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业发展
甘南州: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10-17 点击数: 作者: 来源:甘肃日报

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甘南草原,草肥牛壮。


甘南选育的体形健硕的良种牦牛。


金秋时节,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一头头体形健硕的良种牦牛散落草原。

十月的甘南高原,养殖基地,牧草盎然;加工车间,牛肉飘香;交易市场,牧民欢笑;甘南草原,充满希望……

眼下正是牦牛贴秋膘的时节。在碌曲县拉仁关乡唐科村,劳尔都良种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贡保勒知,正忙着喂养牦牛。合作社内,牛舍、育肥间和饲草料加工车间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目前,甘南州认证“三品一标”牦牛系列产品65个,今年年内新申报待批8个,入选 “甘味”农产品牦牛系列产品8个;认定牦牛产业领域的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由华羚公司牵头申报的国家级牦牛及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初审;建成农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220座,总储藏能力3.78万吨……

甘南已初步形成了畜牧业生产适度规模化、养殖标准科学化、经营销售市场化、生产设施规范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格局。

然而,走到这一步,甘南州经历的却是一次次的观念裂变和思路创新。

牦牛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牦牛与企鹅、北极熊是地球上仅存的三大源种动物。牦牛生长在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甘南是全国“六大绿色宝库”之一、“五大牧区”之一,2017年被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青藏高原上牦牛的种群大约有1600多万头。其中甘南州内有120多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7.5%。在甘南众多农牧产业中,成绩最突出、发挥了牵头作用的当属牦牛产业,占到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的42%以上。

草原载畜量十分有限、牦牛品种资源退化严重、牦牛产品开发层次低、牦牛乳品牌培育不足、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这些短板弱项已成为制约甘南州做大做强牦牛产业的瓶颈问题。

怎么办、怎么干?

2022年初,甘南州决定依托甘南牦牛地理标志品牌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特质,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实施牦牛产业效益提升计划和生态养殖、收购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链条突破行动,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5户牦牛肉、牦牛乳链主企业,建立甘南牦牛肉、牦牛乳标准体系,推出一批“甘南字号”的牦牛产品,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牦牛肉、牦牛乳高端加工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推动甘南牦牛肉和甘南牦牛乳成为全国知名、行业居首和市场畅销的高端品牌,实现牦牛资源大州向牦牛产业强州转变。

今年以来,甘南州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龙头企业主体地位,延展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倒逼繁育、养殖、加工、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转型提能升级,加快形成繁育推、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发展,优质供给和多元消费互促共进的全产业链良性发展格局,构建了良种化繁育、集约化养殖、精细化加工、系列化标准、品牌化营销、配套化保障“六大体系”,使得甘南传统畜牧业重焕生机。

推动畜牧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

清晨的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云雾缭绕,成群的牦牛悠闲觅食。通过养殖基地办公室的大数据平台,牧场动态一目了然。

今年以来,甘南州通过联合专家企业团队探索建设“智慧牧场”,推动牦牛高效养殖。将智慧数据管理平台与电子耳标精准对接,全面建立牦牛系谱信息、繁育录入、疫病防治、生长发育测定、产犊报告、健康管理等数据体系,实时掌握牦牛在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相关动态信息,建立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为动物防疫提供技术支撑,为活畜贷款提供借贷依据,为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以科技赋能推进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当地农牧部门联合建设方对“智慧牧场”设备及大数据平台进行最后的完善。“我们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牦牛大数据采集分析汇总,实现了牧场管理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中国电信甘南分公司总经理贾旭峰介绍说。

在甘南州“智慧牧场”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看到牦牛活动的实时影像,戴有智能项圈牦牛的编号、性别、运动量、采食量、体重、运动轨迹、动物防疫、牦牛保险等都可以查阅。“智慧牧场”建设实现了牦牛生长过程的全记录。在大数据平台上可以追溯牦牛生长关键过程的各种相关数据资料,既能确保牦牛健康成长,也能实现对牦牛生长过程的远程监测。消费者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牦牛出生、养殖、加工、物流、检疫等全流程。

