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展规划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1-10 点击数: 作者: 来源:

州政办发〔2016〕256号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省属驻甘南有关单位:

《甘南州“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8日

 

甘南州“十三五” 信息化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大数据发展、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甘肃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及省、州有关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建设的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是我州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信息惠民、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州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全州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宽带信息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信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重点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积极成效,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已初步形成信息化加快发展的态势。

1、基础通讯设施和互联网设备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全州架设光缆历程达18000多公里,宽带用户达20万户以上;移动网容量已经达到50万多户, 通讯基站合计达到2000多个,3G在网32.6万户,2G在网35.4万户,全州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到98.6%,自然村网络覆盖率达到95%,重点旅游景区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建成,有效地夯实了我州信息化基础,为提高全州信息化水平,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企业信息化初见成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建材、食品、医药等传统行业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广泛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初现效果,有效支撑了研发、生产、营销和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方面作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目前,全州重点企业65%左右实现了办公自动化,35%以上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其余大部分建立了内部网,网上采购订货、资金交易及物流配送等现代商务手段正在蓬勃兴起。

3、农业和农牧村信息化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政策环境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开发了州级农牧商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牧民提供科技服务、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等信息,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农牧村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村村通电话工程继续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全州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比例从年初的80%提高到95.2%;农牧村互联网建设速度加快,2014年农牧村通宽带比例从“十一五”末的54%提高到75%。随着“农村宽带入乡进村”工作的开展,大部分行政村小学已开通宽带并提速到4M以上。

4、服务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州级旅游信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开展了重点为“完善旅游信息化基础工程”与“旅游行业数据收集整理”两项基础建设工作,以及“旅游云数据中心”、“旅游门户站群系统”、“触摸屏系统”以及“自助导游服务系统”四个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天上西藏》手机客户端,添加甘南民俗、旅游景点等内容,打造数字化旅游服务。高等教育招生实现网上咨询、远程网上录取等服务。建成较完善的金融电子渠道,ATM、自助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均已投入使用。全州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交通运输安全GPS监控统一平台已投入使用。互联网新闻、数字图书馆等信息资源的发布和开发快速发展,行业基础数据库和公益性数据库启动建设。科技、文化、体育、环境保护、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个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推动“三网融合”工作,推进视频点播、网上教育、视频监控、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等“三网融合”新业务,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技术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应用。

5、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扶贫,加速产品化进程。充分利用“甘肃省政务云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扶贫开发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扶贫业务经办能力,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能力,扶贫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真正实现工作对象的“真扶贫”。

6、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坚持积极防范、综合防范的方针,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全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构建保障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了无线电管理及技术设施建设,保障通信、导航及信息安全。多部门信息安全保障联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滞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薄弱。建设高速率、大容量、广覆盖的主干宽带网络,功能先进完善的基本业务网,高度融合大范围宽带接入网等基础网络,仍然是制约全州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多层面推动“三网融合”是全州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建设、统一使用信息资源的机制,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

2、数据横向开放共享及数据安全保障难度较大。长期以来,我国按行业纵向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金税、金财、金审、金盾”等多个数据工程。这些部门各自受到垂直信息系统管理要求,缺乏地方性综合性平台建设。数据开放需纵向层层审批,加大了信息在一个地方共享的难度,最终形成数据割裂。一些政府部门不重视数据开放,也不关心部门之外的需求:一方面,一些数据富集部门或将数据视作私产,或出于数据安全考虑,不愿开放数据;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区域发展水平不一致,造成信息化能力差异很大,一些部门的数据仍以纸质形式存于档案库,没有数字化,很难实现开放和服务。同时,大数据安全威胁也全面辐射到各行各业,目前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缺乏统筹有力的管理和安全保障,专用保护技术不足、数据安全评估不够等问题突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3、信息化在中小企业应用中的效果不明显。全州企业信息化水平虽取得进展,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水平层次不齐,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资金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手段对中小企业业务支撑效果还不明显。多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产品升级、提高质量、控制污染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传统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拓展。

