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2025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九色甘南农特产品营销畅享会在卓尼县开幕。大会以“卓耳不凡·因为有尼”为主题,旨在推动黑木耳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农特产品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齐聚“藏王故里”,共谋产业发展。
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长田教授,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共同为“李玉院士科研基地”揭牌。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志荣,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郝效冬致辞,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讲话。
近年来,甘南州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向产业要收入、要品牌、要效益,打造了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规模种植、精深加工、集散销售为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闯出了一条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企业带动、群众增收的生态产业之路。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向,坚持集中连片、科学布局、绿色引领,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模式,在卓尼、临潭、舟曲、迭部、合作等核心产区种植木耳。加强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科学院、甘肃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液体菌种、智能温控、立体栽培等先进技术,研发“甘菌1号”“雪域黑宝”等优质菌种。开发木耳肽液、青稞木耳饼干等高附加值产品数十种,木耳系列产品入驻京东、天猫、抖音电商以及盒马鲜生、华润万家等国内一线商超,使甘南木耳越走越远、香飘全国。
卓尼县作为“中国黑木耳主产县”和“中国黑木耳之乡”,其“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牧户”的产学研融合模式,为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高原样本”。卓尼县已建成4000余座栽培大棚,带动5960户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其独创的“春季黑木耳+冬季羊肚菌”一年两茬轮作模式,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会上,颁发了甘南卓尼高原食药用菌科研基地首席科学家聘书;发布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产业发展白皮书》;卓尼县政府和相关企业签订了《卓尼县乡村振兴消费帮扶框架合作协议》、《食用菌供应金融战略合作项目》《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会后,参会代表前往宏祥种植专业合作社、纳朵朵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美石菇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实地参观,近距离了解“菌棒培育—生态种植—产品溯源”的全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