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正文

  • 索 引 号:zz/2020-00746
  • 标      题:甘南州脱贫攻坚情况新闻发布会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州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0-12-14
  • 发文日期:2020-12-18

12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甘南专场新闻发布会,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甘南州副州长王建军,甘南州扶贫办主任李世华,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王成勇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  王成勇

发布人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赵凌云

甘南州副州长  王建军

甘南州扶贫办主任  李世华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  赵凌云

赵凌云: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辖八县市99个乡镇(街道)664个行政村,总人口74.97万人,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56.5%。甘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既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也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受气候条件严酷、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发育落后和分裂势力渗透破坏等因素影响,甘南一直没有摆脱“发展滞后区、深度贫困区、生态脆弱区、稳定敏感区”的困境制约,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任务异常艰巨,是全国“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为了加快突破这一历史困局和现实窘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主要工作始终围绕脱贫攻坚谋划、主要力量始终围绕脱贫攻坚聚集、主要资源始终围绕脱贫攻坚配置、主要成绩始终围绕脱贫攻坚检验,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施策不动摇,尽锐出战不余力,以敢死拼命精神,力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巨大成就。

一是脱贫任务圆满完成。围绕农牧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总体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深入开展“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甘南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17年,合作市率先脱贫摘帽;2018年,夏河、卓尼、迭部、碌曲、玛曲五县脱贫摘帽;2019年,临潭和舟曲两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州提前一年整体实现脱贫摘帽。2013年以来,3.9万户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了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从30.43%下降为零,如期实现了清零见底目标任务。

二是基本保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方面,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各级各类学校达到806所,能够完全满足各学段学生入学需求。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类保障资助政策,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全州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11%。基本医疗方面,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每个行政村建有或按规定联合设置卫生室,能正常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贫困人口参保和资助率均达到100%,“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即时结报制度全面落实,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安全住房方面,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危房改造项目,4550户贫困户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9.98万农牧民群众的危房得到重建或修缮加固。安全饮水方面,加快实施农牧村人畜饮水工程,全州农牧村饮水安全体系全面建成,所有的贫困户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安全卫生、方便快捷的饮用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4%。兜底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特困群体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救尽救。

三是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着力培育“牛羊猪鸡果蔬菌药”八大特色产业,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扶持发展具有较强带贫能力的专业合作社4312个,3.35万脱贫户通过参股经营每年都能获得稳定分红。依托“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金字招牌,谋划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为1449家农家乐、藏家乐、林家乐的成功开办创造了条件,3.8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了旅游增收,甘南旅游扶贫减贫模式成功入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把就业扶贫作为助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出路,“十三五”时期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74.39万人次,实现创收123.19亿元。累计开发护林员、水管员、保洁员、大学生扶贫专岗等乡村公益岗位2.66万个,每人每年获得报酬补助6000—30000元。全州农牧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260元增长到2019年的8437元,增长近1倍。

四是乡村条件极大改善。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脱贫攻坚的优先地位,着力破解贫困村和贫困户面临的路、电、网等问题,建制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自然村全部通上了硬化路或砂化路,动力电和宽带光纤、移动网络实现所有村组全覆盖。不断深化农牧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各项事业发展,近2万户9.8万农牧民群众依托“三变”改革踏上增收致富“快车道”,农牧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突破4万元,贫困村普遍达到5万元以上。

五是脱贫质量显著提升。2015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面向全州发起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不仅革除了千百年来的陈规陋习和落后思想,革新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而且有效消除了广大农牧村根深蒂固的视觉贫困和精神贫困,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内生动力。同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载体,创新“三农”工作新模式,以自然村为单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投资156亿元累计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603个,带动脱贫2.18万户、9.76万人,占全州建档立卡脱贫总人口的55%。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被党中央、国务院作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聚焦贫困难题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我们围绕民生民计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唱响了决战深度贫困的时代赞歌,打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民族特色的“甘南样板”,也收获了深刻的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把牢记嘱托讲政治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其中蕴含的坚定的信仰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成功转化为决战决胜的战略定力和战术韧性,认清形势任务,配强资源要素,优化实施路径,完善制度保障,终将迎来决战深度贫困、决胜全面小康的全面胜利。

二是坚持把加强领导扛责任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不断增强“悠悠万事、脱贫为大”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地级领导干部包抓监督协调县市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秉持“山大沟深不漏一户家庭、山高路远不漏一顶帐篷、山重水复不漏一个群众”的要求,全面开展“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三年攻坚行动,凝聚形成了全州上下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三是坚持把抢抓机遇增投入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牢牢把握“三区三州”和“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政策机遇,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累计落实到位中央和省级扶贫专项资金91.78亿元,州、县市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9.82亿元,撬动62亿元金融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解决了一大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而没办成的实事。

