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国务院近日印发《政府督查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政府督查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对督查内容、形式等作出规定,《条例》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开展督查,必要时可以对所辖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开展督查。《条例》强调,督查对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阻碍督查工作,不得隐瞒实情、弄虚作假,不得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有上述情形的,由政府督查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对督查人员或者提供线索、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威胁、打击、报复、陷害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一部分:《条例》制定的背景意义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2.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强化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确保令行禁止。
3.李克强总理把督查工作比作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要求建立长效机制,打通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4.为了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和司法部一起起草了《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这项工作从2015年开始启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征求了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条例》经过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印发。
第二部分:《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和整体思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督查工作,制定政府督查工作《条例》:
一是有利于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解决政策执行中的搞变通、打折扣,以及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有利于发挥激励鞭策的指挥棒作用,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全面依法履职,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廉政建设;
三是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为督查定规矩、划界限,推进政府督查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条例》在总体的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要求,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更好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是明确政府督查的定位,厘清督查与其他监督检查的区别,避免以政府名义开展的督查过多过滥。
三是总结近年来各级政府督查工作的成熟经验做法,将其制度化,为政府督查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
第三部分:《条例》规定的督查单位和督查的职责边界
1.制定《政府督查工作条例》的重要任务一是赋予督查权,二是约束督查权。
2.赋予督查权就是要明确督查是什么,什么机构可以开展督查,督查的对象是谁,督查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在制定《政府督查工作条例》当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3.关于政府督查的概念,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的监督检查。
4.关于开展政府督查的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实施政府督查的主体,具体工作由政府督查机构承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所属部门或者派出督查组开展政府督查,除此之外的其他行政机关不得开展政府督查。
5.关于督查对象是谁,包括几个层面:督查机构所在的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再就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受行政机关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这些组织也可以作为督查对象。
6.关于督查的内容,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二是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三是督查对象法定职责履行情况;四是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效能。
第四部分:《条例》对于督查结果的合理运用作出的规定
对于督查结果,《条例》要求,督查结束之后要作出督查结论,督查结论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客观公正,而且与督查对象有关的结论要向督查对象反馈。
督查结论的作用:
一是督查对象要按照督查结论进行整改,政府督查机构可以对督查整改情况进行核查。
二是政府督查机构可以根据督查结论,提出对督查对象进行表扬、激励、批评和追究责任的建议。这些建议经本级人民政府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的批准,直接组织实施,或者交有权机关组织实施。
三是对于督查结论中涉及的抽象行政行为,也可以提出建议。如果在督查中发现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政府督查机构可以提出改变或者撤销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
第五部分:《条例》对督查的程序和方式等作出的制度性安排
督查是一种行政行为,本身也要符合正当的程序,开展政府督查工作,要强化程序意识。这些程序概括起来包括:督查立项、制定方案、督查实施、形成督查结论、督查结论的运用。
首先是督查立项。督查的启动要履行正当程序,《条例》要求,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指令,确定督查事项。未经本级人民政府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批准,不得自行开展政府督查。有了立项以后,在督查之前要严格制定督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 、对象、范围和时限,提前培训督查人员。
督查工作结束后应当作出督查结论,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客观公正。与督查对象有关的督查结论要进行反馈,同时还明确了救济途径,形成了一个闭环。对督查结论来讲,不是说作出了就结束了,有了督查结论以后,还要对督查对象进行反馈、核查整改情况,督查对象对督查结论有异议的,《条例》还设置了救济措施,可以申请复核。
第六部分:《条例》就确保政府督查取得实效明确的保障措施
《条例》从机构、人员、督查协助、督查对象配合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条例》对督查协助作出了规定,对行政机关设定了义务,政府督查工作需要协助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协助。
2.《条例》规定督查对象有义务接受政府督查,并且有义务按照政府督查得出的结论进行整改。
3.《条例》对于阻碍督查的行为也提出了法律责任,包括督查对象隐瞒实情、弄虚作假、伪造隐匿毁灭证据,对提供线索、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威胁打击报复陷害等,对于这些行为,《条例》明确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七部分:《条例》对约束督查权力、避免督查泛化,以及减轻基层负担方面的具体安排
1.《条例》对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督查的泛化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严格控制督查的频次和时限,科学运用督查方式,严格执行督查方案,不得随意扩大督查范围、变更督查对象和内容;二是在实施督查的时候,不得干预督查对象正常的工作,特别是严禁重复督查、多头督查、越权督查。
2.《条例》对督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要求,要求从事督查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与之工作相适应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持正、清正廉洁、保守秘密,并且自觉接受监督。
3.《条例》规定在督查工作中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专家学者等参加督查组,体现民主监督和客观公正。除此之外,新闻单位也可以参加的督查组,既对督查工作进行报道,也是一种监督。
4.《条例》对督查对象安排了救济措施,督查对象对于督查结论有异议的,在收到该督查结论30日内,可以申请复核,收到复核申请的人民政府也要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救济程序的设置实际上也是对督查机构、督查人员的制约,在督查工作中,必须审慎严谨,做到客观公正。
此外,在《条例》中,还规定了督查机构和督查人员违反督查纪律的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政府网 )
相关文档
链接:政府督查工作条例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州大数据中心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gnzrmzf.gov.cn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