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zz/2020-00024
  • 标      题: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州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07-01-18
  • 发文日期:2007-01-24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 1月18日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 沙拜次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以来政府主要工作回顾

2003年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发展为主题、项目建设为主导,认真贯彻州委“1422253”发展战略,狠抓政府任期“十大目标”的落实,开创了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达到29.94亿元,是2002年的1.54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4 %,达到2.83亿元,是2002年的1.7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8.6 %,达到28.8亿元,是2002年的3.6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 %,达到10.65 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1%,达到16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 %,达到5938元。

——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面落实国家“多予、少取、放活”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认真实施农牧村“六小工程”,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按照产业化发展理念,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农牧互补”战略,农牧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肉牛羊和奶牛养殖、草产业开发、畜种改良等为重点的“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加快。全州累计建立“农牧互补”示范小区10个、示范户6230个,建成标准化暖棚4089座34.08万平方米;种植优质牧草14万亩,养殖肉牛羊25万头(只)、奶牛7.98万头,引进优良畜种8.89万头(只),藏羊和牦牛本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130万头(只),具备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2户,示范区户均年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农牧互补”已成为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重视发展劳务经济,仅去年一年,全州就培训劳务人员5.42万人次,输转劳务13.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1.7亿元,是2002年的4.2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州5.34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12.47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农牧村贫困面由2002年的71.6%降到60.8%。

——大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认真贯彻国企改革方针,狠抓以“动产权、转机制、变身份”为重点的改制工作,全州154户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以市场为取向、民营为主体的新机制,国企改制面达到100%。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8亿元,实施了华羚集团万吨干酪素系列产品生产线、夏河安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玛曲金矿千吨选矿厂改扩建及碌曲忠曲金矿500吨选矿厂建设、众友集团甘南藏药GMP生产线等一批重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项目。加强与周边和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草原兴发、奇正藏药、甘肃锦凤翔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州。全州非公有制工业达到3610户,增加值达到3.48 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56.5 %,已成为推动我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推进政府诚信和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重点企业争取政府信用贷款277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经营和品牌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业、水电业、建材业和藏医药加工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州特色工业体系建设的步伐。四年来,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达到6.17亿元,是2002年的1.76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7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25.7%提高到45.4%。

——项目工作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国家政策性投入的争取。四年累计签约引资合同项目215个,资金132.84亿元,引资项目履约率达到88%以上,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四年共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15.63亿元,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4.04亿元,是建州以来开发建设项目最多、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历史时期。投资19亿元,改造和新建公路 202条3567公里,其中建成二级公路278公里、三级公路52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的目标和境内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建成9个道路运输信息中心(站)、2个三级和29个乡级汽车站;实施了12条通乡油路、37条通乡等级公路和213条通村路项目,6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标准村道,90%的行政村通了汽车或农机路,基本形成以州府合作为中心、 “二纵三横”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干的公路交通网络。投资6.21亿元,建成8个110千伏和 34个35 千伏送变电工程,架设10千伏及以下农牧村电网线路2931公里,形成以110千伏为主网、35千伏为县网的电网结构。投资3.18亿元的迭部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进展良好,合作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州8县市均通过国家农村电气化县标准验收。先后开工建设水电站53座,其中已建成或部分机组发电的32座,新增装机容量13.89万千瓦,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04万千瓦,开发率由2002年的3.6%提高到8.92%。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步伐加快,县市实施建筑物民族特色化改造15万平方米。投资3.4亿元,实施了市政公益设施建设工程,城市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日趋配套。实施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255项,解决了340个自然村12.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完成草场承包配套围栏555万亩, “三化” 草场及鼠害治理238万亩,天然草原禁牧休牧2180万亩,退牧还草175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12平方公里,退耕还林27.85万亩,森林管护509.7万亩。迄今为止,州内最大项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和国家级评审、评估等工作均已顺利完成,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和我省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有关申报立项等工作正按程序抓紧进行。同时,按照国家生态功能区域定位开展的“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规划”也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评审。