四是坚持把携手帮扶促攻坚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主动与天津市和中组部、中海油公司、中建公司、中国作协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衔接对接,深化交流合作,完善互动机制,积极开展协作帮扶工作,累计落实援助资金13.2亿元,9.7万贫困人口受益。同时,省内“兄弟七市”累计援助甘南州各类项目资金11.6亿元。特别是,中组部扶贫组干部长期扎根舟曲、倾情奉献,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大力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活动,帮助发展扶贫产业,着力培养基层人才,为甘南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是坚持把党建引领夯基础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大力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促进党的政治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组织资源向脱贫资源转化,形成州县领导向一线集结、帮扶力量向一线下沉、乡镇力量向一线坚守、驻村工作队向一线驻扎的攻坚局面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局面,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典型人物。

六是坚持把引导群众主动干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精神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精神扶贫和感恩教育,帮助群众提振了脱贫信心、增强了脱贫志气,激发了内生动力。大力推广“造血式”扶贫,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充分发挥“村两委”主导作用,组织贫困群众议事干事,全面调动了群众主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性。

各位媒体朋友!脱贫攻坚胜利在望,同步小康圆梦今朝。我们已经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上,即将迎来完成光荣使命的历史时刻,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变成历史的记忆,甘南74万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值此最后关头和重要时刻,我们有决心一鼓作气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确保高质量脱贫,更有信心乘势而上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豪情满怀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记者问答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甘南州作为全国“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了哪些倾斜支持?取得了哪些扶持效果?

甘南州副州长  王建军

王建军: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在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上始终给予倾斜支持和照顾。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各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最大的支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专项资金的支持。“十三五”以来,国家每年安排甘南州涉藏工作专项资金30亿元以上,建成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工程项目,有力促进了甘南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三区三州”和“两州一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2018年初国家和省上批复甘肃“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来,我州共落实到位扶持资金74.67亿元,完成三年计划66.55亿元的112%,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三是社会各界的鼎力帮扶。天津市和中组部、中海油公司、中建公司、中国作协累计援助我州各类帮扶资金达到13.2亿元,帮助实施扶贫项目632个,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万人。同时,省内“兄弟七市”不断深化对口援助工作,累计援助甘南州各类项目资金11.6亿元,助力甘南州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精准扶贫项目,形成了各界倾力支援、兄弟携手攻坚的生动局面。

通过各级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倾情帮助,甘南州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顺利实现清零见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乡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贫困群众收入渠道不断拓展,脱贫稳定性持续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全面实现。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甘南州“全域无垃圾”的品牌在全省、全国都很响亮。请问你们在推进这项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全域无垃圾”品牌的打造,对于促进脱贫攻坚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赵凌云:如您所讲,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品牌创建确实产生了显著效应和较大影响,是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一块金字招牌,是甘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2015年以来,甘南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向各类顽疾陋习、向视觉贫困和精神贫困宣战,开展了全民参与的环境革命。

在政策上,坚持全链条、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先后出台《关于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施行《甘南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从谋划设计到措施制定,从启动实施到全面推进,从重点整治到依法治理,建立了一整套常管长治的工作体系。

在主体上,坚持全参与、动员辖区所有力量投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无论干部群众,不论职位高低,不管从事哪个职业,都定期上街串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千里草原人人都是环卫工,形成了全州动员、全民参与、全时保洁、全域治理、全程监管的大格局。

在空间上,实现全覆盖、囊括了每一个角落。聚焦城区、乡村、景区、公路、河道五大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整治进机关、进村舍、进企业、进学校等“八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进,做到了视线所及见不到垃圾。

在时间上,实施全天候、做到了即时随时保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综合运用宣传动员、督促检查、通报处理等多种手段,对每天产生的垃圾或发现的问题,做到日清日洁,绝不留到明天。在落实上,做到全过程、压实了每一项责任。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党委政府督导检查的重点,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对账销号,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并在媒体公布,对慢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严格问责。

通过环境革命的洗礼,不仅使我州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转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消除了广大农牧村根深蒂固的视觉贫困和精神贫困。可以说,“全域无垃圾”这块金字招牌,既是我州革除陈规陋习、改变传统观念、唤醒生态意识、促进文明进步,点亮生活信心的“催化剂”,也是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加速器”。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甘南历史悠久、风光秀美、宗教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请问甘南发展文化旅游有哪些举措,对脱贫攻坚有什么带动和促进效果?

