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合作,在这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居住着藏、汉、回等18个民族。在这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这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听,悦耳的民歌响彻大地;看,秀美的锅庄欢天喜地;讲,共生共荣的民族故事薪火相传;望,羚城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描摹刻画着合作市繁荣稳定的美好画面……
苍茫绵延的阿尼玛卿峰峦叠嶂,气势恢宏的米拉日巴佛阁神秘厚重,秀丽的美仁大草原辽阔浑厚,神秘的安果遗址诉说着远古文明……这一切,都把“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底色承托得足够明显。
近年来,合作市委统战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把脱贫攻坚成效作为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紧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望,呈现出了政治安定、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017年,合作市在全州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中共合作市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没有党的领导,哪来民族发展?近年来,合作市委统战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防患于未然为原则,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全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更加巩固,“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
立冬过后走合作,民族团结如新春,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讲不完——
当周街道仁子拉玛村,是一个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三个民族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有建档立卡户9户。60多岁的老党员马拉黑带头参加党支部学习,撰写学习笔记,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扶贫政策,号召带领党员为村里谋发展,通过脱贫行动的实施,村子整体实现脱贫致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致富带头人开的藏、汉、回三个农家乐餐饮企业主动吸纳村内多余劳动力,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马兰芳,坚木克尔街道扎油新村的一名回族老党员,在多民族聚居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村里人亲切地称她“马奶奶”。她精通藏汉双语,时刻把社区群众致富放在自己的首要工作位置,经常深入社区群众中带领大家认真学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认真实施精准扶贫项目,通过大家的努力,社区群众已全部走向了致富道路,实现了整社区脱贫。特别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她自己将疫情防控常识和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藏汉双语录成语音资料,在整个社区用小喇叭广播,这一做法被推广到各街道,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持,先后多次获得中央、省、州、市表彰奖励。
辛增福,佐盖曼玛镇克莫村党支部书记,一名汉族老党员。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他一直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及时了解农牧民群众困难问题,主动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团结带领行政村全体农牧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让克莫村从原来的脏乱差、坑坑洼洼、贫穷落后成为了现在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善谋者方能行远。近年来,合作市委统战部把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民族宗教理论方针政策等纳入基层统战工作之中,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浓厚氛围,让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潜移默化地根植人心。
当周街道知合么村,像一座精心雕琢的公园。广场、廊道、凉亭连着一座座红顶白墙的农家小院,青砖铺就的村道像洗过一样干净。
“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村民才逐渐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了今天的幸福日子。”一位村民说。
党的领导好,统战基础打得牢,民族团结根子就越扎越深。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合作的底色,作为落实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大美合作的底线。
“没有民族团结,村上什么事也做不成,什么事也干不好!”这是合作市大绍玛村村民仁青才让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大绍玛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庄,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的群众。该村把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群众收入作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城郊优势,加快发展旅游服务、城市物流等产业,发挥好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逐步进行危旧房、风貌改造,大力整治村庄环境,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用好统一战线法宝,以团结谋发展,推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合作市民族统战工作从家庭、社区、学校,到乡村、企业、机关,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像知合么村、大绍玛村既是合作市民族统战工作的典型,又是缩影。
马兰芳、辛增福、马拉黑……一大批农牧村党员、农牧民,既是基层农牧村建设的领头人,又是基层民族统战工作的践行者。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行动中,合作市委统战部创新思路、建章立制、搭建平台、长远谋划,在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统战工作,加强基层统战工作力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作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宣传民族政策,使党的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增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氛围,精心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墙,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最美羚城人推选等活动,加强法制与道德教育,通过脱贫攻坚行动,推动形成了各民族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和谐和顺的良好氛围。
“专题研究统战工作,这是合作市委每年雷打不动的议题,市委常委率先示范,乡镇‘一把手’高度重视,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我们统战部门才能雷厉风行。”合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吉阳说。
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合作要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领导统领、指导统战民族宗教工作。
合作市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下,爱党、信党、跟党走,以民族团结构建统战大格局,惠民、利民形成最大公约数,民族团结画出最大“同心圆”。
如果说,合作市民族团结的肌体里,流淌着红色血脉,那么,党的坚强领导,就是这血脉之源。(记者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