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甘南,沃野流金,河流清澈奔腾。在这片被誉为“青藏高原窗口”的热土上,一场关乎发展与保护的深刻变革正悄然进行。近年来,甘南州紧紧围绕全省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紧扣县域经济发展脉搏,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全面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筑基
守护黄河上游绿水青山
生态是甘南最厚重的底色,也是其发展的最大潜力。甘南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一系列扎实举措筑牢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显著。深入推进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实施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白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项目,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6.25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3.52平方公里,草原植被覆盖度达97.1%,森林覆盖率达到17.8%。黄河干流玛曲段地表水水质提升至Ⅰ类,全州各类水体优良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率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连续位居全省前茅。
环境污染防治纵深推进。甘南以“环境革命”为抓手,全面实现“全域无垃圾”目标,城镇和农牧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9%。环保审批“网办率”100%,“不见面审批”99%,以高效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项目环评做到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审批和登记建设网办率100%,不见面审批率达到99%。推进放管和监管并重。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拓宽。玛曲县和卓尼县被列为全国新一轮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通过竞争性评审,卓尼县成功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县。全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推动夏河祁连山安多水泥融入全国碳市场,绿证核发、交易机制初步建立。与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受水地区签订横向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域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协同联防联控、合力共建共保的水生态安全新格局。
产业赋能
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资源禀赋,甘南州着力构建以现代农牧、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围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青稞”特色产业体系,甘南持续推进提质增效行动。“甘南牦牛”“甘加羊”畅销全国,“中国牦牛乳都”品牌日益响亮。全州“三品一标”产品达259个,38个品牌入选“甘味”目录。牦牛、藏羊、中藏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130亿元、30亿元和31亿元。安多集团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合作、迭部、舟曲、夏河4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舍饲半舍饲绿色养殖,建成牦牛藏羊万头养殖基地9个、千头养殖基地20个,舍饲规模达到20万头只,养殖模式逐步实现转型。牦牛乳(曲拉)交易量达到全国交易总量的86%,酪蛋白系列产品远销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建成智慧牧场大数据管理平台、云上认养APP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从草地到餐桌全流程可追溯监管。
文旅融合深度拓展。甘南瞄准“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方向,培育多元业态。康养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乡村旅游齐头并进,扎尕那藏装旅拍、拉卜楞唐卡绘画等非遗体验项目备受青睐。创新宣传营销手段,“圣境甘南·心灵之旅”系列主题直播全网传播量达3.6亿次。2025年1月至7月,全州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实现旅游花费103.76亿元,同比增长24.14%。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州实现接待旅游人数136.51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6%和26.82%。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华羚、燎原等企业“三化”改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4家,较“十三五”增加12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户、高新技术企业14家。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甘肃省干酪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转为甘肃省酪蛋白技术创新中心。甘南州牦牛乳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在省科技厅组织的绩效评价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等次。
清洁能源建设提速。加快推进甘肃南部新能源基地建设,基地规划总装机规模2640万千瓦。在全州范围内继续推广“光伏+牧业”开发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风光电项目25万千瓦已正式并网发电,49万千瓦已全面开工建设。合作至卓尼、玛曲两条天然气长输管网开工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城乡融合
提升县域发展承载能力
甘南州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县域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不断增强。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依法依规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严肃性。审核调整建设用地规模118.21公顷,助推国土空间规划有序实施。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加快推进,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目前,全州84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形成初步规划成果。
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健全。夏河机场复航运营,兰合铁路、西成铁路有序推进,合作至赛尔龙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8644公里。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2929个,县市城区、乡镇、行政村、高速公路5G覆盖率100%。引洮济合供水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成投用,自来水普及率达95%。
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190户,提升供气供热、污水等地下管网18公里。在合作市、舟曲县、迭部县、临潭县、碌曲县、玛曲县建设重点水源调蓄池10座及配套附属设施。合作市成功申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已完成“1+N”方案编制,智慧平台加快打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8个,乡、村级服务站点537个,电商生态持续繁荣。认真落实城镇“零门槛”落户政策,简化落户、户籍迁移手续。
民生为本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甘南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截至三季度末,新增城镇就业3396人,全州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2.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3.01亿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256人,帮助5661名不便外出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东西部协作深化,落实援助资金约3.91亿元。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校舍14.66万平方米,特岗教师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州人民医院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投用,五大医学救治中心全覆盖,基层就诊率提升至65%。中藏医馆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农牧村低收入人口住院政策内费用报销比例达88.66%。建成公办养老机构61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343家……
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全州建成234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覆盖88%的自然村。在全省率先推进农村“八改”工程,农牧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以上。农牧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建立,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明乡风蔚然成形。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持续深化,通过实施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培训、园区建设等项目,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活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甘南州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守牢生态底线,壮大特色产业,增进民生福祉,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奋勇前行,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南实践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