各项改革成果。引导农牧民群众依法流转土地、草场使用权和经营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三)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构建特色工业体系。继续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扩张规模、提升质量”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工业企业“3512”目标,大力扶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工业强州”之路。力争到2011年,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占到24%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突出抓好水电工业发展。积极支持九甸峡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力度,强化对州内在建项目和已签约引资项目的跟踪督查,加快水电工业发展。到2011年,巴藏、凉风壳、九龙峡、代古寺等一批骨干水电站基本建成,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47亿千瓦时,水电工业年增加值达到3.88亿元。加快黄河首曲水能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步伐,再造甘南水电开发新亮点。着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水平。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建立华羚、首曲、草原兴发和兰州锦凤翔等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农畜产品精、深、细开发新格局。打好甘南“高原绿色牌”和“生态牌”,不断提升牛羊肉制品、奶制品加工水平的同时,在皮、毛、血、骨的系列开发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现代资本运作方式,力争到2011年1至2户企业实现上市目标。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科学开发矿产品。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依法管理。在加大地勘力度,增加新的资源储备的同时,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和现代工艺的应用,促进矿产品的综合利用与深度加工。到2011年黄金产量达到4000公斤以上,水泥产量达到70万吨以上,其它特色矿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增长。培育壮大藏药及山野珍品加工业。加强藏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为奇正集团、众友甘南等藏药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促进藏药工业发展。建立山野珍品加工企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改变目前山野珍品加工零散、档次不高、产品有优无势的状况。在工业发展和各项产品开发中,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走“质量兴州”路子,依靠特色品牌,强化竞争力,促进大发展。

    (四)以特色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扩大“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深入挖掘甘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精心策划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展客源市场。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共同谋划旅游资源深度开发项目,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等开发力度。落实投入,加快以“十大王牌景点”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基本配套。到2011年,全州旅游人数突破23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努力提升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房地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社区和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还要以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活跃城乡商贸为目标,在完善玛曲首曲活畜交易大市场配套项目的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碌曲、合作、夏河、临潭等县市的相应区域,建设活畜及藏药材交易等特色市场,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城乡市场体系,并加快推进诸如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建设。

    (五)以深化改革为手段,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改革抓创新。在巩固扩大企业改制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造,着力扶优、扶强,走强强联合、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深化股权制度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开拓促进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认真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领域和范围,加快政务信息化管理进程,完善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财政体制等改革。以政事分开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认真部署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定位乡镇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现乡镇机构和乡镇干部 “三个转变”的要求。同时,认真落实金融、财税、投资、流通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省直管县”及“乡财县管乡用”等试点工作。大力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非公经济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进一步放宽放活市场准入条件,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使非公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敞开州门,进一步提升开放开发水平。重视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五年内力争干酪素、绿色农畜产品、藏药、铁合金等产品出口实现新增长。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开放,积极与发达地区攀亲结缘,开展合作,招商引资,在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的规模和水平上再创新亮点。五年内在落实好已签约各类引资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再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00个以上,引进资金7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对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年贡献率达到30%以上。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以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到201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到2008年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以支持合作民族师专升本为契机,探索联合办学模式,提升州内四所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建立与我州加快发展相适应、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及劳动者培训网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到2008年全面建立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到2011年全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卓尼、迭部两县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开发文化产业。继续加大力度,抓好拉卜楞寺的“申遗”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文物保护项目的争取实施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五年内州、县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全州20户以上自然村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州至县广电传输光缆基本建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目标基本实现。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依法扩大保障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开,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弱势群体等就业工作,逐步缓解就业压力。努力创建“平安甘南”。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快依法治州进程,完善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落实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五年内基本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及其新的危险源。建立健全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雹洪、雪灾、干旱等多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007年政府工作建议

    今年是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全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州委十届一次全委会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生产总值增长11.5%,达到34.3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3%,达到34.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12.03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达到3.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1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674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为此,拟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促进基础条件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项目争取与实施工作,努力完成固定资产投入年度增长目标。重点项目:交通建设方面,年内组织开展夏河飞机场的立项前期工作,协调四川阿坝州尽快达成迭部至玛曲阿万仓段公路的“携手改造”事宜。完成和政至合作、达久滩至赛尔龙等公路工程的收尾,抓好夏河至同仁、合作至冶力关等公路的续建,加快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等省州际出口公路和铁尺梁隧道的建设。实施好4条以工代赈公路、9条通乡油路、21条通村标准路和27个乡级汽车站建设项目。水电建设方面,认真落实甘南电网建设规划,年内建成迭部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和舟曲丁字河口、碌曲多松多、夏河、玛曲等四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全面完成城网改造和3664户“户户通电”工程,力争合作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和迭部花园、舟曲立节两个110千伏开关站开工建设。抓好40座在建水电站项目,安果尔、虎家崖等9座水电站年内竣工发电。同时,计划新开工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24.87万千瓦,总投资31.17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集中开展重点矿区、重点矿种的专项整治,对那些地界有争议、群众工作难协调、探采权属有争议、生态环境影响大的矿点、矿区,要一律暂停洽谈与招商;对那些违法违规探采、安全保障无措施和不服从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要坚决采取清理整顿和取缔、关闭等措施,坚决防止资源开发中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申报、争取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推动“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建设。市政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合作市区中路改造项目,认真抓好有关县的城区道路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项目,以及临潭新城和冶力关、卓尼扎古录、碌曲郎木寺等重点建制镇的改建项目。加强各类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项目建设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四制”,认真解决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认真做好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库,增加项目储备。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坚决防止挤占、挪用现象。

    (二)狠抓 “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力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深入实施。认真研究解决“农牧互补”战略实施进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农牧互补”试点、示范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支撑、服务为手段、小区或“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对农牧民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引导,大力推进“农牧互补”经验推广和战略实施。年内要在发展舍饲养殖业和草产业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实施以本品种选育为重点的牲畜良种化工程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实现 “龙头”带动方面再出新举措,在实施“万村千乡”、“信福工程”等市场流通开发与服务方面抓出新成效。抓住国家深化兽医管理及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机遇,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强化科技对“农牧互补”的支撑作用。重视对农牧民市场观念的教育和科技知识培训,支持各类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增强农牧民参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能力和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补助资金及“三减免”政策的落实兑现。扶持舍饲养殖“基地”和“小区”建设,促进反季节肉牛羊养殖、奶牛养殖业发展;抓好以青稞、油料、豆类、藏药材、反季节蔬菜、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充分挖掘农牧业内在增收的潜力。整合资金,强化培训,建立劳务输转基地,促进劳务输出与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提升劳务人员的就业技能和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劳务收入。年内完成劳务技能培训6万人次以上,输转劳动力14万人次以上,劳务创收1.9亿元以上,确保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目标。与此同时,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67个,1.03万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温饱,1.5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争取将我州列入青藏高原东部少数民族贫困片带扶贫范围,用新的特殊政策,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效。努力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机遇,争取项目,着力抓好农牧村“六小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部分农牧村不通路、不通电和不通水等迫切问题。统筹用好各种渠道的“三农”资金,实施好人饮安全工程、灾民建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防洪防汛工程及沼气、太阳能光伏电源等农村能源工程。要扎实推进牧民定居点建设。一期工程年内要全部入住,二期工程年内要全面验收,三期工程年内要启动实施。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试点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要求,州、县市政府都要开展新农牧村建设重点项目规划工作,建立新农牧村建设项目库。同时,各县市还要完成本县市新农牧村建设规划编制和乡村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州上将配合省上搞好省列碌曲县和9个行政村试点工作的同时,结合实施牧民定居点建设和易地搬迁工程等,每县市再选择一些村,作为州、县市的试点,并配套相应政策,为正确指导全州新农牧村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

