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高级搜索 无障碍辅助工具
甘南新闻

上海·青海两省市职工拉面技能竞赛在沪举行 拉面飘香 共筑小康

发布日期:2020-12-07 10:29:53 文章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访问量:

    12月6日,由上海市总工会、青海省总工会共同主办的“拉面飘香共筑小康”沪青职工拉面技能竞赛在上海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阎京华,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马吉孝,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出席。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青海拉面已成为引领群众脱贫的“致富面”、促进社会稳定的“和谐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质的“小康面”。沪青两省市总工会共同举办拉面技能竞赛,为长三角地区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搭建起学习交流、开拓视野、提升技能、展示风采的平台,也是开展跨省技能竞赛的又一次尝试,有利于激发拉面从业人员的劳动热情,推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扩面。

  去年,省总工会提出举办省际间拉面技能竞赛的建议,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安排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加强指导;上海市总工会积极响应,抽调骨干力量精心筹备,为竞赛成功举办提供有力保障。西宁、海东、海北、海南、黄南等市州总工会组织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从事拉面产业的27支代表队,上海市总工会组织5支代表队,共有128名选手参加竞赛和厨艺展示活动。(陈晨 莫青)

一碗拉面托起18.7万青海人的致富梦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上海与青海,一衣带水。青海拉面人在大上海留下艰苦创业的身影,他们说,想抓住“阿拉上海人”的味蕾可不容易;他们还说,能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创业值得终生铭记。12月6日,在“拉面飘香·共筑小康”沪青职工拉面技能竞赛中,青海拉面人在黄浦江畔切磋厨艺,共享依靠技能脱贫致富的快乐。

“让每一名上海人都喜欢上拉面的味道”

  清晨,在上海面舞丝路拉面店里,已经有客人来吃面了。“一碗牛肉面,毛细,辣子少。快点给老人家做上。”还没等客人说话,马明军就已经按照老人的习惯吩咐厨房去做了。一早上像这样的老顾客还有很多,多是周边小区里的上海本地人。

  “刚开始,上海人并不喜欢青海拉面的口味。辣椒太辣,调料太浓,面有些硬,我们根据当地人的喜好不断改良拉面的汤料,和面的技术,就连辣椒也是精选不辣味香的。”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拉面人马明军团队为了抓住食客的味蕾,下了不少功夫。

  “这个味道还可以,毛细有点像我们的龙须面,汤很好喝,肉也很嫩。”老人家说着浓郁的上海话,马明军在旁做着翻译。“刚开店时,老人就来店里品尝了,说面有点硬,咬着费劲,我就告诉她拉面粗细分很多种,后来,每一种拉面样式都让老人品尝,最后她说最好吃的是毛细。”马明军记住了老人也记住了她的用餐口味。

  从事拉面行业多年,2019年马明军创业团队终于在上海注册了自己的拉面品牌“面舞丝路”,拥有了一家占地百余平方米的直营店,在江浙沪共有12家加盟店,年收入达百万元。

  “在这样的大都市,拉面品牌提档升级迫在眉睫,青海拉面人也意识到‘抱团’发展的重要性。做优做强直营店,扩大加盟店的范围,让青海拉面走得更远,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学习企业管理,学习更强的本领。”一有相关的拉面技能比赛,他都会关注。

  在上海创业多年,马明军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他还学会了几句地道的上海话。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有感而发,让每一名上海人都吃上拉面,让每一名上海人都喜欢上拉面的味道,是众多拉面人用心用情的结果。

一碗拉面影响了几代人

  马福山的家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下铁迈西村,15年前,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离开家乡,开启了走南闯北的创业之路。“这条路不好走,苦啊!”年过五旬的马福山回忆起这一路的辛酸感慨良多。如今,他在上海开了一家叫雪域美食的拉面馆,六七十个平方米,生意还不错。

  “我们一家三口先到了甘肃,那时候儿子上一年级,三年后辗转到温州,开起了自己的拉面店,那时候儿子上四年级,在温州读完小学后,儿子回到西宁读初中,高中考到了西宁市重点中学,四年前,儿子考上了青海大学学习会计专业。当儿子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觉得,一生的奔波是值得的。”马福山说,儿子的理想,就是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福山把儿子的优秀归功于在发达省份接受的基础教育。“儿子跟着我们,虽然吃了些苦,但幸运的是孩子接受了发达地区的教育。儿子现在彬彬有礼,志向明确。”在上海五年,马福山夫妇计划着等儿子有工作后,就回老家去。“上海再美、再好,也还是觉得家乡好。”两鬓已生白发,马福山笑得很从容也很幸福。

  他的店在上海博物馆附近,他说,接触的文化人多了,自己也受到了熏陶,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跟客人有得聊啊!

  韩索麻是“面二代”,如今,已有“谷尔真”拉面品牌,直营店遍布广州、厦门、杭州、无锡等地,他还有一支优秀的研发队伍,不仅如此,2017年企业还走上了“互联网”+的道路,有了网上商城。

  “父辈们用辛劳创出了青海拉面的市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青海拉面的品牌做优做响。”80后拉面人浑身是劲儿,努力在大城市扎下根站住脚。

  在上海,青海籍拉面人从第一代“一口锅、两口子、三张桌子”起步,敏锐抓住“开拉面店”这门生意苦干创业,让拉面生意在上海落地开花,第二代拉面人借助“亲帮亲、邻帮邻”的经营方式,让拉面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目前,第三代拉面人牢牢把握‘互联网+拉面’的发展先机,正努力实现拉面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华丽转变,也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作出积极贡献。”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点赞青海拉面人。

一碗拉面托起18.7万青海人的致富梦

  拉面味道的好坏,油辣椒的作用功不可没。拉面人在比赛中,拿出每家每户秘制的油辣子往面上一浇,姿势甚是潇洒。“看到油辣椒在面汤中散开,就像我们青海拉面人一般,你帮我一把,我拉你一程。”西华牛肉拉面的创始人之一妥永芳的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志忠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一群怀揣致富梦想的青海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高原,走出青海,把拉面美味送到了全国人民的舌尖上,也让全国人民了解了青海、感知了青海。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达到18.7万人,开办拉面店3.1万家,其中有500多家拉面店开到了国外。“拉面经济”蓬勃发展,不仅帮助各族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也为促进“拉面经济”辐射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城市进步、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青海拉面已经成为引领群众脱贫的“致富面”、促进社会稳定的“和谐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面”、提升生活品质的“小康面”。(莫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