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展规划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1-10 点击数: 作者: 来源:

州政办发〔2016〕257号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省属驻甘南有关单位:

     《甘南州“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8日

甘南州“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根据《甘肃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精神,结合甘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国际、国内市场分析,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围绕州委、州政府“五大战略”和“五大甘南”的发展战略部署,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积极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在全国及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攻坚克难,取得良好成效,工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

(一)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州上下立足甘南工业与信息化的基础,突出工业发展重点,围绕矿产资源和建材开发、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支持、加大融资力度、支柱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等多项措施,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2015年,全州工业实现增加值17.27亿元,五年间平均增幅达到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3亿元,比2010年增长7.6%,其中生产鲜冻畜肉10689吨,乳制品2961吨,发电量27.66亿千瓦时,黄金6051千克,水泥92.04万吨。全州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2亿元,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8%,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图1--1“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图

 

 

 

表1--1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表

产品名称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黄金(千克)

3010

4459.25

4695

5415

6051

水泥(万吨)

87.69

91.56

145.03

139.53

92.04

乳制品(吨)

6533

6752

6427

4287

2961

鲜冻肉(吨)

3611

4014

7752

5637

10689

发电量(亿千瓦时)

15.53

24.08

28.83

26.09

27.66

(二)特色工业体系基本构建。抓住中央、省委支持藏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州的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已形成了以祁连山安多水泥公司、早子沟金矿、玛曲县格萨尔金矿为骨干的矿产业和建材产业;大力开发特色农畜产品、中藏药、山野珍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形成了以安多、雪原、昌翔、宏达、大河、等为引领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华羚、燎原、雪顿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产业;形成了以夏河摩尼宝唐卡制作、拉卜楞藏香、合作澎曹民族服饰、卓尼洮砚、临潭民族铜制品加工、诺乐毛纺织品等为代表的民族特需品加工产业;以临潭高原食品公司、舟曲绿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迭部天然食品公司等为带动的农业及山野珍品加工产业。以甘南佛阁藏药、百草生物科技、首曲药源公司、合作吉祥香巴拉公司、合作卡加曼藏药公司、甘南藏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藏中药加工产业;以卓尼九甸峡水电开发公司、迭部县腊子口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甘南峡村电站有限责任公司、临潭汇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碌曲洮河上游明珠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水电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点。《甘南州曲拉产业发展规划》已通过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评审,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全州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的新型“绿色发展”的特色工业产业体系已基本构建。

(三)工业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依托大项目、特色优势项目,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助力全州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自2011年以来,全州共有237个工业项目得到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总资金量15484.5万元。重点实施了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城入园”项目、州燎原乳业有限公司乳制品生产线搬迁项目、甘肃雪顿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日处理400吨牦牛奶生产线建设项目、合作生态产业园、甘肃诺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甘南分公司牦牛绒生产线建设项目、玛曲雪原肉业有限公司牛羊屠宰分割改扩建及熟肉制品深加工项目、碌曲县泰霖实业有限公司牛羊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2015年5月,总投资3.17亿元的中石油甘南供气管道项目经过3年多建设正式通气点火。“十二五”时期全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7.73亿元,安多畜牧产业园、清真食品公司、燎原公司、雪顿公司、泰霖公司、百草生物科技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全面建成。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以华羚、燎原乳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全州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华羚公司拥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联合批准的“牦牛乳酪蛋白”国家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乳品技术研究分中心、甘肃省酪蛋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南州科瑞乳品开发有限公司、甘南百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夏河安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玛曲雪原肉业有限公司、甘肃大河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十二五”期间争取省级科技项目55项,州级科技项目4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州级科技进步奖。

同时建设了甘南州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提高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加大中小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国家“银河”培训工程、省工信委培训中心等平台,加强了工业企业技术和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了全州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目前我州已有12户担保机构30名管理人员取得了高级管理人员资格证,有970多人取得了工程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2015年组织全州经信系统参加了由国家工信部举办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辅导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自主品牌建设成果可喜。加大自主品牌培育,鼓励优势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全州目前培育形成“华羚”牌酪蛋白、“燎原”牌系列奶粉、“尼玛部落”牌卤制牦牛肉、“安多红”牌牦牛肉、“安多红”牌藏羊肉、 “百治亚”牌香巴拉珍宝胶囊、“奇正藏羚” 牌洁白丸、“天玛生态”牌牦牛风干肉、“朵山”牌水泥9个甘肃名牌产品和“安多红”、“华羚”、“藏羚”、“燎原”、“迭山”、“天玛生态”、“羚原”、“朵山”、“百治亚”、“松塔”、“宏生源”等17个甘肃省著名商标,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品牌培育集中在我州的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上,为“十三五”提升品牌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经济园区建设取得突破。紧紧围绕全州“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采用“一区九园”的模式,加快发展甘南州高原特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及9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其中,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2亿元。申请入园企业28户,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甘南燎原乳业有限公司、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已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6亿元,其他企业正在办理土地等相关手续。夏河县安多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投产;玛曲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4家。卓尼县、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七)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围绕我州建设《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主要任务,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改变过去依靠黄金、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结构,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和循环化发展,编制实施了《甘南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七县一市”的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循环型工业、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合作市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模式被甘肃省工信委列为甘肃省十个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之一在全省推广。截至2015年底,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0.7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6.6%,在2010年的基础上累计下降46.47%,达到“十二五”期间均衡进度。先后关闭临潭县慧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13户企业的落后高耗能产品生产线,关闭产能落后小企业7户,实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技改及循环经济项目共25个,合作市巴蒙建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年产10万立方米节能环保型复合砌块项目、合作市仁占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混凝土加气切块生产线新建项目、夏河安多建材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自保温砌块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夏河安多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等三户企业生产的水泥、新型墙材产品被认定为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享受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夏河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通过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实现了生产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综合节能达到20%左右,发挥了良好的效益。