    (三)狠抓特色产品开发,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本着“抓住优势、培育骨干、发展特色、提升质量效益”的思路,认真细化 “3512”工业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加快水电、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和藏药加工等特色工业的发展,力争年内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长18.5%,达到7.56亿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列入“3512”目标的38户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深化内部改革,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建立有利于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采取向国家争取政策性投入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结合,筹措发展资金,促进企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坚持以优势资源开发和全面利用为着眼点,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和领域。加强政府诚信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运作好州级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制,增加担保基金投入,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年内力争落实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合作信贷资金3000万元以上。重视民间资本作用的发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向产品加工、产业开发。继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强化协调,提供服务,在支持有关企业抓好在建技改等项目的同时,年内将实施华羚3万吨牦牛奶深加工及格萨尔黄金公司深部探矿、首曲药源公司“独一味”精加工线、澎曹系列民族特用品生产线、甘南高原生物公司新生牛胶原蛋白线等一批新项目,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促进工业发展,提升质量效益。

    (四)狠抓宣传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开发水平。今年旅游工作的预期目标是:游客人数突破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3亿元。为此,继续以引导群众参与为基本形式,抓住强化宣传、推介特色、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接待服务能力等重点,大力推进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办好卓尼大峪沟旅游风情节等各种特色活动,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让“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深入人心,使拉卜楞、冶力关、腊子口、大峪沟、首曲大草原及则岔等著名景点景区持续升温。认真抓好重点景区的各类续建项目,有重点的部署和实施新的开发、建设项目,跟踪督查已签约的有关旅游招商项目的落实,加快景区“六大要素”的配套建设。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依靠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开发。支持合作市创建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打造高原藏城特色品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各县市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改革,鼓励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委托代理、联合开发经营等形式,加快建立实体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开发、节庆活动、项目建设等市场化运作。借鉴临潭等县经验,将旅游产业与“农牧互补”、扶贫开发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大办“农家乐”、“藏家乐”,促进旅游业大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服务,保护环境。高度重视行业诚信、接待能力、旅游社团和导游队伍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狠抓制度完善和环境建设,继续搞好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我州经济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发展环境的营造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认真地总结这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经验,继续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力争招商引资再掀新高潮。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鼓励和支持投资、开发者进入法律允许的所有领域,扩大开放度,促进大开发。加快州、县市政务大厅建设,真正实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制度,严格程序,防止盲目与草率,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率和项目的履约率。全州年内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0个以上,引进资金10亿元以上;年内开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六)狠抓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支持各级各类科研单位自主联合与协作,努力提高研发层次和水平。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认真开展科技承包和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业行动,加大“科普”和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工作以巩固现有“两基”成果,年内夏河县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和卓尼县提前一年实现“两基”攻坚州级验收目标为重点,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全面搞好农牧村义务教育工作。加大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坚持与扩大就业、劳务输转、在岗培训等有机结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文化工作继续以整合资源、激发活力为目标,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能力。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卫生工作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着眼点,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认真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室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农牧村医疗卫生条件。认真做好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合作、夏河、玛曲、临潭、舟曲、卓尼等六县市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着重提高群众的参合率。认真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继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加大床位补贴、廉价病床、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供给等政策的争取力度,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积极推进藏药研发工作,着重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扩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覆盖面,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合作市、夏河县力争实现“省级优质服务县”目标。与此同时,认真实施 “村村通”和“西新工程”及农牧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改善州、县广播电视基础条件,积极筹划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州至县广电光缆传输网的前期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民族体育竞技水平。做好军民双拥共建工作,重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抓好统计、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地方志、档案、地震、老龄等各项工作。

    (七)狠抓财源建设,全面做好财政工作。坚持培植财源、壮大财源,探索建立生财、聚财、理财新机制,逐步缓解财政困难压力。在稳定和扩大现有基础财源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整合各方面资金,重点扶持电力、旅游、矿产开发、藏药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壮大主体财源;支持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开辟新生财源,逐步建立相对稳固的财源增长体系。依法加强对各类收入的征收管理,坚决防止偷、漏、逃税等现象,做到依法征收、及时足额入库。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确保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救济救助、新农村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点支出。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公共财政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基层和农牧村的支持力度。认真搞好“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试点工作,巩固和扩大农牧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采购范围。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和非税收入的管理。强化国有资产、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审计稽查,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全力抓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协调,加大金融对地方特色产业开发、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八)狠抓民生问题的解决,努力构建和谐甘南。坚持和谐抓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团结、稳定。在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争取力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七件实事的落实。一是全面开展农牧村“五保户”供养制度落实工作,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二是建立和落实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三是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四是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牧村人口,城市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五是在农牧村全面试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是解决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问题,实行全额财政供给制度;七是基本解决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大专、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物价监管、涉法涉诉,以及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再就业投入、就业援助及技能培训等机制,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复员退伍军人等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灾后重建和灾民建房工程,做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安置。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扶残助残力度,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三个离不开”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实行领导包案、信访接待日和干部下访等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处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水电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创建平安甘南。全面贯彻“依法治州”方针,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应急机制和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草山边界纠纷等。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完善城乡治安打防控体系,不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打击和反对达赖集团的民族分裂和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狠抓管理创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政府作风、效率及勤政廉政等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搞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继续加大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力度,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四分开”,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提升政务公开水平,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要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全面实行社会公示或听证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决策评估、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推行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反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教育干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廉政意识和职能意识,言行一致、雷厉风行、勤奋工作,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治理商业贿赂为切入点,进一步抓好政府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认真解决关乎政府形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及时果断地查处公务人员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州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今年又极为关键。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 2006-04-07导出word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4月3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沙拜次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全州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一五”发展重点及2006年政府主要工作。同时,根据《中共甘南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编制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关于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政府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我们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全力实施州委“1422253”发展战略,狠抓政府任期“十大目标”的落实,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使甘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主要表现在: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6.1亿元,年均增长11.3%,是“九五”末的1.8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68元,年均增长10.7%。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年均增长14.9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9亿元,年均增长4.1%。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76亿元,年均增长34.7%,是“九五”期间的2.78倍。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亿元,年均增长11.3%。

    ——农牧村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变化。认真落实党在农牧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肉牛羊和奶牛养殖、草产业开发、牲畜良种化工程等“基地”的建立和试点、示范,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开始出现,促进了传统农牧业开始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加强农牧村“六小工程”建设,农牧村基础条件差的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工业经济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坚持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18亿元,实施了玛曲金矿千吨选矿厂改扩建、华羚集团磷酸肽生产线、科瑞酪朊酸钠生产线、夏河安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众友甘南藏药GMP生产线等一批重点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项目。同时,以水电、建材、矿产、畜产品和藏药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4.89亿元,年均增长13.1%,占全州生产总值的1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8.1%。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重点实施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和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投资19亿元,改造和新建公路190条3064公里,其中建成二级公路208公里、三级公路52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目标和境内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建成4个道路运输信息站(中心)、5个三级和20个乡级汽车站;乡村公路等级明显提升,通达深度不断延伸,全州基本形成以州府合作为中心,以“二纵三横”为主骨架,以县乡为支干的公路网络。投资6.5亿元,建成5项110千伏和49项35千伏送变电工程,架设10千伏及以下农牧村电网线路8617公里,形成以110千伏为主网、35千伏为县网的电网结构。全州8县市通过国家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省级验收。开工建设46座水电站,其中建成21座,新增装机容量6.84万千瓦,全州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53万千瓦,使开发率达到5.86%。建成人畜饮水工程398处,解决了16.8万人、109万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草场承包配套围栏1710万亩,治理“三化”草场和草原鼠虫害2672万亩,退耕还林29.6万亩,退牧还草1250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16.9万亩,森林管护509.7万亩。开展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调研及规划,完成了《甘南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全州153户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完善,以草场承包到户为主的牧区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农牧村税费改革及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推进。落实了全面取消农牧业税的政策。完成了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开展了事业单位、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撤乡建(并)镇12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取消、下放和转移州级行政审批事项987项。同时,财税、金融、医疗、保险、住房制度等改革也全面稳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地开展招商引资,累计签约水电资源开发等合同资金166亿元,其中“十五”后三年签约合同资金159亿元,占95.8%,项目履约率为86.2%。非公经济较快发展,增加值达到7.2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27.8%。对外贸易活跃,出口创汇1863万美元,是“九五”末的3.5倍。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狠抓“科教兴州”战略的实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5%。实施了一大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全面实现“普初”、“扫盲”目标。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为重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7.41‰,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15%和85.22%。统计、审计、物价、新闻出版、藏语言文字、金融保险、档案、地方志、地震预防和残疾人救助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4元,年均增长5.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72元,年均增长13.5%。加大扶贫攻坚力度,17.64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12.49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农牧村贫困面由83.9 %降至58.5%,一部分乡村开始向总体小康迈进。加强社会保障和救济救灾工作,解决了79.5万(人次)灾民和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对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优先到乡镇基层照顾性安置和开展跨地区就业等方式,使全州2584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认真实施牧民定居点建设、灾民建房、甘南兰州住宅小区建设和城镇居民康居等工程,解决了农牧村4.8万人的住房困难,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4平方米。