——狠抓推介与建设,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认真落实 “一年迈大步,三年大发展,五年建成支柱产业”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甘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打造“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坚持争取国家投入与多渠道融资相结合,强化旅游景区(点)道路、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服务条件正在改善。认真策划、组织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和“香巴拉在呼唤”大型互动电视歌舞晚会、“香巴拉”号旅游专列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宣传推介活动,“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甘南正在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年来,全州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3%,达到165.93万人次,是2002年的2.02倍;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52.3%,达到2.94亿元,是2002年的5.38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高度重视“科教兴州”战略的实施,加强科研工作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科普”和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四年全州共取得科技成果51项,其中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29项获甘南州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25%。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资3.6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3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州共发放3750万元资金,全部免除了11.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6.7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万余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全州整体实现“普初”目标,合作、临潭、迭部、舟曲四县市已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62.11%。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州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和“入保率”保持在95%以上。四年累计投资6035万元,新增医疗卫生业务用房5.9万平方米,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兰州市对口援建的州藏医院综合业务楼已投入使用,合作一中教学楼正在建设。农牧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良好,试点县市的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9.12%。“万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取得实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起步顺利,藏医药研发与应用情况较好,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激励政策,强化宣传教育和责任目标管理,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取消了甘南农牧区生育间隔的有关规定,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的8.37‰降到6.3‰。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建设了州文博大楼、各县市“两馆”和部分乡镇文化站及村级活动场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实现了州藏戏团与歌舞团的合并,组建了甘南藏族歌舞剧院,并加挂了甘肃省藏剧团牌子。各县市普遍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文艺表演团队。夏河甘加八角城遗址、迭部俄界会议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南“南木特”藏戏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艺术不断繁荣。加强了对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创办了《甘南年鉴》、《甘南发展》等刊物,并支持《甘南报》改为日报,甘南电视新闻改为每日新闻。开通了州至县电视节目传输网,在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率先开设了藏语电视节目频道。狠抓“村村通”和“西新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0.16%和85.23%。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统计、审计、物价、藏语言文字、体育、气象、地方志、地震预防和慈善及残疾人救助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2004年起累计争取和筹措3.79亿元资金,安排4212户牧民开展定居房屋建设,占全州计划定居牧户的62 %。目前,相当一部分牧民群众已迁进了新居。累计建成城镇住宅5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14.8平方米。积极推进兰州“甘南住宅小区”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已有574户入住,二期工程即将交付使用。落实了干部职工休假和免费体检制度,从2004年起离休干部医药费实现“零”拖欠,并一次性消化了2000年10月以前拖欠的州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药费210万元。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累计支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9594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6073万元、失业金2175万元、低保补助金7435万元,使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牧村“低保”试点、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农牧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已顺利启动。妥善安置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累计争取及配套发放救灾救济金7085万元,确保了70多万(人次)灾民和农牧村特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认真实施灾民建房和灾后重建工程,解决了农牧村9159户群众的住房困难。加强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累计清欠工程拖欠款4615万元。积极促进社会就业,累计争取再就业资金2614万元,帮助4152名企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用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办法,实现了742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每户有一人就业。采取鼓励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优先照顾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组织开展跨地区就业和公开招考事业单位缺编人员等多种方式,累计安置1834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巩固“寺教”成果,努力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州呈现出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同时,在这几年中,十一世班禅视察甘南的接待和安全保卫任务圆满完成,六世贡唐仓转世灵童认定工作非常顺利,七世贡唐仓活佛坐床仪式成功举行,德哇仓活佛在碌曲的“时轮大法会”信教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反映良好。深入开展“四五”和“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快城乡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严打整治、缉枪治爆、查禁毒品等各项专项斗争不断深入,牧区盗抢牲畜、个别路段车匪路霸等突出犯罪得到有力打击。主动加强与周边省州间的联系协调,成功调处了一批长期严重困扰城乡社会治安稳定的草山边界纠纷及个别地方的宗教内部纷争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责任不断落实,有关劳动就业、企业改制、资源权属、城市拆迁等方面的诉求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全州信访总量下降56%。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活动,突出安全隐患得到排除,责任事故得到追究,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重视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专项应急预案29个,比较成功地应对了地震、雹洪、火灾、雪灾和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有了新提升。积极推进并完成了第三轮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开展事业单位、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严格遵循《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紧紧围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倡行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行政问责制”、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受理企业投诉举报等,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热情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各类视察、调研活动,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四年累计承办人大代表议案846件、政协委员提案549件,除因客观条件和政策因素限制一时难以办理的外,大部分议案、意见、建议、提案都得到认真办理,并答复了代表和委员。认真开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积极支持纪检、监察等部门及时查处各类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州改革开放步伐迈得最大、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成效最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甘南的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州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州各条战线上的各族干部、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向驻甘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属各单位,向无党派爱国人士、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本届政府四年的工作,我们的基本体会是: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加快发展,制定目标,自加压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和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