(八)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甘南州移动公司新建3G(TD-SCDMA)基站100个,2G(GSM)基站70个,扩容基站219个,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甘南州电信公司推进“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加大了3G网络投资,建成开通40个天翼3G基站,天翼无线信号覆盖87%以上行政村;甘南州联通公司新建W网基站20个,实现了县城以上3G网络全覆盖,2G乡镇覆盖率达到75%。

二、“十二五”发展经验

(一)坚持以“保护、发展、稳定”为基础不动摇。坚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工业经济发展结合。坚持发展区域首位产业与工业发展结合;坚持工业发展与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结合。先后出台了《甘南州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意见》、《关于深入贯彻“产业富州”(第二产业)战略全面推进“多元甘南”建设的实施意见》、《促进甘南州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甘南州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甘南州工业节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工业经济规模及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甘肃省工信委针对甘南出台了《关于支持甘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投资导向计划》和《支持甘南州工业和信息化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对我州的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总量每年递增20%的具体措施。截至2015年底,全州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4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资源开发、农畜产品加工、采矿冶金、藏医药研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业以及建材等为主体的多门类产业体系,为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不动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重点推进了总投资3.17亿元的中石油甘南供气管道项目建设和夏河安多、华羚酪蛋白、燎原乳业、雪顿乳业、玛曲雪原肉业等龙头企业的新建项目、出城入园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三)坚持以合作为手段不动摇。加强与银行等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并获得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解决工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断壮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规范整顿担保机构,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每年召开一次甘南州银企合作洽谈会,通过加强政府、银行、企业间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银企沟通交流,缓解州内企业“贷款难”问题。2011年-2014年,州内企业签约贷款项目185项,贷款总金额44.625亿元,贷款涉及水电、畜牧、矿产、乳制品等行业。

(四)坚持招商引资助力不动摇。“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甘南州把借助外力推动发展作为重要措施,强化项目合作对接,加大甘南对外的宣传力度,提升外界对甘南的印象,多次组织赴外招商团宣传推介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宣传甘南州的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投资环境,并与各界企业家对接,寻求合作商机,共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紧紧抓住我州庆祝建州60周年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重点项目的推介宣传和招商,举办项目推介会和名优产品展销会。2011年以来,我州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7个,累计到位资金16.73亿元。

(五)坚持创新与品牌培育引领不动摇。强化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成效显著。技术创新工作助推了工业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州工业企业争取到大量国家和省上的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在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突破,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是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凸显期,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新形势与新趋势同在、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

一、存在问题

(一)工业发展瓶颈凸显。由于甘南州属于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区,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从企业个数、从业人员和经济规模上看,表现出“小、散、弱”的特点,发展规模和后劲仍显不足。同时作为支柱产业的黄金、水泥、畜产品以及发电企业长期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和环境,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效益低,生态文明建设与今后工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二)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我州的区域首位产业是以现代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尚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困难,民间资本积累薄弱,金融等融资服务业发展缓慢,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受产业开发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等限制,很难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特色优势资源得不到高效开发利用,规模化生产、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尚未凸显,造成特色产业特别是生态工业发展慢,带动力弱。

(三)企业技术落后与人才短缺。受历史、地理、交通等条件制约,甘南藏区整体远离大中城市等中心市场,信息不畅,人才短缺,投入不足,工业设计研发滞后,产品工艺技术、花色品种和包装等始终落后于内地,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由于藏区的特殊性,政务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相对落后,信息化保障能力严重不足。造成生产、物流、信息成本高、效益低、亏损大,应急通信没有抗风险能力。各通信企业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基本停留在“光缆+卫星”传输的小型单一模式,没有应急中心通信枢纽,网络安全风险大,工业企业两化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度低,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发展机遇