赵凌云:甘南山清水秀,草碧天蓝,自然景观随处可见,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有以拉卜楞、冶力关、扎尕那、黄河第一弯为代表的A级景区31处,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32个,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先后荣获“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精品旅游景区”和“中国最美的生态低碳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依托“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两大平台,创新实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1个特色品牌,着力打造16个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100个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1000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10000个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文化旅游标杆村11个、全域旅游专业村80个,实施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7个,扶持农(牧)家乐1449户,3.8万农牧民群众通过旅游实现稳定增收。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看,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是甘南州与环境革命并驾齐驱的另一大创举,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以及对于促进脱贫攻坚的积极影响。

赵凌云:我们把科学谋划、改革创新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开创性地实施“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两大重点工程,脱贫成效得到全面巩固,脱贫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2015年以来,我们立足广大农牧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州情实际,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载体,创新“三农”工作新模式,以自然村为单元,以环境整治为策应,以促进脱贫为核心,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七改六化三治两分离”为目标(“七改”:改圈、改厕、改厨、改炕、改院、改房、改人;“六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美化;“三治”:治乱建、治乱排、治乱弃;“两分离”:人畜分离、柴草分离),整合农牧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组织、平安甘南、精神文明等项目,大力建设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通过6年的不懈努力,全州累计投入15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14亿元、群众自筹42亿元),建成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党建示范型生态文明小康村1603个,惠及10.9万户48.9万农牧民群众。这16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成功打造,释放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脱贫效益,涵盖875个贫困自然村,带动脱贫2.18万户、9.76万人,占全州建档立卡脱贫总人口的55%。

特别令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被党中央、国务院选为甘肃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有力抓手,完成剩余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实现生态文明小康村对所有自然村全覆盖。

法治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甘南州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下一步在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有哪些打算?

甘南州扶贫办主任  李世华

李世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我州脱贫摘帽目标虽然已经完成,但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的任务还很重。

其实,甘南州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一问题,谋划还是比较早的。去年5月份,针对全州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摘帽的实际,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不摘”的总体要求,及时研究出台了《甘南州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总体方案》,从组织领导、政策落实、强弱项补短板、持续强化帮扶等方面进行了周密安排,各县市、各相关部门也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具体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攻坚期内边脱贫边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实际问题。

今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了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胜利,深刻阐述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重大意义,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各项工作。一是统筹做好当前收官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不留尾巴、不留死角,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二是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的总体稳定,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进行优化;三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健全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缺,对出现的各类问题立行立改、及时帮扶,做到动态清零;四是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强化农牧业和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牢群众持续增收的基础;五是多措并举促进低收入人口稳岗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进一步拓宽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六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七是加强扶贫资产和股份管理,健全各类风险防控机制;八是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落实好民生兜底保障政策。重点通过以上措施来巩固拓展好甘南州的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干部群众的自身努力至关重要,请问甘南州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超常规举措?

王建军: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八年来,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担起决战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通过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有力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了严密的责任体系。按照脱贫攻坚州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认真履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责任,定期研判分析形势任务,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带头落实“四个遍访”要求,树立了脱贫攻坚优先部署、优先推进、优先落实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地级领导干部包抓监督协调县市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明确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清单和攻坚责任,以严格的责任体系倒逼工作落实。

二是建立了广泛的动员体系。2018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全面推进“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攻坚行动,组织发动950个帮扶单位和2万余名党员干部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加快推动人、财、物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为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涌现出来的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群体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三是建立了有力的投入体系。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及扶贫信贷投入的基础上,州、县市两级财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累计安排9.8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针对扶贫资金量大、面广、点多、线长,监管难度大及社会各方面关注度高的实际,采取严密手段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有效发挥了扶贫资金“救命钱”“致富钱”的作用。

四是建立了完备的产业体系。我们以群众稳定增收为目的,立足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牛羊猪鸡果蔬菌药”八大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以及光伏扶贫、“五小”产业,全力推动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向扶贫产业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向扶贫产业倾斜,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健全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促进种养加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功能完备、要素齐全的扶贫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五是建立了严格的监督体系。我们把督导检查和监督执纪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117件,查处51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8人次,组织处理969人次,移送司法机关9人,通报曝光75批次188件次508人次。

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的办法还有很多,以上这五个方面较为突出,所以作一重点介绍。

                (信息来源:甘肃发布)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gnzrmzf.gov.cn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