4、信息化对数字城市支撑能力不足,信息化综合应用尚存在差距。我州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数字甘南”建设刚刚起步,信息化应用仍处在探索示范阶段,在实现城市管理、决策、工作、学习、娱乐的数字化等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更深层次、更广度领域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5、缺乏信息化高端技术及应用人才。由于信息化的高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相关职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能够对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掌握。由于受地区条件影响,一是目前全州信息化方面人才不足,二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将会出现大量信息化方面人才缺口。信息化相关人才的欠缺将阻碍大数据应用、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6、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信息化建设欠账较多,信息产业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地区、行业、单位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亟须加强,信息化法规、标准和人才体系尚不完善等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我州的信息化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聚焦高端、引导终端、重点发展、示范带动”的原则,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聚优势资源、力争尖端放电效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及大数据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市场驱动为动力,以大数据整合、开发利用为先导,主动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以应用带动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型业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作用,兼顾公共数据服务和商业增值服务,开放数据资源,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关应用的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典型示范应用,重点强化若干优势产业环节,全面提高信息化应用和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构建“数字甘南”和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资源共享——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突出服务型政府和“为民、便民、惠民”理念,围绕当前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在应用中促进数据融合、开放共享,使得“应用、数据、技术、人才”协同发展,提升政府治理及公共服务水准,让民众分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与发展的成果。推进技术、应用、管理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引导业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

需求牵引,重点突破——结合地域、经济社会及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瞄准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沿,坚持高水平建设、跨越式发展,在信息技术研发上全面布局,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一定的突破,在应用模式上有重大创新,重点发展信息化在政务、商业及民生领域内的应用,积极引导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农业升级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其它领域内的应用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抓住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选择急需解决且见效快的环节为突破口,提出具体任务,采取全面措施,达到重点突破。

强化应用,注重实效——以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引进开发经济实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使信息化建设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重视标准、开放共享——参照国内外信息化标准建设成果,结合本地技术发展和应用特色,细化行业在数据处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平台与产品、应用和服务方面的标准。协调好“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数据开放规则和机制,以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构建安全、规范的发展与应用环境,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水平。

统一规范,保障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强化组织,制订法规,落实责任,加强监管。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三)总体目标

紧抓国家深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围绕甘南州区位优势和资源等优势,立足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需要,积极推动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我州“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得到显著增强,电话、电视、互联网等信息化普及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数字城市建设有突破性进展,三网融合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传统产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明显加强,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用显现,全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

三、重点任务

(一)继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目标任务

通过政府引导,建立健全我州信息化发展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优化布局全州大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建立起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社会经济运行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州信息资源共享。宽带骨干网线县级覆盖率达到100%,宽带入户率达到60%,互联网用户超过50万户。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显著加强。

2、发展重点

(1)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全州信息网络体系。以七县一市信息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发展基于通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各类宽带接入。推进光纤到商业楼宇、住宅小区的建设,实现重点发展区域的高带宽接入。以边远农牧村地区的通信信号广域覆盖为难点,以建设全州骨干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依托,集数字、语音、视频服务为一体,逐步实现网络的融合,技术上向着数字化、宽带化、分组化及接入的无线化方向发展,普及上向着边远农牧区和落后农牧区延伸。

(2)加快推动4G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采用安全、稳定、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满足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要求,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加快4G等新技术带来的新业务的拓展和成熟。逐步推广多业务接入终端,使话音、视频、数据等各类网络业务在不同网络间互通和融合,为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在我州未来五年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二)推进“两化”融合纵深发展

1、目标任务

到2020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普遍建立网络门户站,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中小企业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等活动,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

2、发展重点

(1)依托重点产业,推进“两化”融合。

——建材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建材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广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窑尾烟气自动检测和脱硫系统等新型工业设备,强化信息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医药行业。大力推动医药产品创新,融合运用化学、生物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筛选,促进自主知识产品新药的研发。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试药系统,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加快医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设和实施,提高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食品行业。重点支持乳制品、畜产品加工等行业龙头企业,提升生产环节、生产工艺中的信息化和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以信息化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