从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消费升级的需求为我州经济提质增效、推动资源能源节约利用、资源转化增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空间,也为我州调整工业结构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将朝着农业现代化、工业智能化、服务业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必将促使我州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展的“创新发展”新模式,以需求导向和产业化为方向,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从传统的投资拉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增长,我州可抢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努力实现转型跨越;我国的改革攻坚将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入手,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为我州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激活其新的发展动力。

从政策机遇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藏区工作,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支持藏区加快发展。2008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藏区工作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加大了对甘南州藏区的支持力度,对藏区工业经济发展给予更大支持和帮助。目前,甘南藏族自治州处于迈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牧村的历史进程中,处于国家和甘肃省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扶贫攻坚最好的历史机遇期,这都为甘南州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从战略重点看。“十三五”期间,我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众多历史发展机遇,中央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考虑我州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化考评机制改革,把“稳定、生态、民生”三条底线作为衡量甘南各项工作的标杆,把培育生态经济、做强文化旅游、加强基础设施、推进扶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壮大非公经济作为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这将有利于我们腾出精力、资源和空间,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为我们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发展以畜产品加工业、藏中药产业、民族特需用品、旅游产品开发、文化产业等生态经济为主的绿色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突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可持续发展路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从发展基础看。经过“十二五”的提速发展,我州的发展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纵三横”的主骨架公路网基本形成,甘南州飞机场已正式通航,临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合铁路开工建设,电网改造和电力输出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信息通讯覆盖全州,天然气覆盖项目全力推进,全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这些瓶颈的突破都为我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挑战

受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全州工业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黄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干酪素市场持续低迷,肉类加工企业产销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融资困难,工业增速明显回落。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应继续解放思想,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再上新台阶,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

第二章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落实州委、州政府“五大战略”和“五大甘南”的战略部署,以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发展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构建新动力、努力实现新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项目扶持、基础能力培育、信息服务应用、通信服务提升等重点工程,坚持多元化发展,坚持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体系,提升工业和信息化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2020年实现全州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供产业和信息支撑。

二、总体思路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特色资源开发,以加快发展生态特色工业为主题,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产业迈向中高端为方向,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绿色食品产业、骨干企业、特色和品牌产品为重点,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延伸并举、企业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并举,着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安多牧场”和“牦牛乳都”。致力将甘南打造成为“中国牦牛乳都”和“全国高原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第二节基本原则

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和“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五大甘南的战略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护发展稳定并重”原则,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色、甘南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任务。针对甘南牦牛等畜产品和牦牛乳制品的珍稀资源,以提高产品品质为重点,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改善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培育壮大生态化、绿色化、有机化食品产业。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化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原料加工型制造”向“终高端消费型制造”转变,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把提高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抓手。继续完善“一区九园”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循环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坚持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产品出口基础,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

第三节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保持工业和信息化的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州工业增加值达26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6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十三五”期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00亿元。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全州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一、坚持转型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

围绕“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坚持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创新驱动,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双动力。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深化州内外产能和技术合作,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行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畜产加工、黄金、建材、食品、电力、中藏药等六个传统产业,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3项、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10项、百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0-30项。力争到2020年,规上企业生产鲜冻肉15000吨,乳制品20000吨,发电量30亿千瓦时,水泥200万吨,黄金12000千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平均达到1%左右;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培育新能源开发、生物制造、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新兴产业规模达到5亿元。

二、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增长新动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聚合市场、技术、资本、人才“四种要素”,支持企业建设产学研用产业创新联盟、工程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和众创空间,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质量品牌,推广先进质量管理办法,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培育一批甘南名牌、名企、名品、名家。力争到2020年,省级新产品认定达到20个以上、树立质量标杆企业20户、打造甘南名牌产品50个,甘肃省名牌产品20个。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走“高专精特新”之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若干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引领、全州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3-5户、“专精特新”企业20户、规模以上企业50户。

三、坚持绿色发展,培育生产新方式

坚持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致力节能降耗,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全面推进黄金、建材、畜产加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改力度,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加快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力争到2020年,全州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0%。

四、坚持集聚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

突出绿色生态产业导向,打造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集聚平台。按照“创新引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和“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基地”的模式,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力争2020年,培育“安多牧场”、“高原牦牛乳都”等3个左右在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以牦牛藏羊乳、肉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州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8%;农畜产品加工业在全州工业中的比重由2015年的10%提高到2020年的15%以上。

畜产加工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全州牛羊肉加工率达到出栏量的30%,鲜奶加工率达到生产量的45%。龙头企业直接带动专业化养殖的农牧户占全州农牧户总数的70%以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坚持融合发展,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建设,在全州选择3-8户成长性好的骨干龙头企业,帮助制定上市发展规划,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推介股份制中小微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进行股权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或中小企业私募债,力争到2020年,州内1-3家企业实现主板上市融资,3-5家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融资。