——必须坚持把农牧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用新型工业化思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农牧村经济发展步伐。

——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科学论证项目,坚韧不拔地争取项目,发挥项目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增强发展后劲。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敞开州门、招商引资,主体多元、共同发展,不断注入发展新活力。

——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全面谋划各项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高度重视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依法管理,强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创造团结和谐局面。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法果断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突出矛盾,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创造竞相发展局面。

——必须坚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队伍、抓落实,说了算、定了干,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州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经验也是可贵的。但也应当看到,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以及“吃饭”与建设难以兼顾的问题仍然改观不大。二是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村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仍占较大比重。三是工业基础弱、规模小、质量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弱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非公经济比重仍然较低。四是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促进了甘南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一些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安全方面的隐患问题,社会反映不少。五是社会事业发展欠帐多,彻底改变农牧民子女上学难和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任务仍很艰巨。六是改革攻坚和利益调整带来的社会矛盾增多,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仍很严峻,影响稳定的深层因素不断暴露,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七是政府职能转变较慢,一些干部的事业性、责任感和抓项目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努力克服这些问题,以新的姿态和作风,推动甘南改革、建设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步”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 “1522253”发展战略不动摇, 坚持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落到实处,在全面实现政府原定“十大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十大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基本消除基础条件“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甘南,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实现我州小康社会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据此,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州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达到48.7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 %以上,累计达到22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实现翻一番目标。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新型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建立。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4%以上。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型目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公民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科技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农牧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28%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制度基本健全。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草原、森林、湿地等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恢复。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6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定指标之内。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行政管理、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等改革基本完成。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再掀新高潮。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非公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800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达到2000元以上。全州6686户牧民实现标准化定居。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稳定解决。纵横便利的交通构架基本成型。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构建和谐社会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依法治州进程加快,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明显提高,创建“平安甘南”、“和谐甘南”取得重要进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十大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加大各类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确保较高投资增长率,推进各项建设。公路交通建设以完善“三纵三横”主骨架网,打通省州际出口通道,增强路网通行能力为目标,完成重要公路干线的建设及等级升级。五年内公路交通投资力争达到20亿元,50%以上的县通高等级公路,9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标准村道,100%的乡镇有汽车站,80%的行政村有候车亭。夏河飞机场争取立项建设,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及岷县至合作高等级公路完成前期工作。能源建设以抓好与水电业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电网配套建设为重点,五年内争取建成2个330千伏和9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抓住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机遇,与临夏州联合呼吁天然气管道延伸至两州州府。城镇建设以合作市和七县城为重点,五年内实现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目标,城市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公益设施基本配套。水利建设以实施农牧区人饮安全工程为重点,五年内基本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和18.5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论证 “引洮入合”项目,立足长远解决合作市区水资源缺乏问题。通信建设以“村村通”为重点,加快州内宽带多媒体骨干网络建设,实现省道、国道移动通讯无缝隙覆盖的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和“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的立项与实施为龙头,全面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荒漠化防治、生态移民、湿地恢复与保护等项目,五年内使全州草原、森林、湿地等天然生态功能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坚决防止各类违法探采行为。加强对水源、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依法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