    ——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同级人大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严格遵循《行政许可法》,强化依法行政和社会公共管理。围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受理企业投诉举报等工作。着力构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开展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严打整治及禁毒等专项斗争。主动协调与周边省、州际间的关系,依法妥善处置了一批影响较大的草山边界纠纷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效率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等都得到不断强化。

    各位代表:过去的2005年,也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主导,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5亿元,增长31.1%;实施项目325个,其中新开工196个,竣工153个,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二是 “农牧互补”战略实施取得较大进展。全州已建立养殖示范户2800余户,建成标准化暖棚1600座13.95万平方米,发展优质牧草种植基地13.82万亩,育肥牛羊9万余头(只),养殖奶牛7.25万头,引进优良畜种1.2万头(只),当地藏羊和牦牛本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等8.4万头(只),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8户,示范区养殖户户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同时,劳务经济成为新亮点,全年输出9.49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35亿元,分别增长16.6%和32.2%。三是特色产业开发再闪亮点。新开工建设11座水电站,装机容量8.12万千瓦;在建的28座水电站中已有14座竣工并实现部分机组发电,净增装机容量4.8万千瓦。旅游业发展迈大步,旅游人数达到13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1亿元,分别增长41.7%和68.5%。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工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藏药研发力度加大,黄金、牛羊肉制品、乳制品、藏药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大幅度增长,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四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年内全州签约各类招商引资合同项目58个,签约资金24.34亿元,其中已到位资金3.22亿元。先后与上海市普陀区、青海省黄南州等建立了友好区州关系,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省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五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州实施各类社会事业发展项目86个,完成投资1.09亿元。实施了一批重点教育项目,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临潭县、合作市顺利实现“两基”目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千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进展良好,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科技、文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影视、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均有新进步。六是构建和谐甘南稳步推进。按照就业“双向选择”的原则,年内积极促进92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助507名残疾人就业和656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76名乡镇招聘干部向国家公务员过渡。加强社会保障和城市低保工作,17.74万灾民和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妥善解决了玛曲县与青海省河南县等26起持续多年的民间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严厉打击牧区盗抢牲畜等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加强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甘南州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22个专项预案,增强了政府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位代表,纵观“十五”发展,我们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改革开放步伐迈得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是全州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各族干部、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向驻甘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属各单位,向无党派爱国人士、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加快甘南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我们深深感到:要把甘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思路创新与目标的稳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和既定思路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持续推进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狠抓建设与发展,才能团结凝聚力量,调动全州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只有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依靠项目抢抓机遇,才能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落实“五个统筹”,实现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社会和谐与稳定。只有坚持团结、稳定,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营造良好环境,才能保护和发挥好各方面投资和建设的积极性。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只有坚持艰苦奋斗,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不辱使命,不推诿扯皮,不耍滑偷懒,迎难而上,开拓奋进,才能不断创造发展新成果。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一是我州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以及“吃饭”与建设矛盾突出的问题等仍然存在。二是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业产业化、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者素质同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劳务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农牧民增收难度大。三是工业化水平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弱等问题尚未改变,非公经济发展势头仍很不足。四是社会事业欠账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五是改革攻坚和利益调整带来的各类社会矛盾增多,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相当重。六是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够到位,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抓项目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依法行政、理政能力及作风建设等仍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以克服。

    关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及重点构想

    “十一五”时期,是抢抓本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根据州委《关于制定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要求,州政府广泛调研,并充分征求各县市、州直各部门、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编制了《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州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确定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州委确定的“1422253”发展战略,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落到实处”的要求,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1422253”发展战略,着力实施“十大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现政府任期“十大目标”,努力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甘南建成全省具有重要地位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水电能源工业基地和特色旅游基地;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全面分析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及其势头,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十一五”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总量目标:全州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0年达到44.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12元,年均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目标: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型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建立;工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3.3%;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26.3:49.7,形成比较合理的发展结构。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28%。

    ——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成年文盲率降至5%以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高校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农牧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28%以上。城镇和农牧村医疗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3%;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内。

    ——改革开放目标: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行政职能转变和社会事业等重大改革取得新进展,以生产要素合理聚集为标志的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利用外资能力增强,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非公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0%以上。

    ——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全州6686户牧民基本实现标准化定居。营造甘南区域中心的交通构架基本成型。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及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

    实现“十一五”上述思路与目标,从全局出发,应把握好以下六项基本重点:

    (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奠定基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机遇,从甘南实际出发,以发展生产和改善基础条件为重点,全面规划,先行试点,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农牧村建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从“三个经济圈”的总体构想出发,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初步建成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格局;着力提升牧业“五配套”和“六化”家庭牧场的建设水平,建立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大经营规模的牛羊育肥、奶牛养殖、草业开发“小区”和“基地”。到2010年,全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设施养殖牛羊达到30万头只以上。全力实施牲畜良种化工程,建设半血野牦牛与本地牦牛杂交改良、藏绵羊改良、良种引进推广等相结合的良种繁育“基地”。本着“扶优、扶强、做大”的思路,集中扶持那些机制好、效益高、与农牧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争创拳头产品和特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合同农业”,建立“龙头+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形式多样地农牧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把劳务经济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培训农牧民。努力开拓州外劳务市场,开辟适合甘南特点的劳务输出基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劳务输出的管理、服务、组织等机制,培育品牌,提高效益。到2010年,力争培训劳务工30万人次,年输转劳务15万人次,年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结合扶贫攻坚,努力改善农牧村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国家“一体两翼”扶贫战略,重点抓好整村推进项目,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到2010年,全州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等人口达到5.7万人,稳定解决32.15万低收入人口及返贫人口的温饱问题。抓住机遇,深入开展农牧村“六小工程”建设,推进以沼气、小水电和光伏电源等为主的农牧村能源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全面改善农牧村的水、电、路及居住等基础条件。加快农牧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牧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工作,五年内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做好乡镇、村庄规划,引导农牧民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深化农牧村改革。坚持党在农牧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引导依法流转土地、草场使用权和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土地、草场征占用制度,健全对征地农牧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牧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机制。