第三章 发展重点

第一节以绿色发展促产业升级,构建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

依托生态优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创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坚持规划引领策略,推进全州“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低碳、绿色和循环发展为基本取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合理谋划整体工业产业布局和各个园区开发建设规划。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建设园区。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细化发展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产业聚集载体。

采用“一区九园”的模式,重点打造甘南州高原特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及9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着眼长远,突出产业特色,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与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一二三”产互促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发展生态经济。以绿色发展促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助力推动“多元甘南”建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牦牛、藏羊等系列肉制品、生物制品、乳产品、民族特需品、山野珍品与中藏药精深加工,全面发展水电产业,推进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努力将甘南州循环经济园区建成管理科学、充满活力、极具吸引力的工业聚集区。

图4-1甘南州工业园区发展总体布局示意图

第二节以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一区九园”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及公共设施的配套能力和使用效率。不断壮大高原绿色畜产品、提升藏中药和保健品、扶持民族特色工艺品、加快高原特色农产品、创建循环型矿产建材加工产业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一、构建高效的生态畜牧深加工产业体系

以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特色畜牧业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安全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升级为切入点,以质量安全为保障,以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为动力,着力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品牌,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产业的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真正把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高原特色生态主导产业。

(一)扩大肉制品加工规模。将肉类产业作为我州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突出亮点。以合作市、玛曲县、夏河县、碌曲县为中心,引导组建畜产品加工产业联盟,打造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牦牛、藏羊等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业。加强牛羊肉生产基地建设,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生产需求;按照国家肉类安全卫生标准,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肉类加工厂,重点做强夏河安多、玛曲雪原、天玛、昌翔、宏达、晟羚、鑫羚、伊丰源等以牦牛、藏羊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创建草原生态绿色品牌,大幅度提高肉类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提升牦牛、藏羊肉加工在全国的影响力;鼓励发展精细分割肉、保鲜肉、药膳保健肉、清真肉制品、休闲食品,使肉类产品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初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大包装向方便、快捷、利于配送方向发展;培育专业交易市场、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立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

重点实施合作市鑫羚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藏区牦牛尕利巴原生物材料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升级项目、玛曲昌翔肉业有限公司万吨级冷库建设项目、玛曲雪原肉业有限公司年加工5000吨牛羊肉制品生产线项目、碌曲县泰霖实业有限公司牛羊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等重大畜产品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以牦牛、藏羊等为主的畜产品制造加工业。

(二)提升乳制品精深精细化加工水平。利用甘南藏区牦牛乳的优势,以合作市、夏河县为主要加工区,加快乳品企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团化的步伐,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牦牛乳品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优势,提升我州乳业的整体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重点实施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万吨干酪素项目搬迁改造(出城入园)及牦牛乳酪蛋白营养粉精深加工项目、甘南倍益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牦牛乳产业园项目、甘肃雪顿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牦牛乳制品产品多元化建设项目(酸奶、奶酪、冰品等)、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制品研发中心等乳制品加工项目,科学确定乳制品加工规模,不断提升乳制品精深精细化加工水平,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综合开发利用肉类加工副产品。以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为中心,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力度,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屠宰副产物、废弃物的利用水平。加快皮、毛、骨、血、肠、动物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发展骨粉、骨油、牦牛骨保健品、肠衣、脱毒牛血清、肝素钠、胰酶粉、明胶等,开发生产骨素、胶原蛋白、骨肽、全血氨基酸、活性全骨复合物、SOD等生化制品和牛脑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动物性蛋白饲料等生物制品。

(四)促进曲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藏区牦牛曲拉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先导,紧紧围绕甘南州省级牦牛乳业示范区建设,创新曲拉收购方式和改进与推广曲拉制作新工艺,提高曲拉产能及品质,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新产品开发,拉长产品链条,形成从研发、产业化到规模化发展的能力,重点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工业化产业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三大体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甘南州曲拉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实施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曲拉制作示范推广站建设、甘南倍益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曲拉复溶技术研究、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曲拉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等。

二、构建中藏药和保健品大健康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甘南州丰富的中藏药资源优势和独特的藏医药文化优势,坚持“医药并重、以医带药、以药促医”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中藏药和保健品大健康产业体系。推进中藏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中藏药加工制造现代化,中藏药仓储交易信息化,构建比较完整的中藏药研发、种植、加工、储藏、交易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项目投入,加快中藏药新兴产业培育,打造中藏药品牌产品,积极开拓市场,促进产业发展。支持甘南百草公司、临潭鸿飞中药材开发公司、临潭县西正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GMP认证,实现达产达标。