(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全面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关于 “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机遇,从甘南实际出发,以发展农牧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村基础条件为重点,全面规划,周密部署,确保投入,抓好试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着力优化农牧村经济结构。按照“三个经济圈”的总体布局,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培育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着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及牧业“五配套”和“六化”家庭牧场的建设水平,建立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大经营规模的肉牛羊和奶牛养殖、草业开发等“小区”和“基地”。到2011年,全州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舍饲养殖牛羊达到25万头只以上,转移超载过牧牲畜18万个羊单位以上。强化科技对“农牧互补”的支持力度,应用新科技、新技术,推动以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和良种引进等相结合的畜种改良“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推广步伐。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扶优、扶强”的思路,集中扶持一批机制好、效益高、与农牧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龙头”、做大“龙头”,强化辐射带动和竞争力。继续抓好青稞、蚕豆及藏药等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1年,农畜产品商品率达到35 %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33 %以上,农牧民组织化程度达到30%以上,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到60%以上,适应现代农牧业及市场发展要求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建立。认真实施“六小工程”项目,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公共财政向“三农”及基层倾斜的机遇,深入组织实施农牧村“六小工程”项目,全面加强农牧村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和社会公益设施等基础条件建设。五年内基本实现乡有油路、村通公路、户户通电和自来水入户率力争达到30%以上,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和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医疗室等目标。结合新农牧村建设,认真开展乡镇、村庄规划,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善人居环境。到2011年,全州新农村建设试点县、乡、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广大牧区基本告别游牧历史。强化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举办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对农牧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劳务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牧民。到2011年,累计培训劳务人员30万人次以上,年输转劳务达到15万人次以上,年劳务综合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使劳务经济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大产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推进整村扶贫。坚持一手抓脱贫致富,一手抓防止返贫,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力争五年内基本解决10.8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稳定解决 10.28万低收入人口和12.31万返贫人口的温饱,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等达到5.7万人左右。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着力增强农牧村发展活力。坚持党在农牧村的各项基本经济制度,巩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牧村各项改革成果。引导农牧民群众依法流转土地、草场使用权和经营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三)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构建特色工业体系。继续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扩张规模、提升质量”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工业企业“3512”目标,大力扶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工业强州”之路。力争到2011年,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占到24%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突出抓好水电工业发展。积极支持九甸峡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力度,强化对州内在建项目和已签约引资项目的跟踪督查,加快水电工业发展。到2011年,巴藏、凉风壳、九龙峡、代古寺等一批骨干水电站基本建成,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47亿千瓦时,水电工业年增加值达到3.88亿元。加快黄河首曲水能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步伐,再造甘南水电开发新亮点。着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水平。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建立华羚、首曲、草原兴发和兰州锦凤翔等龙头企业竞相发展的农畜产品精、深、细开发新格局。打好甘南“高原绿色牌”和“生态牌”,不断提升牛羊肉制品、奶制品加工水平的同时,在皮、毛、血、骨的系列开发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现代资本运作方式,力争到2011年1至2户企业实现上市目标。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科学开发矿产品。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依法管理。在加大地勘力度,增加新的资源储备的同时,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和现代工艺的应用,促进矿产品的综合利用与深度加工。到2011年黄金产量达到4000公斤以上,水泥产量达到70万吨以上,其它特色矿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增长。培育壮大藏药及山野珍品加工业。加强藏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为奇正集团、众友甘南等藏药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促进藏药工业发展。建立山野珍品加工企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改变目前山野珍品加工零散、档次不高、产品有优无势的状况。在工业发展和各项产品开发中,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走“质量兴州”路子,依靠特色品牌,强化竞争力,促进大发展。

(四)以特色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扩大“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深入挖掘甘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精心策划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拓展客源市场。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共同谋划旅游资源深度开发项目,加大旅游商品、纪念品等开发力度。落实投入,加快以“十大王牌景点”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基本配套。到2011年,全州旅游人数突破23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努力提升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房地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社区和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还要以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活跃城乡商贸为目标,在完善玛曲首曲活畜交易大市场配套项目的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碌曲、合作、夏河、临潭等县市的相应区域,建设活畜及藏药材交易等特色市场,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城乡市场体系,并加快推进诸如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建设。