    (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强州”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力落实“3512”工业发展举措,即:着力培育3个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5个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10个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和20个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到2010年,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占到23%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并实现1—2个企业上市的目标。突出抓好电力工业发展。在支持好省属九甸峡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在建项目和已签约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到2010年,建成巴藏、凉风壳、九龙峡、代古寺等一批州内骨干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使全州水电装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开发率达到34.3%;年发电量达到42.5亿度,水电企业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以上。积极开展黄河首曲水能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首曲水电站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与水电业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电网建设,五年内争取建成3条以上330千伏和10条以上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积极支持现有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打响华羚、首曲、草原兴发等品牌,并通过强强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论证、制定畜产品精、深、细开发规划,着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集中打好“高原绿色牌”和“生态牌”,力争在畜产品加工的高附加值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矿产业。实施好《甘南州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加大地质勘探力度,增加新的资源储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工艺,促进矿产品的合理开发与深度加工。重点抓好黄金、建材等企业的达产达标,到2010年,全州黄金产量达到4000公斤以上,水泥产量达到90万吨以上。其它特色产品产量也都有新的较大增长。培育壮大藏药及山野珍品加工业。加快藏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支持奇正佛阁、甘南众友等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把藏药加工业培育成名符其实的新兴特色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山野珍品的开发水平、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全面实施《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夏河拉卜楞为重点,全力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深入挖掘甘南地域民族文化的独特意蕴。立足资源优势,设计特色产品,基本健全“十大王牌景点”的基础设施,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等成龙配套。创新旅游产业开发经营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的开发,不断提高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到2010年,全州旅游人数突破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4.4亿元。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三)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全面完成临夏至合作、合作至冶力关、和政至合作、达久滩至赛尔龙、夏河至青海同仁等公路的建设,并新开工建成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玛沁、玛曲至久治等重点省际出口公路及迭部至阿万仓段公路的改造提升。到2010年,力争甘南州与周边省、州际间的联通路全部建成,并实现90%以上的乡镇通油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农二级路,80%的自然村通车或通农机便道的目标。争取夏河飞机场立项建设,开展玛曲黄河水运线前期论证工作,积极呼吁兰州至合作铁路支线建设。扎实推进市政设施和通信网络建设。以合作市和七县城为重点,五年内基本完成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基本配套。积极论证争取“引洮入合”项目。抓住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建设的机遇,积极呼吁天然气管道延伸至合作。加快州内宽带多媒体通信骨干网络建设,实现省道、国道移动通讯无缝隙覆盖和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加快实施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抢抓机遇,全力抓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立项及实施。积极开展白龙江河道治理及有关长防长治项目的前期研究与论证工作。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生态移民、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项目,五年内使全州草原、森林、湿地等天然生态功能基本得到恢复。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保护好基本农田。高度重视对水源、草原、矿产、森林等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良好发展机制。坚持“改革抓企业”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粮食、流通企业和公路交通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具体办法,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担保体系、市场开拓促进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起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完成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政府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对公用事业、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支持能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落实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投融资自主权。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实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建制”。狠抓诚信社会建设,打造“信用甘南”,探索建立银地、银企“互惠互利”的联结机制和办法。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建设。以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活跃城乡商贸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地形式,加快农畜产品交易、藏药材交易、建材、原材料、特色商品批发等市场建设,基本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城乡市场体系。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重视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五年内力争干酪素、绿色农畜产品、藏药等产品出口实现新增长。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政策,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的规模和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以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三项”经费增长机制,加强科普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科技承包和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到201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以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到2010年全州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办学规模。以支持合作师专升本为龙头,探索联合办学模式,提升州内四所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建立与我州加快发展相适应、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及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改善基层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条件,建立健全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运行机制,完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重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拉卜楞寺的“申遗”工作,开发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成州级“四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和各县市“三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及部分乡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

    (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甘南。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作为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牧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到2010年基本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认真实施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跨地区就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逐步将各类所有制企业员工纳入保险范围。全面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保障人口覆盖面。始终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困难群体的优扶安置和社会福利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机制。重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五年内基本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及其危险源。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体系,提高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创建平安甘南。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快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关于2006年的政府工作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全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29.4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1%,达到28.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10.2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2.91%,达到2.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5%,达到1.3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7%,达到16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达到57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增速、财政增幅以及固定资产投入增幅等均比往年高出较多。这不仅是自我加压、加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之必需。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化“小区”与“基地”建设。认真总结和推广试点、示范经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县市和部门目标责任制,认真做好宣传引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推动产业化“小区”和“基地”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要求,深入研究,全面规划,强化措施,着力解决发展养殖业、草产业中的具体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探索建立华羚、首曲、草原兴发、科瑞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广大农牧户结对子,建立利益共同体,走“龙头(市场)+基地+农牧户”的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以巩固和扩大农牧村税费改革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牧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争取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和良种补贴等政策,及时兑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补助资金,以实现减负增收。大力发展反季节牛羊育肥出栏、奶牛养殖和草产业,继续抓好以青稞、油料、豆类、藏药材、反季节蔬菜、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充分挖掘农牧业内在发展与增收的潜力,以开辟基本收入来源。引导农牧民参与非农产业,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和旅游景点景区“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服务业,以拓展增收新渠道。三是坚持劳务经济与扶贫攻坚结合。整合劳务培训资金,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劳务人员的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劳务。创新劳务输转模式,把劳务输出与劳务移民、扶贫开发、扩大城镇就业和实施跨地区就业“金桥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劳务经济效益。年内输转农牧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着力实施6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年内使2.44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4.8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四是强化协调与争取,解决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迫切问题。抓住国家和省上投资重点向“三农”和基层倾斜的有利机遇,加大农牧村“六小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牧村不通路、不通电和不通电话等突出问题。实施好干旱草场灌溉、人畜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以及农牧村住房改造等项目。高度重视牧民定居点建设,力争一期工程全面验收,二期工程全面建设,三期工程全力衔接。

    (二)集中优势,培育骨干,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认真组织实施 “3512” 工业发展举措,力争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长17%,达到5.73亿元。全力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具备一定优势和潜力的38户企业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机制。全面落实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非公经济进入法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引导优势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坚决清除各类市场壁垒和体制性障碍,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拓展融资渠道。以项目为支撑,持续扩大招商引资。以运作好与省开发行的开发性金融合作为着眼点,尽快健全州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加快构建银地银企合作平台,吸引金融支持地方工业发展。采取盘活土地、资本运营、产权交易等办法,千方百计启动民间资本,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努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大力支持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重点实施好华羚牦牛奶深加工和燎原牦牛液态奶加工生产线,首曲、草原兴发和晟羚等牛羊肉屠宰及深加工生产线,夏河拉卜楞年产2万吨矿泉水生产线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高度重视工业“品牌”建设。以“质量兴州”为目标,探索建立各类企业与州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品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建立知名品牌,增强产品开拓市场和占居市场的能力。