(一)做优中藏药材种植产业。以当归、唐古特大黄、柴胡、纹党参等药材品种为重点,以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卓尼县荣盛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临潭县新洮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玛曲县黄河首曲药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采用“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药材种植示范区。重点在临潭、卓尼、碌曲、合作、玛曲和迭部建设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个,达到1200亩规模;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7个,达到新增18.5万亩中藏药种植规模。

(二)做强中藏成药精深加工。依托甘南卡加曼藏药有限公司、甘南藏药制药有限公司、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卓尼县佛赐藏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快中藏药骨干企业培育。以佛阁藏药、百草科技、各县藏医院以及基层寺院藏医院为切入点,探索藏医院与基层寺院建立藏医药联合体模式,引导发展“一寺一特”、“一寺一品”,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重点以合作生态工业园为核心,结合卓尼、碌曲、临潭、夏河、玛曲和迭部的中藏药加工龙头企业基础,培育建设4个中藏药加工产业集聚区。以拉卜楞寺、卓尼禅定寺、贡巴寺等寺院藏医院为基础,培育建设藏药制剂示范点。

(三)强化中藏药产品研发。建立完善的藏医药研究机构,积极引进和培养藏医药研究专家和人才,强化藏医药理论和新特药品的研制。将现有临床应用好、市场潜力大的中藏成药品种纳入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险目录》、《基本药物目录》,同时扩充原有品种的新剂型(如在丸剂基础上增加片剂、胶囊等),拓展现有中藏成药品种的市场。发挥藏医药在治疗心血管、风湿、类风湿及消化等疑难疾病方面的优势,加强对洁白丸(片)、二十五味珍珠片、红花如意丸等现有中藏药品种的二次开发,促进产品进入国内主流医疗市场。

(四)引导中藏医药产业集聚。依托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引导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甘南藏药制药有限公司、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中藏药企业适度集中,提高资本、人才、资源等产业要素的集聚程度,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实现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中藏药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以合作生态工业园为主,辐射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积极支持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建设中藏药材交易市场和国家中药材原材料储备库。

(五)发展中藏药大健康产业。发挥甘南州独特的草原旅游、藏文化旅游等优势,依托高原天然丰富的藏药材,突出藏医药特色文化挖掘,建设一批中藏医养结合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发展藏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支持玛曲首曲药源公司、甘南州吉祥香巴拉公司等保健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以甘南州大宗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和药膳配方饮片,推进中藏药向预防、保健、康复、食疗等方向延伸发展。发挥中藏药抗寒、活血化瘀等优势,研发药浴、足浴、熏蒸、护肤、美容等系列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开发特色保健养生酒、养生茶、藏药泡酒等特色保健品,延长中藏药产业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构建低碳环保的手工皮革制品、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体系

以牦牛皮、藏羊皮、牦牛绒等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契机,以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为指导,以开拓旅游消费市场为重点,通过政府扶持引导,整合现有资源,鼓励发展少数民族手工皮革制品、工艺品加工业。突出绿色加工,精细加工、特色加工和品牌培育、产品创新,重点发展民族服饰、民族用品、手工艺品、工艺美术品、旅游商品等,打造甘南民族特色加工产业品牌。

(一)改造升级民族服饰及针织纺加工业。利用甘南丰富的牦牛、藏羊资源禀赋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藏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发展民族服饰、藏毯、藏毡、哈达、毛纺织品、皮革制品以及藏式帐篷等民族用品。重点实施甘肃诺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甘南分公司牦牛绒生产线建设项目、甘南州蕃康古俗帐篷制作有限责任公司民族用品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甘南州祥瑞毛纺品有限责任公司藏系羊毛、牦牛绒加工项目、甘南州澎曹民族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系列藏民族用品生产线扩建及技术改造项目。

(二)鼓励发展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业。深入挖掘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发展潜力,在精、深、细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旅游带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扩大市场需求。依托夏河县摩尼宝唐卡制品有限公司、卓尼县长辫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卓尼鼎元艺术品开发有限公司等特色优势骨干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和家庭手工作坊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集聚效应显著的区域性民族手工艺品产业群。重点实施夏河安多公司中国(夏河)唐卡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卓尼唐东杰布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万件旅游手工皮具生产线建设项目、甘南州诺桑藏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旅游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合作天润藏式工艺家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套藏式木雕实木家具生产线搬迁扩建项目、卓尼县长辫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开发项目等。坚持生态工业发展理念,抢抓各类政策机遇,将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点依靠招商引资,吸引国内著名皮革生产企业来甘南投资开发皮革产业,高水平、高起点建设皮革加工生产基地,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甘南州积极发展手工制作的皮革制品,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撑甘南 “高原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组建绿色食品产业联盟,提高甘南高原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我州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一)发展山野珍品加工业。充分利用临潭、舟曲、卓尼和迭部山野珍品天然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燕麦等小包装杂粮食品和羊肚菌、食用菌、蕨菜、蕨麻、冬虫夏草、木耳等纯天然无污染的山野珍品。重点实施甘南青藏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发展羊肚菌产业促农增收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卓尼县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真空冻干野生真菌、山野菜系列产品生产项目、迭部县夏涛菌业有限公司山野珍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舟曲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核桃系列产品加工等项目。