(五)以深化改革为手段,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改革抓创新。在巩固扩大企业改制成果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造,着力扶优、扶强,走强强联合、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深化股权制度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开拓促进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认真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领域和范围,加快政务信息化管理进程,完善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和乡镇机构、财政体制等改革。以政事分开促进事业发展为目标,认真部署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定位乡镇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现乡镇机构和乡镇干部 “三个转变”的要求。同时,认真落实金融、财税、投资、流通等领域的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省直管县”及“乡财县管乡用”等试点工作。大力营造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非公经济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进一步放宽放活市场准入条件,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使非公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敞开州门,进一步提升开放开发水平。重视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五年内力争干酪素、绿色农畜产品、藏药、铁合金等产品出口实现新增长。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开放,积极与发达地区攀亲结缘,开展合作,招商引资,在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的规模和水平上再创新亮点。五年内在落实好已签约各类引资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再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00个以上,引进资金7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对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年贡献率达到30%以上。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以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到201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到2008年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以支持合作民族师专升本为契机,探索联合办学模式,提升州内四所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建立与我州加快发展相适应、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及劳动者培训网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到2008年全面建立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到2011年全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卓尼、迭部两县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开发文化产业。继续加大力度,抓好拉卜楞寺的“申遗”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文物保护项目的争取实施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五年内州、县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全州20户以上自然村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州至县广电传输光缆基本建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目标基本实现。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依法扩大保障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开,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弱势群体等就业工作,逐步缓解就业压力。努力创建“平安甘南”。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快依法治州进程,完善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落实投入,改善安全基础条件,五年内基本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及其新的危险源。建立健全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雹洪、雪灾、干旱等多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2007年政府工作建议

今年是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全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州委十届一次全委会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生产总值增长11.5%,达到34.3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3%,达到34.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12.03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达到3.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达到1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达到674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为此,拟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促进基础条件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项目争取与实施工作,努力完成固定资产投入年度增长目标。重点项目:交通建设方面,年内组织开展夏河飞机场的立项前期工作,协调四川阿坝州尽快达成迭部至玛曲阿万仓段公路的“携手改造”事宜。完成和政至合作、达久滩至赛尔龙等公路工程的收尾,抓好夏河至同仁、合作至冶力关等公路的续建,加快迭部至九寨沟、玛曲至久治等省州际出口公路和铁尺梁隧道的建设。实施好4条以工代赈公路、9条通乡油路、21条通村标准路和27个乡级汽车站建设项目。水电建设方面,认真落实甘南电网建设规划,年内建成迭部洛大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和舟曲丁字河口、碌曲多松多、夏河、玛曲等四个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全面完成城网改造和3664户“户户通电”工程,力争合作330千伏送变电工程和迭部花园、舟曲立节两个110千伏开关站开工建设。抓好40座在建水电站项目,安果尔、虎家崖等9座水电站年内竣工发电。同时,计划新开工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24.87万千瓦,总投资31.17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集中开展重点矿区、重点矿种的专项整治,对那些地界有争议、群众工作难协调、探采权属有争议、生态环境影响大的矿点、矿区,要一律暂停洽谈与招商;对那些违法违规探采、安全保障无措施和不服从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的,要坚决采取清理整顿和取缔、关闭等措施,坚决防止资源开发中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申报、争取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推动“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建设。市政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城镇民族特色化改造与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合作市区中路改造项目,认真抓好有关县的城区道路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项目,以及临潭新城和冶力关、卓尼扎古录、碌曲郎木寺等重点建制镇的改建项目。加强各类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项目建设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四制”,认真解决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认真做好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库,增加项目储备。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坚决防止挤占、挪用现象。

