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高级搜索 网站无障碍 进入适老模式
甘南新闻

甘南经济社会发展之船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2-09-20 10:22:26 文章来源:甘南日报 作者:高淑兰 王清明 达藏吉 访问量:

放管服改革激活经济主体活力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是一场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我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提供了坚实保障。

突破利益藩篱,持续简政放权。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涉及市场公平竞争、长江流域保护、“两高”项目、行政处罚等领域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向乡镇下放行政职权事项215项,公布州级“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724项,解决群众办事堵点90项。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实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覆盖,公布实行告知承诺的证明事项254项,清理各类证明事项453项,取消34项。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全面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农牧村法律服务工作,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12348”甘肃省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甘南分中心作用突出。

创新监管方式,营造公平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按照新版负面清单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对于符合生态功能区定位和负面清单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告知性备案,简化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六稳”“六保”及减税降费的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减轻重点行业和企业负担,做到了政策规定内涉企零收费。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逐步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大力推进“全程网办”,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发展、协同服务,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开办营业执照等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服务升级。甘南州“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标志着我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升级版开启新模式。全面建成了统一的一体化政务系统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承载覆盖了全州48502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终端延伸覆盖了1个州级政务服务中心、8个县市政务服务中心、99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

“这真是太方便了!”刚参加工作的次仁拉姆,站在甘南州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的自助服务终端前,深有感慨地说:“上大学的时候,我陪同父亲来政务中心办事,当时我们找了好多窗口才找到我们要办事的窗口,现在有了自助查询机,一查便一目了然,真的是省了好多的事儿。”目前,州县市9个政务服务大厅都配备了智能查询机,极大地提高了办事群众的便利程度。

三变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017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甘南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牧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股”。

2018年4月4日,全州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在合作召开。会议要求,要把握重点、精准实施,统筹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向纵深发展,全面夯实“三变”改革基础,摸清家底,选准产业,提升能力。着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扶持壮大现有经营主体,培育引进一批经营主体,大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全力筑牢“三变”改革平台,搭建“股改”平台,搭建产权交易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产业平台。加快完善“三变”改革机制,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利益联络机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进退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把“三变”改革试点落到实处,强化主体责任,形成攻坚合力,强化协同配合,抓好方案落实,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落地见效。

我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委关于三变改革重要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权改革稳步推进。自2020年7月产改启动会以来,州、县市、乡镇、村组织采取积极措施,全面稳步推进产改试点工作。据统计,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发放产改学习宣传政策10.7万份(册、本),培训人员8664人次。8县市99乡镇662村完成清理登记村集体资产64.41亿元,资源性资产4257.62万亩,成员身份界定557771人,折股量化资产7亿元,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663个(包括合作市组建1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证663本,发放《股权证》12.88万户。我州66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在有序录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

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激活农牧村各种生产要素潜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据统计,我州8县市99乡镇所辖村集体产改新组建的662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2021年村集体生产经营收入情况,按照农牧民群众民主意愿,不同程度开展了收益分配,合作、临潭、卓尼、迭部、玛曲五县市33乡镇20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收益分配资金1610.25万元,受益成员15.82万人,激活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生动力,不仅使村集体和农牧户双赢双收,而且也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地确权有序进行。根据调查统计,2020年12月底我州宜农县市的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碌曲县、夏河县等7县市86乡镇602个村开展了农地确权工作,涉及农地确权98735户,确权面积148.61万亩,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8735本。宜农7县市农地经营权流转13.3万亩,每亩流转费80—1000元。

聚焦产业保障“三变”投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州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统一政策,健全完善资金使用办法,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群众投工投劳、资源折价、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等各类资金,为农牧村“三变”改革提供了资金支撑。按投资入股比例分红,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大力推广“三变+旅游”和“三变+特色养殖”模式,以“村集体合作社+村党支部+自然村”,“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乡村产业,通过合同、订单、合作等方式,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为主要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2018年以来,落实各类扶贫资金27.11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和农村“三变”改革。其中,投入7.21亿元贫困户到户产业资金入股量化;落实2.49亿元扶持培育490个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437个,其中贫困村309个,年均收入3.59万元以上,全州近2万户9.8万农牧民群众依托“三变”改革踏上增收致富“快车道”。