    (三)创新宣传与促销方式,努力提高旅游开发经营能力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冶力关会议”精神,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年内全州旅游人数突破1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1亿元以上。创新宣传促销方式。主要是整合宣传力量,规范促销方式,依托“九色甘南香巴拉”号专列,开展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增强吸引力。认真组织参加省上开展的“心手相连”陇台旅游联谊活动,办好香巴拉旅游文化艺术节、玛曲赛马节等活动,扩大知名度,增强感染力。狠抓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拉卜楞、冶力关等一批旅游开发续建项目和腊子口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跟踪落实好已签约的旅游招商项目,新开工建设则岔、大峪沟等景区的基础设施,并争取实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竞技运动等开发经营新项目,加速推进“六大要素”的成龙配套。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抓好精点、精线、精品建设,开发新、奇、特旅游产品。争取合作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打造特色旅游城市品牌。切实提高开发经营水平。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委托代理、联合开发经营等形式,探索建立实体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开发、节庆活动、项目建设等市场化运作。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开展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农牧互补”、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加快行业诚信、接待能力、社团和导游队伍等软件建设,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四)完善项目制度,强化争取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项目争取与实施工作。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争取夏河飞机场早日立项为重点,完成临夏至合作、和政至合作、达久滩至赛尔龙等公路建设任务,开工建设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等省际出口公路。全面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加快实施4条以工代赈公路、6条通乡油路和11条通村农二级公路项目。继续抓好能源开发。编制甘南电网规划,开工建设迭部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认真实施舟曲等4项110千伏变增容改造、舟曲丁字河口110千伏送变电和虎家崖110千伏送电工程以及碌曲多松多110千伏开关站等工程,全面完成城网改造与完善工程。抓好25座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 70.44万千瓦)项目,其中俄吾多等12座水电站年内竣工,实现全部或部分机组发电。同时,年内新开工23座水电站(其中增容改造2座),总投资30.57亿元,总装机容量36.34万千瓦。不断强化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做好协调与申报,加快迭部、合作、舟曲、卓尼、临潭等县市有关地带金矿、铜矿、铁矿等深部勘探步伐,力争新上一批矿产开发项目。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水电、旅游、畜产品加工、矿产加工和藏药及山野珍品等特色产业的开发。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大力开展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着力实施合作市区中路改造工程。强化协调与争取,实施好有关县的城区道路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临潭新城和冶力关、卓尼麻路、碌曲郎木寺等一批重点建制镇建设项目。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规划已经国家评审通过,并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现在的重点是在积极争取国务院审批的同时,按程序尽快部署开展后续各项工作。依法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湿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争取实施国土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移民、“一江三河”河道治理、高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一批新的生态保护项目。强化项目质量和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项目建设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四制”,积极推行政府投资代建制,建立健全投资监理体系和投资决策责任制。认真做好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与进步。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认真解决科技队伍作用发挥不够、研发能力弱或层次低等问题,落实科技投入,支持各级各类科研单位自主联合与协作,努力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工作以舟曲、迭部两县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为重点,加大对农牧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农牧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强化基础教育,加强高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完善“双语”教学体系,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今年起,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与扩大就业、输转劳务、在岗培训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培训实效。文化工作以完成州藏剧团与歌舞团合并为契机,激活文化单位内部活力,整合现有资源,增强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能力。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卫生工作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着眼点,强化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牧村医疗卫生工作,推进“千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的深入实施。高度重视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治工作。抓好合作、夏河、玛曲三县市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藏药研发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扩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覆盖面,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民族体育竞技水平。做好军民双拥共建工作,重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认真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继续抓好统计、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文史、档案、地震、老龄等各项工作。

    (六)狠抓财源建设,加强征收管理,全面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今年全州财政收入目标增幅较大。因此,在稳定和扩大现有基础财源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整合各方面的资金,重点扶持电力、旅游、矿产开发、藏药和山野珍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壮大主体财源;支持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开辟新生财源,逐步建立较稳固的财源增长体系。依法加强对各类税源、税种的征管工作,坚决防止偷税、漏税、逃税、骗税等现象。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救济救助和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支出。严格财经纪律,逐步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试点面,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政府采购制,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和非税收入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类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审计稽查等制度,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落实与省开发行的金融合作协议,全力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各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强化金融对地方特色产业开发、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七)着力解决事关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团结与稳定,着力建设“和谐甘南”。切实抓好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再就业投入机制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公益性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力争全州新增就业1400人以上。高度重视军转干部和城镇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继续实施“金桥工程”,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引导,积极帮助城乡困难群体和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和救济救助工作。认真做好“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坚决落实省上“将低保标准再提高10%”的要求,加大州、县市财政按比例列支“低保”资金的力度。扎实做好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与福利等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灾后重建和灾民建房工程,做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安置工作。加大扶残助残力度,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认真搞好民族团结。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三个离不开”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切实做好信访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包案、信访接待日和干部下访等制度,认真做好各类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竭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贯彻“依法治州”方针,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应急机制和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草山边界纠纷。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完善城乡治安打防控体系。继续加强禁毒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积极创建平安甘南。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有关动态,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坚决反对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渗透与破坏活动。做好反恐斗争准备,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强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和处置突发事件等能力。

    (八)加强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落实能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理顺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完善和落实人民建议征集、重大社会事项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坚决克服多头执法和执法不公等现象。深入治理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着力解决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始终重视政府廉政建设,及时查处公务人员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州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而今年又极为关键。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 2005-04-15导出word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1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4月8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 沙拜次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甘南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实施纲要》“三步走”的目标,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两大主题,全面贯彻“1422253”发展战略,全力实施政府任期“十大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部分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五”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等居全省前列,计划生育第一次进入巩固“三为主”综合考核一等奖的范围。一年来主要工作及特点表现在:

    (一)狠抓第一要务,国民经济增势强劲。全州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抓重点、突难点,抓协调、促落实,完成生产总值21.81亿元,增长11.3%。大口径财政收入2.05亿元(含出口退税1299万元),同口径增长18.36%,首次突破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同口径增长16.26%。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亿元,增长10.6%。出口创汇1773万美元,增长71%。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全州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9.62亿元,增长22.76%;贷款余额17.93亿元,增长32.7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33元,净增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3元,净增1293元。

    (二)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开局良好,农牧村经济发展出现新变化。坚持“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思路,抓规划、抓协调、抓资金争取,多渠道筹措1588万元,在全州五县市32个乡镇91个行政村,采取能人领办、法人兴办、个体或联户联办等形式,开展“四大产业基地”和“三大良种畜繁育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已建立示范户2401户,新建牲畜标准化暖棚1317座10.59万平方米,建立优质牧草基地2.84万亩,养殖奶牛7720头,出栏育肥牛羊3.18万头只,引进并发展优质绒山羊1万余只;积极引进小尾寒羊、波德代和陶赛特肉羊、半血野种牦牛等优良畜种,杂交改良当地藏羊和牦牛5238头只。农牧优势互补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并正在改变着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全州年末存栏各类牲畜291.73万头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7.34%、31.51%和26.27%。粮食产量在局部地区受灾的情况下仍达到9.8万吨,增长2.18%;油料总产量达到1.4万吨,增长3.79%。随着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农区粮、经、饲种植结构已调整到65.1∶26.1∶8.8。农牧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州新修牧民住房7.91万平方米,新建草场承包配套围栏96.76万亩,治理草原鼠害和“三化”草场708.4万亩,人工种草33.63万亩,改良干旱草场4600亩。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8.07万公顷,新增梯田1.5万亩,解决了2.5万人和4.98万牲畜的饮水困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实施46个整村推进和8个“五改三建”项目,劳务输转6.96万人,农牧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4.5万,低收入人口减少3.2万。

    (三)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创新工业发展体制。在州委的领导下,全州抽调党政干部497名进驻州、县属国有企业,指导和督查企业改革。到去年底,全州已有134户国企基本完成改制。狠抓技术创新,多方筹资1.52亿元,对安多水泥、首曲公司、碌曲忠曲金矿等一批企业实施了技术创新,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强化政府协调,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使部分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周转资金一度短缺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和挂牌保护,充分调动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全年生产黄金2625公斤,增长5.8%;水泥产量达20.95万吨,增长23.3%;发电量达30794万千瓦时,增长26.1%;乳制品产量达5842吨,增长12.8%。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11%;实现利润(盈亏相抵)1.32亿元,增长13.3%;实现利税1.56亿元,增长15.4%。非公经济总数已达14623个,从业人员达29732人,实现利润5533万元,开始成为工商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市场不断繁荣。坚持宣传促销与开发建设并重,着力改善冶力关、腊子口等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基础条件,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以“香巴拉在呼唤”大型互动电视歌舞晚会为主的多种旅游节庆宣传促销活动,旅游人数达98.58万人次,增长64%;综合收入达1.49亿元,增长69.7%。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带动了社会消费与市场繁荣。

