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高级搜索 网站无障碍 进入适老模式
甘南新闻

甘南州以“五个聚焦”为抓手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日期:2023-06-29 09:14:08 文章来源:甘南日报 作者: 访问量:

甘南州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在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质量完成了301.2平方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甘南力量。

聚焦功能定位“大战略”,高位谋划主题实践活动。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战略定位,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结合生态地位特殊、生态优势明显、生态责任重大的州情实际,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多次深入一线开展督导调研,研究制定《甘南州“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各县市围绕主题分别制定了符合县情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要求时限,持续掀起了全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的热潮,推动了“三抓三促”行动在甘南的具体实践。

聚焦生态修复“大治理”,全面彰显甘南担当精神。甘南立足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甘南州“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行“植灌+草方格沙障+灭鼠+覆土+种草+施肥+封育管护+第二年补植补造”的沙化治理模式和“转场补饲+灭鼠(扫残)+平丘+种草+施肥+季节休牧”的退化草原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大夏河沿岸、213国道、尼玛公路沿线、玛曲黄河沿岸、白龙江风情线、洮河风情线“六大生态廊道”建设,完成7大类300多个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完成沙化治理6108公顷,退化草地治理5.14万公顷,矿山修复1883公顷,森林修复1.68万公顷,湿地修复3.5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2.8万公顷。

聚焦国土绿化“大行动”,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甘南州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灌草结合,制定《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林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林长制为总抓手,以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为依托,深化森林、草原、湿地、沙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六位一体”模式,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造林绿化,选用良种壮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果则果。完成义务植树190万株、封山(沙)育林1万亩、覆土种草约1万平方米,实施营造林3.83万亩,绿化国土面积5120亩,绿化道路沿线226公里,有序开展草原鼠害防治192万亩、虫害68万亩,为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文旅产业“大融合”,不断催生品牌蝶变效应。加快构建“大生态催生大旅游、大旅游牵引大转型、大转型释放大效应”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采取“旅游+”模式,深化文化旅游与现代农牧、节能环保通道物流等生态产业渗透融合。以全国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现场会、全省旅游大会、建州70周年庆祝活动、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举办为契机,结合“三抓三促”行动,真正实现旅游环境大改善、服务能力大提升、业态模式大变革,有效激发文化旅游的内生动力,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八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全力创建冶力关、扎尕那、当周草原5A级旅游景区,全面放大文化旅游综合效应,努力把甘南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让甘南文化旅游的魅力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聚焦绿色发展“大引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甘南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依托各地资源禀赋中差异化发展“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特别是甘南牦牛地理标志品牌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突出绿色、有机、无污染特质,实施牦牛产业效益提升计划和生态养殖、收购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链条突破行动,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牦牛产业体系。努力将规模大、品牌优的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将“甘南牦牛藏羊”“临潭百花蜜、中药材”“卓尼菜籽油”“舟曲桑茶、丛林藏鸡”“碌曲青稞炒面”“迭部藏香蕨麻猪”等29个叫得响的品牌入选“甘味”目录,成功创建“名特优新”特质农产品认证,全州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