(2)抓牢重点领域,推进“两化”融合。

——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利用技术改造、信息化、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实施“两化”融合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工程,引导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搭建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硬件控制技术等,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用电量、用水量、用煤量、主要原料消耗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废水废气排放量等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远程自动监控;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我州环境节能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鼓励通讯、软件等IT企业和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推进IT企业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撑。以规上中小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为支撑,构建行业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一是重点推进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公共应用平台建设,鼓励“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提升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二是公共信息服务和支撑平台,重点推进超级计算、物流服务、电子支付、信用服务、产权交易、认证检测、人才中介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三是专业咨询和服务机构,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生产力服务等面向企业的专业公共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其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咨询培训、融资担保、市场营销等公共服务。

(三)以“数字甘南”为依托,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信息化

1、目标任务

到2020年,通过实施“数字甘南”工程,建设覆盖全州村级以上城市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整合全州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环境等信息资源,加强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2、发展重点

——电子商务。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发展道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重点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扶持电子商务应用典型,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构建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

——数字化社区。大力推进甘南“三维数字社区”建设,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依托宽带网络和数字有线电视网,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指导、生活救助、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社会治安等信息系统,提供科技、气象、教育、医疗、商务、旅游、家政、娱乐等信息服务。在城市各社区全面实现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和社区经济的数字化、信息化。

——交通物流信息化。采用现代科技和网络通信技术,整合全州物流有效资源,打造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联网查询及对物流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实时道路监控、指挥及信息发布体系,将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营运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诱导信息系统、车辆定位管理信息系统等联网,发布实时、权威、可靠的交通和运输信息。

——文化旅游信息化。发挥我州“九色甘南”的品牌优势,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发布网络化,利用信息化手段确定和提升甘南旅游文化的地位。

——应急联动信息化。以110系统为依托,将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火、防震、防空、公共事业等政府和公用部门纳入统一的应急联动系统,实现紧急状态下的联动,从而对一些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能做出有序、快速、高效的反应。

(四)加强农牧村信息化建设

1、目标任务

基本建成覆盖面广、先进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到2020年,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提高到95%,自然村通宽带比例达到60%,农户宽带接入速率平均不低于8MB/s。

2、发展重点

——进一步完善农牧村通信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行政村通电话,基本实现乡镇通光纤率为100%,有线广播电视覆盖全部行政村,力争在2020年底实现“村村通宽带,无线全覆盖”的目标,并逐步改善无线通信网络和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4G)。

——着力推进农牧村信息化进村入户,使广大农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电话、IPTV(网络电视)等途径方便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切实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创新“信息化”扶贫新模式,利用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各通信运营商,优先加快农牧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未覆盖农牧村地区的基础网络建设,加强平安数字化建设步伐,确保全州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

(五)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和无线电监管的能力水平

1、目标任务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使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有效保障全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无线电资源,更好地为甘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2、发展重点

(1)建立信息安全基础防御体系。

——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充分发挥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基于PKI技术的电子认证体系,鼓励和引导数字证书的应用,实现对网络上信息交互双方的身份真实性、信息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行为不可抵赖性的认证。

——构建网络监控和应急响应体系。协调我州各职能部门、各信息系统用户单位、专业信息安全服务机构以及公共应急响应机构,建立起覆盖全州的信息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网络,并构建一个紧密联动的网络监控和应急响应体系,提高我州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2)保障公共通信网络的安全。

各公共通信网络的运营商要在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和通信服务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通过基础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终端用户和接入单位的信息安全。

重视新技术引入对原有公共通信网络的影响,特别是要加强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在引入各类新技术或新产品之前,必须要对该种技术或产品对现有公共通信网络安全性造成的影响加以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公共通信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切实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督,对垃圾邮件、欺诈、个人隐私、淫秽网站等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及时清理整治,尤其要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审查,保障互联网信息内容的安全。

(3)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指南,共同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从安全防范技术、安全运行和维护、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积极防御,主动防范,建立起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政务网络运行状况的监控,提高政务网络的主动防御能力。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按照“适度安全”的原则,做好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审计,明确安全保障的重点,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切实提高企业的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对电信、银行、证券、电力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强制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利用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技术,结合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支付认证、安全可靠性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提高电子商务中的安全保障水平。

(4)提高无线电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精细化管理无线电频率,推动电子标签(RFID)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流通领域的应用,推进RFID技术在工业生产各环节的融合渗透,推动以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物联网”发展。

