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展规划 >> 正文

  • 索 引 号:20191202-223747-771
  • 标      题: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甘南州“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发文日期:2017-03-13

州政办发〔2017〕19号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甘南州“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省属驻甘南有关单位:

《甘南州“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17日

甘南州“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全州开发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依据《甘肃省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甘南州开发区现状

甘南州有3个州级开发区,分别为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玛曲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2016年三个开发区经过州级审核上报省政府升级纳入国家审核目录的省级开发区。

(一)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

1基本情况

甘肃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于2013年11月对《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发展规划》进行了批复。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位于合作市东北部5.8公里处,规划建设总面积262.3公顷,建成面积107.1089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23.95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0.95公顷。合冶公路、合和公路横穿园区,距夏河机场40公里,临合高速7公里,交通便捷,物流条件良好。

产业园区主要依托甘南特色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畜牧产品(牛羊肉、奶制品)深加工、中藏药开发、民族特需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园区建设立足合作市区位优势和一系列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坚持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走节能、绿色环保、循环再利用之路,充分发挥其生产功能、动力功能、展示功能、接待功能、物流集散、产品研发、后勤服务和景观营造等八大功能,主要依托当地农林畜牧、中藏药、民族特色等丰富的物产资源,将园区建设规划为五大产业区和一个综合服务区,包括:畜牧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区,中藏药研发加工产业区,民族特色用品加工产业区,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区,绿色物流产业区和综合服务区。

2建设情况

2012年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开工建设,经过“十二五”期间建设,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现有24户企业登记入园,其中10户企业已入场建设,完成投资32076.9万元。同时,另有4户企业申请入园。3户企业生产运行,7户企业开工建设,其余14户企业土地等手续办理齐全后,将全面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园区经中路、纬二路、纬四路、纬七路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雨水、给水、污水、中水回用、天然气管网及通讯管网敷设工程、水源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已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园区已具备供水、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热力及天然气等的必要基础设施。

(二)玛曲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基本情况

玛曲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玛曲县中街西侧及南街西南侧部,占地面积82.62公顷。现入驻企业13户,其中畜产品加工企业6户、矿产品加工企业1户、中藏药材加工企业1户、有机肥生产企业1户、商贸企业2户、旅游产品加工企业1户、建筑企业1户,就业人口为965人,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畜产品加工、黄金冶炼、中藏药材加工等为主,综合商贸生态旅游服务、热力供应、牛羊粪便回收利用为辅的产业并举的新格局。玛曲县循环经济园区是甘南州乃至甘肃省重要的畜产品食品工业加工基地之一,其主要产业包括:畜牧产品、矿产品及藏药材加工于一体的工业示范园区。

2建设情况

玛曲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建设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修缮了玛曲南路、玛曲中街、玛曲西街等园区主干道,填埋了给水、排水、排污管道,接通了工业专用电力线缆,预留了专门服务规划区的供电站场用地,园区具备了供水、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热力及天然气等必要设施,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发展已初具规模。

(三)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

1基本情况

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是2009年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设立。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位于夏河县拉卜楞镇、王格尔塘镇、麻当乡等3个乡(镇)行政辖区范围内。总面积为67.2公顷,分别为王格尔塘镇、拉卜楞镇和麻当乡3个区块,麻当乡区块(约25.33公顷)、王格尔塘镇区块(约26.67公顷)、拉卜楞镇区块(约15.2公顷)。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生态畜牧产业、旅游开发、节能环保材料、清洁能源、中藏药材等5类产业。其中,安多清真绿色食品公司是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有机畜产品加工基地,肉品年产能1万吨;雪顿乳业公司是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最大的牦牛乳品加工基地,乳品年产能14.6万吨;祁连山水泥公司是甘肃南部最大的非金属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年产能150万吨。

2建设情况

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王格尔塘镇、拉卜楞镇、麻当乡区块建设用地已完成“九通一平”建设,具备供水、排水、电力、道路、有线电视、通讯、热力、燃气、污水等必要设施,开发区另储备有建设用地,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四)兰州新区“飞地经济”甘南产业园区现状

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后,甘南积极争取在兰州新区打造“甘南飞地经济”。2013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甘办发〔2013〕62号)明确“支持在兰州新区现代农牧业加工园内建设甘南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产业园,在中川机场北物流产业园建设甘南物流园,带动藏区经济发展”。201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举全省之力,吸引整合全省资源加快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决策。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藏区政策及加快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部署,经过甘南州与兰州新区协商衔接,在兰州新区已编制完成的《兰州新区机场北“飞地经济”区规划》中对甘南州园区规划土地面积1179亩,舟曲产业园900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纳入“十三 五”藏区项目规划。