    (五)坚持发展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始终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项目,一手抓政策性投入项目。坚持“走出去”和各种节会招商相结合,签订各类引资合同项目59个,签约资金35.2亿元,其中当年到位资金2.2亿元,项目履约率达89%。抢抓政策机遇,完善责任目标,加大各类项目的争取力度,全州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2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增长61.9%,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项目个数、投资总量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主要是:公路建设方面,改造提升合郎、舟迭、江迭等公路的技术等级,实施8条通乡等级公路、9条通乡油路和64条通行政村农二级路的改造,定新、巴代公路等改造进展顺利,和合、临合公路年底前相继开工。水电开发方面,年内完成了白龙江、洮河流域甘南段水电开发规划和11座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并有2座水电站建成发电;新开工建设14座,使目前在建水电站达到28座,总装机37.38万千瓦,总投资28.38亿元。总投资2.5亿元的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舟曲等三县电气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城镇建设民族特色化改造工程已启动,实施了一批水、电、暖、路等市政改造工程,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改善。总投资1.3亿元的牧民新村建设试点工程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退耕还林9.1万亩,义务植树180万株,封山育林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建成退牧还草围栏780.8万亩。

    (六)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科教兴州战略的实施,以强化农牧村教育为重点,研究制定实施“两基”攻坚的政策和目标。认真实施“二期义教”、“援藏资金”、“世行贷款”、“危房改造”等项目,为79所学校改、建校舍5.9万平方米,为400多所学校装备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同时,启动了总投资1.6亿元的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全州被录取各类大学生1280名,增加147名;被录取各类中专生1025名,录取率为97.8%。以普及科技知识和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扎实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和“科技周”等活动,建立科技示范点47个,21项科研成果通过省、州级鉴定。以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争取力度,建成州、县9个疾控中心业务楼和5个综合医院业务楼主体工程,改造9所乡级卫生院,着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及时果断地处置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合作市部署开展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改革等试点工作,已筹措资金95.6万元,建立个人帐户4539个,设立了4个社区医疗服务站(中心),可使82.6%的城乡居民受益。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完善服务网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3‰,计划生育率为96.33%,第一次进入全省巩固“三为主”综合考核一等奖的范围。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部分县的“两馆”建设进展顺利。加强政策、形势和政务宣传,《甘南报》改版日报,甘南电视新闻改日播,并开通了州至县电视节目光缆传输网络。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统计、物价、体育、藏语言文字、气象、文史、档案、地震、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和谐社会。积极争取举办“相约甘南草原”全国性人才交流会,867名大中专毕业生签约跨地区就业合同,其中236名于年底前输出就业。制定政策,严格把关,361名大中专特困毕业生优先得到照顾性就业;积极协调与争取再就业资金427万元,帮助291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指标4.5%以内。经过积极争取,合作地区干部职工艰苦边远津贴得到落实,并尽力兑现有关新的增资政策。下决心解决离休干部历年拖欠的医疗费,使医疗费第一次实现“零”拖欠。为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多方协调,全力实施“甘南州兰州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成60%的工程量,二期工程正在有序开展。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及时支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214万元,发放失业金573万元,发放低保补助金1399万元,确保了6.74万城镇困难人口的基本生活。始终把关心灾区群众生活摆到突出位置,争取灾民口粮补助和灾后重建资金3170万元,使全州17万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大扶残助残力度,扶助1276名残疾人康复,47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缉枪治爆、查禁毒品等专项斗争,集中整治牧区盗抢牲畜、个别路段车匪路霸等突出治安问题,全州共立刑事案件539起,破案346起;收缴非法枪支170支,子弹1397发;缴获海洛因和鸦片664.65克,铲除毒品原植物3.67万株。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有效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严格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及时排查调处影响较大的22起群体性事件,使一些持续多年的县、乡、村际间地界纠纷得到妥善处理。从大局出发,主动协调周边关系,先后与四川阿坝州、青海黄南州建立了治安联防关系,形成了相互联动的维稳机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信访事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多次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全年未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八)立足改革,狠抓政风建设,政务效率有新的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扩大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面。州政府设置统一政务公开栏和宣传栏,创办了政务公开阵地《甘南政报》,建起了政府网站,开通了“州长专线电话”,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和重大政务事项新闻发布制度,以及办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试点工作,这对于政府工作透明度的增强,政务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宣传和培训,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抓紧清理规范性文件439件,收回了8个单位的行政许可权,对137个不作为的行政处罚证件作了注销,对387个垂直管理单位的行政执法证件进行重新登记备案。始终要求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热情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各类视察、调研活动。要求采取专项督办和现场办理等措施,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规定,充分发挥审计和监察的职能作用,开展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142项,查处违纪违规资金5768万元,积极支持立案查处8件19人。各位代表,当前全州之所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勇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劳动者,向驻甘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属单位,向全州各族人民、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群众不甚满意的地方。一是全州经济总量小、质量差,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调整尚未发生质的变化。财政政策性减收和增支的因素增多,收支矛盾仍较突出。二是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综合效益低,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工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弱,流动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大因素。四是基层贫困面大,“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乡、村多,看病吃药难问题突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营造发展环境的工作内容多、任务重。发展滞后带来的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尤其是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于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深入研究,认真对待,努力克服。

    二、2005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性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州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主导,以增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全面贯彻“1422253”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十大目标”的落实,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切实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着力搞好发展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考虑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及基础,今年全州宏观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达到25.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达到19.14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7%,达到4.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达到8.44亿元;财政收入增速要高于生产总值的增长,达到2.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达到51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7%,达到15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据此,我们拟集中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

    (一)以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全面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

    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抓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财政补贴农业的趋势和机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和减负政策。深入推进农牧优势互补战略的实施,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不断拓展农牧民增收的渠道和领域。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基地”建设。农牧优势互补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年要加大农牧区社会面上的宣传引导力度,动员和鼓励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不断扩大项目覆盖面,使产业化经营真正成为我州农牧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当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首先重点抓好对华羚、首曲、草原兴发、雪牦、燎原乳业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强化其对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同时,继续采取招商引资、产权交易等办法,再吸引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草畜产业开发商,参与我州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尽快建立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形成“龙头”与“基地”利益共同体,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发展格局。高度重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专业协会和营销业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牧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竞争力。只有处理好“龙头”、“龙身”、“龙尾”的关系,农牧互补战略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加快草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草原建设、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商品饲草业,解决牧区补饲和农区育肥中饲草料短缺问题。强化科技服务和区域协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草产业和养殖业,积极引导饲草料加工业、中介服务业、短期育肥和贩运业的发展,逐步培育和发展专业户、专业村、特色乡、特色县。依靠科技调整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着力解决牲畜“三率”不高的突出问题,促使传统畜牧业向经济型、生态型、效益型方向发展。积极争取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的落实,推广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农作物良种,引导发展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从甘南实际出发,重点发展好青稞、马铃薯、藏中药材和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提高种植业的综合效益。

    有效整合扶贫资源,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以整村推进为基本形式,以改善农牧业生产综合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认真实施58个整村推进项目。总结经验,加强协调,发挥国家投入、银行贷款、群众自筹等多渠道投入机制的作用,整合扶贫资源,使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坚持扶贫项目公示制和资金报帐制,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和落实领导、部门定点联系和对口帮扶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年内完成4.73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和3.3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的任务。