甘南州把牦牛产业作为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突破口和“新样板”,以生态保护优化布局加快绿色崛起定位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学生产良种繁育促进质效双增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精深加工精细分割打造高端品牌引领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规范标准政策支撑夯实发展基础保障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引智引商拓展消费市场拉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农数商平台强化市场效应助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甘南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甘南以“打造从产业链端提升和价值链端增效转型升级的甘南牦牛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主线,以“创新畜牧产业技术体系,推动畜牧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为方向,塑强壮大“甘南牦牛”“中国牦牛乳都”品牌,将甘南创建成为青藏高原牦牛高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牦牛产品集散中心。

围绕“生产繁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三大环节,构建“培龙头、延链条、拓市场、强基地、带牧户、促增收”发展模式,以全州9个国有牧场、种畜场为示范点,带动全州418家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利用3至5年时间,建成7个万头牦牛养殖育肥基地和5处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培育5户牦牛肉乳链主企业,牦牛出栏率提高到48%,商品率提高到45%,适龄母牛比例提高到60%,繁殖成活率提高到75%,成年牦牛平均体重由230公斤提高到280公斤,牦牛个体产奶量提高25%以上,农牧民人均在牦牛产业中的收入增加500元以上,牦牛产业总产值提高30%。

此外,甘南集中力量宣传打造“甘南牦牛”金字招牌,重塑“从草原到餐桌的生态甘南肉品”全新品牌价值。通过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举办“甘南牦牛论坛”,成立企业联盟,建设主题公园,推进产旅融合,借助“国际草原与牧民年”等国际平台,讲好甘南牦牛故事,不断提升甘南牦牛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增加牦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认知度和竞争力。

着力构建良种化繁育体系

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良种繁育不可或缺。金秋时节,位于碌曲县尕海镇的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错落有致的标准化棚圈和一头头体形健硕的良种牦牛构成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丽画卷。

看着牦牛散落草原,李恰如种畜场场长海玉荣满脸自豪:“这些良种牦牛可都是精挑细选的宝贝。”

过去,由于缺乏良种选育概念,各家各户粗放散养,导致牦牛近亲繁殖,体型瘦弱,死亡率高。为寻找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加快转型的路径和突破口,碌曲县引进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四川、青海等牧区以及甘南州内采购2000头公牛,并选育出500头优质种公牛,以高质量的管理、科技和市场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甘南州组建了牦牛繁育、技术推广、良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等领域资深专家服务团队,科学指导牦牛优良品种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和草料科学配比饲喂等技术,多举措推进牦牛育繁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于2021年底开始建设,总投资金额5300万元,一期建设规模容纳牦牛2000头。基地于2022年投产,预计牦牛年出栏量4000头。基地为甘南地区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是典型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示范牧场,是聚集甘南牧区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领头羊。”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邱利斌说。

“我们以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核心,联合周边5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牦牛高质量繁育联盟,并给予每头公牛一万元的补助标准,引导鼓励基地及合作社大量选购优质公牛,着力构建良种化繁育体系,为全县适龄母牛进行配种,逐步实现全县20万头牦牛的提纯复壮工作。”碌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忠说。

养殖方面,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创新探索出了“三结合顺势养殖法”,将放牧、圈养、补饲相结合,在减少草原荷载,保证品种繁育保护的前提下,大幅缩短牦牛出栏周期,降低病死率,提升牦牛产品口感,实现草畜平衡。

据李世忠介绍,高原入冬早,开春晚。最早10月份,草场就被大雪覆盖。牦牛觅食难,不断掉膘,遇上雪灾成批冻死饿死。传统的“靠天放牧”,让牦牛陷入“夏壮、秋肥、冬瘦、春死”循环。而“三结合顺势养殖法”能让牦牛从“季节限定”变成“一年多栏”,减轻了草场压力,提高了周转次数和经济效益。

深秋时节,走进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的阿纳村,养殖合作社里牛欢人笑。记者见到藏族汉子桑吉东知布时,他正坐在合作社前的草地上半眯着眼睛,脸上洋溢着笑容,看着眼前的娟犏雌牛悠闲地吃着草。

说起这娟犏雌牛,桑吉东知布的话匣子瞬间就被打开。“这可都是能赚钱的宝贝疙瘩啊。它是用英国的娟姗牛和本地的藏牦牛杂交后繁育的,比本地传统的藏牦牛体型大、产奶量高、生长周期短。”