二、甘南州其余产业园区情况

(一)前期批复情况

2010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复了《甘南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甘南州采用“一区九园”模式,在七县一市分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014年省发改委批复了《迭部县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二)园区建设情况

依据省上批复的《甘南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规划》等规划,全州各县市积极开展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迭部县生态产业园正在积极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扣中央、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及州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生态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驱动力,更加注重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聚水平,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增强要素集聚能力;更加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将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和“飞地经济”甘南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成为我州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高、辐射带动力强、富有创新活力的重要区域,成为拉动全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先行区和重要支撑平台。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链、特色产业群,培育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区,带动全州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重点推进,统筹发展的原则。统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开发区发展,集中各类资源,重点支持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及兰州新区甘南产业园。对州上的其他的循环经济园区,立足实际,选择和明确最适合、最精准的发展方式和路径策略。进一步强化统筹布局和规划引导,指导各开发区立足各自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既各具特色,又以技术、品牌、质量等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产业转型,特色发展的原则。鼓励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共享发展为导向,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以特色为根本,从资源特色向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市场特色转化,形成特色经济,积极推进产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动开发区由单一产业功能区向多元化融合区转型。

(三)坚持创新立区,跨越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更新发展理念,革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开发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加强和提升开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方式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促进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整合,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平台搭建为载体,形成开发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开发区从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创业发展平台转变。

(四)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转变投融资和管理方式,加大政府对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先导性投入,积极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本向开发区集中,拓宽融资平台,加快开发区建设。

(五)坚持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推动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实现绿色、低碳、智慧、可持续的“有质量”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开发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州开发区总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开发区建设发展对全州经济发展贡献率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州经济指标份额显著提高。兰州新区“飞地经济”甘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入园企业建成,发挥效益。各开发区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产业体系完备、协作配套紧密、经济外向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的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工作走在全州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依托开发区产业集聚、要素集中、信息传递快捷、资源条件较好、综合环境优越等优势,以农畜产品、中药材加工为主,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扩大对内外开放方面。不断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等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大幅度提升吸纳投资、集聚产业的能力,使合作生态产业园及“飞地经济”甘南产业园等园区成为我州对内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示范区。通过不断提高开发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容积率和绿化率等,使开发区成为全州规范、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示范区。

1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目标

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建成后,预计至2020年生态产业园区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利润4.7亿元,税金5000万元左右,可解决就业5000余人,年节能3万余吨标准煤,日处理污水0.8万吨。园区内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有较大的提升。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范围内。

专栏1 “十三五”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目标

1、加快合作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有序推进开发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

2、对目前已经登记入园的甘肃华羚公司、甘南燎原公司、甘南州金水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海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吉祥香巴拉旅游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南绿丰源草畜科技公司等企业,在建的加快建设进行,尚未落地的加快办理土地等前期手续、尽早落地建设。

3、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与各省市驻外办事处、商会、中介组织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发挥洽谈会、展会、论坛等招商引资平台的作用,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服务理念。

2玛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目标

充分挖掘玛曲县高海拔地区纯天然、无污染的牦牛、藏羊资源优势,以有机畜产品的生产为突破口,依托牦牛、藏羊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资源,将高原特色有机畜牧业培育成为玛曲战略性主导产业。构建集“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生物产品—废弃物利用—民族手工艺品—生物质能”于一体的高原有机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依托格萨尔黄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动资源优化整合,提高持续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加强技术改造,选矿流程进行系统升级改造,贯彻清洁生产模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金矿开发的集约化程度。

加快中藏药标准化建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实现中藏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县内制药企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集聚化发展。依托入园的黄河首曲药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以本地雪莲、贝母、黄精、红景天、冬虫夏草、牛鞭等为原料的抗疲劳耐缺氧等系列保健药品。重点开展药物中间体分离和提取等技术研究,配套建设相关的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加强入药剩余药渣和制药废水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逐步构建“中藏药种植—中藏药初级加—中间体提取—药渣回收—酿造—生物肥料”中藏药循环经济产业链。

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集畜牧产品、矿产品及藏药材加工和商贸转运服务于一体的工业示范园区。规划形成四类功能的空间布局:商贸服务区、工业生产园区、管理办公区和仓储区,其中工业生产园区包括畜产品食品加工区、矿产品冶炼及加工区、中药材加工区、民族旅游用品加工区四种职能区域。目标是打造甘青川三省周边地区最大的活畜交易、畜产品加工区,甘南州乃至甘肃省重要的肉食品工业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周边地区商贸服务、流通的综合基地及兰州—西宁—成都区域商品交流通道上重要的仓储中转站。