(二)发展特色天然产物加工业。以临潭、迭部、卓尼、舟曲等县为中心,以卓尼青稞酒厂、临潭县益康粮油加工有限公司、临潭县高原绿色食品厂、舟曲县花椒加工厂为重点,开发青稞深加工系列产品、沙棘系列产品、、矿泉水、草产业等农副产品。重点实施临潭县宏盛粮油收储公司高原菜籽油深加工项目、卓尼县醇香源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00吨食用植物油项目等绿色食品加工项目。

(三)推广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山野珍品加工、粮油加工、特色天然产物加工产业发展中,提出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目标和标准,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推广“农产品—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和剩余物—饲料(有机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重点项目时,合理设计果渣、菌渣、酒糟、油渣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饲料化、肥料化、无害化的利用和处理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

五、完善循环型矿产建材加工产业体系

按照“生态立州”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以优势黄金矿产和水泥建材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

(一)推进黄金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近期生产与长远发展兼顾,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探矿,多元投入,拓展资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培育骨干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规范开采秩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重点实施合作市早子沟金矿、玛曲县格萨尔金矿、夏河县冰华金矿、碌曲县忠曲金矿、拉尔玛金矿等黄金企业改扩建深部探矿及采矿场建设。

(二)推进建材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以“提质增效升级”为发展主线,以“创新、绿色、融合”为发展主题,基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支撑作用,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发展建材新兴产业。重点实施甘南州热力巴盟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锅炉废渣年20万立方米生产复合保温砌块二期项目、甘南州恒达商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立方米高效阻燃和40万平方米保温板制品节能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合作市仁占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混凝土加气砌块改扩建项目、临潭县荣泰高新建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100万立方米新型节能墙体板料和年产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等建材产业项目。

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清洁能源开发

按照甘南州“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在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等四大产业上实现集中突破。大力推行畜产品深加工清洁生产技术;利用动物畜骨、血液开发生物制品;以中藏药的加工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推进中藏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现代化、仓储交易信息化、扩大优势产品“洁白丸(片)、二十五味珍珠片、红花如意丸”等在医药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发挥藏区优势,培育生态旅游与养生相结合的大健康产业。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广“互联网+”与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深度融合。

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水电开发,有序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为促进全州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水电开发做支撑,加快黄河上游玛曲段水电资源开发力度和骨干电网建设步伐,后期产业扶持带动周边第二、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带;以风能开发为动力,积极引进央企等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甘南州风电开发,重点实施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风能发电站项目;以光电开发为亮点,支持合作、夏河、玛曲、碌曲4县市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实施夏河安多循环经济园区太阳能光伏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总体规划、重点推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逐步形成全州以水电为主体、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开发多元化的新格局,打造全省清洁能源工业基地。

第三节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生态甘南系列品牌

以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品质为主要手段,以“专、精、特、新”产品为发展方向,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推动企业间跨区域、跨行业合作,通过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充分发挥我州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绿色牦牛肉制品资源优势。依托华羚、安多、雪顿、天玛、唐东杰布等公司,鼓励、扶持和引导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集“特色、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于一体的优势品牌。开发高端产品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和资金投入力度,做大做强牦牛产业品牌化建设。依托甘南州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品牌,通过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培育主体、整合资源等手段,着力引进、培育、扶持、壮大一批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和拥有自主产权的商标品牌,促进畜产品品牌创建的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生产经营效益,力争将牦牛肉精深加工产品的品牌率提升到80%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大幅提高;力争将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有机结合,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率达到90%以上。积极鼓励企业争创“甘肃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走“品牌兴企、文化兴企”的发展之路,争取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名优品牌序列和国内外高端市场。

第四节集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各级众创空间、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一二三产”融合的创业基地等;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作用,统筹服务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和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政策,落实相关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完善创业项目落地建设的相关扶持和配套政策,建设小微企业发展创业孵化园。

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依托本土企业的特色优势,加强区域联合和区际合作,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

稳步实施全州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肯定本土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区外人才,为自主创新储备人才资源。以特色畜产品加工、藏中药、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性服务业等为重点,每年扶持建设20户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争取每年各县市培育1户以上、全州培育10户以上规上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支持小微型企业提质增效,指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使更多的小型微型企业生产总值提高到500万元以上。