(二)狠抓 “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力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深入实施。认真研究解决“农牧互补”战略实施进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农牧互补”试点、示范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支撑、服务为手段、小区或“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对农牧民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引导,大力推进“农牧互补”经验推广和战略实施。年内要在发展舍饲养殖业和草产业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实施以本品种选育为重点的牲畜良种化工程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实现 “龙头”带动方面再出新举措,在实施“万村千乡”、“信福工程”等市场流通开发与服务方面抓出新成效。抓住国家深化兽医管理及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机遇,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强化科技对“农牧互补”的支撑作用。重视对农牧民市场观念的教育和科技知识培训,支持各类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增强农牧民参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能力和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补助资金及“三减免”政策的落实兑现。扶持舍饲养殖“基地”和“小区”建设,促进反季节肉牛羊养殖、奶牛养殖业发展;抓好以青稞、油料、豆类、藏药材、反季节蔬菜、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充分挖掘农牧业内在增收的潜力。整合资金,强化培训,建立劳务输转基地,促进劳务输出与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提升劳务人员的就业技能和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劳务收入。年内完成劳务技能培训6万人次以上,输转劳动力14万人次以上,劳务创收1.9亿元以上,确保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目标。与此同时,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67个,1.03万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温饱,1.5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争取将我州列入青藏高原东部少数民族贫困片带扶贫范围,用新的特殊政策,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效。努力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机遇,争取项目,着力抓好农牧村“六小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部分农牧村不通路、不通电和不通水等迫切问题。统筹用好各种渠道的“三农”资金,实施好人饮安全工程、灾民建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防洪防汛工程及沼气、太阳能光伏电源等农村能源工程。要扎实推进牧民定居点建设。一期工程年内要全部入住,二期工程年内要全面验收,三期工程年内要启动实施。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试点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和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要求,州、县市政府都要开展新农牧村建设重点项目规划工作,建立新农牧村建设项目库。同时,各县市还要完成本县市新农牧村建设规划编制和乡村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州上将配合省上搞好省列碌曲县和9个行政村试点工作的同时,结合实施牧民定居点建设和易地搬迁工程等,每县市再选择一些村,作为州、县市的试点,并配套相应政策,为正确指导全州新农牧村建设探索和积累经验。

(三)狠抓特色产品开发,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本着“抓住优势、培育骨干、发展特色、提升质量效益”的思路,认真细化 “3512”工业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加快水电、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和藏药加工等特色工业的发展,力争年内全州工业增加值增长18.5%,达到7.56亿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列入“3512”目标的38户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深化内部改革,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建立有利于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采取向国家争取政策性投入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结合,筹措发展资金,促进企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坚持以优势资源开发和全面利用为着眼点,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和领域。加强政府诚信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运作好州级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制,增加担保基金投入,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年内力争落实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合作信贷资金3000万元以上。重视民间资本作用的发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向产品加工、产业开发。继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强化协调,提供服务,在支持有关企业抓好在建技改等项目的同时,年内将实施华羚3万吨牦牛奶深加工及格萨尔黄金公司深部探矿、首曲药源公司“独一味”精加工线、澎曹系列民族特用品生产线、甘南高原生物公司新生牛胶原蛋白线等一批新项目,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规模扩张,促进工业发展,提升质量效益。