    加大培训和组织力度,引导农牧村富余劳力转移。坚持“致富农牧民,就必须减少农牧民”的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的,消除户籍、教育、卫生、就业等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引导和鼓励农牧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县城和重点建制镇转移,支持兴办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认真落实《甘南州2005—2008年农牧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规划》,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加大培训力度,使农牧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劳务信息搜集与发布制度,为各县市扩大劳务输出提供信息。主动加强与输入地政府的联系,协调解决好劳务输出或移民安置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在州内各类项目建设中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今年力争输转农牧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次以上。

    认真实施“六小工程”,继续改善农牧村基础条件。大力推进农牧村人饮、小水电代燃料、沼气利用、道路改造、节水灌溉和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建设。启动7.5万人饮安全工程,争取实施干旱草场灌溉和常规农田节水浇灌项目。坚持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新增“三田”1万亩。争取实施一批“送电到乡”小水电建设、农牧村住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村通电话和光伏电源照明等工程。全力抓好牧民新村建设,年内使首批1332户8100名牧民实现定居,并争取实施好二期工程。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组织动员农牧民对直接受益的村道、水利等小型公益设施开展维修与养护。

    (二)以提升质量、扩张规模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

    工业强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我州实际出发,必须坚持走“夯实基础、扩张规模,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的工业强州之路。今年的工作重点是:

    巩固改制成果,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州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今年关键要做好巩固完善和规范化运行工作。着重加强督查,促使各类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制措施。各级政府要对完成改制的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消除影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性障碍,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发展行业和领域,拓宽融资渠道,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改进对非公企业的服务与监管,引导其加强管理,提高素质,依法经营,大胆开拓。

    选择重点集中扶持。坚持选择重点、发展特色的思路,抓好对有效益企业和有市场产品的集中扶持。要完成工业强州具体规划的制定,明确奋斗目标和扶持政策。要协调金融部门开展企业信用评估工作,采取灵活有效的金融措施,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扶持发展力度。今年重点实施好临潭水泥厂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科瑞公司1000吨酪朊酸纳生产线等技术创新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华羚集团和燎原乳业公司的牦牛液态奶加工生产线、临潭顺达年产800吨牛羊肉加工生产线、夏河拉卜楞矿泉水公司年产2万吨矿泉水生产线、甘南晟羚公司牛羊肉屠宰及深加工生产线等新项目,努力扩大发展规模,提升质量、档次。

    依靠科技,促进品牌建设。要依靠科技,精心策划,以提升现有优势产品为主,坚持走传统优势产品提升与新产品研发相结合的路子。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与州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品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经过不断努力,建立一批代表甘南工业形象的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今年要全面启动“质量兴州”活动,争取创建“华羚集团系列干酪素”和“佛阁藏药公司十五味萝蒂明目丸”2个省级名牌产品。大力支持有关企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生物制剂、藏药新制剂等新产品的研发,尽快改变原料输出或只有初级产品,而缺少精深加工产品的格局。

    (三)以宣传促销和设施建设为重点,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深入抓好宣传促销。要借鉴成功经验,创新手法,注重实效。加大宣传载体建设力度,加快构建互联网、新闻媒体、宣传画册和节庆活动等相结合的立体式旅游宣传网络,增强促销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持久性。要面向市场,采取招商与互联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国内旅行社团建立广泛联系,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链锁接待和宣传促销活动,大力营造“甘南香巴拉”旅游氛围。继续强化基础条件建设。在全面完成《甘南州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同时,以增强“十大王牌”景点(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抓好各类设施建设。实施好冶力关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争取启动腊子口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拉卜楞寺、冶力关、大峪沟等景区的基础设施项目。

    要以拉卜楞寺、郎木寺、禅定寺等为重点,高度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坚持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化开发结合,推进精点、精线、精品建设,提升甘南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加强与开发商的联系,落实旅游开发招商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开发文化价值较高、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提高旅游综合经营水平。

    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实体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思路,抓紧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经营机制,增强旅游产业开发、节庆活动、项目建设的公司化、市场化运作能力。创新机制,全面开放,支持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旅游由接待型向支柱产业型转变的步伐。突出抓好导游队伍建设。认真做好旅游景区(点)和星级饭店的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带动三产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不断优化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环境,活跃市场,拉动消费。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经济效益。从我州实际出发,探索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为代表的现代商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式。经常性的开展对盐类、成品油、烟草、药品及食品等市场的检查监督,打击假冒伪劣,努力改善消费环境。

    (四)以继续改善发展环境为重点,认真谋划项目建设

    努力保持较高投资增幅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政策,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抓住机遇,谋划项目。掌握好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调控导向,全面抓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对全州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的骨干项目,以及强县富民和增加城乡就业和再就业的“民心项目”、“三农”项目。

    一是把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改善发展条件。今年全州计划实施国家投资性项目83个,其中新建54个;拟重点争取的项目122个,投资框算32.4亿元。

    公路交通建设:以提高现有公路技术等级和加快构建“二纵三横”路网为重点,全力协调和服务好临合、合康、定新、和合、巴代等5条公路建设,开工建设达(久滩)赛(尔龙)公路,改造10条通乡等级公路和40条通行政村农二级路,完成10个乡级汽车站建设项目,力争迭九、夏同、碌河、玛沁等公路立项建设。继续做好夏河飞机场的争取立项工作。

    市政建设:以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和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合作市城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和临潭冶力关小城镇基础建设等工程如期竣工;开工建设部分县市的垃圾处理、供热供水、城区道路改造等项目。

    能源建设:以水电开发和电网配套改造为重点,新开工建设合作安果尔等6座水电站,争取完成8县市城区电网改造和舟曲丁字河口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力争新城至九甸峡110千伏回线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临洮至洛大330千伏电网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以恢复甘南自然生态功能为重点,着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干旱草场灌溉、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和生态移民工程。加快有关项目的跟踪工作,争取再上一批生态保护、国土资源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的新项目。

    二是突出抓好资源开发加工项目与市场建设,增强发展能力。争取实施洮河沿岸滩涂地等4个土地开发项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抓好28座在建水电站项目,力争碌曲阿拉山等10座电站年内建成发电,新增发电量5500万千瓦时。认真实施玛曲黄金冶炼厂黄金提纯生产线和有关矿业勘探、矿产品采掘加工等5个项目,力争黄金产量达2800公斤。力争新开工临潭县8万吨高强石膏粉等4个建材开发项目和草原兴发牦牛肉系列加工等11个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及藏中药、山野珍品、矿泉水、沙棘饮料等9个特色产品开发项目。争取建设卓尼扎古录镇等5个综合经济开发园区。以发展集贸市场等为基础,加快各类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土地、劳动力等市场,逐步健全要素市场体系。

    三是切实抓好公益类项目,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抓好49个教育在建项目的同时,新开工40个“二期义教”、“世行贷款”项目和33个农牧村寄宿制学校等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基层办学条件。加强协调,在如期完成州医院急救中心、州县8个传染病区(房)和9个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的同时,再争取实施4个州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改造、5所乡镇卫生院和100个村级医疗室的建设,以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文化方面,着重抓好州民俗群艺馆和舟曲等5县“两馆”及玛曲县文化图书馆的建设,并争取建设30个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室和50个村级广播电视接收站。加快建设体育“雪炭工程”综合训练馆。积极争取建设2个县级计划生育指导站和16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改善计划生育服务条件。在加快卓尼、玛曲、夏河有关政法业务设施建设进度的同时,力争完成15个基层派出所和25个基层司法所的改建。努力争取基层政权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差的状况。

    四是强化责任制,提高项目实施率。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项目包抓责任制,强化督查与考核,形成政企、政事抓项目的合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兴办”的要求,大胆创新项目工作机制。积极贯彻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制定配套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法未禁止的各个领域,拓宽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渠道,走投资主体多元化之路。全面落实项目“四制”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积极谋划论证新项目。

