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甘南大地,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金黄色的草原上牛羊在悠闲吃草,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这样一幅“大美甘南”的美丽画卷,凝聚了甘南州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全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甘南蓝天保卫战取得新成果,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
甘南全面建立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燃煤锅炉改造治理等9项重点任务清单,通过综合治理手段和网格化管理措施,狠抓合作市及各县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全州共淘汰整治燃煤锅炉322台921.3蒸吨,县市建成区各类施工场地“六个百分百”抑尘措施抽查合格率达到97%,城区所有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率达到88%,576家餐饮业单位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0%,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92%,建成运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级市场10个、二级配送网点54个,完成城乡居民取暖小火炉、土炕清洁能源改造3万余户,合作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其他县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8%以上。近年来,全州空气质量名列全省前茅,2021年1—10月份空气优良天数298天。
这些闪亮的数据背后,离不开环保人员的坚持与努力。在我州环保战线,无数环保人员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默默奉献。
蓝天对于市民来说,是幸福,是满足。“以前,我们商铺都用小煤炉生火取暖,虽然很方便,但是污染了环境,而且铺面内的环境也是脏乱差,游客都不愿意进来消费。”卖旅游产品的夏河县个体户扎西才让说:“现在改了暖气,天越来越蓝了,不脏不乱了,而且游客也多了,不但环境整洁了,最重要的是收入增加了。”
甘南碧水保卫战取得新成绩,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甘南始终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执行水生态环境保护预警通报制度,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碧水保卫战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坚持“三水统筹”,科学编制《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甘南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各项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全州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11个县级以上和103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8县市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排查问题全面整治。不断提升城镇污水治理水平,完成合作、玛曲、临潭、夏河、舟曲新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193公里,合作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95%,其他七县平均91.5%,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实施黄河流域623个入河排污口管理清单,采取“依法取缔、截污纳管、规范建设”等方式,完成144个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任务,依法论证设置13家。积极创建美丽河湖,碌曲“尕海湿地”成功入围全国优秀案例。各类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保持无黑臭水体,“一江三河”流域水质今年提前实现Ⅱ类目标。
天蓝、水清、路畅……川流不息的一江三河滋润着勤劳善良的甘南人民,甘南人民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回报养育着他们的山川、河流、草原和蓝天,一幅天蓝草绿水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世人眼前。“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是无数甘南儿女心中的共识。
净土保卫战取得新突破,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守护好甘南这方净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好绿色家园是厚植甘南底色的义务,打响净土保卫战以来,积极开展土壤和农用地污染状况排查详查,查明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1年,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23491.66亩,完成严格管控耕地面积537.59亩,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全州加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动态更新辖区内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组织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排查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开展6处无主矿山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为后续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实施3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治理历史遗留废渣24.6万立方米,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人们也渴望世代生活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和省州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州各级党员干部群众心怀“国之大者”的躬身践行,就一定能够把甘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也能把蓝天碧水净土永远地留给甘南的子孙后代,充分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记者 王满辉 薛六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