(六)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

1、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物联网应用领域,推动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开展云计算研究和应用,不断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发展重点

(1)发展物联网。

推进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等各领域的应用,为建设感知城市、智慧城市奠定基础。重点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力传输系统以及从发电站、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直至用户终端的安全监控及党政机关、广播电视、通信系统、银行、仓库等重要区域和场所的围界防入侵。

(2)推进三网融合。

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加快推动电信网宽带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按照市场准入要求,在业务系统、基础网络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创新,重点加快推进通信骨干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各类支撑网的有效融合;积极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4G)等网络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在“数字城市”领域的步伐,构建覆盖城乡、宽带化、智能化、一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为全州信息化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应用平台和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3)推动云计算发展。

把握云计算适合于三网融合应用模式的特征,采用云计算技术,节约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支持在同一套IT基础设施上承载多业务运营的能力,帮助各类增值业务在数据中心的加载和运营。同时,利用云计算的集中处理优势,提高IT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降低整个系统的能耗。支持中小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应用和对行业用户需求的全面掌握,搭建起行业电子商务门户,通过扩展资源使用率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4)促进大数据与产业融合的示范应用

结合区域特点和大数据应用成熟度,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等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资源、技术、应用、产业”四位一体,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

在政务和公共服务应用方面,重点面向改善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积极推动交通、医疗、教育、商业、市场监管、社会诚信等关键领域的大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进一步提高政务和公共服务效率。重点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健康”和“智慧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全市交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拓展大数据应用,强化科技管控和服务,缓解“出行难”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升级“智慧健康”服务,提供社区远程医疗和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服务,缓解“看病难”问题。建立并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大数据库,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发展以学促教的教育新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

在行业应用方面,重点推动跨行业的大数据资源流动、整合、开发和应用,促进互联网、电信、金融等企业与其他行业开展大数据融合与应用创新,带动全社会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探索大数据和传统行业的结合,布局产业新业态,推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发展。围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质量诚信、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探索开展一批应用试点,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合作开发和综合利用。跨部门共享校核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与各领域信息资源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应用。

四、阶段性目标

遵循“基础构建、集群聚集、创新突破、安全可信”的发展路径,以“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共享、先进适用”为主线,以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为主要节点,分三个阶段规划发展。

(一)2016年 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培育优化期

争取国家及省市资金及政策支持,以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进一步加强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三网”深度融合,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能力;促进运营商IDC及政务、电商等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升级改造。引进2-3个规模大数据存储和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存储和服务中心、数据资源库等,培养、储备大数据应用型人才,配套完善大数据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逐步推进社会公共数据资源集聚、有序共享,提高大数据归集运用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机制及安全访问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至2016年底,构建起“泛在、融合、智能、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宽带网络,完成大数据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布局。

(二)2017年—2018年 强化典型应用,产业快速集聚期

深化同国家各部委、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打造形成以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组织管理、应用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争取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数据存储、开发及应用中心。至2018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据资源中心,大数据承载和应用中心,全省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应用的数据承载中心。实现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业态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

(三)2019年—2020年 扩大产业辐射,应用服务创新期

全面带动,扎实推进,拓宽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大数据创新应用,通过应用创新服务外包、社会众包、补助奖金、应用培训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大数据服务在包括电子政务、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农业信息化、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教育、食品卫生安全、科研、金融、电商、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不同行业、领域大数据的融合,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推进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形成推进全州信息化发展合力。加快信息化体制创新,建立信息化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规划,有序推进,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都要落实信息化工作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和完善信息化重大项目的预审核、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评估、审计等工作机制,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先规划后立项、先评估后建设。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概算标准,规范项目建设的投资预算,对公共性、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统一建设,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应用项目,必须联合共建,确保各相关单位能共享系统和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考核评估,制定信息化项目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和监督,从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政府采购、监理、验收、评估入手,建立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对我州信息化项目的资金扶持;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制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申请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化重点项目库,不断加大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工作力度。

(二)加强信息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和完善信息化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以规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信息化的建章立制工作,适时出台信息化发展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保护等政策措施;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规范,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研究,逐步形成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接轨,适应甘南信息化发展的系统、接口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重点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保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

(三)进一步营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知识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制定对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核心技术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建立完善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