3甘肃夏河生态经济开发区发展目标

坚持以畜牧产业、清洁能源、新型建材为主线,以畜产品开发为重点,以金融、科技、电力、建材、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撑,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科技创新,实施“两园一带一心”规划,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多种经营具有安多特色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稳步推进的集团化公司的道路。

紧跟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空间,重点抓好畜产、能源、金融三大主线,打造“中国青藏高原生态有机青藏肉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培育畜产品加工业做优做强,实现出口创汇,提升能源、金融产业盈利空间,拓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在资本市场的突破。通过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以销量带动产量,实现每年产销量翻一番,五年达到一万吨;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个亿,利税达到1个亿以上。

4兰州飞地经济甘南产业园区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先期开展900亩舟曲产业园已招商的企业入园建设工作,争取“十三五”中期入住企业建成试生产,收官之年发挥效益。同时加快“飞地经济”甘南产业园1176亩土地的四至界定、详规编制、招商引资等工作,2017年启动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十三五”中期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主要工程建成,企业入园项目全面启动,“十三五”末大部分建成投入运行。力争“十三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

专栏2 “飞地经济”建设目标

1、开展甘南产业园1179亩土地的四至界定、详规编制、招商引资以及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州内计划借助省上对牦牛产业等的倾斜支持政策,有开拓高端市场“走出去”意向的安多、天玛、华羚、雪顿、燎原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入园项目前期工作。

2、先期开展900亩舟曲产业园已招商的企业入园建设工作,对已经通过省工信委和兰州新区管委会审核,且具备前期地勘工作条件的(碳晶采暖及外墙复合装饰板生产建设、蚕体生物制品建设、甘南高原绿色食品现代物流园建设、冷弯型钢生产线建设、秦王川舟曲产业区中药材精加工及冷库建设、兰州新区甘肃土特产加工基地建设)等6个舟曲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加快前期进度,“十三五”中期入住企业建成试生产,发挥效益。

3、积极争取“飞地经济”甘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建设面积约2089亩,完成园区内的基础设施以及相配套的供水、供热、供气、排水、雨水等管道敷设。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在稳步发展主导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业,特别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可持续的新兴业态,增强开发区产业经济活力。在继续壮大区内企业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引进高科技型企业,提升产业技术构成份额。

(二)加快产业聚集发展。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产业链,围绕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培育和壮大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支撑作用显著的开发区多元产业体系。重点围绕《甘南牦牛产业发展规划》扶持龙头项目或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可使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的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聚集和配套。促进州内产业突破区域界限,向优势区域的开发区有序转移,引导同类企业向同一开发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把产业聚集同优势资源、名牌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结合起来,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努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开发区规划、环保要求、占用土地少、经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通过多元主导产业体系的完整和壮大,增强全州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专栏3 甘南州牦牛产业发展思路及布局

1、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特色畜牧业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市场营销为龙头,以深加工为重点,以现代养殖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牦牛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打造高原生态特色生态品牌,大力推进牦牛产业的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尽快把牦牛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高原特色生态主导产业和甘南州首位产业暨富民产业,进而将甘南打造成为国家级草原畜牧示范区和全省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样板区,促进牧区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草原畜牧业科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实现甘南州农牧民增收、农牧村繁荣、地方经济实力增强、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2、发展布局

“三大战略板块”:兰州新区甘南生产加工物流园区板块、甘南牦牛犏雌牛产品初级加工区域板块和牦牛犏雌牛生态养殖区域板块。

“六大支撑体系”:牦牛犏雌牛繁育体系、生产流通体系、安全防疫体系、饲草料供应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培育壮大核心骨干企业。根据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开发区核心骨干企业和优质重点企业,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核心骨干企业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比重。以利益为纽带,加快建立开发区与企业之间彼此依存的长期稳定关系,确保核心骨干企业扎根于开发区,延续和壮大开发区的持久生命力。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着力开展循环化改造。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或延伸、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防治设施等项目的建设,推动企业开发利用废弃物资,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工业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围绕开发区生态产业链构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备案上优先支持共生和补链项目,增强企业或行业间的互动和共生发展。在企业间、行业间建立副产品、废物交换的平台,加强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探索推广示范模式。鼓励和支持开发区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

(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推进开发区实施清洁生产,加大入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提高清洁生产质量。通过不断改造升级,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清洁生产培训工作,从源头削减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三)建设节能型生态园区。在开发区内加大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力度,推广集中供热、垃圾分类、分质供水、节能节水材料等,大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采用绿色能源照明和风光互补路灯系统。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充分利用国家补贴政策,推动利用厂房屋面自发自用能源“金太阳”工程,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有效应用。