“牦牛6至7年出栏,平均价格在4500元,娟犏雌牛一年半即可出栏,平均价格在8500元;牦牛日产奶量1.5公斤,娟犏雌牛日产奶量7.5公斤。”夏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桓龚杰告诉记者,每投一头娟犏雌牛,牧户就可以置换3头本地牦牛,真正实现了养殖由数量扩张向减畜增效转变,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夏河县针对牦牛生产性能下降的实际,协同科研院校实施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体系建设项目,建成牦牛本品种选育、犏牛高效繁育、黄牛杂交改良三个产业链和种公牛交换使用的新机制,采用人工采精和冻精制作两项技术,实现甘南本地优质牦牛种公牛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破零”。全面提高了当地藏牦牛的个体生产水平和群体生产效益,走出了一条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甘南州高度重视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及提纯复壮工作,把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建设之要、草畜平衡之需、产业发展之机、绿色崛起之路,加强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牦牛保护区种源开发利用,开展美仁牦牛新资源挖掘,积极推广牦牛杂交改良。在碌曲、玛曲、合作等县市甘南牦牛核心保护区外的区域,以及夏河、卓尼、迭部等牧区,建立牦牛杂交改良示范基地,引进半血野牦牛、阿什旦牦牛、多肋牦牛对甘南牦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牦牛个体生产性能。建立引入牦牛种公牛调剂供给机制,向家庭牧场、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提供良种。

此外,在海拔2800米以下适合犏牛养殖的河谷地带和半农半牧区,示范推广娟姗牛、安格斯牛、新疆褐牛等品种经济杂交利用模式,开展犏牛生产,筛选最佳杂交优势组合,建立杂交改良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犏牛育肥生产性能和犏雌牛产奶性能优势,实现提质增效。

记者走进碌曲县郎木寺镇贡巴村,映入眼帘的是甘青川贡巴活畜交易市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交易市场由交易大棚、综合管理楼、牛羊饲料间、粪便集中池等组成。交易大棚有三部分功能,交易期作为牛羊交易棚,交易后作为牛羊存放棚,非交易季节可作为牛羊育肥棚。

“交易市场能解决牲畜出栏周期长、门路少、牲畜质优价不优、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同时,弥补了甘南州畜牧业产业链条上交易市场空白,打通了甘青川活畜交易买卖关卡。”甘南州畜牧兽医局局长万玛加说。

而在距离碌曲县城区不远的碌曲县畜产品加工园区也不断传出好消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屠宰加工企业的入驻。

“我们已初步与屠宰企业达成意向,正在加紧建设园区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达到入场条件后,企业将马上进园建设,年内有望投产,弥补了没有畜产品屠宰和加工企业的短板。”李世忠表示,这样碌曲就能提升畜产品质量,打造畜产品品牌,抢占市场份额。

如今,这所建于1961年的李恰如国有种畜场,在新时期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续写着新的荣光。

甘南州结合现有牦牛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禀赋及相关优势,创建了甘南牦牛绿色、高效、健康养殖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肉品品质,提升牧户养殖效益。同时,按照2岁牦牛每头400元、3岁牦牛每头300元、4岁牦牛每头200元的补贴标准,收购2至4岁牦牛近2万头,由甘南州畜牧兽医局联合禾壹公司、安多公司、昌翔公司对收购牦牛肉产品进行精细分割,以牦牛年龄段和胴体部位分类实施精深加工及精细包装,最终将牛的各部位加工成有机、高档的精品牦牛肉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走进甘南州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中心、特色产品品鉴中心,发现布展工作基本完成,各种展品陆续上架。“甘南牦牛”自有品牌面向市场开展销售,琳琅满目的牦牛系列产品将在这里实现线下“一站购”。特色展销平台将整合全国供销社农产品销售平台、电信电商、中投万方电商销售渠道,打造完整供应链体系,强化推介营销,全面提升甘南牦牛肉市场知名度。

“甘南牦牛肉、甘南牦牛乳将成为行业标杆,享誉全国。我们立足自身、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闯出了一条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武说。(记者韦德占)