(四)狠抓宣传和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开发水平。今年旅游工作的预期目标是:游客人数突破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3亿元。为此,继续以引导群众参与为基本形式,抓住强化宣传、推介特色、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接待服务能力等重点,大力推进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办好卓尼大峪沟旅游风情节等各种特色活动,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让“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深入人心,使拉卜楞、冶力关、腊子口、大峪沟、首曲大草原及则岔等著名景点景区持续升温。认真抓好重点景区的各类续建项目,有重点的部署和实施新的开发、建设项目,跟踪督查已签约的有关旅游招商项目的落实,加快景区“六大要素”的配套建设。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依靠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开发。支持合作市创建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打造高原藏城特色品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各县市推进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改革,鼓励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委托代理、联合开发经营等形式,加快建立实体化运作、公司化经营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开发、节庆活动、项目建设等市场化运作。借鉴临潭等县经验,将旅游产业与“农牧互补”、扶贫开发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大办“农家乐”、“藏家乐”,促进旅游业大发展。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服务,保护环境。高度重视行业诚信、接待能力、旅游社团和导游队伍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狠抓制度完善和环境建设,继续搞好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我州经济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发展环境的营造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认真地总结这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经验,继续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力争招商引资再掀新高潮。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鼓励和支持投资、开发者进入法律允许的所有领域,扩大开放度,促进大开发。加快州、县市政务大厅建设,真正实行“一体化”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制度,严格程序,防止盲目与草率,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率和项目的履约率。全州年内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0个以上,引进资金10亿元以上;年内开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六)狠抓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支持各级各类科研单位自主联合与协作,努力提高研发层次和水平。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认真开展科技承包和科技特派员下基层创业行动,加大“科普”和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工作以巩固现有“两基”成果,年内夏河县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和卓尼县提前一年实现“两基”攻坚州级验收目标为重点,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全面搞好农牧村义务教育工作。加大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坚持与扩大就业、劳务输转、在岗培训等有机结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文化工作继续以整合资源、激发活力为目标,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能力。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卫生工作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着眼点,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认真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室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农牧村医疗卫生条件。认真做好地方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切实抓好合作、夏河、玛曲、临潭、舟曲、卓尼等六县市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着重提高群众的参合率。认真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牧村卫生工程”,继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加大床位补贴、廉价病床、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供给等政策的争取力度,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积极推进藏药研发工作,着重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扩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制度覆盖面,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合作市、夏河县力争实现“省级优质服务县”目标。与此同时,认真实施 “村村通”和“西新工程”及农牧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改善州、县广播电视基础条件,积极筹划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州至县广电光缆传输网的前期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民族体育竞技水平。做好军民双拥共建工作,重视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抓好统计、物价、藏语言文字、气象、地方志、档案、地震、老龄等各项工作。

(七)狠抓财源建设,全面做好财政工作。坚持培植财源、壮大财源,探索建立生财、聚财、理财新机制,逐步缓解财政困难压力。在稳定和扩大现有基础财源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整合各方面资金,重点扶持电力、旅游、矿产开发、藏药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壮大主体财源;支持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开辟新生财源,逐步建立相对稳固的财源增长体系。依法加强对各类收入的征收管理,坚决防止偷、漏、逃税等现象,做到依法征收、及时足额入库。严格财政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确保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救济救助、新农村建设和特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点支出。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公共财政和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基层和农牧村的支持力度。认真搞好“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乡用”试点工作,巩固和扩大农牧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采购范围。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和非税收入的管理。强化国有资产、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审计稽查,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全力抓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协调,加大金融对地方特色产业开发、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八)狠抓民生问题的解决,努力构建和谐甘南。坚持和谐抓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团结、稳定。在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争取力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七件实事的落实。一是全面开展农牧村“五保户”供养制度落实工作,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二是建立和落实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三是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四是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牧村人口,城市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五是在农牧村全面试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是解决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问题,实行全额财政供给制度;七是基本解决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加强就业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大专、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物价监管、涉法涉诉,以及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健全再就业投入、就业援助及技能培训等机制,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复员退伍军人等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灾后重建和灾民建房工程,做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安置。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扶残助残力度,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三个离不开”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五级联创”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面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实行领导包案、信访接待日和干部下访等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处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水电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创建平安甘南。全面贯彻“依法治州”方针,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应急机制和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草山边界纠纷等。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完善城乡治安打防控体系,不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打击和反对达赖集团的民族分裂和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狠抓管理创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政府作风、效率及勤政廉政等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行政许可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搞好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继续加大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力度,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四分开”,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提升政务公开水平,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要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全面实行社会公示或听证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决策评估、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推行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反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教育干部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廉政意识和职能意识,言行一致、雷厉风行、勤奋工作,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以治理商业贿赂为切入点,进一步抓好政府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认真解决关乎政府形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及时果断地查处公务人员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州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今年又极为关键。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州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gnzrmzf.gov.cn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