第五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研发设计为重点,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企业与相关机构结合建立检验检测和质量可追溯平台。以发展信息产业为突破口,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业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等多种服务模式,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支撑能力。鼓励和积极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支持个性化定制、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向农牧区延伸,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重点在“诺乐”牦牛绒制品、手工皮革制品、洮砚加工、山野珍品和民族特需品等产业发展中,提升“一二三产”的融合水平。

第六节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创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坚持以建设“生态甘南”为主线,在矿产资源采掘及加工业、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领域,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工业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水减排、产业链接续延伸等方面,重点实施工业节能工程,深入推进甘南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节能技改力度,促进矿产、建材等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加快以碌曲县忠曲金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甘南合作热力巴盟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锅炉废渣生产复合保温砌块项目、卓尼县天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牛羊肉屠宰、冷冻深加工生产线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项目、舟曲县新兴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有限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式,优化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促进工业行业的低碳发展。重点实施甘南州高原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吨细胞培养用胰蛋白酶产业化项目。

以企业和产业园区为载体,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推进“一区九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打造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采掘及加工业、民族特色加工业等工业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

第四章信息化发展

紧抓国家深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立足甘南州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需要,围绕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化普及、数字城市建设、三网融合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方面,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重点打造“互联网+生态农牧、龙头企业、电子商务、通信工程”等信息化大平台,积极推动我州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节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宽带接入网络、移动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建立健全我州信息化发展体系。

一、建设和完善全州信息网络体系

以七县一市信息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发展基于通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各类宽带接入。推进光纤到商业楼宇、住宅小区的建设,实现重点发展区域的高带宽接入。以边远农牧村地区的通信信号广域覆盖为难点,以建设全州骨干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依托,集数字、语音、视频服务为一体,逐步实现网络的融合,技术上向着数字化、宽带化、分组化及接入的无线化方向发展,普及上向着边远农牧区和落后农牧区延伸。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州信息资源共享。宽带骨干网线县级覆盖率达到100%,宽带入户率达到60%,互联网用户超过50万户。

二、推动4G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

采用安全、稳定、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满足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要求,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加快4G等新技术带来的新业务的拓展和成熟。逐步推广多业务接入终端,使话音、视频、数据等各类网络业务在不同网络间互通和融合,为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在我州未来五年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三、加强农牧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各通信运营商,优先加快农牧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未覆盖农牧村地区的基础网络建设,加强平安数字化建设步伐。力争在2020年底实现“村村通宽带,无线全覆盖”的目标,并逐步改善无线通信网络和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4G)。

第二节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

以“数字甘南”为依托,大力发展政府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到2020年,通过实施“数字甘南”工程,整合全州经济、科技、人文、社会、环境等信息资源,加强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一、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

围绕提升服务和监管能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以互联互通为重点,逐步建设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协调统一的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投诉受理和信息共享为一体的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全州电子政务网络。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支持基层政府和社区开展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试点示范。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鼓励业务应用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与应用。

二、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

整合资源,建立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推动重点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实施电子商务、数字化社区、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应急联动等试点示范,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发展。

第三节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

依托重点产业,抓牢重点领域,健全“两化”融合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到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普遍建立网络门户站,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中小企业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等活动,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重点实施京东中国特产.甘南馆建设项目、甘南拉卜楞网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互联网+城市综合信息商务平台建设项目、夏河安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甘肃华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牦牛乳全乳产业链数字化园区建设等项目。

一、依托建材、医药、食品等重点产业,推进“两化”融合

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三大主线,推进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重点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建材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广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窑尾烟气自动检测和脱硫系统等新型工业设备,强化信息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融合运用化学、生物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推动医药产品创新研发,加快医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建设和实施,提高医药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重点支持乳制品、畜产品加工等行业龙头企业,提升生产环节、生产工艺中的信息化和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以信息化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

二、抓牢循环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领域,推进“两化”融合

利用技术改造、信息化、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实施“两化”融合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工程;推进IT企业与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重点推进行业公共应用平台、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公共服务机构,构建行业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进“两化”融合。重点实施临潭辉源电子商务公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甘南藏宝网络商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子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项目。

三、健全完善两化融合技术支撑体系,推进“两化”融合

培育3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5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IT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化融合关键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

第四节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我州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等途径,建立起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健康发展模式。

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和监督检查。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灾备设施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大力推动密码技术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保护中的应用,强化密码在保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安全和保护个人信息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骨干队伍和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建设,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充实监管力量,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节推进三网融合

一、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

加快推动电信网宽带工程建设,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按照市场准入要求,在业务系统、基础网络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和创新,重点加快推进通信骨干传输网、宽带接入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各类支撑网的有效融合;积极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4G)等网络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在“数字城市”领域的步伐,构建覆盖城乡、宽带化、智能化、一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为全州信息化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应用平台和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二、促进大数据与产业融合的示范应用

