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作市始终以理论武装头脑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牢理想信念的主抓手,坚持示范引领与制度约束相结合、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大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模式,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农家乐、牧家乐、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村繁荣稳定。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合作市聚焦脱贫攻坚中的痛难点和关键环节,化党建活力为攻坚动力,不拘一格选优配强配齐党组织书记,不断提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支部既能干事、又能成事,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顶梁柱和主心骨。并从省、州、市择优选派18名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帮扶指导全市16个重点贫困村,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职能、资源优势,做到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三捆绑”,持续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尖兵作用。出台《合作市能人入党实施办法》,建立了“合作市能人库”,采取“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等形式,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方式,在产业园区探索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联盟”,将创业大户、致富能人聚在党旗下,不断夯实农牧村脱贫攻坚“底气”,把人力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教育培训是脱贫的治本之技,合作市有效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举办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宣讲培训会、入户走访宣讲会等培训,加大在农牧村“三变”改革、高效养殖、智慧畜牧、实用技能、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的培训力度。组织扶贫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村支书等前往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拓宽村干部的扶贫理念、扶贫知识和扶贫技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送钱、送物”为“送经验、送技术”。(记者 张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