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高级搜索 无障碍辅助工具
甘南新闻

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0-10-14 09:21:57 文章来源:甘南日报 作者: 访问量:

——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贯彻发展新理念,全州呈现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民生改善实、改革开放深、生态环境优的良好局面,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9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33亿元,年均增长14.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2元,比2015年19656元增长了1.26倍,年均增长7.8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7元,比2015年5928元增长了1.42倍,年均增长9.2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9亿元,累计造林绿化70多万亩、封山育林10.9万亩、森林抚育32万亩,全州森林面积达到1346.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4%。

2016—2019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4733.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7.94亿元,两项指标年均分别增长16.22%,18.6%。

……

一个个数据呈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

五年中,在甘南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总有一支“点睛之笔”,这支“笔”正是“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

这场“环境革命”激发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国脱贫攻坚普查群众满意度100%、位居全省第一的成效,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甘南的成功实践。

如果说甘南是一副美丽多彩的山水画,那么高吉就是山水画中的一抹红。高吉村因著名的“俄界会议”名扬天下,如今成功打造了集民族与现代为一体的俄界民宿新业态,成了红色乡村旅游“明星村”。

绿树掩映中,小桥流水和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榻板房村若隐若现。

高吉村以文化旅游标杆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助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突出党建引领,依托资源优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力构建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

红色长征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相得益彰,人居水平大大提升,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南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广领域促农增收,紧紧围绕“三链”发展要求,采取支部创办、村干部领办、党员示范和能人带动等方式,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基层党员、致富能人创办合作社,积极建设农业特色产业“三位一体”扶贫车间,依托加工产业链,拓展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有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活力动力。

春蚕吐丝,破茧成蝶。

甘南在脱贫攻坚战中以“产业升级行动”为抓手,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固本强基行动”“堡垒提升行动”“尖兵排头行动”“产业升级行动”四大行动的号召,乘胜追击,探索组织联建、党员联管、阵地联用、活动联办、发展联动的“五联”发展机制,形成了党支部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6年初的8.11万减少到2020年初的0.28万,净减少7.83万;贫困发生率从14.61%下降到0.5%;309个贫困村中有307个脱贫退出,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全州提前一年整体实现脱贫目标。

截至目前,剩余的0.28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个贫困村已验收退出,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任务的清零目标。

守护好祖国的生态安全大屏障

甘南是全国九大林区之一,林地面积153.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45%,草场面积4084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28%,湿地保有量面积48.88万公顷,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湿地之一。黄河玛曲段径流量,从入玛曲时的38.91亿立方米到出玛曲时的14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

因此,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被整体纳入国家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守护好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至关重要。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草原超载放牧、森林过度采伐等原因,甘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威胁到黄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为此,甘南州先行部署,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矿产地质环境、生态补偿等工作同步开展、齐抓共管,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管理规划,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合作市面山绿化工作便是其中之一。

站在合作市北端山顶上,上万亩灌木林尽收眼底。放眼远望,绵延起伏的丛林与碧绿的草原交相融合,一派绿意盎然与勃勃生机。

合作市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明军告诉记者,合作市以城区面山区域为中心,在全市范围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面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完成面山绿化4万余亩。

“针对坡度在25度以上,亩产不超过100公斤的土地,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通过义务植树和工程造林,让这些耕地变成了森林。”李明军介绍道。合作市义务植树工作每年4至5月份会如期开展,6800多名干部群众主动上山栽树,每人至少5棵,每年新增林地至少380亩。

通过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为甘南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增强了生态服务功能及产品供给能力,人口、资源、环境得到有效协调发展,为加快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报特约记者 徐锦涛  记 者 马保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