    (五)以保增收、促发展为重点,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

    加快财源体系建设,拓展财政增收空间。按照“分类指导,效益优先”的原则,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贴、税费减免等手段,有效整合国家、省上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以短、平、快为重点,以对财政贡献率为标准,加快财源项目建设。着力扶持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植基础财源;重点扶持电力、旅游、矿产开发、藏中药材和山野珍品精深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壮大主体财源;积极支持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开辟新生财源;立足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国企改制、传统产业提升和盘活国有资产等,挖掘潜在财源,逐步建立以工业为主体,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各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型财源增长体系。

    狠抓增收节支,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强化税收征管,切实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在保证职工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坚决压缩各种非生产性支出,集中财力建立“四项基金”即:以有关资金为基础,采取会员制等方式,建立甘南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着力解决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等突出问题;在积极向上争取的基础上,筹措必要资金,建立甘南州重点项目开发前期工作基金,采取有偿、滚动使用的办法,着手解决重点项目前期投入不足,直接制约项目争取和优势资源开发项目招商等问题;以整合有关涉农资金为手段,认真研究解决农牧业产业化“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中农牧户购畜购饲贷款难的问题;有效统筹有关农牧民培训资金,统一规划,统一组织,认真开展农牧民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以解决目前资金分散、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努力形成“多方互动,导向一致,协调运作,保障有力”的财政扶持发展重点的保障机制。

    深化农牧村税费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提高理财水平。全面贯彻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认真研究农村税费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巩固成果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符合甘南实际的乡镇机构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妥善分流人员等办法;规范、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行;重视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继续推进村务公开。认真搞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试点工作。坚持政府采购制,规范政府采购范围及行为。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审计稽查等制度,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加强协调,重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本着扶持发展、鼓励发展、推动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抵御风险。金融系统要切实增强银地一体、服务地方的观念,正确贯彻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货币政策,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强化金融服务,改进支持方式,优化结构,加大投放,支持地方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

    (六)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为着眼点,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为我州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机制,使之规范化、市场化。

    一要规范行为。其重点是继续加大“一个开放”,努力强化“两个引导”,认真注意“四个问题”。加大“一个开放”,就是要进一步敞开州门,实行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放,吸引和鼓励国内外投资商进入我州法律允许的一切行业和领域投资兴业。强化“两个引导”,就是要引导招商引资项目由粗放的资源开发型为主,逐步向科技含量型项目为主转变;招商引资工作由单纯政府行为为主,逐步向市场和业主行为为主转变。注意“四个问题”,即处理好资源权益与开发权益的关系,依法确定与开发商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优惠政策执行中的有关问题,防止不切实际的承诺和不讲诚信的做法;处理好个别推荐洽谈与集体决定的关系,避免项目实施此通彼不通、相互掣肘的现象;处理好合同内容及时限问题,防止或“跑马圈地”或转手操作而影响落实的现象发生。

    二要抓好跟踪落实。继续实行项目跟踪督查制度,主动加强与开发商和项目业主的沟通与联系,协调解决项目履约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项目“三率”(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在服务好82个招商引资在建项目的同时,协调好18个拟开工项目的落实。要紧紧抓住项目审批、办证、建设等环节,规范程序,优化服务。对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故意刁难投资商和办事者的人和事,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以取信于投资开发商。

    三要创新机制。按照“政府搭台,项目主导,市场运作,法人兴办”的思路,建立招商引资市场机制,切实把各级政府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改善发展环境、制定产业规划和提供相关服务上来,真正确立企业法人和项目业主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认真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着重增强可操作性。要继续坚持“走出去”和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办法,重点推介和洽谈好现已筛选的80个引资项目,力争年内在资源开发、产权交易、社会公益和科技开发等项目招商方面再实现新突破。

    (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认真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按照全州科技和人才工作会的要求,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加强城乡各类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成长和人尽其才的长效机制,营造重才、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以普及科学知识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深化科技服务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第一线,承包科技项目,领办科技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实施“两基”攻坚规划,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临潭县、合作市如期实现“两基”目标。认真做好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和巩固工作,落实对国扶贫困县农牧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转移支付和教育经费“三增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双语”教学,强化目标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培养各级各类实用人才。继续支持合作师专做好专升本工作。

    大力发展文卫事业。以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重点,继续办好《达赛尔》等文学刊物。全面审视甘南历史文化,鼓励创作反映甘南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影视精品,提升文化宣传品位。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继续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牧村,加强农牧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争取扩大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面,探索建立农牧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发展藏医药事业,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切实解决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决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力争扩大“少生快富”扶贫试点面,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节约资源、节约土地、节约用水为重点,鼓励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强对各类矿产资源的管理,坚决整顿和取缔各类无证开采、非法开采行为。要十分珍惜甘南生态现状,今后各类开发与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产业。依法加强对基本农田、水源、矿产、草原、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实施好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工程。确保全州人民永远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继续搞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活动,强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用“1422253”发展战略和“十大目标”来团结民众、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同时,坚持开展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继续做好统计、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文史、档案、地震、老龄等工作。

    (八)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高度重视社会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措施,健全再就业投入机制和就业援助制度,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高度重视军转干部和城镇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加强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在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等服务的同时,组织实施鼓励跨地区就业的“金桥工程”。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公益性事业,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切实做好就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及组织化程度,努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逐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抓好“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积极推进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今后企业裁员要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障或城市“低保”。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个体、私营企业的参保率。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建立稳定的低保投入机制,适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努力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等工作,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完善农牧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救助体系建设,认真实施灾后重建和灾民建房工程,做好受灾地区减免税收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济等工作。加大扶残助残力度,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和参与能力。

    竭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和集中的农牧村土地征用、牧区草山边界、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以及人事、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各项亲民、爱民、便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果断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坚决避免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包案制,积极探索建立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加大现场办理信访案件力度,真正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始终不放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总结去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管理,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管,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省政府责任制的要求,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全面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强化预防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采取专项整治等措施,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始终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贯彻“依法治州”方针,继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社会稳定的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格纪律,严肃责任,坚决防止和解决各类资源、地界等纠纷。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快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城乡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黑恶势力、多发性侵财、种毒贩毒和严重暴力等犯罪活动,继续把牧区盗抢牲畜和个别地段社会治安反弹等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强化打击与整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按照州政府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的能力,减少重大灾害与事故造成的损失。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有关动态,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坚决反对境外分裂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与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一)要加强学习,增强行政能力。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州委九届八次全委会精神,深入思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重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和开创新局面的能力;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发展的能力;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突出“团结进步,维护稳定”两大主题,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强化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要转变职能,提高政务效率。要在巩固和完善第三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县市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实现政府职责和机构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的要求,把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上。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健全高效、快捷的办事机制,在全州努力形成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马上就办的雷厉风行作风,真正提高行政效能。

    (三)要强化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按照全州发展环境建设动员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发展环境建设年”的各项工作,采取“一站式审批、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等措施办法,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开通县市长专线电话,全面实施“政务阳光工程”,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要以客商和群众普遍关注、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发展环境治理活动,大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流转顺畅的投资环境,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尊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努力开创对外开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

    (四)要坚持依法行政,广泛接受权力监督。各级政府要全面实施好以行政许可法为重点的各项行政法律法规,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多头执法和执法不公的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要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和支持审计、监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进一步扩大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监督。

    (五)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坚持转变作风、改进政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一切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下决心减少会议和应酬,提倡发短文、讲短话、讲实话,改进会风、文风,真正使各级干部把心思放到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发展上,把本领用到搞改革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的力度。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勤政为民、廉洁务实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今年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又面临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全州老百姓在发展、变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关文档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gnzrmzf.gov.cn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