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侯喜荣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和良好运营管理的建议》(第37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5年以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生态功能定位,以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为抓手,奋力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精心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办法,全方位、分层次、有步骤地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提升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革新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盘活了全社会自信自强的动力源泉。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正视差距和不足,尤其是治理经费投入不够,资金仍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乡村垃圾清运车辆不足、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纵深持久开展。
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成效提供有力的支撑。我州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民参与”的运营模式,加大财政投入和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专项资金,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环卫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多措并举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问题,从根本上改进城乡污水垃圾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提高城乡环卫设施运行水平,不断完善城乡垃圾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运转处理体系,提升颜值、扮靓城镇。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州各级财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州、县市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项经费、人员保障经费、环卫设备采购经费,保证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以来,州、县市分批次累计投入环境综合整治经费2.3亿元,新购置各类环卫设备1.6万多件套,配备环卫人员7942人,已建成(或在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50座,据统计,各县市财政平均为乡镇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以此解决农村环境治理经费的突出问题,建立了覆盖全州99个乡镇和663个行政村的环卫保洁机制,村级保洁员每月平均工资达到850元,基本实现了“财力有支撑、设施有保障、工作有人干、整治有成效”。二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改造整治为突破,紧盯农牧村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和人畜、柴草分离,2015年以来启动实施了13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累计投入85.4亿元,全力推行“六化七改三治”(净化、硬化、亮化、美化、绿化、文化,改厕、改圈、改厨、改炕、改院、改房、改人,治乱弃、治乱排、治乱建)标准,打造碌曲尕秀、夏河罗吾塘、夏河安果等样板村,抓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同时,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谋划项目,围绕重点整治区域、重点乡村、重点整治内容找项目、报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我州城乡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体系建设。三是争取天津援建专项资金。我局积极主动与天津援建单位对接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上更多更大的支持,截至目前,共争取援助资金900万元,购置了我州紧缺的洒水车、电动三轮保洁车及环卫保洁人员制服,向在建的城乡垃圾收运或处理设施增加补助资金,让有限的援建项目和资金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效益和实惠。四是争取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我局积极组织各县市向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办公室申报省级全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项目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资金1357.5万元,用于垃圾分类、垃圾投放设施购置等方面,有效地助推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程。五是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州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积极探索和改革运营管理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临潭县、卓尼县建立了城区垃圾承包商经营制和政府监理制,在垃圾清运、道路清扫、污水处理和河道治理上大胆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承包经营,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清运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我局为进一步规范全州城乡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加大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填埋设施运营单位制订作业计划和方案,实行分区域逐层填埋作业,缩小作业面,控制设施周边的垃圾异味,防止废液渗漏和填埋气体无序排放。热气化设施运营单位足额使用石灰、活性炭等辅助材料,去除烟气中的酸性物质、重金属离子、二噁英等污染物,保证达标排放。并督导各县市住建局制订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设施故障、事故、进场垃圾量剧增等突发事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农牧村环境连片治理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财政投入和项目争取力度,
多措并举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全力加快城乡道路、绿化、亮化、特色化及垃圾收处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环卫设施运行水平,推动城乡垃圾治理设施的完善和功能的提升。再次感谢您对我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关注,我们希望您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联系单位:甘南州住建局环整科
联系电话:0941--8210819
甘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7月20日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州大数据中心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gnzrmzf.gov.cn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