三、创新招商模式,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一)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根据国家、省上及我州的产业政策,结合开发区实际,建立动态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优势产业,研制包装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谋划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产业链龙头项目,以及与其相配套的上下游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落户开发区,引导大中型国有企业到开发区布点,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外向度高的大型企业。鼓励和引导知名企业到开发区设立子公司、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技术服务培训中心等机构和配套基地。大力引进物流、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教育卫生等公益性项目以及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项目。利用兰洽会等多种招商平台,大力推介关系开发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的关键项目。

(二)创新招商机制。充分发挥州有关部门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和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投资促进平台。积极探索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通过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集中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引资模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探索与东部地区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原则,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建开发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一)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上开发区专项资金以及积极争取藏区专项资金,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积极整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各类专项资金向开发区集中投入。县市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和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城投公司以政府注入资本金、土地抵押等多种方式扩大银行信贷资金规模。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激励民间资本投入开发区建设。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资金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和丰富投融资方式和手段,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成立投融资公司,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积极尝试“建设—移交”等新的融资合作方式,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企业采用上市等多种方式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州开发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三)有序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加快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实现“筑巢引凤”。严格按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加强开发区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接,实行联建共享,最大限度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利用效率。

五、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一)做好用地规划。依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开发区产业发展潜力,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合理确定开发区发展空间,科学编制开发区用地规划,统筹布局开发区功能区块。按照“效益优先、适度超前、引导集聚、集约经营”的原则,根据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确定开发区及配套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建设项目,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

(二)提高集约水平。按照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严格核实开发区项目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土地供给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土地供给增量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间的良性互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落实闲置土地处置有关政策,优先安排使用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实现开发区土地空间利用最大化,减轻土地增量扩张需求压力。大力推广标准厂房、多层建筑等集约用地模式。

(三)严格用地制度。开发区建设用地,不得擅自突破规划范围,原则上禁止在开发区外新建企业。注意防止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过度超前建设造成控制区域内的土地撂荒。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

(四)有效拓展用地空间。用足用活国家、省州有关政策,鼓励对沙地、荒山、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

六、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禁止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入园进区。按照规定严格开展开发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和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开发区;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进驻。对于开发区已建设的项目,坚持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开发区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监测,有必要和有条件的开发区要设立针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站点,按“谁污染,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鼓励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

(二)统筹环保设施建设。做好开发区环保设施建设并达标排放。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应与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距离城市较近的开发区,要做好开发区与市政环保配套设施的衔接,实现环保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距离城市较远的开发区,根据开发区发展规模,合理规划建设独立运行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绿色开发区”。

(三)推进开发区生态建设。根据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严禁在禁止开发区域设立开发区。倡导发展生态开发区,鼓励和支持开发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贯标认证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区城融合。

七、强化以人为本,推进人才强区

(一)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和落实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和综合激励政策,实施创新人才工程。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引进、培育一批开发区急需的重点领域高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复合型人才,加快培育开发区企业家队伍,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适应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对特殊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引进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努力消除阻碍人才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体制性障碍,为人才强区提供良好环境。加强开发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采取挂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能力建设和业务培训,为开发区加快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激励人才开发。鼓励开发区企业大力建设创新型科技团队,强化联合攻关能力,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人才奖励与工作业绩挂钩。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业绩导向为核心,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励机制,维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发区建设发展对新时期全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意义,认清开发区是我州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推动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一步加强对开发区建设发展工作的领导,鼓励和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对开发区及“飞地经济”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高度重视本地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议事制度,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左右互通、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全力抓好开发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共同推动开发区加快建设发展步伐。甘南州开发区暨“飞地经济”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支持开发区以及“飞地经济”加快发展。

二、完善服务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及《关于全省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精简、高效、服务、规范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开发区管委会职能权限,增强开发区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强化基本服务体系;拓展交流合作方式;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拓宽供给侧,依托当地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健全服务功能。引导开发区联合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职业培训中心、采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等公共机构。引导开发区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设立专利事务所、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机构,完善开发区服务体系。

三、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一)健全考核评估制度。在考核开发区投资强度、销售收入、财税收入、出口创汇、劳动就业等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将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环境保护等效益指标纳入开发区年度考核范围,促进开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逐步建立项目评估制度,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政府对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指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投入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社会贡献率为基本框架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二)加强开发区统计。开发区管委会在同级统计部门的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配备专业统计人员,规范统计程序,加强开发区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开发区统计和统计报表工作,及时掌握开发区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动态,做好报表分析,定期向同级和上一级政府提供开发区半年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gnzrmzf.gov.cn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