结合区域特点和大数据应用成熟度,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等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资源、技术、应用、产业”四位一体,协同互动的发展模式。在政务和公共服务应用方面,重点面向改善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积极推动交通、医疗、教育、商业、市场监管、社会诚信等关键领域的大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进一步提高政务和公共服务效率。重点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健康”和“智慧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缓解“出行难”、“看病难”问题,以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在行业应用方面,重点推动互联网、电信、金融等企业与其他行业开展大数据融合与应用创新,带动全社会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要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按年度提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列入政府的重点工作,推进本县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州政府把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对州直有关部门和县市政府的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引导、扶持、协调、服务的作用,推动工业与信息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融资渠道

(一)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南州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中小微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自2017年起,州财政在州级预算中设立甘南州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根据全州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增加。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和培育具有甘南州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农畜产品、高原绿色食(饮)品、清真食品加工业;中藏药加工业;皮革制品、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对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在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及担保过程中发生的损失给予适当风险补偿;开展招商引资、人员培训及名优新特产品宣传推广、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各县市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在预算中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加大对我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引导企业谋划项目,及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项目库,有针对性的组织谋划对全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起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每年多渠道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亿元以上。

(三)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促企业发展。州内各金融机构要积极落实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特色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创新信贷模式,推出更多符合我州中小微企业实际的金融产品,大力推广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抵押和专利权质押等信贷业务。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努力满足企业有效信贷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政府部门发布产业指导信息和推荐项目,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金融部门通报金融运行情况和信贷政策;企业提出信贷需求,推进政银企的有效对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龙头企业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

四、加快供给侧改革,促企业提质增效

加快企业供给侧改革,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产能提升、智能及清洁安全发展等重点,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支持企业改造提升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及条件,支持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产业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切实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支持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逐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加强准入管理和产能预警,抑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五、实施“三品”战略,促产业升级

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抓手,以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一)健全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设计,健全技术标准,改造技术装备,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检验检测,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结合行业特点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强制性认证和现行法律制度及管理措施,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二)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自主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扶持和引导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特色”、“生态”、“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品牌产品的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力争培育5个以上甘南名牌产品。对国家和省州评定的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以及新认证的地理生产标志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州政府将给予奖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国内品牌,支持品牌的商标注册,促进品牌驰名化。发展专业的品牌运营机构,在信息咨询、产品开发、市场推广、质量检测等方面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品牌评价机制,定期评选发布州内名牌产品,加强自有品牌培育过程的动态监测。

(三)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质量安全保障。完善食品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承诺”活动,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引导企业创建诚信文化。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支持国家、省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办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支持龙头企业推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指导企业推行ISO、HACCP等标准认证,做好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加强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形象和声誉的保护,整顿和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构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安全诚信体系。

六、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管理力度,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以项目建设推动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实施甘肃雪顿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牦牛乳制品多元化建设项目(酸奶、奶酪、冰品等)、夏河安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项目、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制品研发中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年产万吨干酪素搬迁技术改造(出城入园)及牛乳酪蛋白营养粉精深加工项目、甘南倍益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牦牛乳产业园项目、玛曲雪原肉业有限公司年加工5000吨牛羊肉制品生产线项目、玛曲昌翔肉业有限公司万吨级冷库建设项目、甘肃天玛生态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牛羊副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碌曲县泰霖实业有限公司牛羊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舟曲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项目、迭部县夏涛菌业有限公司山野珍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甘南州热力巴盟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锅炉废渣生产复合保温砌块二期项目、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南高原中藏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甘南吉祥香巴拉旅游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孔雀河”牌提高免疫力胶囊和红景天胶囊生产线及中藏药材加工项目、甘南拉卜楞网城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互联网+城市综合信息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甘南州祥瑞毛纺品有限责任公司藏系羊毛、牦牛绒加工项目、合作天润藏式工艺家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套藏式木雕实木家具生产线搬迁扩建项目、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卓尼唐东杰布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万件旅游手工皮具生产线建设项目、临潭县益康粮油加工有限公司菜籽油生产加工及油粕综合利用改扩建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

七、扩大对外开放,抓好招商引资

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黄河上游大草原”、“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的重大机遇,积极利用各类会展,宣传“五大战略”、“五大甘南”和“九色甘南香巴拉”,发挥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优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和州外大型龙头企业来我州投资建设一批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对外开放的产业产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中博会等大型经贸洽谈会,推介我州清真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高端牦牛、藏羊畜产品和乳制品,进一步拓宽我州工业产品销售渠道,扩大我州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扩大出口。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促进我州特色工业发展。

八、强化企业家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围绕我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产业体系发展的需求,加快建立企业管理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组织州内企业家和管理人员赴省内外进行考察和管理培训、信息培训、技术、市场营销等培训。各县(市)也要千方百计安排对龙头企业家进行培训,着力提升企业家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