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以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利益诉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牧村“三变”改革,成立生态旅游经营主体4个,打造了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美食康养、婚拍采风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为破解农牧村发展难题,主动调整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催生产业裂变,探索建立了“1144”分红机制:旅游纯收入中每年村委会分红占10%,全村建档立卡户分红占10%,股东分红占40%,村集体经济自留40%,在发展壮大农牧村村集体经济中找到了符合该村实际,群众易于接受的“三变”新模式,为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健康甘南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稳妥推进医药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类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计生事业从单纯的救治走向加强预防、注重保健,从单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州各族群众铺就了一条健康之路。

“三医联动”改革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特别2017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以“让患者少花钱、让政府兜得起底、让医院社会效益最大化,让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为基本目标,以发挥好医保杠杆作用为总抓手,进一步理顺“三医联动”体制机制,补齐短板弱项,注重改革实效,巩固和提升已出台的改革举措,全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五项重点医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基本做到了政府、群众、医院三方满意。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国家和省州有关要求,2019年5月,州政府出台《全面提升州县医院管理与服务能力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大财政保障,深化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通过医联体“引”、医共体“提”、智慧医院“带”、远程诊疗“帮”,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全州10家医院与省内三级帮扶医院签订了医联体协议书,二级医院加入省级专科(技术)联盟58个。全州县级医疗机构年门诊量达到97.52万人(次),出院人数6.23万人。在全州范围内大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5大急危救治中心和影像、检验、病理、心电和消毒供应5个县域医学中心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与省级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和部分国家三级医院的远程会诊业务合作,群众可就近享受知名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从2016年到2020年,总投资733.5万元,完成全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培训项目,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187名,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全州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6年35.2%下降到2020年30.6%,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4.6%提高到30.8%。公立医院活力进一步增强,编制内医务人员人均薪酬水平比2017年增长15.19%,临聘人员人均薪酬同比增长39.14%。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部门好监督、医院好管理、患者少花钱”的原则,把群众需求转化为医改工作实际行动,让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接通州县乡村四级888家医疗机构,开展公众健康、业务协同、综合监管等应用工作。州人民医院建成州级心电、影像诊断中心,6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影像设备接入州级诊断中心,部分实现了远程诊疗服务。11家医疗机构接入“健康甘肃APP”实现线上预约挂号,逐步形成公卫、医疗、医保、医药和综合协同监管的全方位服务格局。实现电子健康保障“一卡(码)”应用。打通群众就医报销“多码并存互不通用”的技术难点和信息壁垒,将“身份证、就诊卡、银行卡、社保卡”整合为居民电子健康卡(码),全州领发26.41万张,实现了患者州内就诊“一卡(码)”通行。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着力为群众就医提供多样化服务,通过健康甘肃APP,群众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时,既可完成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报告查询等自助流程,又可调阅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信息,就医时间平均缩短2小时以上。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甘南州人民医院合作建立了“互联网医院甘南分院”。

“中藏医药”在保护传承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中藏医药作为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群众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甘南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要论述,积极推进中藏医药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全州县级以上公立中藏医院全面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级卫生健康管理机构均设置中(藏)医科(股)。所有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藏)医科、中(藏)药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藏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2个国家级、10个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科室,先后有2人获全国名老中医称号、2人获甘肃省名中医称号、5人获甘肃省基层名中医称号,建成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在建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不断加强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先后选派570多名藏医骨干人员到省内外学习深造,州、县藏医院每年坚持聘请西藏、青海等地名老藏医专家授艺讲课。州、县藏医院利用本地藏药材资源能够自制1080余种常用藏药制剂,已有321种藏药制剂被纳入省级医保支付范围,群众就医负担不断减轻。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实施项目总计55个,总投资8.2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9万余平方米。建设甘南州人民医院医疗培训体项目,精神病区、传染病区及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了甘南州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完成了州县级医院应急能力和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新建疾控机构2个、妇计中心5个,实施了夏河县人民医院、碌曲县藏医院等7个医院的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新建州医废中心和6县医废转运中心、10个乡镇卫生院和8个村卫生室。完成州县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建设。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逐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的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甘南州的医药卫生体系接受了考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南州将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扫清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甘南经济社会发展之船,也一定会行稳致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