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时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高级搜索 无障碍辅助工具
甘南新闻

甘南:“九个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发布日期:2022-12-29 10:14:29 文章来源: 作者: 访问量:

近年来,甘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九个着力”,聚焦“九进”活动,不断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着力提高“三力”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

发挥好各级机关作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执行者的作用,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印刻在各族干部心灵深处,结合本职工作,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倾听意见建议,解决问题诉求,畅通党和政府与他们的沟通渠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深化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增强各级干部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行动,着力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媒体新平台。依托自然人文景观、民族节庆活动、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楷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本职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方向、主要任务和评价标准。结合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机关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的观念,不断提升机关工作效率。

着力彰显担当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

教育引导企业在加快发展生产经营的同时主动融入当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大局,担当社会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企业党建及文化建设全过程,推动加强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企业文化,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各民族职工相互了解尊重、学习帮助的良好氛围。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与全州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与解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时效。省州属企业、金融保险行业、交通运输业的各类办事窗口推广普及藏汉双语服务,增设双语服务设施,为各族群众提供周到、便捷、温馨办事环境。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扶贫开发、捐资救助、投资建设,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对生活困难的各族职工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等爱心活动。

着力下沉重心

纵深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

发挥乡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实际,推动把工作重心下沉到乡村,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各类民俗文化和节庆活动中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和元素。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乡规民约,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街、中华文化宣传广场等,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共生、携手圆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现代农牧、文化旅游、绿色产业、电商物流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增加各族群众收入,为建设美丽乡村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建立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着力服务群众

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

积极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等,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讲座、书画摄影展、趣味运动会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提升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的人口服务与管理,合理照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坚持依法办事,坚决反对针对特定少数民族歧视性做法,严禁针对特定少数民族过度检查、拒住、拒租、拒卖等行为,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序组织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健全走访制度,全面了解各族群众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排查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及时有效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着力培根铸魂

融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

实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印刻在心灵深处。坚持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政教育必修课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突出抓好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维一体的大中小幼德育教育体系。积极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校园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窗口、走廊、园地、展板等。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子屏等宣传媒体,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覆盖面。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初中毕业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中毕业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全面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不断促进各族学生语言相通、人心相融。

着力促进中国化

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进宗教活动场所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探索开展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引导宗教界拥党爱国、尊法守法,不断提升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程度。积极宣传国家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思想,不断增强宗教教职人员“五个认同”的自觉性,指导宗教界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和现代文明进步要求的教义教规阐释,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宗教界人士开展观摩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直观感受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积极宣讲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政策,提高信教群众知法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组织宗教界学习掌握宪法、民法典、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宗教界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和习惯。坚持就地、从简、小型、安全、有序原则开展宗教活动,将所有宗教活动纳入依法管理轨道,持续提升宗教场所建设水平。

着力巩固关系

用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连队

发扬人民军队维护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民关系,打牢官兵为各族群众服务的思想基础。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驻地部队政治教育计划,广泛开展党史、军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官兵参观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军魂意识。运用好创建双拥模范城、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载体,引导官兵积极参与驻地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和活动,尊重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自觉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军民共建鱼水情”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官兵参与驻地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慰问帮扶等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国防教育、义务劳动等活动,探索开展军地联创共建工作。

着力保障健康

有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医院

发挥各类医院、卫生所保障人民健康,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促进医患和谐,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教育引导医护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自觉性。积极开展“比文明守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科室;比病房管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病房;比互助友爱,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示范科室和先进个人。在医院宣传电子屏、走廊等显著位置增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营造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为就医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语言文字服务,广泛开展便民利民的义诊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中藏医药的优势,加快中藏药制药和保健产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藏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更好的服务各族人民。

着力促进共融

探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旅游景区

聚焦打造诚信、和谐、整洁、美丽、安全的旅游环境,积极探索旅游和民族文化共融的良性模式,促进游客与甘南各族群众在互惠互利中增强交流、增加信任、增进感情。找准全州各旅游景区(点)服务各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的切入点,深入挖掘景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融入旅游景区(点)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在景区基础建设中赋予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标识、中华文化符号等;深入挖掘景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在导游讲解中融入民族团结内容,穿插民族团结故事,配备多语导游服务等;结合景区现有展陈布局,灵活嵌入民族团结进步内容,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民俗传承、风景融情。发挥好各景区特色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甘南风格、民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以精品民族文化歌舞剧、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等向国内外游客展现民族生活民俗,增强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产业,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